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沉香10~14%、木槿花11~15%、澤蘭6~9%、茵陳5~9%、陳葫蘆瓢5~8%、白茅根4~7%、茯苓4~7%、車前子3~6%、郁金4~7%、炙龜板3~5%、石菖蒲3~6%、麥芽3~5%、桑寄生3~6%、吳茱萸2~5%、王不留行3~5%、茜草3~6%,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本發(fā)明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療效高,無毒副作用,適用于病理改變的I至IV期,療效最佳為I至III期。
【專利說明】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臟疾病。其病理改變主要以肝內細小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破壞、匯管區(qū)炎癥、慢性膽汁淤積、肝纖維化為特征,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發(fā)生異常。本病絕大多數見于中年女性,起病隱匿緩慢。無癥狀的患者約占首次診斷的20~60%。其診斷主要是通過生化指標的篩選,隨著病情的進展最終將出現(xiàn)癥狀,多在2~4年內。早期癥狀較輕,乏力和皮膚瘙癢為本病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乏力的嚴重程度與肝臟的病變程度不相關。瘙癢常在黃疸發(fā)現(xiàn)前數月至2年左右出現(xiàn),少數患者瘙癢和黃疸同時出現(xiàn)。因長期肝內膽汁淤積導致分泌和排泄至腸腔的膽汁減少,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有脂肪瀉和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出現(xiàn)皮膚粗糙和夜盲癥、骨軟化和骨質疏松、出血傾向等。由于膽小管阻塞,血中脂類總量和膽固醇持續(xù)增高,可形成黃瘤,為組織細胞吞噬多量膽固醇所致。美國肝病研究協(xié)會建議診斷標準:1、膽汁淤積的生化指標如堿性磷酸酶等升高大于6個月;2、B超或膽管造影檢查示膽管正常;3、抗線粒體抗體(AMA)或AMA-M2亞型陽性(AMA可作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膽道阻塞性肝硬化癥的鑒別診斷);4、如血清AMA/AMA-M3陽性(AMA已發(fā)現(xiàn)9種亞型M1-M9),行肝穿刺組織學檢查符合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該病臨床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癥和支持療法,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精神痛苦。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 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成本低,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療效高,無毒副作用,適用于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病理改變的I至IV期,療效最好為I至III期。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沉香10~14%、木槿花11~15%、澤蘭6~9%、茵陳5~9%、陳葫蘆瓢5~8%、白茅根4~7%、茯苓4~7%、車前子3~6%、郁金4~7%、炙龜板3~5%、石菖蒲3~6%、麥芽3~5%、桑寄生3~6%、吳茱萸2~5%、王不留行3~5%、茜草3~6%,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000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療效高,無毒副作用,適用于病理改變的I至IV期,療效最佳為I至III期。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0007]實施例1:
[0008]采用沉香、木槿花、澤蘭、茵陳、陳葫蘆瓢、白茅根、茯苓、車前子、郁金、炙龜板、石菖蒲、麥芽、桑寄生、吳茱萸、王不留行、茜草為原料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副為沉香12.3、木槿花12.2、澤蘭7.3、茵陳7.4、陳葫蘆瓢7.4、白茅根5.9、茯苓5.9、車前子4.9、郁金4.9、炙龜板4.9、石菖蒲4.4、麥芽4.9、桑寄生4.4、吳茱萸4.4、王不留行4.4、茜草4.4。取上述16味原料總重量為204克,在室溫下蔣16味中草藥加水至1000~1200ml,浸泡4~6小時,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60~80分鐘,去渣得濾液300ml左右,藥渣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400ml左右湯藥,即制得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裝入有刻度的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兩次空腹口服,每次服200ml左右,一個月為一療程,服用至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減輕,一般需3個療程。化驗血肝功指標恢復正?;蚝棉D,再服3個月。第一個月:間隔3天,服7天;第二個月:間隔4天,服6天;第三個月:間隔5天,服5天,以鞏固穩(wěn)定療效。
[0009]本發(fā)明沉香具有降氣溫中,暖腎納氣功效。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木槿花性涼,味甘、苦,無毒,入脾、肺二經,有清熱、利濕、涼血之功,治腸風瀉血,痢疾,白帶;澤蘭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水腫等;茵陳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陳葫蘆瓢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效;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熱淋,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熱病煩渴,胃熱嘔噦,咳嗽;茯苓膈中痰火,驅水腫,除淋結.開胃腑,調臟氣,伐腎邪,和中益氣,利竅寧心,除濕;車前子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熱化痰。郁金治療氣滯血瘀之胸、脅、腹痛。熱病神昏,癲癇痰閉。吐血、衄血、倒經、尿血、血淋;炙龜板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因門不合;石菖蒲性味辛、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祛濕的功效;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桑寄生用于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吳茱萸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歸肝,胃 經。有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血瘀經閉,痛經,難產,產后乳汁不下,乳癰腫痛,熱淋,血淋,石淋;茜草:苦,寒。歸肝經。有涼血止血,化瘀,通經的作用。主治血熱吐衄,崩漏下血,血瘀經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本發(fā)明組方巧妙,藥物間作用相使,可以提高主藥功效;作用相須,功能相同或近似藥物合用,以增強藥物療效;作用相畏,使其毒副作用減輕或消失。藥物功效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之特效。
[0010]本發(fā)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xiàn)。其加工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001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中藥湯劑,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沉香10~14%、木槿花11~15%、澤蘭6~9%、茵陳5~9%、陳葫蘆瓢5~8%、白茅根4~7%、茯苓4~7%、車前子3~6%、郁金4~7%、炙龜板3~5%、石菖蒲3~6%、麥芽3~5%、桑寄生3~6%、吳茱萸2~5%、王不留行3~5%、茜草3~6%,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 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文檔編號】A61P1/16GK103638472SQ201310693696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宋文琴, 陳林穆 申請人:宋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