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紋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動紋身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紋身器械,尤其涉及電動紋身機。
背景技術:
[0002]紋身,又名刺青,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于刺青的記載,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xiàn)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在中國舊社會,刺青往往是黑社會成員的代名詞,但當今社會,人們對紋身觀念已經改變,刺青已演變成個人對身體裝飾或信仰表達的一種體現(xiàn)。[0003]現(xiàn)代紋身是采用手動針刺或電動馬達帶動針刺設備對身體進行刺青;行業(yè)內又以采用后種方式居多。[0004]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 63 I 908U,授權公告日2010年11月I 7日公開了一種“馬達紋身機”,包括殼體及其內部的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連接的馬達、偏心軸、軸承、滑行板和輸出桿,所述軸承套接于所述偏心軸,所述滑行板下端設有供所述軸承容置的軸承槽,所述殼體上端面的一端開有滑槽,另一端設有針管固定支架,所述輸出桿一端固接于所述滑行板,另一端穿設所述滑槽至所述殼體外,所述滑行板位于所述針管固定支架一側的端面上抵接有彈簧,所述彈簧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殼體的內壁,所述馬達上設有電源接入部;所述偏心軸的徑向軸壁上開有螺孔,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螺絲,所述偏心軸通過所述螺絲和螺孔固接于所述馬達上;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順序連通的軌道滑行部、偏心軸轉行部和馬達容置部,所述滑行板軌道式連接和容置于所述軌道滑行部,所述偏心軸容置于所述偏心軸轉行部,所述馬達容置于所述馬達容置部,所述容置腔還包括連通所述軌道滑行部的彈簧容置部,所述彈簧容置于所述彈簧容置部。[0005]上述專利解決了與之配合運動的紋身針運動軌跡不精確的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該裝置不能對輸出桿的輸出力道進行強弱控制的問題,而且,一旦殼體上開設滑槽位置不精確,輸出桿咋做高速往復線性運動時,就會與滑槽硬碰撞,造成設備的損壞。實用新型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電動紋身機,具有可調彈力體對附桿提供不同力道的撞擊力的特性,同時還可避免高速往復線性運動的設備之間由于設計精度不準確造成的相互碰撞損害。[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電動紋身機,它包括殼體及其內部的動力裝置,所述殼體外壁一側端固設有針管固定支架,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容置區(qū), 所述容置區(qū)包括順序連通的偏心軸轉行部和馬達容置部,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馬達和偏心軸以及一個彈簧,所述馬達上設有電源接入部,所述偏心軸容置于所述偏心軸轉行部,所述馬達容置于所述馬達容置部;所述殼體外壁另一側端下部凹設有連接部,連接部同側的殼體外壁上部凹設有附桿擺動容置區(qū);所述動力裝置還包 括附桿、可調彈力體和調節(jié)螺釘,所述附桿下端可轉動式連接于殼體外壁的連接部;所述彈簧一端固定于殼體上,所述彈簧另一端固定于設置在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的附桿上;所述可調彈力體鄰設于殼體外表面上部,可調彈力體一端軸連接于偏心軸上,以便將馬達帶動旋轉的偏心軸的圓周運動轉換成可調彈力體的往復線性運動,可調彈力體中部垂向設有條狀通孔,該條狀通孔設置的目的是為附桿在該可調彈力體上設置一個位置變換區(qū)域,所述附桿上端穿設條狀通孔至所述可調彈力體外,附桿穿設可調彈力體作用是限制可調彈力體做前后的往復線性運動,所述附桿上端用來頂壓帶動紋身針的針柄,進而帶動紋身針在針管內做線性的往復運動,可調彈力體另一端至條狀通孔之間開設有螺紋通孔,所述調節(jié)螺釘螺合于螺紋通孔處,以便用調節(jié)螺釘限制附桿在條狀通孔內的自由行程。