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黨參、麻黃、訶子、豬苓、白術(shù)、地榆、蓽茇、槐花、桔梗、大腹皮、肉豆蔻、三棱、蓮子、仙鶴草、神曲、穿山甲、砂仁殼、石菖蒲、桑螵蛸、山藥、馬齒莧、石榴皮、野扁豆、胡蘆巴、秦皮、皂角刺、赤石脂、川楝子;本發(fā)明的制劑對于慢性腸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并能快速止瀉,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中藥制劑成分簡單,藥理作用明確,副作用少,不易復(fù)發(fā),有效率達能夠到99%以上。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當(dāng)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普遍存在著坐得多、動得少、吃得好、睡不香亞健康現(xiàn)象日益嚴(yán)重,身體免疫力下降,尤其是所吃食物中所含有害物質(zhì)可謂無處不在,如細(xì)菌、病毒、激素、色素、防腐劑、增白劑、保鮮劑、催熟劑、甲醛、甜蜜素、香精、工業(yè)鹽,甚至多種農(nóng)藥等等,這些有害物質(zhì),尤似隱形殺手,很容易引起人體消化功能紊亂,引發(fā)急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xì)菌、霉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亦可為過敏、變態(tài)反應(yīng)等原因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長期慢性、或反復(fù)發(fā)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樣便。中醫(yī)里本病病因主要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和房事過度而致脾肝腎功能障礙。脾胃為后天之本。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腎陽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發(fā)生障礙而致泄瀉。病情反復(fù)發(fā)作,時輕時重,纏綿難愈,病程較長。所以找準(zhǔn)病因,開發(fā)針對性強,治療效果好的中藥成為中醫(yī)治療慢性腸炎的研究重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本中藥組合物對于慢性腸炎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具有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治愈不易復(fù)發(fā)等優(yōu)點。
[0004]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由上述二十多味原料藥構(gòu)成,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抗菌抑菌,健脾消食,補氣固本,補腎安神,強壯體質(zhì),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對于慢性腸炎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是治療胃脹、胃痛、胃炎、胃潰瘍之良方。
[0005]本發(fā)明所選用中草藥的藥性及藥理分別為: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jīng)。
[0006]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t季,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nèi)熱消渴。
[0007]麻黃: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
[0008]功能主治: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胸悶喘咳,風(fēng)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0009]訶子:苦、酸、潘,平。歸肺、大腸經(jīng)。
[0010]功能主治:澀腸斂肺,降火利咽。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0011]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0012]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0013]白術(shù):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
[0014]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15]地榆:苦酸,寒。入肝、大腸經(jīng)。
[0016]功能主治:涼血上血,清熱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腸風(fēng),痔漏,癰腫,濕疹,金瘡,燒傷。
[0017]蓽茇: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
