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該裝置包括:驅動部,具備通過發(fā)動機旋轉的驅動軸和當上述驅動軸旋轉時作圓周運動的驅動桿;底架,安裝上述驅動部;溫灸器支撐體,一側與溫灸器結合,另一側可旋轉地與底架結合,并可旋轉地與上述驅動桿結合,上述發(fā)動機旋轉時就帶動上述溫灸器支撐體旋轉,從而使上述溫灸器升降。
【專利說明】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
[0001]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1年7月19日,申請?zhí)枮?01110202233. 6、發(fā)明名稱為"溫 熱治療儀及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具體地說,就是涉及一種能夠 通過使溫灸器上下升降從而為各用戶提供合適按摩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
【背景技術】
[0003] 為了通過溫熱理療及遠紅外線放射對用戶的脊椎部位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現在 普遍使用的溫熱治療儀已發(fā)展為床型溫熱治療儀。
[0004] 床型溫熱治療儀包括:溫灸器,對用戶的脊椎部位進行溫熱理療及遠紅外線等放 射溫灸器;移動體,將上述溫灸器安裝在該移動體上面而結合,并能夠在墊子內往返運動; 移動裝置,為使上述移動體往返運動而與上述移動體結合;軌道構件,確保上述移動體在往 返運動期間能夠沿身體的彎曲部位稍微上下運動;控制裝置,對上述構成要素進行電控制。
[0005] 上述所有的構成要素安裝在位于床型框體上的墊子內,上述墊子內部形成一定的 空間,因此上述各種構成要素內置于其中。
[0006] 為了使用戶的脊椎部位獲得更加精準的治療效果,現在大部分床型溫熱治療儀都 采用了與人體脊椎部位類似的彎軌。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克服以下缺點,即如果單純安裝直 線型軌道時,上述移動體在墊子內平坦地往返運動時,就會對用戶的曲線形脊椎部位造成 嚴重的壓迫感,用戶就會因此而感到非常疼痛。
[0007] 但是,采用現有技術彎軌的溫熱治療儀不能對相應于用戶治療部位的脖子、背部 及腰部等部位施加相同的壓力而使其獲得良好的指壓及按摩效果,這是因為現有技術的彎 軌已經定型,一旦在將其安裝在墊子內的狀態(tài)下,往往只能根據其形狀而上下移動。因此, 對于身體條件不同的用戶的脖子、背部及腰部等部位,實際上溫灸器就不能夠通過施加相 同的壓力而使其獲得指壓及按摩效果。所以,現有技術的溫熱治療儀不可能使用戶獲得最 佳的溫熱治療及指壓治療效果。
[0008] 因此,采用現有技術彎軌的溫熱治療儀,即使是相同的產品,對于身體條件互不相 同的用戶也只能夠提供不同的治療效果,而且用戶身體條件差異越大,其治療效果的差異 也就越大。這就意味著,為了克服這一缺點,要使所有用戶都獲得相同的最佳治療效果,就 必須研發(fā)出適合所有用戶身體條件的彎軌。
[0009] 另外,為了使用戶的脊椎部位獲得有效的治療效果,現有技術的床型溫熱治療儀 都采用了能夠在與人體標準脊椎形狀類似的曲線軌道上移動的溫灸器。
[0010] 由于這種溫灸器能夠在標準脊椎形狀的曲線軌道上移動,因此它可以使具有標準 體型的用戶獲得有效的溫熱治療效果,但是,當因用戶的體型過小或者過大而導致其與標 準體型不同時,就不能夠獲得有效的治療效果。
[0011] 另外,即使是對于具有標準體型的用戶,當溫灸器以脊椎為中心上下移動時,就會 對用戶的身體各個部位施加相同的壓力,從而就不能夠對需要治療的部位進行集中治療。
【發(fā)明內容】
[0012] 技術問題
[0013] 如上所述,現有技術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為了對帶有溫灸器的底座 的升降進行引導,就需要另外設置一個引導裝置,這樣就會產生一筆額外的制作費用。為了 省下這筆費用,就需要研發(fā)出一款能夠克服上述缺點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
[0014]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 于,位于移送板兩側的升降操縱部既可以使溫灸器上下升降,同時,當溫灸器升降時還可以 引導其垂直升降,從而就無需安裝額外的升降引導裝置。