[0008]所述螺紋通孔中容置有可調碰撞彈簧,該可調碰撞彈簧一端與穿設于條狀通孔內的附桿觸接,可調碰撞彈簧另一端觸接或固定于調節(jié)螺釘端部,可調碰撞彈簧既可使調節(jié)螺釘保持對附桿的均勻壓力,限制附桿在條狀通孔內的自由行程,進而可實現(xiàn)可調彈力體對附桿撞擊力道強弱的變化控制,當擰緊調節(jié)螺釘,附桿受到的可調碰撞彈簧的彈力作用大于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的彈簧對附桿的彈力作用,附桿的位置向前移動,可調碰撞彈簧被壓緊,附桿前后自由移動的量減少,可調彈力體帶動附桿在做往復運動時,可調彈力體對附桿就會施加較重的撞擊力;當調松調節(jié)螺釘,附桿受到的可調碰撞彈簧的彈力作用小于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的彈簧對附桿的彈力作用時,附桿的位置向后移動,可調碰撞彈簧會存在松緊量,附桿前后自由移動的量增大,可調彈力體帶動附桿在做往復運動時,可調彈力體對附桿施加的力會被可調碰撞彈簧的彈力抵消一部分,可調彈力體對附桿就會施加較輕的撞擊力;設置可調碰撞彈簧還可避免調節(jié)螺釘與附桿壁在可調彈力體做高速往復運動時,相互硬摩擦帶來的損傷。[0009]所述偏心軸的徑向軸壁上開有螺孔,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螺絲,所述偏心軸通過所述螺絲和螺孔固接于所述馬達上。[0010]所述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設有彈簧容置部,附桿對應彈簧容置部位置設有彈簧容置槽,彈簧兩端分別設于彈簧容置部和彈簧容置槽內,所述彈簧設置的作用是對附桿提供彈性阻力,避免附桿與可調彈力體的條狀通孔硬碰撞。[0011]所述穿設于可調彈力體外的附桿上端套設有O形擋圈,其目的是阻止高速往復線性運動的可調彈力體沿附桿向上滑出附桿外,造成往復線性運動的終止,進而影響紋身針的針刺。[0012]所述偏心軸通過卡簧擋圈將可調彈力體的端部限位于偏心軸上,避免可調彈力體的端部在隨著偏心軸高速旋轉時從偏心軸上滑出。[0013]所述針管固定支架包括片狀懸臂、活節(jié)螺栓和螺帽,所述片狀懸臂上端部向外彎折構成倒U型槽,片狀懸臂和片狀懸臂端部對應于附桿上端部位置處,分別開設有針管容置孔和針管卡位槽,片狀懸臂構成的倒U型槽槽底開設有穿孔,活節(jié)螺栓容置于倒U型槽內,且活節(jié)螺栓穿設穿孔與螺帽螺接,由于現(xiàn)有設計中使 用螺絲將針管靠一點受力固定于針管固定支架的結合方式,紋身針在高速運動時,緊固的螺絲和針管受到震動,會相互松脫;而且,當緊固力道過大,螺絲刺穿針管壁會影響紋身針的運動;采用活節(jié)螺栓替代螺絲緊固針管,將點固定方式改變?yōu)榄h(huán)狀面的固定方式,既避免現(xiàn)有技術刺穿針管壁的風險,又提升了對針管的緊固強度。[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可調彈力體對附桿提供不同力道的撞擊力的特性,同時還可避免高速往復線性運動的設備之間由于設計精度不準確造成的相互碰撞損害。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分解透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見圖1 圖3所示,電動紋身機,它包括殼體I及其內部的動力裝置2,所述殼體 I外壁一側端固設有針管固定支架3,所述殼體I內部設有容置區(qū),所述容置區(qū)包括順序連通的偏心軸轉行部11和馬達容置部12,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馬達21和偏心軸22 以及一個彈簧23,所述馬達21上設有電源接入部211,所述偏心軸22容置于所述偏心軸轉行部11,所述馬達21容置于所述馬達容置部12 ;所述殼體I外壁另一側端下部凹設有連接部14,連接部14同側的殼體外壁上部凹設有附桿擺動容置區(qū)15 ;所述動力裝置2還包括附桿24、可調彈力體25和調節(jié)螺釘26,所述附桿24下端可轉動式連接于殼體I外壁的連接部14 ;所述彈簧23 —端固定于殼體I上,所述彈簧23另一端固定于設置在附桿擺動容置區(qū)15內的附桿24上;所述可調彈力體25鄰設于殼體I外表面上部,可調彈力體25—端軸連接于偏心軸22上,可調彈力體25中部垂向設有條狀通孔251,所述附桿24上端穿設條狀通孔251至所述可調彈力體25外,可調彈力體25另一端至條狀通孔251之間開設有螺紋通孔252,所述調節(jié)螺釘26螺合于螺紋通孔252處。[0019]所述螺紋通孔252中容置有可調碰撞彈簧4,該可調碰撞彈簧4 一端與穿設于條狀通孔251內的附桿24觸接,可調碰撞彈簧4另一端固定于調節(jié)螺釘26端部。[0020]所述偏心軸22的徑向軸壁上開有螺孔221,所述動力裝置2還包括螺絲7,所述偏心軸22通過所述螺絲7和螺孔221固接于所述馬達21上。[0021]所述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設有彈簧容置部13,附桿24對應彈簧容置部13位置設有彈簧容置槽241,彈簧23兩端分別設于彈簧容置部13和彈簧容置槽241內。[0022]所述穿設于可調彈力體25外的附桿24上端套設有O形擋圈5。[0023]所述偏心軸22通過卡簧擋圈6將可調彈力體25的端部限位于偏心軸22上。[0024]所述針管固定支架3包括片狀懸臂31、活節(jié)螺栓32和螺帽33,所述片狀懸臂31 上端部向外彎折構成倒U型槽311,片狀懸臂和片狀懸臂端部對應于附桿24上端部位置處, 分別開設有針管容置孔312和針管卡位槽313,片狀懸臂31構成的倒U型槽311槽底開設有穿孔3 11 1,活節(jié)螺栓32容置于倒U型槽31 I內,且活節(jié)螺栓32穿設穿孔31 I I與螺帽33螺接。