專利名稱:一種縫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外科手術用醫(y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ー種縫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的縫合器,多是利用擊發(fā)機構的扳機的旋轉運動帶動第一級連桿向上運動,第一級連桿帶動第二級連桿,將向上運動再轉化成水平移動,從而帶動推進機構實現(xiàn)鉗ロ閉合,再利用左滑片對擊發(fā)手柄進行鎖紫。復位吋,則需要按壓連桿與左滑片配合,在保證兩個動作分離的同時還需保證兩個動作的時間差足夠小,才能保證順利復位。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縫合器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其擊 發(fā)、鎖緊、復位結構非常復雜,占用空間大,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組裝和操作難度大,且擊發(fā)時需要施加的力也較大,因而亟待加以進一歩改進。如何能創(chuàng)設ー種擊發(fā)施力小,結構簡單,易操作,且復位操作更為順暢的新的縫合器,實屬當前重要研發(fā)課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縫合器,使其擊發(fā)施力小,結構簡單,易操作,且復位操作更為順暢,從而克服現(xiàn)有的縫合器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包括鉗ロ、釘倉組件、推進機構、擊發(fā)機構、復位按鈕以及前、后支架板,所述的推進機構包括前、后組件夾板,其中,前組件夾板靠近右端處設有閉合鎖槽;所述的擊發(fā)機構的扳機與前、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扳機的右上端設有凸起;所述的前組件夾板右部與前支架板之間安裝有閉合鎖片,該閉合鎖片與前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的左下方通過向右延伸的彈簧與前支架板連接,在轉動軸左上方設有延伸至前支架板上方的限位凸起,在閉合鎖片左上端設有向前組件夾板延伸的鎖緊凸起;所述的復位按鈕位于閉合鎖片的右端上方;所述的后組件夾板右部與后支架板之間安裝有擊發(fā)鎖片,該擊發(fā)鎖片與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下方沿扳機凸起運動軌跡右側設有凸棱,在該凸棱左下角設有扳機凸起卡槽,在轉動軸左下方與后支架板之間連接有右拉緊彈簧,在轉動軸左上方設有限制擊發(fā)鎖片轉動范圍的限位結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擊發(fā)鎖片的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擊發(fā)鎖片前側面的Z字形凸面,以及設置在擊發(fā)鎖片后側面的限位凸起。所述的閉合鎖片通過設置在其前側面的圓柱狀突起與前支架板可轉動連接。所述的擊發(fā)鎖片通過設置在其后側面的圓柱狀突起與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所述的擊發(fā)鎖片的扳機凸起卡槽由一 β形凸面形成。所述的推進機構的扳機左上端固定有撥片,并通過該撥片推動推進機構的前、后組件夾板。所述的扳機與撥片通過兩個螺釘固定連接。采用這樣的設計后,本實用新型利用扳機的旋轉動作帶動撥片并推動夾板組件,通過閉合鎖片實現(xiàn)對器械的閉合鎖緊,利用擊發(fā)鎖片實現(xiàn)對擊發(fā)手柄的擊發(fā)鎖緊,利用復位按鈕對閉合鎖片的按壓來完成對推進機構的連動復位,整體結構簡單,施力小,易操作,并避免了兩個動作出現(xiàn)偏差時,不能復位的危險。
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閉合鎖片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閉合鎖片后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閉合鎖片與前支架板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閉合鎖片與前組件夾板組合結構后視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擊發(fā)鎖片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擊發(fā)鎖片后視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縫合器的擊發(f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擊發(fā)鎖片與推進機構、后支架板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圖10所示結構在鎖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說明更為清楚,以下所述前、后、左、右均是以圖I做為標準,與部分后視圖中的實際所示位置相反。請參閱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縫合器包括鉗ロ I、釘倉組件2、推進機構3、擊發(fā)機構4、復位按鈕、前支架板5以及后支架板6,其中,推進機構3包括前、后組件夾板31、32,前組件夾板31與前支架板5之間安裝有閉合鎖片7,后組件夾板32與后支架板6之間安裝有擊發(fā)鎖片8。具體來說,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在閉合鎖片7的前側面設有圓柱狀突起71,在圓柱狀突起71的左下方設有彈簧固定孔72,圓柱狀突起71的左上方設有向前突出的限位凸起73。請配合參閱圖4所示,在閉合鎖片7的后側面,在左上端設有鎖緊凸起74。請配合參閱圖5所示,閉合鎖片7的圓柱狀突起71穿過前支架板5的圓孔,使得閉合鎖片7可以圓柱狀71為軸繞前支架板5轉動。彈簧固定孔72與前支架板5之間固定有彈簧51,以提供向右拉伸的彈力,抵抗閉合鎖片7的順時針旋轉。限位凸起73延伸至前支架板5的上方,以限制閉合鎖片7的逆時針旋轉范圍。請配合參閱圖6所示,閉合鎖片7的鎖緊凸起74卡在前組件夾板31右部(圖6中所示為左部)上方,前組件夾板31在靠近其右端(圖6中所示為左端)處設有閉合鎖槽311。請配合參閱圖7、圖8所示,擊發(fā)鎖片8的后側面上設有圓柱狀突起81,在擊發(fā)鎖片8的前側面、圓柱狀突起81的下方設有弧形凸棱82,在弧形凸棱82的左下角設有扳機凸起卡槽83。