[0015]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 于,通過能夠獲得充分減速比的蝸桿與蝸輪的咬合將發(fā)動機的動力向兩側升降操縱部傳 遞,這樣,即使不設置額外的減速箱,也能夠使溫灸器減速升降,同時,通過蝸桿與蝸輪的減 速也能夠確保升降的效果。
[0016]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 于,通過蝸桿與蝸輪的動力傳遞,在溫灸器上升的狀態(tài)下,即使沒有發(fā)動機的制動,也能夠 事先預防溫灸器的下降。
[0017]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通過確保溫灸器可以上下移動而實現以用戶體型提供 的最佳溫熱治療效果,通過溫灸器的直接移動而實現利用溫灸器的多種操作。
[0018]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第一,通過確保溫灸器可以上下移動而實現以用戶體 型提供的最佳溫熱治療效果;第二,通過利用上下移動的桿移動溫灸器,從而增強溫灸器升 降操作的驅動性;第三,當與溫灸器結合的板進行升降運動時,控制其運動方向,從而增加 升降操作的準確性;第四,實現使溫灸器升降的驅動部的輕薄化。
[0019]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通過確保溫灸器可以上下移動而實現以用戶體型提供 的最佳溫熱治療效果;通過利用上下移動的齒輪使溫灸器移動,從而增強溫灸器升降操作 的驅動性;當與溫灸器結合的板進行升降運動時控制其移動方向,從而增加升降操作的準 確性;實現使溫灸器升降的驅動裝置的輕薄化。
[0020] 技術方案
[0021] 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即對于將溫灸器安裝在其上部而 將該溫灸器支持結合,在墊子內通過移動裝置沿前后往返運動,同時使上述溫灸器沿上下 方向運動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來說,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移送板,通過 上述移動裝置沿前后方向往返運動;發(fā)動機驅動部,設置在上述移送板的上部,向兩側傳 遞旋轉力;升降操縱部,其包括垂直引導部,該垂直引導部直立于上述移送板兩側,內部上 方開放,并在內部的上側安裝有升降臺,該升降操縱部設置在垂直引導部的內部即升降臺 的下部,轉換由上述發(fā)動機驅動部傳遞的動力即旋轉力,從而使升降臺升降;底座,其兩側 被固定在上述兩側升降臺上,在該底座上部設置有上述溫灸器。
[0022] 另外,上述升降操縱部的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縱型旋轉螺絲軸,設置在上述垂 直引導部內部的下側,接收上述發(fā)動機驅動部的動力并進行旋轉;操作裝置,使上述縱型旋 轉螺絲軸的旋轉力轉換為直線運動和角運動,對上述升降臺下部反復按壓,從而使升降臺 升降。
[0023] 另外,上述操作裝置的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直線移動桿,隨上述縱型旋轉螺絲 軸沿前后作直線運動,在其一側或者兩側形成有垂直凸輪槽直線移動桿;中心軸,在上述升 降臺與直線移動桿之間即上述垂直引導部內沿橫向設置;角運動旋轉桿,中間貫通設置在 上述中心軸的一側或兩側,下部突出桿與上部操作桿成直角或鈍角而構成一體,在上述下 部突出桿的端部設置沿上述垂直凸輪槽升降的升降滾柱,在上述上部操作桿的端部安裝有 對升降臺的下部進行按壓的按壓滾柱角運動旋轉桿。
[0024] 另外,上述升降臺的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上部操作桿,設置在該升降臺的下部的 一側或兩側,構成上述角運動旋轉桿;凹槽,按壓滾柱插入的側部及下部開放;插軸槽,位 于與上述中心軸對應的位置即升降臺的下面,并且該插軸槽的下部和兩側開放,可插入上 述中心軸。
[0025] 另外,上述發(fā)動機驅動部的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發(fā)動機,在上述移送板的中央 以縱向設置,并且在旋轉軸上設置有第1蝸桿;橫型旋轉軸,可橫向旋轉的設置在上述移送 板的兩側托架上,在中間設置有與上述第1蝸桿咬合的第1蝸輪,在兩側設置有第2蝸桿; 第2蝸輪,設置在上述兩側縱型旋轉螺絲軸上,并咬合于上述第2蝸桿。
[0026] 技術效果
