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破傷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破傷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蟬蛻、白附子、天南星、秦艽、天麻、桑枝、金銀花、大黃、荊芥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的功能,用于治療破傷風見效快,療效好,不復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破傷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破傷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技術背景
[0002] 破傷風是一種由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后,產(chǎn)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 染疾病。破傷風桿菌在人體傷口內(nèi)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引發(fā)病變,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安全。目前,由于西藥無法有效治療破傷風,且服用西藥有一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快速有 效治療破傷風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破 傷風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破傷風的組合藥物。
[0005]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 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蟬蛻、白附子、天南星、秦艽、天麻、桑枝、金銀花、大黃、荊芥、槐 米、蘇木、僵蠶、鉤藤、皂角刺、當歸、黨參、紫花地丁、干姜、沒藥、羌活、燈芯草、甘草、艾葉、 淡竹葉、防風、乳香、獨活、白芷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 作用,從而能夠快速治療破傷風的復發(fā)。其中選用蟬蛻是因為其性味甘咸,涼,入肺、肝經(jīng), 有散風熱,宣肺,定痙的功能,治外感風熱,咳嗽音啞,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瘙癢,小兒驚癎, 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選用白附子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歸胃、肝經(jīng),有祛風痰,鎮(zhèn)痙 的功能,治中風、口眼歪斜,面神經(jīng)麻痹,偏頭痛,破傷風,淋巴結結核,癰腫。選用天南星是 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jīng),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的功能,治中風 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癎,驚風,破傷風,風痰眩暈,喉痹,瘰疬,癰腫,跌撲折傷,蛇蟲 咬傷。選用秦艽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肝、胃、膽經(jīng),有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的 功能,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選用天麻是因為 其性味甘,平,入肝經(jīng),有息風,定驚的功能,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 言蹇澀,小兒驚癎動風。選用桑枝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經(jīng),有祛風濕,利關節(jié),行水氣 的功能,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選用金銀花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 肺、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選用大黃是 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fā) 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jīng)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 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荊芥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肝經(jīng), 有發(fā)表,祛風,理血的功能,炒炭止血,治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 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選用槐米是由于其性味苦、涼。入肝、大腸經(jīng)。清 熱、涼血、止血。治腸風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赤白痢下,風熱目赤,癰疽瘡毒。選用蘇 木是因為其性味甘咸,平,入心、肝經(jīng),有行轎,破瘀,消腫,止痛的功能,治婦人血氣心腹痛, 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脹痛喘急,痢疾,破傷風,癰腫,撲損瘀滯作痛。選用僵蠶是因為其性味辛、 咸,平,歸肝,肺經(jīng)。祛風解痙,化痰散結。用于中風口眼歪斜,驚癇抽搐,頭賜,喉痹,瘰癘結 核,風疹丹毒。選用鉤藤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心經(jīng),有清熱平肝,熄風定驚的功能,治 小兒驚癎瘈痕,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癎。選用皂角刺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搜 風,拔毒,消腫,排膿的功能,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選用當歸是因為其性味甘 辛,溫,入心、肝、脾經(jīng),有補血和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腹痛,癥 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難便,赤痢后重,癰疽瘡瘍,金瘡,跌撲損傷。選用 黨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經(jīng)氣分,有補中益氣,生津的功能,治脾胃虛弱,氣血 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選用紫花地丁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歸心、肝經(jīng), 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能,治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選用干姜是因為其 性味辛,熱,入脾、胃、肺經(jīng),有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的功能,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 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選用沒藥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經(jīng),有散血去瘀, 消腫定痛的功能,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jīng)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選用羌 活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jīng),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的功能,治感冒風寒,頭 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選用燈芯草是因為其性味甘 淡,寒,入心、肺、小腸經(jīng),有清熱降火,利尿通淋的功能,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 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痹,創(chuàng)傷。