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腎病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腎病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杜仲、桂枝、黃芪、附子、人參、太子參、熟地黃、益母草、仙茅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利尿滲濕的功效,用于治療腎病綜合癥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腎病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腎病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腎病綜合癥簡稱腎病,是以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為主的病癥,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其臨床特癥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全身水腫。本病在腎臟疾病中較為常見,治療不及時,往往易引起腎功能衰竭。目前,由于西藥無法有效治療腎病,且長期服用西藥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腎病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腎病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腎病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杜仲、桂枝、黃芪、附子、人參、太子參、熟地黃、益母草、仙茅、陳皮、知母、麥冬、牛膝、桑椹、淫羊藿、菟絲子、大黃、竹茹、白術(shù)、龜版膠、鹿角膠、豬苓、山茱萸、蒼術(shù)、葛根、車前子、續(xù)斷、牡丹皮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腎病的復發(fā)。其中選用杜仲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辛,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浙,陰下濕癢,胎漏欲墮,高血壓。選用桂枝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心、肺經(jīng),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的功能,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jié)酸疼,胸痹痰飲,經(jīng)閉癥瘕。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jīng),生用有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nèi)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附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熱,有毒,入心、脾、腎經(jīng),有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的功能,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蹂甓拘攣,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選用人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甘,溫,入脾、肺經(jīng),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萎,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選用太子參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微溫,入心、脾、肺三經(jīng),有補肺、健脾的功能,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目汗,精神疲乏。選用熟地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滋陰,補血的功能,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消渴,溲數(shù),耳聾,目昏。選用益母草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消水的功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治漏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選用仙茅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毒,入腎、肝經(jīng),有溫腎陽,壯筋骨的功能,治陽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腳冷痹,癰疽,瘰疬。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知母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jié),小便不利。選用麥冬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清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選用牛膝是因為其性味甘苦酸,平,入肝、腎經(jīng),生用散瘀血,消癰腫的功能,治淋病,尿血,經(jīng)閉,癥瘕,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選用桑椹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益腎,熄風,滋液的功能,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節(jié)不利。選用淫羊藿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能,治陽痿不舉,小便淋浙,筋骨攣急,半身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痹痛,四腳不仁。選用菟絲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的功能,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余浙,目暗。選用大黃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fā)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jīng)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竹茹是因為其性味甘,涼,入胃、膽經(jīng),有清熱,涼血,化痰,止吐的功能,治煩熱嘔吐、呃逆,痰熱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惡阻,胎動,驚癎。選用白術(shù)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選用龜版膠是因為其性味甘咸,平,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能,治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衄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崩漏,帶下。選用鹿角膠是因為其性味甘咸,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血,益精的功能,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腰痛,陰疽,男子陽痿、滑精,婦女子宮虛冷,崩漏,帶下。選用豬苓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脾、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尿滲濕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選用山茱萸是因為其性味酸,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的功能,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shù),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選用蒼術(shù)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脾、胃經(jīng),有健脾,燥濕,解郁,辟穢的功能,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灣,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痹,足痿,夜盲。選用葛根是因為其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經(jīng),有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的功能,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喝,泄瀉,痢疾,癍診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選用車前子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腎、膀胱經(jīng),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的功能,治小便不通,淋池,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痰,濕痹,目赤·障翳。選用續(xù)斷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腎,續(xù)筋骨,調(diào)血脈的功能,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杜仲 5-15克桂枝5-15克黃芪10-20克
附子 5-15克人參5-15克太子參5-15克
熟地黃 5-15克益母草5-15克仙茅5-15克陳皮 15-25克知母15-25克麥冬15-25克
牛膝 10-20克桑椹10-20克淫羊藿10-20克
菟絲子 10-20克大黃10-20克竹茹10-20克
白術(shù) 15-25克龜版膠15-25克鹿角膠15-25克
豬苓 15-25克山茱萸15-25克蒼術(shù)10-20克
葛根 10-20克車前子10-20克續(xù)斷10-20克