[0018]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
[0019]槐花: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
[0020]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能。生槐花苦寒之性較強,長于清肝瀉火,清熱涼血。多用于血熱妄行,肝熱目赤,頭痛眩暈,瘡毒腫痛。
[0021]桔梗:苦、辛,平。歸肺經(jīng)。
[0022]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
[0023]大腹皮: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0024]功能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0025]肉豆蘧:辛,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
[0026]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0027]三棱:辛、苦,平。歸肝、脾經(jīng)。
[0028]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
[0029]蓮子:甘、潘,平。歸脾、腎、心經(jīng)。
[0030]功能主治: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yǎng)心安神。用于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
[0031]仙鶴草:苦、澀,平。歸心、肝經(jīng)。
[0032]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
[0033]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jīng)。
[0034]功能主治:消食和胃。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
[0035]穿山甲:咸,微寒。歸肝、胃經(jīng)。
[0036]功能主治:通經(jīng)下乳,消腫排膿,搜風(fēng)通絡(luò)。用于經(jīng)閉癥瘕,乳汁不通,癰腫瘡毒,關(guān)節(jié)痹痛,麻木拘攣。
[0037]砂仁殼: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
[0038]功能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惡。
[0039]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jīng)。
[0040]功能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0041]桑螵蛸:甘、咸,平。歸肝、腎經(jīng)。
[0042]功能主治:益腎固精,縮尿,止池。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0043]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
[0044]功能主治: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0045]馬齒莧:酸,寒。
[0046]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用于細(xì)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疔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
[0047]石榴皮:酸、澀,溫。歸大腸經(jīng)。
[0048]功能主治:澀腸止瀉,止血,驅(qū)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0049]野扁豆:甘;平。腎經(jīng)。
[0050]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帶。主咽喉腫痛,乳癰,牙痛,腫毒,毒蛇咬傷,白帶過多。
[0051]胡蘆巴:苦,溫。入腎、肝經(jīng)。
[0052]功能主治:補腎陽,祛寒濕。治寒疝,腹脅脹滿,寒濕腳氣,腎虛腰酸,陽痿。
[0053]秦皮:苦、潘,寒。歸肝、膽、大腸經(jīng)。
[0054]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明目。用于熱痢,泄瀉,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0055]阜角刺:羊,溫。歸肝、胃經(jīng)。
[0056]功能主治: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fēng)。
[0057]赤石脂:甘、酸、潘,溫。歸胃、大腸經(jīng)。
[0058]功能主治:澀腸,止血,生肌斂瘡。用于久瀉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帶下;外治瘡瘍不斂,濕疹膿水浸淫。
[0059]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
[0060]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 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0061]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5-15份、麻黃2-5份、訶子2-5份、豬苓3-8份、