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jīng),有和中緩急, 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 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艾葉是因為其性味苦 辛,溫。入脾、肝、腎經(jīng)。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zhuǎn)筋,久痢, 吐衄,下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選用淡竹葉是因為其性味甘淡, 寒,入心腎二經(jīng),有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的功能,治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淋濁,口糜 舌瘡,牙齦腫痛。選用防風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jīng),有發(fā)表,祛風,勝濕,止 痛的功能,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選用乳香 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心、肝、脾經(jīng),有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能,治氣血凝滯,心腹疼 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刺痛。選用獨活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腎、膀胱 經(jīng),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的功能,治風寒濕痹,腰漆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 齒痛。選用白芷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jīng),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的功能,治頭 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蟬蛻 5-15克 白附子 15-25克 天南星 1-3克 秦艽 3-9克 天麻 10-20克 桑枝 5-10克 金銀花20-30克 大黃 3-10克 荊芥 9-15克 槐米 25-35克 蘇木 10-20克 僵蠶 5-15克 鉤藤 9-15克 皂角刺 25-35克 當歸 9-15克 黨參 20-30克 紫花地丁 10-20克 干姜 3-9克 沒藥 5-15克 羌活 6-12克 燈芯草 3-9克 甘草 5-15克 艾葉 5-15克 淡竹葉 5-10克 防風 15-25克 乳香 5-15克 獨活 6-12克 白芷 10-20克。
[0008] 優(yōu)選用量為 蟬蛻 1〇克 白附子 20克 天南星 2克 秦艽 6克 天麻 15克 桑枝 8克 金銀花25克 大黃 5克 荊芥 12克 槐米 30克 蘇木 15克 僵蠶 10克 鉤藤 12克 皂角刺 30克 當歸 12克 黨參 25克 紫花地丁 15克 干姜 6克 沒藥 10克 羌活 9克 燈芯草 6克 甘草 10克 艾葉 1〇克 淡竹葉 8克 防風 20克 乳香 10克 獨活 9克 白芷 15克。
[0009]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 蟬蛻: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2、 白附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3、 天南星:揀去雜質(zhì),洗凈灰屑,曬干; 4、 秦艽:揀去雜質(zhì),除去蘆頭,稍浸,潤透切片,曬干; 5、 天麻: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瞭,再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 片,曬干; 6、 桑枝: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后,切段,曬干; 7、 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 8、 大黃: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nèi)蒸制,或置罐內(nèi)密封,坐水鍋中, 隔水蒸透,取出曬干,大黃塊100斤,用黃酒40斤; 9、 荊芥:揀凈雜質(zhì),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10、 炒槐米:將凈槐米入鍋內(nèi),炒至焦黑色,略噴清水,取出晾干; 11、 蘇木:取原藥材,鋸成短段,再劈成碎片或鎊片; 12、 僵蠶:取原藥材,除去殘絲,雜質(zhì); 13、 鉤藤:揀去老梗、雜質(zhì),洗凈,曬干; 14、 皂角刺: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后切片,曬干; 15、 當歸:揀去雜質(zhì),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16、 黨參:洗凈泥沙后潤透去蘆,切片或切段,曬干; 17、 紫花地?。喝≡幉?,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晾,切段,干燥; 18、 干姜: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3-6小時,撈出,悶潤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塊,曬干; 19、 沒藥:揀去雜質(zhì),打成碎塊; 20、 羌活: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1、 燈芯草:取燈芯草置鍋內(nèi),上覆一 口徑略小的鍋,貼以白紙,兩鍋交接處,用鹽泥封 固,不使泄氣,煅至白紙呈焦黃色?;穑瑳鐾溉〕?; 22、 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 23、 艾葉:揀去雜質(zhì),去梗,篩去灰屑; 24、 淡竹葉:揀去雜質(zhì)及根,切段,曬干; 25、 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6、 乳香:揀去砂子雜質(zhì); 27、 獨活: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洗凈,潤透后切片,干燥; 28、 白芷:揀凈雜質(zhì),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 片干燥。
[0010]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蟬蛻、白附子、天南星、秦艽、天麻、桑枝、金銀花、大黃、荊芥、槐米、蘇 木、僵蠶、鉤藤、皂角刺、當歸、黨參、紫花地丁、干姜、沒藥、羌活、燈芯草、甘草、艾葉、淡竹 葉、防風、乳香、獨活、白芷藥物加6倍量水進行浸泡,浸泡12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用 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11]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5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 煎煮液。
