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該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其特殊之處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薄荷1-3份,冰片1-3份,荊芥1-4份,防風1-5份,黃芪2-5份,淡竹葉1-4份,澤瀉2-4份,石菖蒲2-4份,麻黃1-3份,木通2-6份,葛根1-3份,辛夷2-6份,地龍1-4份,牛蒡子2-5份,野菊花2-6份,地丁1-3份,庵摩勒2.5-5份,菝葜1-4份,長筒馬先蒿1-4份,竹葉青1-4份,馬牙半支2-4份,午香草1-2份。本發(fā)明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能減少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其無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總有效率達94%。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
[0002](一)
【背景技術(shù)】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滲出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積液、漿液性中耳炎、漿液-黏液性中耳炎、無菌性中耳炎。如果積液黏稠而呈膠凍狀,又稱為膠耳。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悶脹感、聽聲遙遠和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由于耳痛不明顯,兒童主訴不清,在小兒聽力受到影響時家長才發(fā)現(xiàn)就診,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耳科??茩z查可見鼓膜呈琥珀色或橘黃色,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分泌性中耳炎兒童多見??稍斐蓛和穆犃p失,影響語言發(fā)育,應高度警惕和及時觀察治療。對于成人單側(cè)病變者,應盡早明確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圍間隙的占位性腫瘤,盡早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zhì)量。
[0003]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況下,中耳內(nèi)、外的氣壓基本相等。當咽鼓管由于各種原因出現(xiàn)通氣功能障礙時,中耳的氣體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現(xiàn)負壓,從而導致中耳黏膜的靜脈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積于中耳,從而形成中耳積液。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聽力下降,可隨體位變化而變化,有輕微的耳痛、耳鳴、耳悶脹和閉塞感,搖頭可聽見水聲。耳科??茩z查可見鼓膜內(nèi)陷,呈琥珀色或色澤發(fā)暗,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
[0004]西醫(yī)治療多以采用抗生素、鼓室內(nèi)注藥、鼻腔滴藥等治療,但這些治療不夠理想,而且長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質(zhì)激素會引發(fā)一定的不良反應;中醫(yī)由于具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協(xié)調(diào)陰陽、表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越來越被人們認可。
[0005](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
[0006]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其特殊之處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薄荷1-3份,冰片1-3份,荊芥1-4份,防風1-5份,黃芪2-5份,淡竹葉1_4份,澤瀉2-4份,石菖蒲2-4份,麻黃1-3份,木通2-6份,葛根1_3份,辛夷2_6份,地龍1_4份,牛蒡子2-5份,野菊花2-6份,地丁 1-3份,庵摩勒2.5-5份,菝葜1_4份,長筒馬先蒿1_4份,竹葉青1-4份,馬牙半支2-4份,午香草1-2份。
[0007]下面為本發(fā)明中各藥材的功能及作用:
薄荷:性味:辛,涼。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主治: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
[0008]冰片:性味:辛、苦,微寒,歸經(jīng):歸心、脾、肺經(jīng)。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用于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
[0009]荊芥: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濕。歸經(jīng):入肺、肝經(jīng)。主治: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發(fā)不暢,便血、崩漏、鼻衄。
[0010]防風:性味:味辛;甘;性微溫。歸經(jīng):膀胱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jié)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0011]黃芪:性味:甘,溫。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2]淡竹葉:性味: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jīng)。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治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淋濁,口糜舌瘡,牙齦腫痛。
[0013]澤瀉:性味:甘,寒。歸經(jīng):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利小便,清濕熱。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0014]石菖蒲:性味:辛、苦,溫。歸經(jīng):歸心、胃經(jīng)。功效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0015]麻黃:性味:辛、微苦,溫。歸經(jīng):歸肺、膀胱經(jīng)。功效: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
[0016]木通:性味:苦,涼。歸經(jīng):入心、小腸、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jīng)閉,乳汁不通。
[0017]葛根:性味:甘、辛,涼。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功能: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
