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一般采用西藥治療,其存在的缺點是毒副作用大。該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取馬尾連、馬齒莧、馬藺子、馬鞭草、天茄子、天蕎麥根、無爺藤、無花果、木槿皮、木芙蓉花、五色梅、白蘞、白薇、白毛藤、半邊蓮、地丁、地耳草、朱砂根、羊蹄草、連翹、崗梅根、牡丹皮、忍冬藤、雞骨草、雞蛋花、金果欖、金蓮花、金銀花、金盞銀盤、魚腥草、貫葉連翹、梔子和甘草等,將以上中藥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它的優(yōu)點是: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洗劑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
[0002]
【背景技術】
[0003]目前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一般采用:
1、羧芐西林:可以出現(xiàn)各種類型的變態(tài)反應。大劑量給藥后可能引起神經(jīng)毒反應、肺水腫,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短暫性轉(zhuǎn)氨酶升高與粒細胞減少。
[0004]2、阿莫西林:偶見皮疹,口服大量后可有惡心、上腹部不適、腹瀉等;偽膜性結腸炎。
[0005]3、青霉素:本品易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特別是過敏性休克(最危險的過敏性休克,可發(fā)生在做皮膚試驗的當時,極少數(shù)可發(fā)生在連續(xù)用藥過程中,遲發(fā)性過敏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可危急生命,故用藥前、中、后都要提高防護,以免發(fā)生意外。注意:應用前,必須問清有無過敏性疾病,用青霉素后有無皮疹、發(fā)熱等變態(tài)反應出現(xiàn),務必先做青霉素皮試。
[0006]4、氨芐西林:大量口服常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肌注局部有疼痛。無論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變態(tài)反應,以皮疹為多見。用藥前必須先做皮試。
[0007]5、替卡西林鈉克拉維酸鉀:①過敏反應參見“青霉素”。②可見惡心、嘔吐和腹瀉等胃腸道反應以及肝臟功能改變AST或ALT增高,假膜性結腸炎罕見,個別報道可出現(xiàn)肝炎和膽汁淤積性黃疸。③腎功能不全或大劑量用本品有出現(xiàn)驚厥的報道。④局部靜脈注射部位的血栓性靜脈炎。
[0008]6、頭孢噻肟:肌注局部可有疼痛;靜注時可有血栓性靜脈炎發(fā)生;皮疹、藥物熱等變態(tài)反應。
[0009]7、哌拉西林:肌注后偶有局部疼痛,快速靜脈推注可導致暫時性惡心、胸悶、咳嗽、發(fā)熱、口腔異味、眼結膜充血,變態(tài)反應(皮疹、癢感、頭暈、麻木、發(fā)熱等),用藥前必須注意青霉素有無過敏史,并做青霉素皮試。
[0010]8、氨曲南:偶有味覺異常、皮疹、輕度胃腸道反應,肌注局部疼痛,靜注可出現(xiàn)靜脈炎。
[0011]9、卡那霉素:本品對聽神經(jīng)和腎臟均有毒性,前者表現(xiàn)為耳鳴、聽力減退、甚至永久性耳聾(因以前庭損害為主,故比較嚴重),為此對老年人、孕婦(可影響胎兒)必須高度警惕為孕;后者表現(xiàn)為蛋白尿、管型尿等。
[0012]10、采用磺胺甲惡唑患者有時引起胃腸道反應、結晶尿、血尿、皮疹、藥熱及白細胞減少。
[0013]11、頭孢哌酮:肌注局部可有疼痛;偶見皮疹、藥物熱等變態(tài)反應;個別病人可出現(xiàn)全血細胞減少、一過性轉(zhuǎn)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出血等。
[0014]12、頭孢他啶:①肌注局部有疼痛;②偶可發(fā)生皮疹等變態(tài)反應腎功能不全或無尿患者宜減量或暫停。
[0015]13、頭孢唑肟:①本品偶可致過敏,對可疑過敏病人特加防護;②用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改變、尿素氮增高、紅細胞與血色素減少等。
