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其原料藥包括白芍、草決明、豬苓、法半夏、何首烏、槲寄生、浙貝母、肉蓯蓉、芡實(shí)、墨旱蓮、山麥冬、絞股藍(lán)、卷柏、莪術(shù)、西紅花、赤小豆、金沸草、蒼術(shù)、垂盆草、茵陳、黃芪、李根皮、三七、金錢草、梔子、薄荷、合歡皮和豆豉草。其能夠防治肝臟脂肪變性、保護(hù)肝功能,呈現(xiàn)出了多靶點(diǎn)、多途徑的治療效應(yīng),而且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 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 脂肪肝是由于多種病因或疾病引起的肝臟脂肪樣變,當(dāng)肝細(xì)胞內(nèi)脂質(zhì)蓄積超過 5%,或組織學(xué)上每單位面積1/3以上的肝細(xì)胞發(fā)生脂變時,稱之為脂肪肝。脂肪肝包括酒 精性脂肪肝(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diseaSe,NAFLD)兩大類。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以肝實(shí) 質(zhì)細(xì)胞脂肪變性、壞死、炎細(xì)胞浸潤和脂肪蓄積等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疾病譜包 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fatty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關(guān)肝硬化和肝細(xì)胞性肝癌。隨著人們生 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迅速增加,并呈現(xiàn)出低齡 化趨勢,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為我國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也被公認(rèn)為我 國越來越嚴(yán)重的慢性肝病問題,嚴(yán)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因其臨床起病多具有普遍性和隱 匿性,且病變的危害性較大,故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國乃至全球已成為一種具有潛在危害 性的疾病,是21世紀(jì)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因此對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作用的研 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0003]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藥物性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在降脂、保肝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等方 面,雖然現(xiàn)有的小樣本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對改善客觀指標(biāo)確實(shí)有效,但是還是有其欠缺的地方 (如:降脂藥物的使用雖能降低血脂,卻不能很好的清除肝臟中沉積的脂肪,且長期大劑量 使用這些藥物容易發(fā)生肝臟毒性),且有時藥物治療的效果與患者自身癥狀的改善不相符。 西藥在有效、安全、價格合理、改善癥狀等方面都對其治療產(chǎn)生一定的約束。
[0004] 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顯示了令人滿意的療效。臨床應(yīng)用和 藥效學(xué)實(shí)驗(yàn)表明中藥能夠調(diào)節(jié)血脂,防治肝臟脂肪變性、保護(hù)肝功能,呈現(xiàn)出了多靶點(diǎn)、多 途徑的治療效應(yīng),而且毒副作用較小。因此,隨著國內(nèi)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日益增多,積極 研發(fā)具有調(diào)脂護(hù)肝作用的高效、安全中藥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應(yīng)用前 旦 -5^ 〇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防治肝 臟脂肪變性、保護(hù)肝功能,呈現(xiàn)出了多靶點(diǎn)、多途徑的治療效應(yīng),而且無毒副作用。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其原 料藥包括白巧、草決明、豬茶、法半夏、何首烏、槲寄生、浙貝母、肉灰蓉、突實(shí)、墨旱蓮、山麥 冬、絞股藍(lán)、卷柏、莪術(shù)、西紅花、赤小豆、金沸草、蒼術(shù)、垂盆草、茵陳、黃芪、李根皮、三七、金 錢草、桅子、薄荷、合歡皮和豆豉草。
[0007]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芍33g?43g、草決明26g?36g、豬苓 20g?30g、法半夏21g?31g、何首烏39g?49g、槲寄生22g?32g、浙貝母26g?36g、肉 灰蓉39g?49g、突實(shí)15g?25g、墨旱蓮30g?40g、山麥冬23g?33g、絞股藍(lán)17g?27g、 卷柏35g?45g、莪術(shù)26g?36g、西紅花31g?41g、赤小豆18g?28g、金沸草16g?26g、 蒼術(shù)20g?30g、垂盆草21g?31g、茵陳18g?28g、黃苗35g?45g、李根皮12g?22g、 三七25g?35g、金錢草19g?29g、桅子20g?30g、薄荷28g?38g、合歡皮17g?27g和 豆豉草20g?30g。