[0012] 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即得,將煎煮液分為4劑服用。
[0013] 本發(fā)明藥物具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的功效,治療破傷風見效快、療程 短,不復發(fā)。
[0014]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 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觀察資料。
[0015] [試驗例1]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 0-2. 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 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30ml/kg,正常量為15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 藥,每天兩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 良毒副作用。
[0016] [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77例。
[0017] 2、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xiàn):前軀癥狀是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fā)緊、扯痛、反射亢進 等。
[0018] 典型癥狀是在肌緊張性收縮(肌強直、發(fā)硬)的基礎上,陣發(fā)性強烈痙攣,通常最先 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后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后為膈肌。
[0019] 相應出現(xiàn)的征象為: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頸部強 直、頭后仰;當背、腹肌同時收縮,因背部肌群較為有力.軀干因而扭曲成弓、結合頸、四肢的 屈膝、彎肘、半握拳等痙攣姿態(tài),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膈肌受影響后,發(fā)作時 面唇青紫,通氣困難,可出現(xiàn)呼吸暫停。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破傷風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蟬蛻5-15克白附子15-25克天南星1-3克 秦艽3-9克天麻10-20克桑枝5-10克 金銀花20-30克大黃3-10克荊芥9-15克 槐米25-35克蘇木10-20克僵蠶5-15克 鉤藤9-15克皂角刺25-35克當歸9-15克 黨參20-30克紫花地丁 10-20克干姜3-9克 沒藥5-15克羌活6-12克燈芯草3-9克 甘草5-15克艾葉5-15克淡竹葉5-10克 防風15-25克乳香5-15克獨活6-12克 白芷10-20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蟬蛻10克白附子20克天南星2克 秦艽6克天麻15克桑枝8克 金銀花25克大黃5克荊芥12克 槐米30克蘇木15克僵蠶10克 鉤藤12克皂角刺30克當歸12克 黨參25克紫花地丁 15克干姜6克 沒藥10克羌活9克燈芯草6克 甘草10克艾葉10克淡竹葉8克 防風20克乳香10克獨活9克 白芷15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 蟬蛻:揀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2) 白附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3) 天南星:揀去雜質(zhì),洗凈灰屑,曬干; (4) 秦艽:揀去雜質(zhì),除去蘆頭,稍浸,潤透切片,曬干; (5) 天麻: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晾,再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 切片,曬干; (6) 桑枝: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后,切段,曬干; (7) 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 (8) 大黃: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nèi)蒸制,或置罐內(nèi)密封,坐水鍋中, 隔水蒸透,取出曬干,大黃塊100斤,用黃酒40斤; (9) 荊芥:揀凈雜質(zhì),用水略泡,撈出切段,曬干; (10) 炒槐米:將凈槐米入鍋內(nèi),炒至焦黑色,略噴清水,取出晾干; (11) 蘇木:取原藥材,鋸成短段,再劈成碎片或鎊片; (12) 僵蠶:取原藥材,除去殘絲,雜質(zhì); (13) 鉤藤:揀去老梗、雜質(zhì),洗凈,曬干; (14) 皂角刺: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后切片,曬干; (15) 當歸:揀去雜質(zhì),洗凈,悶潤,稍晾,切片曬干; (16) 黨參:洗凈泥沙后潤透去蘆,切片或切段,曬干; (17) 紫花地?。喝≡幉?,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晾,切段,干燥; (18) 干姜: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3-6小時,撈出,悶潤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塊,曬干; (19) 沒藥:揀去雜質(zhì),打成碎塊; (20) 羌活: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1) 燈芯草:取燈芯草置鍋內(nèi),上覆一口徑略小的鍋,貼以白紙,兩鍋交接處,用鹽泥封 固,不使泄氣,煅至白紙呈焦黃色停火,涼透取出; (22) 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 (23) 艾葉:揀去雜質(zhì),去梗,篩去灰屑; (24) 淡竹葉:揀去雜質(zhì)及根,切段,曬干; (25) 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26) 乳香:揀去砂子雜質(zhì); (27) 獨活: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洗凈,潤透后切片,干燥; (28) 白芷:揀凈雜質(zhì),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 片干燥; (二)制備 (1) 將所述重量的蟬蛻、白附子、天南星、秦艽、天麻、桑枝、金銀花、大黃、荊芥、槐米、 蘇木、僵蠶、鉤藤、皂角刺、當歸、黨參、紫花地丁、干姜、沒藥、羌活、燈芯草、甘草、艾葉、淡竹 葉、防風、乳香、獨活、白芷藥物加6倍量水進行浸泡,浸泡12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再用 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2) 將過濾的藥渣加水5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 煮液; (3) 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即得,將煎煮液分為4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4056220SQ201410264753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閆西芳 申請人:閆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