[0016]14、阿米卡星:腎毒性與耳毒癥狀必然存在。偶有惡心、嘔吐、頭痛、發(fā)熱、皮疹、震顫、感覺異常、關節(jié)疼痛、嗜酸粒細胞增多、貧血及低血壓等。
[0017]15、小諾米星:①長期大量應用,可能引起聽神經(jīng)和腎臟毒害;②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皮疹等變態(tài)反應,對其他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有過敏史者忌用;③腎功能減退及老年人慎用;④肝功能異常及孕婦慎用。
[0018]
【發(fā)明內(nèi)容】
[0019]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發(fā)明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谏嗌徯捅嘲b是指背部某一部位鄰近的多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也可由多個癤融合而成,中醫(yī)稱“疽”。感染常從毛囊底部開始,沿阻力較小的皮下組織蔓延,再沿深筋膜向外周擴展,上傳入毛囊群而形成多個膿頭的癰。由于有多個毛囊同時發(fā)生感染,癰的急性炎癥浸潤范圍大,病變可累及深層皮下結締組織,使其表面皮膚血運障礙甚至壞死;自行破潰常較慢,全身反應較重。隨著時間遷延,還可能有其他細菌進入病灶形成混合感染,甚至發(fā)展為膿毒癥。
[0020]病因和病理:機體 陽盛,“陽盛則熱”,“熱之極為火”,火性炎上而口舌生瘡,“癰疽原是火毒生”,侵及背部,而生本病。
[0021]臨床表現(xiàn):口舌生瘡甚,口干,口痛,咽痛,進食時更甚?;继幖t腫、疼痛,口渴喜冷飲。背部(俗稱:“搭背”)初起為小片皮膚硬腫、色暗紅,其中可有數(shù)個凸出點或膿點,開始時疼痛較輕,但有畏寒、發(fā)熱、食欲減退和全身不適。隨后皮膚硬腫范圍增大,周圍呈浸潤性水腫,引流區(qū)域淋巴結腫大,局部疼痛加劇,全身癥狀加重。隨著病變部位膿點增大、增多,中心處可破潰出膿,壞死脫落,使瘡口呈蜂窩狀。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
[0022]它的技術方案為:取馬尾連6重量份、馬齒莧5重量份、馬藺子6重量份、馬鞭草6重量份、天茄子5重量份、天蕎麥根6重量份、無爺藤6重量份、無花果8重量份、木槿皮6重量份、木芙蓉花6重量份、五色梅5重量份、白蘞6重量份、白薇6重量份、白毛藤6重量份、半邊蓮6重量份、地丁 6重量份、地耳草6重量份、朱砂根6重量份、羊蹄草5重量份、連翹6重量份、崗梅根5重量份、牡丹皮6重量份、忍冬藤6重量份、雞骨草6重量份、雞蛋花6重量份、金果欖6重量份、金蓮花5重量份、金銀花6重量份、金盞銀盤6重量份、魚腥草5重量份、貫葉連翹6重量份、垂盆草6重量份、珍珠草2重量份、胡黃連6重量份、茶葉6重量份、鬼針草6重量份、桅子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38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
[0023]該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方38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馬尾連、馬齒莧、馬藺子、馬鞭草、天茄子、天蕎麥根、無爺藤、無花果、木槿皮、木芙蓉花、五色梅、白蘞、白薇、白毛藤,以上14味藥具有養(yǎng)陰清熱,清熱解毒,祛瘀消腫,益腎防勞,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腫,消毒散結,止咳化痰,瀉下通便,祛風除痹,利水消腫,解毒療瘡,消積化痞,疏風解表,涼血止血,排膿生肌,清肝明目,健脾和胃,殺蟲止癢之功效。在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半邊蓮、地丁、地耳草、朱砂根、羊蹄草、連翹、崗梅根、牡丹皮、忍冬藤、雞骨草、雞蛋花、金果欖、金蓮花、金銀花、金盞銀盤、魚腥草、貫葉連翹、垂盆草、珍珠草、胡黃連、茶葉、鬼針草,以上22味藥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消瘀,祛瘀止痛,行血通絡,涼血解毒之功效。在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fā)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桅子:苦,寒。