[0008]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芍36g?40g、草決明29g?33g、豬苓 23g?27g、法半夏24g?28g、何首烏42g?46g、槲寄生25g?29g、浙貝母29g?33g、肉 灰蓉42g?46g、突實(shí)18g?22g、墨旱蓮33g?37g、山麥冬26g?30g、絞股藍(lán)20g?24g、 卷柏38g?42g、莪術(shù)29g?33g、西紅花34g?38g、赤小豆21g?25g、金沸草19g?23g、 蒼術(shù)23g?27g、垂盆草24g?28g、茵陳21g?25g、黃苗38g?42g、李根皮15g?19g、 三七28g?32g、金錢草22g?26g、桅子23g?27g、薄荷31g?35g、合歡皮20g?24g和 豆豉草23g?27g。
[0009]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芍38g、草決明31g、豬苓25g、法半夏 26g、何首烏44g、槲寄生27g、浙貝母31g、肉蓯蓉44g、芡實(shí)20g、墨旱蓮35g、山麥冬28g、絞 股藍(lán)22g、卷柏40g、莪術(shù)31g、西紅花36g、赤小豆23g、金沸草21g、蒼術(shù)25g、垂盆草26g、茵 陳23g、黃芪40g、李根皮17g、三七30g、金錢草24g、桅子25g、薄荷33g、合歡皮22g和豆豉 草 25g。
[0010] 其中,所述藥物制備成膠囊劑和片劑。
[0011]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12] 第一步,將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成粗粉,采用超臨界C02萃取,收集萃取物,萃取 后的粗粉備用,萃取物純化,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0013] 第二步,將萃取后的粉末采用乙醇浸提,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0014] 第三步,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取粉末混合,根據(jù)需要加入載體成分,獲得膠囊 劑或片劑。
[0015] 其中,第一步具體為將所述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15?40MPa, 溫度為35?5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0. 5?2.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 備用;萃取物加入醇濃度70?85%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3?5倍,加熱至 60?90°C,不斷攪拌,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 沉淀以醇濃度70?80 %乙醇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0016] 其中,第二步具體為將第一步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0?95%乙醇浸提2次, 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2?4倍,不時攪拌,每次10?15小時,合并浸 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3) : (1?5)石油醚和乙醇混合 液萃取,反復(fù)攪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001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8] 本發(fā)明提供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能夠防治肝臟脂肪變性、保護(hù)肝功能,呈現(xiàn) 出了多靶點(diǎn)、多途徑的治療效應(yīng),而且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19] 由于祖國醫(yī)學(xué)中無脂肪肝的病名,但對其病因病機(jī)、癥狀表現(xiàn)很早就有論述。脂肪 肝以形體肥胖。肝臟腫大,右脅疼痛、不適,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紅,舌苔白膩等為臨床主要特 征。屬中醫(yī)"脅痛""積聚"、"肥氣""痰濁"、"肝癖"、"血瘀"等范疇。
[0020] 本病以痰濕內(nèi)停,血瘀氣滯為主要病機(jī),多因飲食失調(diào),肝氣郁結(jié),濕熱蘊(yùn)結(jié),中毒 所傷等致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腎。病機(jī)強(qiáng)調(diào)痰瘀內(nèi)阻。
[0021] 飲食是人體攝取食物,轉(zhuǎn)化為水谷精微及氣血,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條件。清代 尤在經(jīng)《金匾要略心典》中言:"食積太陰,敦阜之氣,抑遏肝氣,故病在脅下。"強(qiáng)調(diào)了飲食 內(nèi)傷的重要性。若暴飲暴食,食量過大,或過食肥甘,長期飲食不節(jié),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堆 積而成膏脂,蘊(yùn)結(jié)于肝,發(fā)為本病,如《醫(yī)林纂要探源》所謂"谷以養(yǎng)人,而過食成積";另一方 面,也可以損傷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運(yùn)化水濕,致使?jié)駶醿?nèi)生,蘊(yùn)釀成痰,痰濕聚于脅 下,發(fā)為本病。