[0025]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動紋身機,所述的實施例及圖,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施效果,并不是只局限于本實用新型,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電動紋身機,它包括殼體(I)及其內部的動力裝置(2),所述殼體(I)外壁一側端固設有針管固定支架(3),所述殼體(I)內部設有容置區(qū),所述容置區(qū)包括順序連通的偏心軸轉行部(11)和馬達容置部(12),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馬達(21)和偏心軸(22)以及一個彈簧(23),所述馬達(21)上設有電源接入部(211),所述偏心軸(22)容置于所述偏心軸轉行部(11 ),所述馬達(21)容置于所述馬達容置部(12 );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外壁另一側端下部凹設有連接部(14),連接部(14)同側的殼體外壁上部凹設有附桿擺動容置區(qū)(15);所述動力裝置(2)還包括附桿(24)、可調彈力體(25)和調節(jié)螺釘(26),所述附桿(24)下端可轉動式連接于殼體(I)外壁的連接部(14);所述彈簧(23) —端固定于殼體(I)上,所述彈簧(23)另一端固定于設置在附桿擺動容置區(qū)(15)內的附桿(24)上;所述可調彈力體(25)鄰設于殼體(I)外表面上部,可調彈力體(25) —端軸連接于偏心軸(22)上,可調彈力體(25)中部垂向設有條狀通孔(251),所述附桿(24)上端穿設條狀通孔(251)至所述可調彈力體(25)外,可調彈力體(25)另一端至條狀通孔(25 I)之間開設有螺紋通孔(252),所述調節(jié)螺釘(26)螺合于螺紋通孔(252)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通孔(252)中容置有可調碰撞彈簧(4 ),該可調碰撞彈簧(4 ) 一端與穿設于條狀通孔(251)內的附桿(24 )觸接,可調碰撞彈簧(4)另一端觸接或固定于調節(jié)螺釘(26)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軸(22)的徑向軸壁上開有螺孔(22 1),所述動力裝置(2)還包括螺絲(7),所述偏心軸(22)通過所述螺絲(7)和螺孔(221)固接于所述馬達(21)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桿擺動容置區(qū)內設有彈簧容置部(I 3),附桿(24)對應彈簧容置部(I 3)位置設有彈簧容置槽(241),彈簧(23)兩端分別設于彈簧容置部(13)和彈簧容置槽(241)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設于可調彈力體(25)外的附桿(24 )上端套設有O形擋圈(5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軸(22)通過卡簧擋圈(6)將可調彈力體(25)的端部限位于偏心軸(22)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紋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管固定支架(3)包括片狀懸臂(3 I)、活節(jié)螺栓(32)和螺帽(33),所述片狀懸臂(31)上端部向外彎折構成倒U型槽(3 11),片狀懸臂和片狀懸臂端部對應于附桿(24)上端部位置處,分別開設有針管容置孔(312)和針管卡位槽(313),片狀懸臂(31)構成的倒U型槽(311)槽底開設有穿孔(311 I),活節(jié)螺栓(32)容置于倒U型槽(311)內,且活節(jié)螺栓(32)穿設穿孔(311 I)與螺帽(33)螺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紋身機,它包括殼體及其內部的動力裝置,所述殼體外壁一側端固設有針管固定支架,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馬達和偏心軸以及一個彈簧;所述殼體外壁另一側端下部凹設有鉸接部,鉸接部同側的殼體外壁上部凹設有彈簧容置部;所述動力裝置還包括附桿、可調彈力體和調節(jié)螺釘,所述附桿下端鉸軸式連接和容置于殼體外壁的鉸接部,附桿對應彈簧容置部位置設有彈簧容置槽,彈簧兩端分別容置于彈簧容置部和彈簧容置槽內,所述可調彈力體一端軸連接于偏心軸,其中部垂向設有條狀通孔,所述附桿上端穿設條狀通孔至可調彈力體外,其另一端至條狀通孔之間開設有螺紋通孔,所述調節(jié)螺釘螺合于此;本實用新型對紋身針提供不同力道的撞擊力。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2859910SQ2012204900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陳傑群, 陳傑強, 魏文 申請人:陳傑群, 陳傑強, 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