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胸部或身體軀干的某個部位受傷流血的情況,在醫(yī)院的救護車到達之前,特別是如何有效地防止失血過多,如何能正確的處理傷情,為醫(yī)院的救護爭取時間,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此外,在戰(zhàn)場急救中,也經(jīng)常遇到身體被槍彈擊穿或被刀割傷的情況,在遇到這類情況時, 同樣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傷口進行處理,最好是能先止血,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傷員的生命安全。目前,在處理這類情況時,我們常用的辦法是用紗布團堵住傷口,再用繃帶進行捆綁,這種辦法止血效果差,如果捆綁不到位容易造成失血過多,危及傷者生命。在止血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靠堵住傷口進行止血,在傷口上涂抹止血藥物,這樣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止血,目前,急救帶上所帶的止血藥只是簡單的止血,在消炎、止痛、防感染以及防破傷風方面效果欠佳。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攜帶、使用方便以及止血效果好的醫(yī)用止血急救帶。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本體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所述粘接區(qū)設有油皮,所述本體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包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真空氣囊的數(shù)量為三個。三個真空氣囊分別位于止血包的兩側和上端。所述真空氣囊上分別設有進氣閥,所述進氣閥處設有密封皮。在未使用的狀態(tài)下,三個真空氣囊的內(nèi)部為真空,當去掉密封皮后,空氣通過進氣閥進入到真空氣囊中,真空氣囊膨脹,由于粘接區(qū)牢牢的將本體粘接在傷者的皮膚上,而三個真空氣囊又呈“品”字結構排列,所以,三個真空氣囊膨脹后對傷口的兩側以及正面形成壓力,使傷口緊閉,便于止血。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真空氣囊的數(shù)量為一個,整個真空氣囊的截面呈弧狀。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真空氣囊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位于止血包的兩側。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本體上設有吸血帶,所述吸血帶位于止血包和真空氣囊周圍。吸血帶可以對傷口滲出的血進行吸收,防止血液滲透到粘接區(qū),使粘接區(qū)失去粘接作用。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止血包的下側設有滲透孔,滲透孔處設有密封貼。 滲透孔可以使止血包內(nèi)的止血藥物更容易地與傷口接觸,便于止血。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一種用于醫(yī)用止血急救帶的止血藥,所述止血藥包括以下成分小薊三七艾葉仙鶴草紫珠草白茅花蟬蛻天南星朱砂炒僵蠶防風天麻延胡索牛黃大黃紅花丹參 桃仁冰片珍珠粉硼砂金銀花赤芍五靈脂降香。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止血藥成分按以下重量份混合而成
小薊3 5份三七3 5份艾葉3 5份仙鶴草3 5份
紫珠草3 5份白茅花I 3份蟬蛻I 3份天南星2 4份
朱砂2 4份炒僵蠶I 3份防風I 3份天麻2 4份
延胡索3 5份牛黃I 3份大黃I 3份紅花2 4份丹參2 4份桃仁I 3份冰片3 5份珍珠粉I 3份硼砂I 3份金銀花3 5份赤茍I 3份五靈脂3 5份降香I 3份。其中,上述藥物成分中的小薊具有止血作用,能收縮血管,并能使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縮短。實驗表明對剪去尾尖、血液不斷流出的小鼠給以小薊煎劑,能誘發(fā)血小板的聚集,顯著縮短其出血時間。此外,小薊還有抑菌作用,對白喉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艾葉具有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的功效,外治皮膚瘙癢,脫皮等癥狀。仙鶴草收斂止血的功效,廣泛用于各種出血之證。此外,仙鶴草還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實驗證明仙鶴草的熱水或乙醇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紫珠草又稱止血草,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白矛花具有活血止血、消癒止痛、止血療傷的功效。蟬蛻具有散風除熱、防破傷風的功效。天南星具有祛風止痙、散結消腫、防破傷風的功效。朱砂具有解毒防腐的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殺滅皮膚細菌和寄生蟲等。炒僵蠶具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防破傷風的功效。[0040]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防破傷風的功效。 天麻具有息風止痙、祛風通絡、防破傷風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消炎、鎮(zhèn)痛的功效。牛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結、消炎鎮(zhèn)痛的功效。大黃具有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消炎鎮(zhèn)痛的功效。