[0022] 脂肪肝的發(fā)生,與病人的體質(zhì)因素密切相關(guān)。重視人的休質(zhì)因素在疾病發(fā)生中的 作用是中醫(yī)學(xué)的一大特色?!秲?nèi)經(jīng)》就有"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強(qiáng)有弱,有長有短,有陰有 陽"、"筋骨之強(qiáng)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滕理之疏密,各不相同"的論述。痰濕體質(zhì)是 中醫(yī)體質(zhì)學(xué)說研究中七分法的一個重要類型,是指人體臟腑陰陽偏頗、氣血津液施化不全, 易蘊(yùn)生痰濕的體質(zhì)。中醫(yī)學(xué)多強(qiáng)調(diào)"肥人多痰濕",《萬氏婦人科》云:"惟彼肥碩者,膏脂充 滿,脂痰凝塞。"陸床實(shí)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多形體肥胖,痰濕奎盛。痰 濕之體,多脾虛濕盛,痰濕奎阻,日久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0023] 脾失健運(yùn),或勞逸失度,或憂思傷脾,或病后虛弱,正氣未復(fù),致肝臟失養(yǎng),氣機(jī)不 暢,脾胃失運(yùn),精微反為糟柏,濁邪害清,脂濁內(nèi)集,脾氣虛弱,運(yùn)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輸 布,釀生痰濕,結(jié)于脅下,而成本病。《溫?zé)峤?jīng)緯》所謂:"過逸則脾滯,脾氣滯而少健運(yùn),則飲 停濕聚矣"。
[0024] 情志失調(diào),木失條達(dá)氣機(jī)郁結(jié),日久氣滯血瘀,肝絡(luò)阻塞而成本病。雖然臨床上單 純由于情志因素導(dǎo)致脂肪肝的報導(dǎo)頗少,但脂肪肝的病位畢竟在肝,且情志又為非常重要 的誘發(fā)因素,所以肝失疏泄,氣機(jī)郁結(jié)與本病的發(fā)生亦密切相關(guān)。因憂思傷脾,或病后虛弱, 正氣未復(fù),致肝臟失養(yǎng),氣機(jī)不暢,影響脾之健運(yùn),精微反為糟柏,濁邪害清,脂濁內(nèi)集,而成 本病。
[0025] 脾腎兩虛,或煩勞過度,腎虛蒸騰氣化無權(quán),脾陽失其溫煦,或久病腎虛,腎精虧 損,陰陽失衡,腎之藏精主水及氣化功能失調(diào),或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或陽不溫脾,運(yùn)化失 常,或陰不制陽,虛火內(nèi)播,蒸熬津液,清從濁化,痰濕內(nèi)生,皆致血脂失于正化,積于血中為 瘀為痰。
[0026] 綜上所述,本病病機(jī)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yùn),濕熱內(nèi)蘊(yùn),痰濁郁結(jié),瘀血阻滯而最終 形成濕痰瘀阻互結(jié),痹阻肝臟脈絡(luò)。因此,疏肝解郁、健脾祛濕、活血化瘀是治療非酒精性脂 肪肝的基本原則。
[0027] 本發(fā)明就是在上述中醫(yī)治療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 的藥物,其原料藥包括:白芍、草決明、豬苓、法半夏、何首烏、槲寄生、浙貝母、肉蓯蓉、芡實(shí)、 墨旱蓮、山麥冬、絞股藍(lán)、卷柏、莪術(shù)、西紅花、赤小豆、金沸草、蒼術(shù)、垂盆草、茵陳、黃芪、李 根皮、三七、金錢草、桅子、薄荷、合歡皮和豆豉草。
[0028] 進(jìn)一步,所述藥物僅由上述原料藥構(gòu)成。
[0029] 各原料藥藥理如下:
[0030] 白芍:拉丁名PaeoniaeRadixAlba,味苦、酸,性涼,入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柔肝,緩 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主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 漏,帶下等證,白芍具有很好的保護(hù)肝臟的功效。
[0031] 草決明:即決明子,味苦,性微寒,入大腸、腎、肝經(jīng),具有清肝瀉火,潤腸通便的作 用,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jié)等證。
[0032]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腎、膀胱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 腫,小便不利,以及脾虛濕困之泄瀉、嘔吐;濕熱下注之白帶、白濁等證。
[0033] 法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風(fēng)痰眩 暈,痰厥頭痛等證。
[0034] 何首烏:味苦、甘,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滋陰、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 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 虛;風(fēng)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等證。
[0035] 槲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祛風(fēng)濕、安胎的功效,主 治腰膝酸痛;風(fēng)濕痹痛;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等證。
[0036] 浙貝母:味苦,性寒,入肺、心經(jīng),具有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的功效,主治風(fēng)熱咳嗽, 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等證。
[0037] 肉蓯蓉:為列當(dāng)科肉蓯蓉屬植物肉蓯蓉和管花肉蓯蓉的肉質(zhì)莖,拉丁名herba cistanches,味甘、成,性溫,入腎,大腸經(jīng),有補(bǔ)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作用,用于腎陽虛 衰,精血不足之陽痿早泄,不孕不育,腰膝酸痛,耳鳴耳聾,尿頻尿數(shù),腎虛腸燥及產(chǎn)后血虛、 病后津液不足的便秘等證。
[0038] 芡實(shí):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jīng)。具有益腎固精,補(bǔ)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能,主 治夢遺滑精,脾虛泄瀉,脾虛白濁,帶下等證。
[0039] 墨旱蓮: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jīng),起到補(bǔ)益肝腎,涼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腎陰 虛所致頭暈?zāi)垦?、視物昏花,腰膝酸軟;適宜于陰虛有熱者,用于治療胃中積熱之吐血,熱傷 肺絡(luò)之咳血等證。