[0027]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兩側的升降操縱部 既可以發(fā)揮使溫灸器沿上下升降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升降時發(fā)揮對升降進行引導的作 用。這樣,就無需安裝額外的升降引導裝置,從而可以節(jié)約因額外安裝升降引導裝置而產生 的附加制作費用。
[0028] 另外,即使不另行設置減速箱,也可以使溫灸器減速升降,從而可以節(jié)約因設置減 速箱而產生的制作費用。另外,通過蝸桿和蝸輪的減速可以增強升降力,從而可以確保溫灸 器獲得充分的升降力。
[0029] 另外,通過蝸桿和蝸輪的動力傳遞,在溫灸器上升的狀態(tài)下,即使沒有發(fā)動機的制 動,也可以事先預防溫灸器下降,從而無需在發(fā)動機驅動部上另行設置制動裝置。
[0030] 另外,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高度調節(jié)桿 的中間,隨著高度調節(jié)桿連動而發(fā)生相應的角度變化,從而使集中于高度調節(jié)桿的荷重分 散,即使是長時間使用溫熱治療儀,也可以防止在高度調節(jié)桿中間累積疲勞荷重。另外,還 可以預防高度調節(jié)桿的中間發(fā)生彎曲而受損,這樣,即使是長時間使用溫熱治療儀,也能夠 確保其在正確的高度范圍內升降,從而解決升降高度降低的問題。
[0031]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度調節(jié)桿沿前后方向 設置一對,上部通過連接軸連接并進行加固,當通過高度調節(jié)桿使底座上升時,可以防止其 發(fā)生細微的游動,從而可以確保能夠更加穩(wěn)定而柔和地升降。
[0032]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小型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移送板兩側中央設置 有一對上、下滾柱,在底座的兩側設置有引導上述一對上、下滾柱升降的垂直引導板,這樣 就可以使移送板與底座前、后的幅度縮到最小,從而減少制作底座和移送板的材料費用。
[0033] 另外,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 設置有溫灸器的溫灸器支撐體旋轉,并使溫灸器上下移動,從而可以根據用戶的體型提供 最佳的溫熱治療效果。同時,還可以使設置有溫灸器的溫灸器支撐體沿多個方向旋轉,從而 可以提供多種治療。
[0034] 另外,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利用與 驅動軸連接的滑桿可以使設置有溫灸器的副板升降,這樣就可以根據用戶的體型調節(jié)溫灸 器的升降位置,從而獲得更加有效的溫熱治療效果。同時,當副板升降時,還可以增強升降 操作的驅動性。另外,在升降的副板上設置有導向器,在主板上設置有插入導向器的引導 槽,這樣就可以增加副板升降操作的正確性。另外,利用多個滑桿支撐副板的升降,可以增 強其耐久性。此外,在帶有驅動部的主板上設置有驅動部安裝槽,這樣就可以使該溫熱治療 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變得更加輕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 圖1是依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的斜視圖;
[0036] 圖2是圖1所示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的部分分解斜視圖;
[0037] 圖3是圖1所示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的部分分解斜視圖;
[0038] 圖4及圖5是圖1所示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的工作圖;
[0039] 符號說明
[0040] 201:溫熱治療儀 202:墊子
[0041] 203:軌道 204:傳送帶
[0042] 205:操作板 206 :驅動部
[0043] 207:發(fā)動機 208:副發(fā)動機
[0044] 209:齒輪箱 210:驅動軸
[0045] 211:第1驅動軸 212:齒輪
[0046] 213:第2驅動軸 214:副齒
[0047] 215:驅動桿 216:凸輪凸角
[0048] 217:副驅動桿 218:凸輪凸角
[0049] 219:從動齒輪 220:副從動齒輪