[0018]辛夷:性味:辛,溫。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散風寒,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0019]地龍:性味:咸、寒,歸經(jīng):歸肝、肺、腎經(jīng)。功能:止痙、熄風、通絡(luò)、平喘。主治熱病發(fā)熱狂躁,驚癇抽搐,肝陽頭痛,目赤腫痛,中風偏癱,風濕痹痛,小兒疝疾,肺熱喘咳。咽喉紅腫,鼻衄,小便不通。
[0020]牛蒡子:性味:辛、苦、寒;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功能: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jié)便秘尤宜。用于熱毒瘡腫尚未潰者,常與地丁,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
[0021]野菊花:性味:苦辛,涼;歸經(jīng):入肺、肝經(jīng)。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消腫解毒。治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疔,癰,口瘡,丹毒,濕疹,天泡瘡。
[0022]地丁:性味:苦,寒;歸經(jīng):入肝、脾二經(jīng)。功效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疔瘡,癰腫,瘰疬,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0023]庵摩勒:性味:苦甘,寒。歸經(jīng):入脾,胃二經(jīng)。功能主治:化痰,生津,止咳,解毒。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痛,白喉,煩熱口干。
[0024]菝葜: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治關(guān)節(jié)疼痛,肌肉麻木,泄灣,痢疾,水腫,淋病,疔瘡,腫毒,瘰疬,痔瘡。
[0025]長筒馬先蒿:性味:味甘;澀;性平。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功能與主治:健脾利濕;澀精止遺。主小兒疳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水腫;遺粉;耳鳴;口舌干燥。
[0026]竹葉青:藥性:苦;澀;性涼;小毒,歸心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急性熱??;急性肝炎;風火牙痛;跌打腫痛;癰瘡腫毒;燒、燙傷。
[0027]馬牙半支:性味:酸,涼。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止血,利濕。治癰腫,疔瘡,吐血,衄血,血崩,帶下,瘰疬,黃疸,跌撲損傷。
[0028]午香草:性味:辛,溫。功能主治:消炎止痛,健胃行氣。治扁桃體炎,急牲胃腸炎,膀胱炎,尿道炎,小兒疳積。
[0029]本發(fā)明的配制方法如下:將上述中藥用開水浸泡40分鐘后煎煮,煎煮時水份超過中藥2-5公分,在水沸騰后用文火煎煮30分鐘后,過濾倒出藥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0030]本發(fā)明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能減少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而且其無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總有效率達94%。
[0031](三)【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將薄荷I克,冰片I克,荊芥I克,防風I克,黃芪2克,淡竹葉I克,澤瀉2克,石菖蒲2克,麻黃I克,木通2克,葛根I克,辛夷2克,地龍I克,牛蒡子2克,野菊花2克,地丁 I克,庵摩勒2.5克,菝葜I克,長筒馬先蒿I克,竹葉青I克,馬牙半支2克,午香草I克用開水浸泡40分鐘后煎煮,煎煮時水份超過中藥2公分,在水沸騰后用文火煎煮30分鐘后,過濾倒出藥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0032]實施例2
將薄荷2克,冰片2克,荊芥2克,防風2克,黃芪3克,淡竹葉2克,澤瀉3克,石菖蒲3克,麻黃2克,木通3克,葛根2克,辛夷3克,地龍2克,牛蒡子3克,野菊花3克,地丁 2克,庵摩勒3克,菝葜2克,長筒馬先蒿2克,竹葉青2克,馬牙半支3克,午香草2克用開水浸泡40分鐘后煎煮,煎煮時水份超過中藥4公分,在水沸騰后用文火煎煮30分鐘后,過濾倒出藥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0033]實施例3
將薄荷3克,冰片3克,荊芥3克,防風3克,黃芪4克,淡竹葉3克,澤瀉4克,石菖蒲3克,麻黃3克,木通4克,葛根3克,辛夷5克,地龍3克,牛蒡子4克,野菊花4克,地丁 3克,庵摩勒4克,菝葜4克,長筒馬先蒿4克,竹葉青3克,馬牙半支4克,午香草2克用開水浸泡40分鐘后煎煮,煎煮時水份超過中藥5公分,在水沸騰后用文火煎煮30分鐘后,過濾倒出藥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0034]實施例4
將薄荷3克,冰片3克,荊芥4克,防風5克,黃芪5克,淡竹葉4克,澤瀉4克,石菖蒲4克,麻黃3克,木通6克,葛根3克,辛夷6克,地龍4克,牛蒡子5克,野菊花6克,地丁 3克,庵摩勒5克,菝葜4克,長筒馬先蒿4克,竹葉青4克,馬牙半支4克,午香草2克用開水浸泡40分鐘后煎煮,煎煮時水份超過中藥5公分,在水沸騰后用文火煎煮30分鐘后,過濾倒出藥液即可服用,分早中晚,一日三次。
[0035]臨床觀察
(I)一般資料
本發(fā)明人于2008年至今對21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5到55歲不等。
[0036](2)診斷標準
患耳有不同程度耳堵、耳悶,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間歇性耳鳴或輕微耳痛。耳鏡檢查:鼓膜完整,混濁,光錐變形或消失,錘骨柄向后,上方移位內(nèi)陷,活動度差;或聲阻抗測聽耳為B型或C型曲線,聲反射消失,純音聽閾測試均為傳導性聾(20-50dB)不等,聽力損失以低頻音為多。
[0037](3)治療方法:每日一劑,早、、中、晚各服一次,7天一個療程。
[0038](4)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鼓膜恢復正常,聽力測試示聽力正常,或氣導聽閾提高,骨氣導差小于1dB ;
顯效:癥狀減輕,鼓膜充血減輕,鼓室內(nèi)積液消失;但鼓膜仍內(nèi)陷混濁,聽力測試氣導曲線提高1dB以上;
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聽力檢查未見改變。
[0039](5)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98例,占92% ;有效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94%。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薄荷1-3份,冰片1-3份,荊芥1-4份,防風1-5份,黃芪2-5份,淡竹葉1_4份,澤瀉2-4份,石菖蒲2-4份,麻黃1-3份,木通2-6份,葛根1_3份,辛夷2_6份,地龍1_4份,牛蒡子2-5份,野菊花2-6份,地丁 1-3份,庵摩勒2.5-5份,菝葜1_4份,長筒馬先蒿1_4份,竹葉青1-4份,馬牙半支2-4份,午香草1-2份。
【文檔編號】A61P27/16GK104274719SQ201410346996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劉艷菊 申請人:濟南偉傳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