[0040] 山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用于 肺燥干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證。
[0041] 絞股藍(lán):別名七葉膽、五葉參、七葉參、小苦藥、公羅鍋底、神仙草、甘荼蔓,南方人 參,性寒、味苦,歸肺、脾、腎經(jīng),有益氣,安神,降血壓之功效,用于氣虛體弱,少氣乏力;心煩 失眠;高血壓病,頭昏目眩;病毒性肝炎;消化道腫瘤;慢性支氣管炎等證,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 發(fā)現(xiàn),絞股藍(lán)主要有效成分為多糖類、黃酮類、皂苷類及微量元素類,其功效主要是促進(jìn)人 體脂肪類物質(zhì)代謝、營養(yǎng)人體細(xì)胞,同時具有不錯的解毒消炎作用。
[0042] 卷柏:為卷柏科植物卷柏或墊狀卷柏的干燥全草,:味辛,性平,歸肝、心經(jīng),具有活 血通經(jīng)的功效。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痞塊,跌撲損傷,吐血,崩漏,便血,脫肛等證。
[0043] 莪術(shù):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jīng),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用于氣滯血瘀 所致的癥瘕痞塊,胸腹瘀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脘腹脹痛,跌打損傷,血瘀腫痛等證。
[0044] 西紅花:為怪柳科植物怪柳的干燥細(xì)嫩枝葉,: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開結(jié), 止痛。用于治療憂思郁結(jié),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fā)狂,驚怖恍惚,婦女經(jīng)閉,血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產(chǎn)后惡露不盡,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損傷等證。
[0045] 赤小豆:拉丁名VignaeSemen,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種,解毒排膿的作用,用 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fēng)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等證。
[0046] 金沸草:味成,性溫,散風(fēng)寒;化痰飲;消腫毒;祛風(fēng)濕。主風(fēng)寒咳嗽;伏飲痰喘;脅 下脹痛;可瘡腫毒;風(fēng)濕疼痛。
[0047] 蒼術(shù):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jīng),有燥濕健脾,祛風(fēng)勝濕,明目的作用,主要用 于濕阻中焦之腹痛瀉痢,脾胃不和之腹脹疼痛,嘔吐納呆;肝胃不和之腹脅脹痛、嘔吐泛酸; 以及寒濕外郁經(jīng)絡(luò)之風(fēng)寒濕痹等證。
[0048] 垂盆草:味甘、淡,性涼,歸肝、膽、小腸經(jīng),具有清利濕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黃 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急、慢性肝炎等證,垂盆草具有護(hù)肝和免疫的作用。
[0049]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膽經(jīng),具有清濕熱,退黃疸的作用,用于黃疸, 無論濕熱陽黃或寒濕陰黃均可應(yīng)用,亦可應(yīng)用于暑溫或濕溫所致小便短赤等證。
[0050] 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補(bǔ)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功 效,主治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 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
[0051] 李根皮:味苦、成,性寒,歸肝經(jīng),具有清熱、下氣、解毒的功效,主治氣逆奔豚,濕熱 痢疾,赤白帶下,消渴,腳氣,丹毒等證。
[0052] 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莖: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jīng),具有散瘀 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主治跌撲瘀腫,胸痹絞痛,癥瘕;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陰腹痛;瘡 癰腫痛等證。
[0053] 金錢草:味甘、微弦,性微寒,入肝、膽、腎、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解毒 消腫的功效,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jié)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 打損傷等證。
[0054] 桅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有除煩瀉火、疏肝解郁、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作 用,主要用于溫?zé)岵嵊粜仉渲臒┎话病_不寧;肝郁不舒或肝經(jīng)有熱之頭暈?zāi)垦#?脅疼痛,目赤咽干;濕熱黃疸;氣滯血瘀之脘腹脹痛等證。