[0050] 221:底架 222:安裝部
[0051] 223:溫灸器支撐體 224:溫灸器
[0052] 225:副溫灸器支撐體 226:溫灸器
[0053] 227:移動基座 228:輪子
[0054] 229:底架安裝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5]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不過,附圖僅用于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 進行更加詳細的說明,并不意味著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僅限定于此。
[0056] 如圖1至圖3所示,依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 (以下簡稱:溫灸器升降裝置)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驅動部206,由發(fā)動機207、驅動軸 210,及當驅動軸210旋轉時作圓周運動的驅動桿215構成;底架221,安裝有驅動部206 ;溫 灸器支撐體223,與溫灸器224結合。
[0057] 如圖2及圖3所示,驅動軸210通過發(fā)動機207進行旋轉。如圖20及圖21所示, 在驅動軸210與發(fā)動機207的旋轉軸(未圖示)之間既可以結合著齒輪箱209,也可以根據 實施例不與齒輪箱209結合,而是發(fā)動機207的旋轉軸直接與驅動軸210結合。
[0058] 齒輪箱209通過改變發(fā)動機207旋轉軸的旋轉速度及旋轉方向使驅動軸210旋 轉,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所示,由于發(fā)動機207的旋轉軸與驅動軸210平行設置,因 此,齒輪箱209內的齒輪在發(fā)動機207的旋轉軸與驅動軸210之間處于同一平面上。這種 齒輪箱209內的齒輪的配置根據驅動軸210的轉矩、發(fā)動機207的旋轉軸與驅動軸之間的 距離及配置方向的不同而可以有多種設置。
[0059] 當驅動軸210旋轉時驅動桿215作圓周運動,這種驅動軸210也可以與后面將要 說明的溫灸器支撐體223直接結合,當驅動軸210旋轉時,就帶動溫灸器支撐體223旋轉, 但是,如圖2及圖5所示,它是以驅動軸210、從動齒輪219、驅動桿215及溫灸器支撐體223 的順序連接的。
[0060] 底架221就是由發(fā)動機207、驅動軸210及驅動桿215構成的驅動裝置206配置在 其上面,由此該底架構成了溫灸器升降裝置的基座。因此,優(yōu)選地,為確保底架221不會在 驅動部206荷重影響下而變形,就應當將其制作得更加堅固。
[0061] 溫灸器支撐體223的上部與溫灸器224結合,下部與底架221結合并能夠旋轉,如 圖2至圖5所示,在中央位置結合著驅動桿215。因此,當驅動發(fā)動機207而使驅動軸210 旋轉時,溫灸器支撐體223以旋轉結合于底架221的下部為中心在驅動桿215作用下旋轉。
[0062] 優(yōu)選地,如圖2及圖3所示,依據本實施例的溫灸器升降裝置的驅動軸210的外面 設置有與驅動軸210的中心軸形成一定傾斜的齒輪212,與驅動軸210的齒輪212嚙合的從 動齒輪219與驅動桿215的一側結合。
[0063] 因此,如圖4及圖5所示,當驅動發(fā)動機207使驅動軸210旋轉時,從動齒輪219 開始旋轉,然后與從動齒輪219的旋轉軸結合的驅動桿215開始旋轉,并帶動溫灸器支撐體 223,使其以結合于基座的溫灸器支撐體223下部為中心旋轉,從而使溫灸器224升降。
[0064] 如圖1至圖4所示,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灸器升降裝置的底架221的上部與溫灸器226 結合,下部與可旋轉地結合于底架221的副溫灸器支撐體225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 在驅動軸210與副溫灸器支撐體225之間設置有當驅動軸210旋轉時作圓周運動的副驅動 桿 140。
[0065] 優(yōu)選地,為了在進行溫熱治療時能夠對更大的面積實施有效的治療,就設置多個 可以沿上下上升的溫灸器。特別是,優(yōu)選地,為了以脊椎為中心實施溫熱治療而按照相互對 稱的形狀設置溫灸器。
[0066] 因此,優(yōu)選地,如圖1至圖5所示,配置有與溫灸器支撐體223對稱的副溫灸器支 撐體225。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副溫灸器支撐體225也可以具有與溫灸器支撐體223不同的 長度,但是,如上所述,為了能夠以脊椎為中心實施有效的溫熱治療,因此,最好像本實施例 這樣使其具有相同的長度。
