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連10-12、紫草4-5、血竭3-5、蛇蛻2-4、三七3-5、地膚子5-7、地榆葉4-6、蒲公英3-5、牛耳大黃1-2、半邊蓮3-5、罌粟殼6-8、苦丁茶10-15、佛甲草2-4、大過路黃4-6、石斛花3-5、淮山藥8-10、神錦花1-3、臭草2-4、椒草3-5、水莧菜2-4和絲瓜葉10-15;本發(fā)明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藥物無副作用,使用后傷口不易引起交叉感染,治愈后不易留下疤痕。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日常生活中,常會發(fā)生因行動不慎引起的皮膚燒傷或燙傷,輕者局部疼痛發(fā)紅、重者起皰甚至表皮剝脫壞死,目前,治療燒燙傷,西醫(yī)主要靠外用抗菌消炎藥物來防止創(chuàng)面感染、促進愈合,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治療燒燙傷方法,如采用各種中草藥制成的藥膏,具有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中成藥,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萬花油、金萬紅、正紅花油等副作用較大,紫草油雖然要好一些,但如果燙傷面破損,再用上述藥,更容易加深創(chuàng)面引起感染,給治療帶來困難。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
[0004]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連10-12、紫草4-5、血竭3-5、蛇蛻
2-4、三七3-5、地膚子5-7、地榆葉4-6、蒲公英3_5、牛耳大黃1_2、半邊蓮3_5、罌粟殼6_8、苦丁茶10-15、佛甲草2-4、大過路黃4-6、石斛花3-5、淮山藥8-10、神錦花1-3、臭草2-4、椒早3_5、水見采2_4和絲瓜葉10_15。
[0005]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連11、紫草4.5、血竭4、蛇蛻3、三七4、地膚子6、地榆葉5、蒲公英4、牛耳大黃1.5、半邊蓮4、罌粟殼7、苦丁茶12、佛甲草
3、大過路黃5、石斛花4、淮山藥9、神錦花2、臭草3、椒草4、水莧菜3和絲瓜葉12。
[0006]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加入適量的醫(yī)用酒精混合均勻,外涂敷于燙傷處,每日一次。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藥物無副作用,使用后傷口不易引起交叉感染,治愈后不易留下癥痕。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實施例1: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黃連11、紫草4.5、血竭4、蛇蛻3、三七4、地膚子6、地榆葉5、蒲公英4、牛耳大黃1.5、半邊蓮4、罌粟殼7、苦丁茶12、佛甲草3、大過路黃5、石斛花4、淮山藥9、神錦花2、臭草3、椒草4、水莧菜3和絲瓜葉12。
[0009]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加入適量的醫(yī)用酒精混合均勻,外涂敷于燙傷處,每日一次。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龔某,男,53歲,手背被開水燙傷,表面起了許多水泡,水泡破后,表面潰爛,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次,涂敷3天后,傷口開始結疤愈合,繼續(xù)涂敷一周后,痊愈,愈后沒有留下任何傷疤。
[0011]病例2:李某,男,5歲,在家頑皮被開水燙傷腳部,皮膚表層受損,局部紅腫、起水泡、疼痛明顯,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次,涂敷兩周后,痊愈,無疤痕。
[0012]病例3:蔡某,女,52歲,工作時腿部被高溫燙傷,表面皮膚破損嚴重,涂敷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一次,涂敷一個月后,痊愈,無疤痕。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連10-12、紫草.4-5、血竭3-5、蛇蛻2-4、三七3-5、地膚子5_7、地榆葉4_6、蒲公英3_5、牛耳大黃1_2、半邊蓮3-5、罌粟殼6-8、苦丁茶10-15、佛甲草2-4、大過路黃4-6、石斛花3-5、淮山藥8-10、神錦花1_3、臭草2-4、椒草3-5、水覓菜2-4和絲瓜葉10-1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燙傷的外用中藥,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黃連11、.紫草4.5、血竭4、蛇蛻3、三七4、地膚子6、地榆葉5、蒲公英4、牛耳大黃1.5、半邊蓮4、罌粟殼7、苦丁茶12、佛甲草3、大過路黃5、石斛花4、淮山藥9、神錦花2、臭草3、椒草.4、水莧菜3和絲瓜葉12。
【文檔編號】A61K35/58GK103638324SQ201310635665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竇家海 申請人:竇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