[0055] 薄荷:拉丁名MenthaeHaplocalycisHerba,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具有疏散風(fēng) 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的功效,主治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起、癥見發(fā)熱、微惡痛,頭 痛,咳嗽,風(fēng)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等證。
[0056] 合歡皮:味甘、苦,性平,歸心、肝經(jīng),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憂郁失 眠,心神不安,內(nèi)外癰瘍,跌撲損傷等證。
[0057] 豆豉草:味辛、甘,性平,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fēng)利濕,健脾消積的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 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風(fēng)濕,跌打腫痛,小便不利,脈管炎等證。
[0058] 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膠囊劑和片劑。
[0059]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60] 第一步,將所述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15?40MPa,溫度為35? 5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0. 5?2.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萃取物 加入醇濃度70?85%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3?5倍,加熱至60?90°C,不 斷攪拌,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 70?80%乙醇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0061] 第二步,將第一步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0?95 %乙醇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 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2?4倍,不時攪拌,每次10?15小時,合并浸提液,濾過, 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3) : (1?5)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 攪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0062] 第三步,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40g聚維 酮,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0. 5g。
[0063]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片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64] 第一步,將所述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15?40MPa,溫度為35? 5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0. 5?2.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萃取物 加入醇濃度70?85%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3?5倍,加熱至60?90°C,不 斷攪拌,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 70?80%乙醇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0065] 第二步,將第一步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0?95%乙醇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 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2?4倍,不時攪拌,每次10?15小時,合并浸提液,濾過, 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3) : (1?5)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 攪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0066] 第三步,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微晶纖維 素45g,羧甲基淀粉納25g混合均勻,用60%乙醇制粒,60°C干燥,整粒,與硬脂酸鎂2g,混合 均勻,壓片,即得,每片〇.5g。
[0067] 以下采用實(shí)施例來詳細(xì)說明本發(fā)明的實(shí)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 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dá)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shí)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shí)施。
[0068] 實(shí)施例1膠囊劑1
