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
背景技術: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輕、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顯露解剖層次和術野是腹腔鏡手術的難點,手術視野的充分暴露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腹腔鏡手術拉鉤用于微創(chuàng)腹腔鏡手術中人體內組織器官的移動和分離,以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中國專利文獻CN 201020114769. 3,申請日2010-02-09,公開了一種用于腹腔鏡手術的拉鉤,其特征是拉鉤是“L”形,拉鉤的豎鉤臂與橫鉤臂之間呈45-90度角,豎鉤臂上端設有吊環(huán),橫鉤臂前端設有兩個防滑凸起。使用時在臍部切口將“L”形拉鉤的橫鉤臂插入腹腔與從兩個操作孔插入的鋼針形成一個T形,再將豎鉤臂上端設有的吊環(huán)掛到吊帶上即可。它可以在無氣腹的狀態(tài)下順利完成手術,減少氣腹法腹腔鏡手術的相關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中國專利文獻CN 201020664932. 3,申請日2010-12-07,公開了一種外科腹腔鏡手術拉鉤,其特征是拉鉤豎鉤臂與橫鉤臂之間呈45-90度角,豎鉤臂上端設有吊環(huán),橫鉤臂是一個設有開口的圓環(huán)。使用時在臍部切口將拉鉤的橫鉤臂圓環(huán)從開口處開始全部插入腹腔內,再將豎鉤臂上端設有的吊環(huán)掛到手術床上方預設的吊帶上,這樣就會在腹腔內形成一個“O”形空間,即可開始手術;中國專利文獻CN201110320583. 2,申請日2011-10-20,公開了一種腹腔鏡手術拉鉤、腹腔鏡手術用的拉鉤頭、拉鉤頭本體及其制造方法。腹腔鏡手術拉鉤設有手柄、柄座、螺套、轉柄、固定套、螺桿、連接套、密封圈、固定板、拉鉤桿、拉管、拉鉤座、拉鉤頭,拉鉤頭本體采用形狀記憶超彈性的鎳鈦合金制成。拉鉤頭包括拉鉤頭本體和拉鉤頭前部。該拉鉤頭具有超強復位功能,可以在器械內伸縮,方便手術。但是上述腹腔鏡手術拉鉤都是只有單一的拉鉤頭,對于體積較為龐大的組織器官如腸道,實際使用時并不能夠很方便的牽拉。因此,亟需一種能有效而簡便的牽拉組織器官的腹腔鏡手術拉鉤,但是目前關于這類拉鉤還未見報道。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腹腔鏡耙式拉鉤,設有拉鉤桿,所述拉鉤桿的一端設有固定卡槽,拉鉤桿上套有推臂,所述推臂的近固定卡槽端設有活動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上鉸接有第一拉鉤,所述第一拉鉤的另一端通過環(huán)扣與第二拉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拉鉤的另一端與活動卡槽鉸接;所述拉鉤桿上還設有卡口和一端與拉鉤桿內部的彈簧連接并從卡口中伸出的固定片。所述固定卡槽設有槽口和內部設有通孔的卡齒,所述第一拉鉤與固定卡槽相鉸接的一端也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卡齒的通孔由固定環(huán)貫穿其中。[0009]所述固定卡槽呈圓盤狀,所述槽口設置于固定卡槽150-210度的弧度范圍內。所述槽口設置于固定卡槽180度的弧度范圍內。所述活動卡槽設有槽口和內部設有通孔的卡齒,所述第二拉鉤與活動卡槽相鉸接的一端也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卡齒的通孔由固定環(huán)貫穿其中。所述固定卡槽的槽口和卡齒與活動卡槽的槽口和卡齒的位置是對應的。所述第一拉鉤長于第二拉鉤。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在于I、設有多個由環(huán)扣連接的第一拉鉤和第二拉鉤,能在腹腔內形成大面積的牽拉頭,作用面積和作用力度更大,能更有效的牽拉器官組織,尤其是針對腸道此類較為龐大的 組織;2、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于普遍推廣使用。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附圖3是固定卡槽與第一拉鉤鉸接關系示意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I.拉鉤桿2.固定卡槽3.第一拉鉤4.環(huán)扣5.第二拉鉤6.推臂7.活動卡槽8.卡口9.彈簧10.固定片11.槽口12.卡齒13.通孔14.固定環(huán)實施例I請參照圖1,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腹腔鏡手術拉鉤結構示意圖。所述的腹腔鏡手術拉鉤設有拉鉤桿1,所述的拉鉤桿I為中空的圓柱形桿。所述的拉鉤桿I的一端設有固定卡槽2,所述的固定卡槽2與七個第一拉鉤3的一端相鉸接。所述的第一拉鉤3呈棒狀,其另一端連接有環(huán)扣4,所述的環(huán)扣4還與第二拉鉤5的一端連接。所述的拉鉤桿I上還套接有推臂6,所述的推臂6為中空圓柱狀,其近固定卡槽端設有活動卡槽7,所述的活動卡槽7與第二拉鉤5的另一端(即未與環(huán)扣4鉸接的端部)相鉸接。所述的拉鉤桿I上還設有一個卡口 8。請參照圖2,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所述拉鉤桿I的卡口 8部位的內部設有彈簧9,所述的彈簧9 一端固定在拉鉤桿I的內壁上,一端設有固定片10。當彈簧9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時,所述的固定片10從卡口 8中伸出,處于拉鉤桿I的外部。再請參照圖1,所述的固定片10呈直角三角形的形狀,且直角端位于近固定卡槽2的一端。[0032]請參照圖3,圖3是固定卡槽與第一拉鉤鉸接關系示意圖。