白術(shù)5-15份、地榆5-15份、蓽茇3-8份、槐花5_10份、
桔梗5-15份、大腹皮3-8份、肉豆蘧2-5份、三棱3-8份、
蓮子3_8份、仙鶴草2_5份、神曲3_8份、穿山甲2_5份、
砂仁殼5-10份、石菖蒲2-5份、桑螵蛸5-10份、山藥5-15份、
馬齒莧5-15份、石榴皮5-15份、野扁豆2-5份、胡蘆巴5_10份、
秦皮5-10份、皂角刺3-8份、赤石脂5-10份、川楝子5-10份;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nèi)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質(zhì)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原料藥5倍質(zhì)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62]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8-12份、麻黃3-4份、訶子3-4份、豬苓4-6份、
白術(shù)8-12份、地榆8-12份、蓽茇4-6份、槐花6_8份、
桔梗8-12份、大腹皮4-6份、肉豆蘧3-4份、三棱4-6份、
蓮子4-6份、仙鶴草3-4份、神曲4-6份、穿山甲3-4份、
砂仁殼6-8份、石菖蒲3-4份、桑螵蛸6-8份、山藥8-12份、馬齒莧8-12份、石榴皮8-12份、野扁豆3-4份、胡蘆巴6_8份、
秦皮6-8份、阜角刺4-6份、赤石脂6-8份、川楝子6-8份。
[0063]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10份、麻黃4份、訶子3份、豬苓5份、
白術(shù)10份、地榆10份、蓽茇5份、槐花7份、
桔梗10份、大腹皮5份、肉豆蘧3份、三棱5份、
蓮子5份、仙鶴草4份、神曲5份、穿山甲4份、
砂仁殼7份、石菖蒲4份、桑螵蛸7份、山藥10份、
馬齒莧10份、石榴皮10份、野扁豆 3份、胡蘆巴7份、
秦皮7份、皂角刺5份、赤石脂7份、川楝子7份。
本發(fā)明的制劑對于慢性腸炎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并能快速止瀉,從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中藥制劑成分簡單,藥理作用明確,副作用少,不易復(fù)發(fā),有效率達能夠到99%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64]實施例1
黨參5g、麻黃2g、訶子2g、豬苓3g、
白術(shù)5g、地榆5g、蓽發(fā)3g、槐花5g、
桔梗5g、大腹皮3g、肉豆蘧2g、三棱3g、
蓮子3g、仙鶴草2g、神曲3g、穿山甲2g、
砂仁殼5g、石菖蒲2g、桑螵蛾5g、山藥5g、
馬齒覓5g、石槽皮5g、野扁豆2g、胡蘆巴5g、
秦皮5g、皂角刺3g、赤石脂5g、川楝子5g ;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8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nèi)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質(zhì)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原料藥5倍質(zhì)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0065]實施例2
黨參15g、麻黃5g、訶子5g、豬苓Sg、
白術(shù)15g、地榆15g、蓽發(fā)8g、槐花10g、
桔梗15g、大腹皮8g、肉豆蘧5g、三棱8g、
蓮子8g、仙鶴草5g、神曲8g、穿山甲5g、
砂仁殼10g、石菖蒲5g、桑螵蛾10g、山藥15g、
馬齒莧15g、石榴皮15g、野扁豆5g、胡蘆巴10g、
秦皮10g、皂角刺Sg、赤石脂10g、川楝子IOgo
[0066]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67]實施例3
黨參8g、麻黃3g、訶子3g、豬茶4g、白術(shù)8g、地榆8g、蓽發(fā)4g、槐花6g、
桔梗8g、大腹皮4g、肉豆蘧3g、三棱4g、
蓮子4g、仙鶴草3g、神曲4g、穿山甲3g、
砂仁殼6g、石菖蒲3g、桑螵蛾6g、山藥8g、
馬齒覓8g、石槽皮8g、野扁豆3g、胡蘆巴6g、
秦皮6g、阜角刺4g、赤石脂6g、川楝子6g。
[0068]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69]實施例4
黨參12g、麻黃4g、訶子4g、豬茶6g、
白術(shù)12g、地榆12g、蓽發(fā)6g、槐花8g、
桔梗12g、大腹皮6g、肉豆蘧4g、三棱6g、
蓮子6g、仙鶴草4g、神曲6g、穿山甲4g、
砂仁殼8g、石菖蒲4g、桑螵蛾8g、山藥12g、
馬齒莧12g、石榴皮12g、野扁豆4g、胡蘆巴Sg、
秦皮8g、阜角刺6g、赤石脂8g、川楝子8g。
[0070]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71]實施例5
黨參10g、麻黃4g、訶子3g、豬茶5g、
白術(shù)10g、地榆10g、蓽發(fā)5g、槐花7g、
桔梗10g、大腹皮5g、肉豆蘧3g、三棱5g、
蓮子5g、仙鶴草4g、神曲5g、穿山甲4g、
砂仁殼7g、石菖蒲4g、桑螵蛾7g、山藥10g、
馬齒莧10g、石榴皮10g、野扁豆3g、胡蘆巴7g、