·[0048]冰片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珍珠粉具有解痘療毒的功效,所謂解痘療毒,就是治療各類的皮膚損傷、創(chuàng)痛,t匕如癰腫、毒瘡、水火燙傷、刀傷和帶狀皰疹等。硼砂外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防腐的功效。 金銀花可以增強清熱解毒作用,常用以癰疽疔毒,紅腫疼痛。赤芍具有行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五靈脂具有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的功效。降香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從上述藥材的主治功效看,小薊、三七、艾葉、仙鶴草、紫珠草、白茅花等具有止血、防感染、消腫止痛的功效;而蟬蛻、天南星、朱砂、炒僵蠶、防風、天麻可以防破傷風;延胡索、牛黃、大黃、紅花、丹參、桃仁、冰片、珍珠粉、硼砂、金銀花、赤芍、五靈脂、降香均具有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將上述藥物混合后磨成粉末,不僅沒有改變各自的主治功效,而且還能相互取長補短,將粉末放置在止血包中,敷在傷口處,不僅可以止血、鎮(zhèn)痛,同時還可以消炎、消腫、防感染、防破傷風,對傷口的止血、鎮(zhèn)痛以及愈合具有較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fā)明的使用效果,分別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在實驗過程中,選取60名帶有傷口的患者,分為兩組進行實驗,其中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普通的止血帶,實驗組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止血帶。實驗的內(nèi)容包括止血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被感染率以及綜合評價。表一
止血時間(分鐘)傷口愈合時間(天)被感染率(%) 綜合評價~
__平均值__平均值___
對照組51020——般
實驗組26I3.3^優(yōu)從表一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無論是在止血時間、傷口愈合時間還是在被感染率上均比對照組要好出很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I、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攜帶;2、由于止血包中的止血藥物以及止血包周圍真空氣囊對傷口的作用,使傷口止血變得簡單易行,大大提高了止血的效果;3、可以直接用于傷口較小、深度較淺的患處,定期更換止血帶,可以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保證患處完全愈合,且不會有其它并發(fā)癥;4、本實用新型不僅在患者手術前可以用,如外傷,還可以在手術后使用,如手術后留下的刀口;5、適用范圍廣,不僅僅適用于醫(yī)院,還適用于家庭、旅游、戰(zhàn)場、運動場等容易受傷出血的場所。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醫(yī)用止血急救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I中A-A向剖視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醫(yī)用止血急救帶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醫(yī)用止血急救帶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醫(yī)用止血急救帶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本體;2_吸血帶;3_止血包;4_真空氣囊;5_油皮;6_粘接區(qū);7-止血藥;8_滲透孔;9_進氣閥;10-密封貼;11-密封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1,本體I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6,粘接區(qū)6為環(huán)狀,所述粘接區(qū)6處設有油皮5。使用時,將油皮5撕去,粘貼在皮膚上即可。所述本體I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3,所述止血包3內(nèi)裝有止血藥7,所述止血包3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4。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三個,三個真空氣囊4呈“品”字排列,分別位于止血包3的兩側和上端。三個真空氣囊4的上端分別設有進氣閥9,所述進氣閥9處設有密封皮11,即進氣閥9為單向閥,只能進氣不能出氣,所以當真空氣囊4去掉密封皮11時,在大氣壓力下,進氣閥9開始進氣,真空氣囊膨脹,從傷口的兩側和上端壓緊傷口,使傷口緊閉,便于止血,如圖3所示。所述本體I設有吸血帶2,所述吸血帶2位于止血包3和真空氣囊4周圍,用于吸收傷口滲出的鮮血,防止鮮血使粘接區(qū)6失效。為了使止血包中的止血藥7更好地與傷口接觸,所以在所述止血包3的下側設有滲透孔8,滲透孔8設有密封貼10,使用時將密封貼10撕去。當然,真空氣囊4和止血包3的長度可以根據(jù)傷口的大小設置,一般地,真空氣囊4和止血包3的長度為多個,根據(jù)傷口長度選擇合適長度的止血帶。一種用于醫(yī)用止血急救帶的止血藥,所述止血藥裝于止血包3中,所述止血藥成分按以下重量份混合而成小薊5份、三七5份、艾葉3份、仙鶴草5份、紫珠草3份、白茅花I份、蟬蛻3份、天南星2份、朱砂2份、炒僵蠶3份、防風3份、天麻2份、延胡索5份、牛黃I份、大黃I份、紅花4份、丹參4份、桃仁3份、冰片3份、珍珠粉I份、硼砂I份、金銀花3份、赤芍I份、五靈脂5份、降香I份,將上述藥物按重量份混合后研成粉末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也可以將粉末制成膏狀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實施例2 :如圖I所示,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1,本體I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6,粘接區(qū)6為環(huán)狀,所述粘接區(qū)6處設有油皮5。