所述的固定卡槽2為一圓盤狀結構,其半邊上設有七個槽口 11,所述的七個槽口 11兩兩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其將固定卡槽2上分隔出七個卡齒12,所述的卡齒12的內部設有通孔(未圖示),七個卡齒12的通孔構成一個環(huán)形。所述的第一拉鉤3與固定卡槽2相鉸接的一端設有通孔13。所述的通孔13與卡齒12的通孔(未圖示)對齊后,由一根固定環(huán)14貫穿其中,完成固定卡槽2和第一拉鉤3的鉸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拉鉤桿I、推臂6、固定卡槽2、活動卡槽7的直徑需要足夠小,以保證可通過秋卡(一般O. 5-lcm直徑)進入腹腔為準;所述的推臂6和拉鉤桿I之間的距離可設計得較小,二者盡量貼合,保證可相互滑動即可;所述的活動卡槽7和第二拉鉤5之間的鉸接方式同固定卡槽2與第一拉鉤3之間的鉸接方式;所述的槽口 11不僅限于只設計在固定卡槽2的半邊上,在固定卡槽2的150-210度范圍內均可;所述的固定卡槽2和活動卡槽7上的槽口 11和卡齒12的設計最好是相同的,即上下一一對應的;所述的第一拉鉤3的長度優(yōu)選大于第二拉鉤5的長度;所述的第一拉鉤3和第二拉鉤5的數(shù)目是相同的,其數(shù)目不局限于7個,可通過調節(jié)固定卡槽2上的槽口 11的數(shù)目和間距以增加或減少第一·拉鉤3的數(shù)量;所述的第一拉鉤3、第二拉鉤5的長度設計,卡口 8的位置設計,優(yōu)選以本實用新型的腹腔鏡手術拉鉤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第二拉鉤5垂直于拉鉤桿I為準,即第一拉鉤3、第二拉鉤5與拉鉤桿I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請參照圖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腹腔鏡手術中,一手持拉鉤桿I的后端(即未設固定卡槽的一端),一手握住推臂6并向后方牽拉以保證第一拉鉤3和第二拉鉤5都處于和拉鉤桿I平行的狀態(tài),再以拉鉤桿I設有固定卡槽2的一端為頭端,從秋卡中慢慢探入腹腔,待到達需要牽拉的組織器官處,握住推臂6的手向固定卡槽的方向推動推臂6,至推臂6的后端(即未設活動卡槽7的一端)高于卡口 8而被彈出的固定片10卡住,此時第一拉鉤3和第二拉鉤5在環(huán)扣4處形成折角,使用多個第二拉鉤5形成的平面牽拉組織器官即可。該腹腔鏡手術拉鉤能在腹腔內形成大面積的牽拉頭,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單個拉鉤頭相比,其作用面積和作用力度更大,能更有效的牽拉器官組織,尤其是針對腸道此類較為龐大的組織,同時該腹腔鏡手術拉鉤的使用十分方便,結構也相對簡單,適于普遍推廣使用。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設有拉鉤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鉤桿的一端設有固定卡槽,拉鉤桿上套有推臂,所述推臂的近固定卡槽端設有活動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上鉸接有第一拉鉤,所述第一拉鉤的另一端通過環(huán)扣與第二拉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拉鉤的另一端與活動卡槽鉸接;所述拉鉤桿上還設有卡口和一端與拉鉤桿內部的彈簧連接并從卡口中伸出的固定片。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槽設有槽口和內部設有通孔的卡齒,所述第一拉鉤與固定卡槽相鉸接的一端也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卡齒的通孔由固定環(huán)貫穿其中。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槽呈圓盤狀,所述槽口設置于固定卡槽150-210度的弧度范圍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設置于固定卡槽180度的弧度范圍內。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卡槽設有槽口和內部具有通孔的卡齒,所述第二拉鉤與活動卡槽相鉸接的一端也設有通孔且該通孔與卡齒的通孔由固定環(huán)貫穿其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槽的槽口和卡齒與活動卡槽的槽口和卡齒的位置是對應的。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腹腔鏡耙式拉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鉤長于第二拉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腹腔鏡耙式拉鉤,設有拉鉤桿,所述拉鉤桿的一端設有固定卡槽,拉鉤桿上套有推臂,所述推臂的近固定卡槽端設有活動卡槽;所述固定卡槽上鉸接有第一拉鉤,所述第一拉鉤的另一端通過環(huán)扣與第二拉鉤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拉鉤的另一端與活動卡槽鉸接;所述拉鉤桿上還設有卡口和一端與拉鉤桿內部的彈簧連接并從卡口中伸出的固定片。其優(yōu)點表現(xiàn)在設有多個由環(huán)扣連接的第一拉鉤和第二拉鉤,能在腹腔內形成大面積的牽拉頭,作用面積和作用力度更大,能更有效的牽拉器官組織,尤其是針對腸道此類較為龐大的組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于普遍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02GK202740056SQ20122045437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fā)明者陳科偉, 周徐慧, 童曉文, 李懷芳 申請人: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