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該治療心源性哮喘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藥材制成:黨參10~15份,大棗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9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貝母5~9份,黃連3~8份,干姜2~8份,地骷髏4~8份,當(dāng)歸10~15份,吳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黃芪5~15份,白芍7~12份,陳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本發(fā)明主治慢性胃炎,多年臨床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對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總有效率達(dá)100%。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胃炎是胃粘膜炎癥的統(tǒng)稱。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xiàn)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惡心、嘔吐;后者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有嘔血和黑糞。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后飽脹、泛酸、噯氣、無規(guī)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本病常見于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飲食不當(dāng),病毒和細(xì)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fā)本病。
[0003]目前,治療慢性胃炎的西藥有很多,但西藥的副作用很大,肝臟和腎臟會受到很大傷害。且這些西藥往往只能暫時緩解癥狀,不能徹底根治慢性胃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為了彌補(bǔ)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療效確切、顯著,且無副作用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shí)現(xiàn)的:
一種治療慢性胃炎 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藥材制成:
黨參10-15份,大棗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貝母5、份,黃連31份,干姜21份,地骷髏4~8份,當(dāng)歸10-15份,吳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黃芪5~15份,白芍7~12份,陳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
[0006]本發(fā)明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優(yōu)選方案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藥材制成: 黨參12份,大棗15份,甘草8份,砂仁7份,木香8份,半夏8份,浙貝母7份,黃連5
份,干姜5份,地骷髏6份,當(dāng)歸12份,吳茱萸9份,杏仁5份,黃芪8份,白芍10份,陳皮10份,青皮10份,獲茶6份。
[0007]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辛辣食物。
[0008]下面為本發(fā)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黨參:味甘;性平;歸肺、脾經(jīng)。中醫(yī)認(rèn)為黨參具有補(bǔ)中,益氣,生津的功能。主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0009]大棗:味甘;性溫;歸胃、脾經(jīng)。能夠補(bǔ)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治療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夫人臟躁。
[0010]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胃、心、肺經(jīng)。能夠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小兒胎毒以及藥物、食物中毒。炙用主治:脾胃虛弱,倦態(tài)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心悸,臟躁,肺痿咳嗽。
[0011]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用。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0012]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肺經(jīng)。具有行氣止痛,調(diào)中導(dǎo)滯的作用。主治:胸脅脹滿,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痢疾后重。
[0013]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的功能。主治:痰多咳嗽,痰飲眩悸,風(fēng)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用主治:癰腫痰核。
[0014]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心經(jīng)。能夠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jié)消腫。主治:風(fēng)熱或痰熱咳嗽,肺癰吐膿,瘰疬癭瘤,瘡癰腫毒。
[0015]黃連:味苦;性寒;歸脾、胃、心、肝、膽、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0016]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能夠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0017]地骷髏:味甘、辛;性平;歸肺、腎經(jīng)。具有行氣消積,化痰,解渴,利水消腫的功能。主治:咳嗽痰多,食積氣滯,腹脹痞滿,痢疾,消渴,腳氣,水腫。
[0018]當(dāng)歸:味甘、辛、 苦;性溫;歸肝、心、脾經(jīng)。能夠補(bǔ)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
[0019]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jīng)。能夠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主治: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jīng)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0020]杏仁:味苦;性微溫,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具有降氣化痰,平喘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傳滿,腸燥便秘。
[0021]黃芪: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含有多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葉酸等,具有全面營養(yǎng)的作用。中醫(yī)認(rèn)為它能夠補(bǔ)中益氣,對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有療效。主治: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0022]白芍:味微苦;性平;歸肝、脾經(jīng)?!度杖A子本草》評價它:“治風(fēng)補(bǔ)澇,主女人一切病,并產(chǎn)后諸疾”?!短票静荨氛f它“益女子血”。現(xiàn)代中醫(yī)認(rèn)為它能夠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
[0023]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jīng)。具有理氣調(diào)中,降逆止咳,燥濕化痰的作用。主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乳癰初起。
[0024]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膽、胃經(jīng)。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主治:脅肋、乳房、胃脘脹痛,乳核,乳癰,疝氣,食積,久瘧癖塊等。
[0025]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肺、腎經(jīng)。能夠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002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主治慢性胃炎,多年臨床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對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總有效率達(dá)100%?!揪唧w實(shí)施方式】
[0027]實(shí)施例1:
處方:黨參IOg,大率12g,甘草5g,砂仁5g,木香6g,半夏6g,浙貝母5g,黃連3g,干姜2g,地骷髏4g,當(dāng)歸10g,吳茱萸7g,杏仁3g,黃芪5g,白芍7g,陳皮7g,青皮Sg,茯苓3g。
[0028]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辛辣食物。
[0029]實(shí)施例2:
處方:黨參12g,大率15g,甘草8g,砂仁7g,木香8g,半夏8g,浙貝母7g,黃連5g,干姜5g,地骷髏6g,當(dāng)歸12g,吳茱萸9g,杏仁5g,黃芪Sg,白芍IOg,陳皮IOg,青皮IOg,茯苓6g。
[0030]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辛辣食物。
[0031]實(shí)施例3:
處方:黨參15g,大棗17g,甘草12g,砂仁9g,木香12g,半夏12g,浙貝母9g,黃連8g,干姜Sg,地骷髏Sg,當(dāng)歸15g,吳茱萸llg,杏仁Sg,黃芪15g,白芍12g,陳皮12g,青皮12g,茯苓Sg。 [0032]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辛辣食物。
[0033]實(shí)施例4:臨床觀察 一、臨床資料及服用方法
2010年I月至2012年5月,共隨機(jī)選取了慢性胃炎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40例;淺表性胃炎患者12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87例,肥厚性胃炎患者73例。將本發(fā)明中藥水煎服,每日I劑,分2次服用,1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辛辣食物。
[0034]二、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治愈: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消失,身體康復(fù)。
[0035]顯效: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基本消失,身體狀況明顯好轉(zhuǎn)。
[0036]有效: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癥狀有所好轉(zhuǎn),身體狀況有所好轉(zhuǎn)。
[0037]無效:治療前后檢查對比,功能、癥狀、體征好轉(zhuǎn)不明顯。
[0038]三、治療結(jié)果
10天為一療程,服用3 - 4個療程見效,4 - 5個療程有明顯效果。280例患者治愈率為78.2%,顯效率為20.5%,有效率為1.3%,總有效率達(dá)100%。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藥材制成: 黨參10-15份,大棗12~17份,甘草5~12份,砂仁5、份,木香6~12份,半夏6~12份,浙貝母5、份,黃連31份,干姜21份,地骷髏4-8份,當(dāng)歸10-15份,吳茱萸7~11份,杏仁3~8份,黃芪5~15份,白芍7~12份,陳皮7~12份,青皮8~12份,茯苓3~8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藥材制成: 黨參12份,大棗15份,甘草8份,砂仁7份,木香8份,半夏8份,浙貝母7份,黃連5份,干姜5份,地骷髏6份,當(dāng)歸12份,吳茱萸9份,杏仁5份,黃芪8份,白芍10份,陳皮10份,青皮10份,獲 茶6份。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001124SQ201310510634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劉愛香 申請人:劉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