入心、肝、肺、胃、腎、膀胱六經(jīng)。清透郁熱,瀉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jīng)。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馬尾連、馬齒莧、馬藺子、馬鞭草、天茄子、天蕎麥根、無爺藤、無花果、木槿皮、木芙蓉花、五色梅、白蘞、白薇、白毛藤、半邊蓮、地丁、地耳草、朱砂根、羊蹄草、連翹、崗梅根、牡丹皮、忍冬藤、雞骨草、雞蛋花、金果欖、金蓮花、金銀花、金盞銀盤、 魚腥草、貫葉連翹、垂盆草、珍珠草、胡黃連、茶葉、鬼針草、桅子、甘草,這38味藥配伍應用,共同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腫止痛,涼血止血,行瘀排膿,清熱涼血,活血消瘀,行血通絡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最佳配方。馬尾連:苦,寒。入心、肝、膽、大腸四經(jīng)。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涼肝明目,利濕退黃。馬齒莧:酸,寒。入大腸、肝、脾三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止消渴,治目盲白翳。馬藺子:甘,平。入脾、胃、肺三經(jīng)。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祛濕通痹,健脾和胃。馬鞭草:苦、辛,寒。入肝、脾二經(jīng)。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截瘧。天茄子:苦,寒。入肺、胃二經(jīng)。清熱瀉火,祛風止痛。天蕎麥根:酸、苦,寒。入心、肺、脾、肝四經(jīng)。清熱解毒,清肺化痰,活血止痛,健脾消食。無爺藤:甘、苦,寒。入肝、腎二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無花果:甘、平、酸,寒。入肺、胃、大腸三經(jīng)。健胃厚腸,清熱消腫,通乳。木槿皮:甘、苦,涼。入大腸、肝、脾三經(jīng)。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清熱解毒。木芙蓉花:辛、苦、甘,平。入肝、肺二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五色梅:苦,寒。入大腸經(jīng)。解毒消腫,祛風止癢,止血。白蘞:苦、甘、辛,微寒。入心、肝、胃三經(jīng)。消熱解毒,理氣散結,涼血止血,熄風止驚,生肌止痛。白薇:苦、咸,寒。入肺、胃、腎三經(jīng)。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熄風止驚。白毛藤:甘、苦,寒。入肝、脾二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活血止痛,祛風止癢。半邊蓮:辛、甘淡,平。入心、小腸、肺三經(jīng)。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疳積,風濕痛。地丁:苦、辛,寒,無毒。入心、肝二經(jīng)。清熱解毒,清熱利濕。地耳草:甘、苦,寒。入肝、膽、脾、胃、大腸五經(jīng)。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朱砂根:辛、苦,寒。入肺、脾、胃三經(jīng)。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羊蹄草:苦,涼。入肝、腎、大腸三經(jīng)。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涼血止血。連翹:苦,涼。入心、肝、膽三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清熱利尿,白蟲病,經(jīng)閉,疹子。崗梅根:苦、甘,寒。入肺、肝、大腸三經(jīng)。清熱解毒,跌打損傷,津傷口渴。牡丹皮:辛、苦,涼。入心、肝、腎三經(jīng)。清熱涼血,消瘀散結。忍冬藤:辛、甘,寒。入心、肺二經(jīng)。清熱解毒,舒筋活絡,補虛療風,散瘀止痛。雞骨草:甘,涼。入肝、脾、胃、腎四經(jīng)。清熱解毒,舒肝和脾,散瘀止痛,軟堅散結,療毒蛇傷。雞蛋花:甘,涼,無毒。