牡丹皮 10-20克 優(yōu)選用量為
杜仲 10克桂枝10克黃芪15克
附子 10克人參10克太子參10克
熟地黃 10克益母草10克仙茅10克
陳皮 20克知母20克麥冬20克
牛膝 15克桑椹15克淫羊藿15克
菟絲子 15克大黃15克竹茹15克
白術(shù) 20克龜版膠20克鹿角膠20克`豬苓 20克山茱萸20克蒼術(shù)15克
葛根 15克車前子15克續(xù)斷15克
牡丹皮 15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2、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3、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4、附子: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晾干;
5、人參:除去戶頭,切段;
6、太子參:摘除須根,曬干;
7、熟地黃:取原藥材,蒸至表面烏黑色,取出,曬至八成干時,切片,干燥;
8、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9、仙茅:取凈仙茅用黃酒拌勻,潤透后,置鍋內(nèi)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黃酒10-20斤;
10、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11、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12、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13、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14、桑椹:用水洗凈,揀去雜質(zhì),摘除長柄,曬干;
15、淫羊藿:揀凈雜質(zhì),去梗,切絲,篩去碎屑;
16、菟絲子:過蘿去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17、大黃:揀凈雜質(zhì),大小分檔,燜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18、竹茹:除去硬竹簽、雜質(zhì),抖掉灰屑,揉成小團或切段;
19、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0、龜版膠:取漂泡后的凈龜版,置鍋中水煎數(shù)次,煎至膠質(zhì)盡,去滓,將多次煎出的膠液,過濾合并,加入少許明礬粉,靜置,濾取澄清的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加入適量的黃酒、冰糖呈至稠膏狀,傾入凝膠槽內(nèi),使其冷凝后取出,切成小塊,陰干;
21、鹿角膠: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或研粉;
22、豬苓:洗凈泥砂,潤軟切片,晾干;
23、山茱萸:洗凈,除去果核及雜質(zhì),曬干;
24、蒼術(shù):揀去雜質(zhì),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25、葛根: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干;
26、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27、續(xù)斷:洗凈泥沙, 除去殘留根頭,潤透后切片曬干,篩去屑;
28、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杜仲、桂枝、黃芪、附子、人參、太子參、熟地黃、益母草、仙茅、陳皮、知母、麥冬、牛膝、桑椹、淫羊藿、菟絲子、大黃、竹茹、白術(shù)、豬苓、山茱萸、蒼術(shù)、葛根、車前子、續(xù)斷、牡丹皮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09]2、將第一次過濾后藥渣加水4倍量,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趁熱加入所述重量的龜版膠及鹿角膠溶于煎煮藥液中,攪拌均勻,分為4劑服用。
[0011]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利尿滲濕的功效,治療腎病見效快、療程短,不復發(fā)。
[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4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4][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187例。
[0015]2、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xiàn)
(I)全身浮腫:開始見于眼瞼及顏面,逐漸遍及全身,嚴重者可有胸腔、腹腔積液及陰囊、陰莖、陰唇水腫;(2)血壓正?;蛟龈?;
(3)可有尿少或血尿。
[0016]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晚各服I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6個療程。
[0017]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腎病綜合癥消除,觀察半年后無復發(fā);
好轉(zhuǎn):腎病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無效:癥狀無改善,達不到好轉(zhuǎn)標準者。
[0018]5、治療結(jié)果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腎病綜合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杜仲5-15克桂枝5-15克黃芪10-20克 附子5-15克人參5-15克太子參5-15克 熟地黃5-15克益母草5-15克仙茅5-15克 陳皮15-25克知母15-25克麥冬15-25克 牛膝10-20克桑椹10-20克淫羊藿10-20克 菟絲子10-20克大黃10-20克竹茹10-20克 白術(shù)15-25克龜版膠15-25克鹿角膠15-25克 豬苓15-25克山茱萸 15-25克蒼術(shù)10-20克 葛根10-20克車前子10-20克續(xù)斷10-20克 牡丹皮10-20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杜仲10克桂枝10克黃芪15克 附子10克人參10克太子參10克 熟地黃10克益母草10克仙茅10克 陳皮20克知母20克麥冬20克 牛膝15克桑椹15克淫羊藿15克 菟絲子15克大黃15克竹茹15克 白術(shù)20克龜版膠20克鹿角膠20克 豬苓20克山茱萸 20克蒼術(shù)15克 葛根15克車前子15克續(xù)斷15克 牡丹皮15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 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2)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3)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的根,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4)附子:用水浸泡,撈出,切片,晾干; (5)人參:除去蘆頭,切段; (6)太子參:摘除須根,曬干; (7)熟地黃:取原藥材,蒸至表面烏黑色,取出,曬至八成干時,切片,干燥; (8)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9)仙茅:取凈仙茅用黃酒拌勻,潤透后,置鍋內(nèi)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黃酒10-20斤; (10)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11)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12)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13)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14)桑椹:用水洗凈,揀去雜質(zhì),摘除長柄,曬干; (15)淫羊藿:揀凈雜質(zhì),去梗,切絲,篩去碎屑; (16)菟絲子:過蘿去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 (17)大黃:揀凈雜質(zhì),大小分檔,燜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18)竹茹:除去硬竹簽、雜質(zhì),抖掉灰屑,揉成小團或切段; (19)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0)龜版膠:取漂泡后的凈龜版,置鍋中水煎數(shù)次,煎至膠質(zhì)盡,去滓,將多次煎出的膠液,過濾合并,加入少許明礬粉,靜置,濾取澄清的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加入適量的黃酒、冰糖呈至稠膏狀,傾入凝膠槽內(nèi),使其冷凝后取出,切成小塊,陰干; (21)鹿角膠: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或研粉; (22)豬苓:洗凈泥砂,潤軟切片,晾干; (23)山茱萸:洗凈, 除去果核及雜質(zhì),曬干; (24)蒼術(shù):揀去雜質(zhì),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25)葛根: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干; (26)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27)續(xù)斷:洗凈泥沙,除去殘留根頭,潤透后切片曬干,篩去屑; (28)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杜仲、桂枝、黃芪、附子、人參、太子參、熟地黃、益母草、仙茅、陳皮、知母、麥冬、牛膝、桑椹、淫羊藿、菟絲子、大黃、竹茹、白術(shù)、豬苓、山茱萸、蒼術(shù)、葛根、車前子、續(xù)斷、牡丹皮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3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2)將第一次過濾后藥渣加水4倍量,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趁熱加入所述重量的龜版膠及鹿角膠溶于煎煮藥液中,攪拌均勻,分為4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735916SQ201410035670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王莉 申請人: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