[0069] 將白芍38g、草決明31g、豬苓25g、法半夏26g、何首烏44g、槲寄生27g、浙貝母 31g、肉蓯蓉44g、芡實(shí)20g、墨旱蓮35g、山麥冬28g、絞股藍(lán)22g、卷柏40g、莪術(shù)31g、西紅花 36g、赤小豆23g、金沸草21g、蒼術(shù)25g、垂盆草26g、茵陳23g、黃芪40g、李根皮17g、三七 30g、金錢草24g、桅子25g、薄荷33g、合歡皮22g和豆豉草25g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 30MPa,溫度為4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1.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 萃取物加入醇濃度80 %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4倍,加熱至70°C,不斷攪拌, 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80%乙醇 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將前面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5 %乙醇 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3倍,不時攪拌,每次12小時,合并浸 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 : 2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攪 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 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40g聚維酮,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0. 5g。
[0070] 實(shí)施例2膠囊劑2
[0071] 將白芍36g、草決明29g、豬苓23g、法半夏24g、何首烏42g、槲寄生25g、浙貝母 29g、肉蓯蓉42g、芡實(shí)18g、墨旱蓮33g、山麥冬26g、絞股藍(lán)20g、卷柏38g、莪術(shù)29g、西紅花 34g、赤小豆21g、金沸草19g、蒼術(shù)23g、垂盆草24g、茵陳21g、黃芪38g、李根皮15g、三七 28g、金錢草22g、桅子23g、薄荷31g、合歡皮20g和豆豉草23g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 30MPa,溫度為4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1.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 萃取物加入醇濃度80 %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4倍,加熱至70°C,不斷攪拌, 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80%乙醇 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將前面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5%乙醇 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3倍,不時攪拌,每次12小時,合并浸 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 : 2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攪 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 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40g聚維酮,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0. 5g。
[0072] 實(shí)施例3膠囊劑3
[0073] 將白芍40g、草決明33g、豬苓27g、法半夏28g、何首烏46g、槲寄生29g、浙貝母 33g、肉蓯蓉46g、芡實(shí)22g、墨旱蓮37g、山麥冬30g、絞股藍(lán)24g、卷柏42g、莪術(shù)33g、西紅花 38g、赤小豆25g、金沸草23g、蒼術(shù)27g、垂盆草28g、茵陳25g、黃芪42g、李根皮19g、三七 32g、金錢草26g、桅子27g、薄荷35g、合歡皮24g和豆豉草27g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 30MPa,溫度為4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1.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 萃取物加入醇濃度80 %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4倍,加熱至70°C,不斷攪拌, 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80%乙醇 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將前面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5%乙醇 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3倍,不時攪拌,每次12小時,合并浸 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 : 2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攪 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 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40g聚維酮,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0. 5g。
[0074] 實(shí)施例4片劑1