此外,在圓柱狀突起81的左下方還設有彈簧固定孔84,在圓柱狀突起81的左上方還設有限位結構。較佳的,擊發(fā)鎖片8的的扳機凸起卡槽83由如圖所示的β形凸面形成,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擊發(fā)鎖片8前側面的Z字形凸面85,以及設置在擊發(fā)鎖片8后側面的限位凸起86。請配合參閱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擊發(fā)機構4主要包括扳機41,扳機41通過轉動軸42與前、后支架板5、6可轉動連接,并在扳機41的右上端設有凸起43,擊發(fā)鎖片8的弧形凸棱82即是沿扳機41轉動時凸起43的運動軌跡右側設置。較佳的,扳機41的左上端通過兩個螺釘固定有撥片44,并通過該撥片44推動推進機構3的前、后組件夾板31、32。請配合參閱圖10、圖11所示,擊發(fā)鎖片8的圓柱狀突起81穿過后支架板6的圓孔,使得擊發(fā)鎖片8可以圓柱狀突起81為軸繞后支架板6轉動。彈簧固定孔84與后支架板6之間固定有彈簧61,以提供向右(圖11中所示為向左)拉伸的弾力,促使擊發(fā)鎖片8逆時針(圖11中所示為順時針)轉動。請配合參閱圖6、圖10、圖12所示,在擊發(fā)前前組件夾板31的右部(圖6所示為 左部)上沿支撐閉合鎖片7的鎖緊凸起74 ;后組件夾板32的右端上沿支撐擊發(fā)鎖片8的凸面85下沿,雖然有彈簧62的拉力作用,閉合鎖片8不能轉動。在擊發(fā)過程中,握動扳機41,撥片44推動推進機構3向左運動前組件夾板31相對于閉合鎖片7向左(圖6中所示為向右)推迸,鎖緊凸起74在前組件夾板31的上沿滑動,當滑至前組件夾板31的右端(圖6中所示為左端)時,在彈簧51的拉力作用下,閉合鎖片7逆時針(圖6中所示為順時針)轉動,鎖緊凸起74卡入前組件夾板31的閉合鎖槽311中,從而實現(xiàn)閉合鎖緊;后組件夾板32逐漸脫離凸面85,但是扳機41的凸起43在運動過程中一直抵住閉合鎖片8的弧形凸棱82,閉合鎖片8仍不能轉動。擊發(fā)結束后松開扳機41,由于閉合鎖片7的鎖緊作用,推進機構3保持左移位置不隨扳機41退回;扳機凸起43則隨扳機41脫離弧形凸棱82,閉合鎖片8在彈簧62的拉カ作用下逆時針轉動為圖12所示狀態(tài),凸面85的上沿與限位凸起86共同限制了閉合鎖片8逆時針轉動的范圍,此時,再握動扳機41,其凸起43即旋入閉合鎖片8的扳機凸起卡槽83中,扳機41不能被按動,從而實現(xiàn)了擊發(fā)鎖紫。復位時由于復位按鈕位于閉合鎖片7的右端(圖6所示為左端)上方,按下復位按鈕,閉合鎖片7順時針(圖6中所示為逆時針)轉動,鎖緊凸起74脫離閉合鎖槽311,推進機構3向右(圖6中所示為向左)退回初始位置;在推進機構3右移過程中,后組件夾板32的右端沿Z字形凸面85頂起擊發(fā)鎖片8,使擊發(fā)鎖片8順時針轉動回到圖10所示狀態(tài)。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掲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縫合器,包括鉗ロ、釘倉組件、推進機構、擊發(fā)機構、復位按鈕以及前、后支架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推進機構包括前、后組件夾板,其中,前組件夾板靠近右端處設有閉合鎖槽; 所述的擊發(fā)機構的扳機與前、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扳機的右上端設有凸起; 所述的前組件夾板右部與前支架板之間安裝有閉合鎖片,該閉合鎖片與前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的左下方通過向右延伸的彈簧與前支架板連接,在轉動軸左上方設有延伸至前支架板上方的限位凸起,在閉合鎖片左上端設有向前組件夾板延伸的鎖緊凸起; 所述的復位按鈕位于閉合鎖片的右端上方; 所述的后組件夾板右部與后支架板之間安裝有擊發(fā)鎖片,該擊發(fā)鎖片與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下方沿扳機凸起運動軌跡右側設有凸棱,在該凸棱左下角設有扳機凸起卡槽,在轉動軸左下方與后支架板之間連接有右拉緊彈簧,在轉動軸左上方設有限制擊發(fā)鎖片轉動范圍的限位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擊發(fā)鎖片的限位結構包括設置在擊發(fā)鎖片前側面的Z字形凸面,以及設置在擊發(fā)鎖片后側面的限位凸起。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閉合鎖片通過設置在其前側面的圓柱狀突起與前支架板可轉動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擊發(fā)鎖片通過設置在其后側面的圓柱狀突起與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擊發(fā)鎖片的扳機凸起卡槽由一 β形凸面形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進機構的扳機左上端固定有撥片,并通過該撥片推動推進機構的前、后組件夾板。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ー種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機與撥片通過兩個螺釘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縫合器,其推進機構包括前、后組件夾板,前組件夾板靠近右端處設有閉合鎖槽;擊發(fā)機構的扳機右上端設有凸起;前組件夾板右部與前支架板之間安裝有閉合鎖片,該閉合鎖片與前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的左下方通過向右延伸的彈簧與前支架板連接,轉動軸左上方設有限位凸起和鎖緊凸起;復位按鈕位于閉合鎖片的右端上方;后組件夾板右部與后支架板之間安裝有擊發(fā)鎖片,該擊發(fā)鎖片與后支架板可轉動連接,并在其轉動軸下方設有凸棱和扳機凸起卡槽,在轉動軸左下方與后支架板之間連接有右拉緊彈簧,在轉動軸左上方設有限位結構。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施力小,易操作,并避免了兩個動作出現(xiàn)偏差時,不能復位的危險。
文檔編號A61B17/072GK202619747SQ20122023951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李學軍, 劉青 申請人:北京中法派爾特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