秦皮7g、皂角刺5g、赤石脂7g、川楝子7g。
[0072]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73]典型臨床病例 病例1:
蔣某,男,40歲,瀉而兼有惡寒自汗、發(fā)熱頭痛,在家堅持服用PPA等止瀉藥I周無效,轉(zhuǎn)至醫(yī)院采用注射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I周痊愈,但I月后復(fù)發(fā),再次注射治療,反反復(fù)復(fù)病程達8個月。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實施例1的制劑進行治療,每日2次,3周后痊愈,至今半年無再復(fù)發(fā)。
[0074]病例2:
秦某某,男,26歲,泄瀉而兼脘腹痞悶,身熱煩渴、頭重自汗、脈濡數(shù),采用西藥注射只能達到癥狀減輕,無法痊愈。服用本實施例2的制劑進行治療,每日2次,2周后,癥狀消失,恢復(fù)健康。
[0075]病例3:
楊某,男,40歲,患痢疾多年,反復(fù)發(fā)作,發(fā)作時腹痛必瀉,大便不節(jié),嚴(yán)重時每日12 —18次大便,痛苦不堪。多次住院治療,雖病情有所緩解,但未能治愈。2012月12日,開始服用本制劑實施例3,每日3次,服用I周藥物后,病情好轉(zhuǎn),服用3周藥物后治愈。為鞏固治療又服用I周,隨訪未見復(fù)發(fā)癥狀。
[0076]病例4:
邱某,女,30歲,患腹瀉多年,食欲不振,精神懈怠。平時發(fā)作時腹痛必瀉,大便不節(jié),吃生冷食物??烧T發(fā)。治療多年,效果不佳。2011年3月開始服用本發(fā)明制劑實施例4,每日2次,服用I周后腹瀉停止,便次減少,精神好轉(zhuǎn),2周后大便成型,精神飽滿,3周后治愈。又服用I周鞏固治療,隨訪2年未復(fù)發(fā)。
[0077]病例5:
江某某,女,44歲,患慢性腸炎,泄瀉、大便不成型、腹痛、里急后重,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實施例5的制劑進行治療,每日2次,2周后腹痛情況消失,每日排便次數(shù)減少。服藥3周后,排便正常,慢性腸炎臨床治愈。
[0078]病例6:
牛某某,男,25歲,患慢性腸炎2年,長期少腹部隱隱作痛,每日排便數(shù)次,2012年10月開始服用本發(fā)明制劑實施例4,每日2次,服藥2周后,腹痛情況減少,每日排便減為2— 3次,排便不成型,4周后 腹痛情況消失,排便成型,每日排便I次,慢性腸炎臨床治愈。
[0079]病例7:李某某,女,37歲,患慢性腸炎,泄瀉、大便不成型、腹痛,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實施例2的制劑進行治療,每日2次,2周后腹痛情況消失,每日排便次數(shù)減少。服藥3周后,排便正常,慢性腸炎臨床治愈。
[0080]病例8:劉某某,男,48歲,國企秘書,患慢性腸炎3年余,吃過各種治療腸炎的中、西藥和中成藥,慢性腸炎均無法治愈,2012年2月開始服用本發(fā)明制劑實施例5,每日2次,3周后痊愈,至今半年無再復(fù)發(fā)。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5-15份、麻黃2-5份、訶子2-5份、豬苓3-8份、 白術(shù)5-15份、地榆5-15份、蓽茇3-8份、槐花5_10份、 桔梗5-15份、大腹皮3-8份、肉豆蘧2-5份、三棱3-8份、 蓮子3_8份、仙鶴草2_5份、神曲3_8份、穿山甲2_5份、 砂仁殼5-10份、石菖蒲2-5份、桑螵蛸5-10份、山藥5-15份、 馬齒莧5-15份、石榴皮5-15份、野扁豆2-5份、胡蘆巴5_10份、 秦皮5-10份、皂角刺3-8份、赤石脂5-10份、川楝子5-10份; 制備方法如下: Cl)按配比取藥,清水浸泡6-10小時; (2)將浸泡過的藥物混合放入煎藥器具砂鍋內(nèi)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質(zhì)量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原料藥5倍質(zhì)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 (3)合并兩次煎液裝瓶 ,置于溫度≥100°C的消毒容器中進行消毒,即得成品。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8-12份、麻黃3-4份、訶子3-4份、豬苓4-6份、 白術(shù)8-12份、地榆8-12份、蓽茇4-6份、槐花6_8份、 桔梗8-12份、大腹皮4-6份、肉豆蘧3-4份、三棱4-6份、 蓮子4-6份、仙鶴草3-4份、神曲4-6份、穿山甲3-4份、 砂仁殼6-8份、石菖蒲3-4份、桑螵蛸6-8份、山藥8-12份、 馬齒莧8-12份、石榴皮8-12份、野扁豆3-4份、胡蘆巴6_8份、 秦皮6-8份、阜角刺4-6份、赤石脂6-8份、川楝子6-8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黨參10份、麻黃4份、訶子3份、豬苓5份、 白術(shù)10份、地榆10份、蓽茇5份、槐花7份、 桔梗10份、大腹皮5份、肉豆蘧3份、三棱5份、 蓮子5份、仙鶴草4份、神曲5份、穿山甲4份、 砂仁殼7份、石菖蒲4份、桑螵蛸7份、山藥10份、 馬齒莧10份、石榴皮10份、野扁豆3份、胡蘆巴7份、 秦皮7份、皂角刺5份、赤石脂7份、川楝子7份。
【文檔編號】A61P1/00GK104013900SQ201410289899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葛曉云 申請人:葛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