[0075] 將白芍38g、草決明31g、豬苓25g、法半夏26g、何首烏44g、槲寄生27g、浙貝母 31g、肉蓯蓉44g、芡實(shí)20g、墨旱蓮35g、山麥冬28g、絞股藍(lán)22g、卷柏40g、莪術(shù)31g、西紅花 36g、赤小豆23g、金沸草21g、蒼術(shù)25g、垂盆草26g、茵陳23g、黃芪40g、李根皮17g、三七 30g、金錢草24g、桅子25g、薄荷33g、合歡皮22g和豆豉草25g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 30MPa,溫度為4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1.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 萃取物加入醇濃度80 %乙醇,所加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4倍,加熱至70°C,不斷攪拌, 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80%乙醇 洗至類白色,干燥,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將前面萃取后的粗粉,加醇濃度為95%乙醇 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3倍,不時攪拌,每次12小時,合并浸 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1 : 2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攪 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 取粉末混合,取300g提取粉末,加入40g聚維酮,分裝入膠囊,每個膠囊0. 5g。
[0076] 實(shí)施例5毒理學(xué)試驗(yàn)
[0077] 急性毒性試驗(yàn)
[0078] 動物:昆明種小鼠,體重21?24g,雌雄各半。
[0079] LD50計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將小鼠隨機(jī)分成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將實(shí)施 例1制備的膠囊劑加蒸餾水溶解,配成最大濃度,按小鼠最大允許容量給藥,所給劑量按生 藥量依次為18,14. 4,11. 5,9. 2, 7. 4 (g/kg),在動物禁食(不禁水)18小時后,一日內(nèi)分兩次 給藥(間隔半小時),每次〇. 5ml,觀察動物死亡情況。
[0080] 最大耐受劑量測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將片劑加蒸餾水溶解, 配成最高濃度,按動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動為準(zhǔn)。在動物禁食(不禁水)18 小時后,一日內(nèi)分兩次給藥(間隔半小時),每次〇. 5ml(每ml含生藥0. 36g),總藥量為18g 生藥/kg.d,相當(dāng)臨床成人50Kg體重用量的300倍。給藥后連續(xù)觀察7天。
[0081] 試驗(yàn)結(jié)果
[0082]在LD50計算中當(dāng)用最大允許濃度和最大允許容量給予小鼠時(18g/Kg.d),未見 小鼠死亡,即未測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劑量,在7天觀察期中,動物其食欲、活動、毛色、 精神狀態(tài)等皆正常,發(fā)育正常,未見有死亡。即選用相當(dāng)于臨床劑量的300倍藥量,并無不 良反應(yīng)發(fā)生,表明急性毒性極小,MTD> 18g/Kg.d。
[0083] 累計毒性試驗(yàn)
[0084] 將實(shí)施例1制備的膠囊劑加蒸餾水溶解,對小鼠按7. 69、19. 18和43. 21g生藥/kg 連續(xù)用藥15周(1.0ml/100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3周后,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 大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biāo)均無明顯影 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xiàn)異樣變化和組織學(xué)檢查結(jié)果表明,用藥15周及停藥3周后,大鼠各臟 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內(nèi)服膠囊劑對大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 有異樣反應(yīng),應(yīng)用安全。
[0085] 實(shí)施例6臨床資料
[0086] 一般資料
[0087] 選擇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門診和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將 其隨機(jī)分為兩組,治療組90例,對照組90例。治療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齡29?60 歲,平均年齡為43. 2±5. 1歲;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齡27?59歲,平均年齡為 41. 6±5. 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 05),具有可比性。參照2006 年2月中華醫(yī)學(xué)會肝臟病學(xué)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xué)組修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 療指南》的標(biāo)準(zhǔn)。入選的患者,無嚴(yán)重心、腦、肺及腎等功能障礙者,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 肝病、Wilson病、全胃腸外營養(yǎng)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無飲酒史或酒精攝入量小于 40g/周,無嚴(yán)重糖尿病等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0088] 治療方法