使用時,將油皮5撕去,粘貼在皮膚上即可。所述本體I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3,所述止血包3內(nèi)裝有止血藥7,所述止血包3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4。所述本體I設有吸血帶2,所述吸血帶2位于止血包3和真空氣囊4周圍,用于吸收傷口滲出的鮮血,防止鮮血使粘接區(qū)6失效。為了使止血包中的止血藥7更好地與傷口接觸,所以在所述止血包3的下側設有滲透孔8,滲透孔8設有密封貼10,使用時將密封貼10撕去。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一個,整個真空氣囊4的截面 呈弧狀,真空氣囊4的上端設有進氣閥9,所述進氣閥9處設有密封皮11,即進氣閥9為單向閥,只能進氣不能出氣,所以當真空氣囊4去掉密封皮11時,在大氣壓力下,進氣閥9開始進氣,真空氣囊膨脹,從傷口的兩側和上端壓緊傷口,使傷口緊閉,便于止血,如圖4所示。一種止血藥,所述止血藥裝于止血包3中,所述止血藥成分按以下重量份混合而成小薊3份、三七3份、艾葉5份、仙鶴草5份、紫珠草5份、白茅花3份、蟬蛻3份、天南星2份、朱砂4份、炒僵蠶3份、防風I份、天麻4份、延胡索5份、牛黃3份、大黃3份、紅花2份、丹參2份、桃仁I份、冰片5份、珍珠粉3份、硼砂3份、金銀花5份、赤芍3份、五靈脂3份、降香3份,將上述藥物按重量份混合后研成粉末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也可以將粉末制成膏狀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實施例3 :如圖I所示,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1,本體I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6,粘接區(qū)6為環(huán)狀,所述粘接區(qū)6處設有油皮5。使用時,將油皮5撕去,粘貼在皮膚上即可。所述本體I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3,所述止血包3內(nèi)裝有止血藥7,所述止血包3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4。所述本體I設有吸血帶2,所述吸血帶2位于止血包3和真空氣囊4周圍,用于吸收傷口滲出的鮮血,防止鮮血使粘接區(qū)6失效。為了使止血包中的止血藥7更好地與傷口接觸,所以在所述止血包3的下側設有滲透孔8,滲透孔8設有密封貼10,使用時將密封貼10撕去。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位于止血包3的兩偵牝如圖5所示,真空氣囊4的上端設有進氣閥9,所述進氣閥9處設有密封皮11,即進氣閥9為單向閥,只能進氣不能出氣,所以當真空氣囊4去掉密封皮11時,在大氣壓力下,進氣閥9開始進氣,真空氣囊膨脹,從傷口的兩側壓緊傷口,是傷口緊閉,便于止血。小薊4份、三七4份、艾葉4份、仙鶴草4份、紫珠草4份、白茅花2份、蟬蛻2份、天南星3份、朱砂3份、炒僵蠶2份、防風2份、天麻3份、延胡索4份、牛黃2份、大黃2份、紅花3份、丹參3份、桃仁2份、冰片4份、珍珠粉2份、硼砂2份、金銀花4份、赤芍2份、五靈脂4份、降香2份,將上述藥物按重量份混合后研成粉末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也可以將粉末制成膏狀裝于止血包3中密封。
權利要求1.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1),本體(I)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所述粘接區(qū)(6)設有油皮(5),所述本體(I)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3),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包(3)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4)。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三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三個真空氣囊(4)分別位于止血包(3)的兩側和上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一個,整個真空氣囊(4)的截面呈弧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的數(shù)量為兩個,分別位于止血包(3)的兩側。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氣囊(4)上分別設有進氣閥(9),所述進氣閥(9)處設有密封皮(11)。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I)上設有吸血帶(2),所述吸血帶(2)位于止血包(3)和真空氣囊(4)周圍。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包(3)的下側設有滲透孔(8),滲透孔(8)處設有密封貼(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yī)用止血急救帶,包括本體,本體底面的外周設有粘接區(qū),所述粘接區(qū)設有油皮,所述本體的中間位置設有止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包的周圍設有真空氣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攜帶;由于止血包中的止血藥物以及止血包周圍真空氣囊對傷口的作用,使傷口止血變得簡單易行,大大提高了止血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K35/24GK202682011SQ20122037530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日
發(fā)明者李偉 申請人: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