[0067] 從這一點來說,結合于副溫灸器支撐體225的溫灸器226及副驅動桿140具有與 前面所述的溫灸器支撐體223、溫灸器224及驅動桿215相同的形狀,并執(zhí)行相同的功能,因 此,這里就不再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0068] 優(yōu)選地,在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灸器升降裝置驅動軸210的外面沿與齒輪212的形成 方向相對的方向設置有與前面所述從動齒輪219嚙合的齒輪212隔離的副齒214,副驅動 桿140的一側結合著與驅動軸210的副齒214嚙合的副從動齒輪220與,當發(fā)動機207驅 動時,就可以使驅動桿215與副驅動桿140沿相對的方向作圓周運動。
[0069] 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在驅動軸210不能分割為第1驅動軸211和第2驅動軸213 的情況下,就在一個驅動軸上沿相對的方向設置齒輪212和副齒214。
[0070] 如圖3所示,副齒214與副從動齒輪220嚙合并使副溫灸器支撐體225上升,當驅 動軸210旋轉時,就位于與齒輪212相對的方向,并使副從動齒輪220沿與從動齒輪219相 對的方向旋轉。
[0071] 因此,如圖4及圖5所示,當驅動桿215沿一個方向旋轉時,與副從動齒輪220連 接的副驅動桿140就沿驅動桿215方向移動,然后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使副驅動桿225 上升。
[0072] 如圖3所示,依據本實施例的溫灸器升降裝置的驅動軸210分為使溫灸器支撐體 223旋轉的第1驅動軸211和使副溫灸器支撐體225旋轉的第2驅動軸213,第2驅動軸 213可以與副發(fā)動機208連接。
[0073] 在這種情況下,分別對發(fā)動機207與副發(fā)動機208進行單獨控制,當進行溫熱治療 時,就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對用戶進行治療。同時,溫灸器支撐體223與副溫灸器支撐體225 升降時施加的發(fā)動機207負荷通過副發(fā)動機208分解,從而可以增加溫灸器升降裝置的耐 久性。
[0074] 如圖1至圖5所示,依據本實施例的驅動桿215與副驅動桿140由帶有凸輪凸角 131,141的凸輪構成,凸輪凸角131,141能夠可旋轉地與溫灸器支撐體223及副溫灸器支撐 體225結合。另外,驅動桿215與副驅動桿140也可以根據實施例的不同情況不帶凸輪,而 采用隨長方形板狀,橢圓形板狀等隨驅動軸210的旋轉而旋轉,并可以使溫灸器支撐體223 及副溫灸器支撐體225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某種形狀形成。
[0075] 如圖1至圖3所示,依據本實施例的溫灸器升降裝置的溫灸器支撐體223和驅動 桿215也可以從動齒輪219為中心分別設置一對,副溫灸器支撐體225也可以副從動齒輪 220為中心分別設置一對。
[0076]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2個溫灸器支撐體223與2個副溫灸器支撐體225同時作 升降運動而實施溫熱治療,根據實施例的不同,也可以設置3個以上的溫灸器支撐體和3個 以上的副溫灸器支撐體225實施溫熱治療,這種溫灸器支撐體223及副溫灸器支撐體225 的個數可以根據實施溫熱治療的身體部位及溫灸器310,410的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 不同的實施方法。
[0077] 如圖3所示,依據本實施例的溫灸器支撐體的底架221上設置有安裝第1驅動軸 211、第2驅動軸213、從動齒輪219及副從動齒輪220的安裝部222,這樣,既可以防止第1 驅動軸211、第2驅動軸213、從動齒輪219及副從動齒輪220因受到外部的震動、沖擊等因 素的影響而受到損傷,也可以防止第1驅動軸211、第2驅動軸213、從動齒輪219及副從動 齒輪220旋轉時產生的粉塵及涂布在各個齒輪的齒輪之間的潤滑油等向外滲漏。
[0078] 如圖1及圖2所示,底架221的安裝部222與外罩232結合,這樣,當實施溫熱治 療時既可以防止后面將要說明的墊子下部因夾入于從動齒輪219及副從動齒輪220之間而 受到損傷,也可以防止墊子產生的粉塵等流入。