入肺、大腸二經(jīng)。清熱解暑,清腸止痢,止咳化痰。金果欖:苦,寒。入肺、脾、肝三經(jīng)。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清熱止嗽。金蓮花:苦,寒,無毒。入心、肝二經(jīng)。清熱解毒,清肝明目,辟穢解毒。金銀花:甘,寒。入肺、胃、心、脾四經(jīng)。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金盞銀盤:苦、甘、淡,平。入肺、大腸、脾、胃四經(jīng)。疏風清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化積。魚腥草:辛,寒。入肝、肺二經(jīng)。清熱解毒,解毒消癰,利尿消腫。貫葉連翹:辛、潘、微苦,平。入肺、大腸、胃三經(jīng)。清熱解毒,收澀止血,祛風利濕,疏利通乳。垂盆草:甘、淡、微酸,涼。入肝、膽、心、小腸四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纏腰火舟,蟲蛇咬傷,燒傷燙傷。珍珠草:甘、苦,涼。入肝、肺二經(jīng)。清熱利尿,清熱解毒,健脾消疳,平肝明目。胡黃連:苦,寒。入心、肝、胃、大腸、膽、脾六經(jīng)。清退虛熱,涼血止血,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殺蟲消疳。茶葉:苦、甘、辛,寒。入心、肺、胃、腸、肝、腎六經(jīng)。清利頭目,除煩止渴,利尿,清熱解毒,下氣消食,化痰。鬼針草:苦,平,無毒。入肺、胃、大腸、膽四經(jīng)。散瘀消腫,截瘧退熱,止瀉除痢,清熱退黃,清熱消腫,解蟲蛇毒。桅子:苦,寒。入心、肝、肺、胃、腎、膀胱六經(jīng)。清透郁熱,瀉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甘草:甘,平。入十二經(jīng)。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
[0024]【具體實施方式】:取馬尾連6g、馬齒覓5g、馬藺子6g、馬鞭草6g、天爺子5g、天蕎麥根6g、無爺藤6g、無花果8g、木槿皮6g、木芙蓉花6g、五色梅5g、白藪6g、白薇6g、白毛藤6g、半邊蓮6g、地丁 6g、地耳草6g、朱砂根6g、羊蹄草5g、連翅6g、崗梅根5g、牡丹皮6g、忍冬藤6g、雞骨草6g、雞蛋花6g、金果欖6g、金蓮花5g、金銀花6g、金蓋銀盤6g、魚腥草5g、貫葉連翅6g、垂盆草6g、珍珠草2g、胡黃連6g、茶葉6g、鬼針草6g、桅子6g和甘草9g,將以上38味藥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共煎藥液390毫升,當口舌生瘡型背癰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5°C,每次130毫升,擦洗患處,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癥狀仍存,再洗第二療程,以至痊愈。
[0025]口舌生瘡型背癰患者共398例,男性239例,占60.1%,女性159例,占39.9%。
[0026]表一、398例口舌生瘡型背癰患者的年齡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馬尾連6克、馬齒莧5克、馬藺子6克、馬鞭草6克、天茄子5克、天蕎麥根6克、無爺藤6克、無花果8克、木槿皮6克、木芙蓉花6克、五色梅5克、白蘞6克、白薇6克、白毛藤6克、半邊蓮6克、地丁 6克、地耳草6克、朱砂根6克、羊蹄草5克、連翹6克、崗梅根5克、牡丹皮6克、忍冬藤6克、雞骨草6克、雞蛋花6克、金果欖6克、金蓮花5克、金銀花6克、金盞銀盤6克、魚腥草5克、貫葉連翹6克、垂盆草6克、珍珠草2克、胡黃連6克、茶葉6克、鬼針草6克、桅子6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38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 液即為治療口舌生瘡型背癰的中藥洗劑。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3550430SQ201310531466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何靜 申請人: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