[0089] 治療組采用本發(fā)明實(shí)施例1制備的膠囊劑,每日3次,每次3粒,對照組采用單純 飲食、運(yùn)動等控制為主,無藥物干預(yù)。療程均為3個月。
[0090] 觀察指標(biāo)
[0091] 主要觀察血清學(xué)指標(biāo)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ALT、AST;常規(guī)行B超檢查。
[0092] 療效評定
[0093]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所定標(biāo)準(zhǔn)擬定?;局斡焊视腿═G)、 總膽固醇(TC)和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正常,肝臟B型超聲檢查恢復(fù)正常,癥狀基本消失;顯效: TC、TG和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改善50%,肝臟B超檢查明顯好轉(zhuǎn),癥狀明顯改善;有效:TC、TG和 肝功能檢查結(jié)果有所改善,肝臟B超檢查有所好轉(zhuǎn),癥狀有所減輕;無效:TC、TG和肝功能檢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白芍、草決明、豬 苓、法半夏、何首烏、槲寄生、浙貝母、肉蓯蓉、芡實(shí)、墨旱蓮、山麥冬、絞股藍(lán)、卷柏、莪術(shù)、西 紅花、赤小豆、金沸草、蒼術(shù)、垂盆草、茵陳、黃芪、李根皮、三七、金錢草、桅子、薄荷、合歡皮 和豆豉草。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芍 33g?43g、草決明26g?36g、豬考:20g?30g、法半夏21g?31g、何首烏39g?49g、槲寄 生22g?32g、浙貝母26g?36g、肉灰蓉39g?49g、突實(shí)15g?25g、墨旱蓮30g?40g、山 麥冬23g?33g、絞股藍(lán)17g?27g、卷柏35g?45g、莪術(shù)26g?36g、西紅花31g?41g、赤 小豆18g?28g、金沸草16g?26g、蒼術(shù)20g?30g、垂盆草21g?31g、茵陳18g?28g、黃 苗35g?45g、李根皮12g?22g、三七25g?35g、金錢草19g?29g、桅子20g?30g、薄荷 28g?38g、合歡皮17g?27g和豆豉草20g?30g。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 巧36g?40g、草決明29g?33g、豬考:23g?27g、法半夏24g?28g、何首烏42g?46g、槲 寄生25g?29g、浙貝母29g?33g、肉灰蓉42g?46g、突實(shí)18g?22g、墨旱蓮33g?37g、 山麥冬26g?30g、絞股藍(lán)20g?24g、卷柏38g?42g、莪術(shù)29g?33g、西紅花34g?38g、 赤小豆21g?25g、金沸草19g?23g、蒼術(shù)23g?27g、垂盆草24g?28g、茵陳21g?25g、 黃苗38g?42g、李根皮15g?19g、三七28g?32g、金錢草22g?26g、桅子23g?27g、薄 荷31g?35g、合歡皮20g?24g和豆豉草23g?27g。
4.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白 芍38g、草決明31g、豬苓25g、法半夏26g、何首烏44g、槲寄生27g、浙貝母31g、肉蓯蓉44g、 芡實(shí)20g、墨旱蓮35g、山麥冬28g、絞股藍(lán)22g、卷柏40g、莪術(shù)31g、西紅花36g、赤小豆23g、 金沸草21g、蒼術(shù)25g、垂盆草26g、茵陳23g、黃芪40g、李根皮17g、三七30g、金錢草24g、桅 子25g、薄荷33g、合歡皮22g和豆豉草25g。
5.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制備成膠囊劑和片劑。
6. 權(quán)利要求1至5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將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成粗粉,采用超臨界C02萃取,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 粗粉備用,萃取物純化,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第二步,將萃取后的粉末采用乙醇浸提,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第三步,將第一提取粉末和第二提取粉末混合,根據(jù)需要加入載體成分,獲得膠囊劑或 片劑。
7. 權(quán)利要求6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具體為將所述各原料藥組分 分別粉碎成粗粉,在壓力為15?40MPa,溫度為35?50°C條件下,采用超臨界C02萃取 0. 5?2. 5小時,收集萃取物,萃取后的粗粉備用;萃取物加入醇濃度70?85%乙醇,所加 入的乙醇體積為萃取物的3?5倍,加熱至60?90°C,不斷攪拌,溶化后趁熱過濾,棄除懸 浮物和不溶物,濾液放冷,析出沉淀,濾過,沉淀以醇濃度70?80%乙醇洗至類白色,干燥, 粉碎,獲得第一提取粉末。
8. 權(quán)利要求6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具體為將第一步萃取后的粗 粉,加醇濃度為90?95%乙醇浸提2次,所加入的乙醇的質(zhì)量為萃取后粉末質(zhì)量的2?4 倍,不時攪拌,每次10?15小時,合并浸提液,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加體積比為 (1?3) : (1?5)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萃取,反復(fù)攪拌,靜置,分取下層不溶物,減壓干燥, 粉碎,獲得第二提取粉末。
【文檔編號】A61P1/16GK104043036SQ201410236105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青島華仁技術(shù)孵化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