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黃芪、益母草、丹參、黨參、菟絲子、白術(shù)、山藥、山茱萸、牡丹皮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滲濕利水,益脾和胃的功能,用于治療慢性腎炎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技術(shù)背景
[0002]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為慢性腎炎,系指蛋白尿、血尿、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xiàn),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以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將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由于本組疾病的病理類型及病期不同,主要臨床表現(xiàn)各不相同,疾病表現(xiàn)呈多樣化。目前,西藥治療慢性腎炎效果不佳,且長期服用西藥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fù)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腎炎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黃芪、益母草、丹參、黨參、菟絲子、白術(shù)、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杜仲、制附子、知母、薏苡仁、桑寄生、牛膝、車前子、蓮子、大棗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腎炎的復(fù)發(fā)。其中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jīng),生用有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nèi)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益母草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消水的功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治漏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選用丹參是因為其性味苦,微溫,入心、肝經(jīng),有活血祛痰,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能,治心絞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jié)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選用黨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經(jīng)氣分,有補中益氣,生津的功能,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選用菟絲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的功能,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余浙,目暗。選用白術(shù)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選用山藥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能,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選用山茱萸是因為其性味酸,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的功能,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杜仲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辛,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治腰脊酸 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浙,陰下濕癢,胎漏欲墮,高血壓。選用附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熱,有毒,入心、脾、腎經(jīng),有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的功能,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蹂甓拘攣,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選用知母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jié),小便不利。選用薏苡仁是因為其性味甘淡,涼,人脾、肺、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功能,治泄灣,濕痹,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池,白帶。選用桑寄生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強筋骨,除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益血,安胎的功能,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fēng)寒濕痹,胎漏血崩,產(chǎn)后乳汁不下。選用牛膝是因為其性味甘苦酸,平,入肝、腎經(jīng),生用散瘀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jīng)閉,癥瘕,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肥拘攣,痿痹。選用車前子是因為其性味甘,寒,A腎、膀胱經(jīng),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的功能,治小便不通,淋池,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痰,濕痹,目赤障翳。選用蓮子是因為其性味甘澀,平,入心、脾、腎經(jīng),有養(yǎng)心,益腎,補脾,澀腸的功能,治夜寐多夢,遺精,淋濁,久痢,虛瀉,婦人崩漏帶下。選用大棗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的功能,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臟躁。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黃芪 15-25克益母草15-25克丹參10-20克
黨參 5-15克菟絲子5-15克白術(shù)5-15克
山藥 15-25克山茱萸10-20克牡丹皮5-15克
杜仲 5-15克附子5-15克知母5-15克
薏苡仁 15-25克桑寄生5-15克牛膝5-15克
車前子 5-15克蓮子10-20克大棗5-15克
優(yōu)選用量為
黃芪 20克益母草20克丹參15克
黨參 10克菟絲子10克白術(shù)10克
山藥 20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0克
杜仲 10克附子10克知母10克
薏苡仁 2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車前子 10克蓮子15克大棗10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曬干;
2、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3、丹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4、黨參:洗凈泥沙雜質(zhì)后潤透,切片或切段,曬干;
5、菟絲子:過篩去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6、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7、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時,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8、山茱萸: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zhì),曬干;
9、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10、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11、附子: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晾干;
12、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13、薏苡仁:取原藥材,除去殘留皮殼、雜質(zhì);
14、桑寄生:用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15、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切段,曬干;
16、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17、蓮子:揀盡雜質(zhì),或砸碎、去皮、去心用;
18、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黃芪、益母草、丹參、黨參、菟絲子、白術(shù)、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杜仲、附子、知母、薏苡仁、桑寄生、牛膝、車前子、蓮子、大棗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5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09]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4倍量,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成3劑服用。
[0011]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滲濕利水,益脾和胃的功能,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fù)發(fā)、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4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4][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治療慢性腎炎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155例。
[0015]2、診斷標(biāo)準(zhǔn)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不同,將其分為以下五個亞型:
(I)普通型
較為常見。病程遷延,病情相對穩(wěn)定,多表現(xiàn)為輕度至中度的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尿蛋白(+ )~(+++),鏡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變以IgA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較常見,也可見于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腎炎等。
[0016](2)腎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現(xiàn)外,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腎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等為多見。
[0017](3)高血壓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現(xiàn)外,以持續(xù)性中等度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特別是舒張壓持續(xù)增高,常伴有眼底視網(wǎng)膜動脈細窄、迂曲和動、靜脈交叉壓迫現(xiàn)象,少數(shù)可有絮狀滲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和彌漫性增生為多見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腎小球硬化表現(xiàn)。
[0018](4)混合型
臨床上既有腎病型表現(xiàn)又有高血壓型表現(xiàn),同時多伴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征象。病理改變可為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和晚期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等。
[0019](5)急性發(fā)作型
在病情相對穩(wěn)定或持續(xù)進展過程中,由于細菌或病毒等感染或過勞等因素,經(jīng)較短的潛伏期(I~5日),而出現(xiàn)類似急性腎炎的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治療和休息后可恢復(fù)至原先穩(wěn)定水平或病情惡化,逐漸發(fā)生尿毒癥;或是反復(fù)發(fā)作多次后,腎功能急劇減退出現(xiàn)尿毒癥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病理改變?yōu)閺浡栽錾⒛I小球硬化基礎(chǔ)上出現(xiàn)新月體和(或)明顯間質(zhì)性腎炎。
[0020]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2次,1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4個`療程。
[0021]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慢性腎炎癥狀消失,體質(zhì)恢復(fù)正常,觀察半年無復(fù)發(fā)者;
好轉(zhuǎn):慢性腎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體質(zhì)逐步恢復(fù);
無效:達不到好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者。
[0022]5、治療結(jié)果(見下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腎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黃芪 15-25克益母草15-25克丹參10-20克 黨參5-15克菟絲子5-15克白術(shù)5-15克 山藥15-25克山茱萸10-20克牡丹皮5-15克 杜仲5-15克附子5-15克知母5-15克 薏苡仁15-25克桑寄生5-15克牛膝5-15克 車前子5-15克蓮子10-20克大棗5-15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黃芪 20克益母草20克丹參15克 黨參10克菟絲子10克白術(shù)10克 山藥20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0克 杜仲10克附子10克知母10克 薏苡仁2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 車前子10克蓮子15克大棗10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曬干; (2)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3)丹參: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晾干; (4)黨參:洗凈泥沙雜質(zhì)后潤透,切片或切段,曬干; (5)菟絲子:過篩去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 (6)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7)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時,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8)山茱萸: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zhì),曬干; (9)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10)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11)附子: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晾干; (12)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13)薏苡仁:取原藥材,除去殘留皮殼、雜質(zhì); (14)桑寄生:用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15)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切段,曬干; (16)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17)蓮子:揀盡雜質(zhì),或砸碎、去皮、去心用; (18)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黃芪、益母草、丹參、黨參、菟絲子、白術(shù)、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杜仲、附子、知母、薏苡仁、桑寄生、牛膝、車前子、蓮子、大棗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5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4倍量,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成3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P13/12GK103623288SQ201310647609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侯青蘭 申請人:侯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