[0079] 如圖1及圖5所示,依據本發(fā)明的溫灸器升降裝置的溫灸器310,410可旋轉地與 溫灸器支撐體223與副溫灸器支撐體225結合,溫灸器310,410與墊子銜接,從而可以防止 因摩擦而受到損傷。
[0080] 在上述溫灸器310,410內設置有加熱裝置即加熱燈,在外側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加熱燈可以通過操作設置在后面將要說明的溫熱治療儀201上的操作板205進行調節(jié),從 而對溫灸器310,410的溫度進行控制。
[0081] 另外,溫度傳感器與溫灸器310,410的外側面接觸,在這種情況下,加熱燈通過與 加熱燈支架230, 231結合而與溫灸器支撐體223及副溫灸器支撐體225相結合。
[0082] 在這種情況下,溫度傳感器與控制裝置(未圖示)連接,控制裝置與加熱燈連接, 根據用戶通過操作板205選擇的溫度,控制裝置就可以使加熱燈啟動,溫度傳感器反饋溫 灸器310,410的溫度信息,從而可以使溫灸器310,410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水平。在這種情 況下,控制裝置與操作板205可以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相互連接。
[0083] 如圖1至圖2及圖4至圖5所示,上述溫灸器升降裝置在設置有底架安裝部229 的移動基座227上安裝有底架221,它可以設置在溫熱治療儀內。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圖 4至圖5所示,輪子228可旋轉地與移動基座227的兩側結合。
[0084] 如圖5所示,上述輪子228與傳送帶204連接并沿軌道203移動。
[0085] 對本實施例來說,溫灸器升降裝置可以與傳送帶204連接并隨之移動,根據實施 例的不同也可以與鏈條、移送繩等連接并隨之移動,這種傳送帶等與其它的發(fā)動機等動力 裝置結合。
[〇〇86] 在上述說明中,僅參照附圖通過示例的方式對本發(fā)明的一部分技術思想進行了說 明,說明書中所列舉的實施例僅為了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加詳細的說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技 術思想。具有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相關知識的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發(fā)明所屬技術 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其相關的變更及修改均屬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驅動部,具備通 過發(fā)動機(207)旋轉的驅動軸(210)和當上述驅動軸(210)旋轉時作圓周運動的驅動桿 (215); 底架(221),安裝上述驅動部(206); 溫灸器支撐體(223),一側與溫灸器(224)結合,另一側可旋轉地與底架(221)結合,并 可旋轉地與上述驅動桿(215)結合, 上述發(fā)動機(207)旋轉時就帶動上述溫灸器支撐體(223)旋轉,從而使上述溫灸器 (224)升降。
2. 如權利要求項1所述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 副溫灸器支撐體(225),一側與副溫灸器(226)結合,另一側可旋轉地與上述底架(221)結 合, 上述驅動部(206)包括:副驅動桿(140),位于上述驅動軸(210)與上述副溫灸器支撐 體(225)之間,當上述驅動軸(210)旋轉時作圓周運動。
3. 如權利要求項1所述的溫熱治療儀用上下運動調節(jié)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溫灸器 支撐體(223)與驅動桿(215)分別以上述從動齒輪(219)為中心設置一對, 上述副溫灸器支撐體(225)與副驅動桿(140)分別以上述副從動齒輪(220)為中心設 置一對。
【文檔編號】A61H39/06GK104042434SQ201410221920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李海誠, 李東明, 樸志訓, 李東憲, 崔喜源, 崔相鎬 申請人:喜來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