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其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8份、木香1-6份、姜半夏1-4份、陳皮2-8份、白術(shù)6-10份、甘草1.5-5份、茯苓10-15份、白芍12-18份、生姜3-9份、肉桂1-4份、延胡索3-9份、胡椒0.5-1份。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藥物療效好,見效快,安全性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jīng)宮能癥。也見于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癥等病。凡由于脾胃受損,氣血不調(diào)所引起胃痛難耐、胃痛難耐、胃脘部疼痛的病證,又稱胃脘痛。
[0003]胃脘痛發(fā)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弱等。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因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后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jīng)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造成胃病的發(fā)生。胃脘痛,正嚴重影響著現(xiàn)代人的生活。目前,治療胃脘痛通常采用西藥,這些西藥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毒副作用也較高,運用中草藥治療胃脘痛的經(jīng)驗已久,但目前的藥物療效不持久,不能根治。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它可以根治胃脘痛,并對其他胃病癥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shù)方案。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苗9-18份、木香1-6份、姜半夏1-4份、陳皮2-8份、白術(shù)6_10份、甘草1.5-5份、茯苓10-15份、白芍12-18份、生姜3_9份、肉桂1_4份、延胡索3_9份、胡椒0.5-1份。
[0006]優(yōu)選地,上述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7份、木香2-6份、姜半夏1-3份、陳皮3-8份、白術(shù)7_10份、甘草1.5-4份、茯苓11-15份、白芍13-18份、生姜4-9份、肉桂1-3份、延胡索3-8份、胡椒0.6-1份。
[0007]進一步優(yōu)選地,上述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6份、木香3-6份、姜半夏1-2份、陳皮4-8份、白術(shù)8_10份、甘草2_4份、茯苓12-15份、白芍14-18份、生姜5-9份、肉桂1-2份、延胡索4-8份、胡椒0.8-1份。
[0008]在一個最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10份、木香4份、姜半夏I份、陳皮5份、白術(shù)9份、甘草3份、茯苓13份、白芍15份、生姜6份、肉桂I份、延胡索5份、胡椒0.9份。
[0009]再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可制成顆粒劑、片劑、膠囊劑或湯劑。
[0010]通過臨床應用研究發(fā)現(xiàn),由上述中藥材制備而成的藥物組合物在治療胃脘痛患者方面獲得了滿意的療效。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yī)藥新用途,即上述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胃脘痛藥物中的應用。
[0011]根據(jù)中醫(yī)藥史料記載,上述中藥材具有如下藥理活性和功能主治:
黃苗,甘,溫。歸肺、脾經(jīng)。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2]白術(shù),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0013]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jīng)。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0014]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選用炮制后的姜半夏。
[0015]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16]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7]茯茶,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于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
[0018]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jīng)。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夺t(yī)學啟源》:“安脾經(jīng),治腹痛,收胃氣,止瀉利,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br>
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jīng)。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主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0019]肉桂,辛;甘;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shù);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便溏;腎虛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虛寒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后不斂。
[0020]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夺t(yī)學啟源》:治脾胃氣結(jié)滯不散,主虛勞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
[0021]胡椒,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溫中,下氣,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
[002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顯著地進步:(1)療效好。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涉及的藥物不僅能夠根治胃脘痛,而且對其他胃病癥狀也有很好地療效。并且,大量試驗研究顯示,絕大部分胃脘痛患者服用本發(fā)明藥物I個療程即出現(xiàn)明顯療效。(2)安全性高。由于本發(fā)明的藥物由采用傳統(tǒng)中藥材制備而成,毒性低,患者用藥更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0024]實施例1制備治療胃脘痛藥物湯劑
稱取黃苗9g、木香lg、姜半夏lg、陳皮2g、白術(shù)6g、甘草1.5g、獲茶10g、白茍12g、生姜3g、肉桂lg、延胡索3g、胡椒0.5g,將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將煎液濃縮至500ml的本發(fā)明所述的湯劑。
[0025]實施例2制備治療胃脘痛藥物湯劑
稱取黃苗18g、木香6g、姜半夏3g、陳皮8g、白術(shù)10g、甘草5g、獲茶15g、白茍18g、生姜9g、肉桂4g、延胡索9g、胡椒lg,將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將煎液濃縮至500ml的本發(fā)明所述的湯劑。
[0026]實施例3制備治療胃脘痛藥物湯劑
稱取黃苗10g、木香4g、姜半夏lg、陳皮5g、白術(shù)9g、甘草3g、獲茶13g、白茍15g、生姜6g、肉桂lg、延胡索5g、胡椒0.9g,將藥材合并,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將煎液濃縮至500ml的本發(fā)明所述的湯劑。
[0027]實施例4本發(fā)明藥物對胃脘痛患者的療效研究
(I)一般資料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胃脘部疼痛的診斷依據(jù):①胃脘部疼痛,常伴痞悶或脹滿、暖氣、泛酸、嘈雜、惡心嘔吐等癥。②發(fā)病常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guān)。③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纖維胃鏡及組織病理活檢等,可見胃、十二指腸粘膜炎癥、潰瘍等病變。
[0028]選取150例門診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男76例,女74例,最小年齡17,最大年齡68歲。經(jīng)鏡檢其中46例為慢性胃炎,27例為胃潰瘍,33例為十二指腸潰瘍,44例為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
[0029](2)治療方法:每日一劑上述實施例3制得的湯劑,早、晚各服一次,12天一個療程。
[0030](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癥狀消失,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正常。
[0031]好轉(zhuǎn):胃痛緩解,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其它癥狀減輕,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有好轉(zhuǎn)。
[0032]未愈:癥狀無改善,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變化。
[0033](4)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32例,好轉(zhuǎn)18例,未愈O例,治愈率88%。
[0034](5)典型病例:
劉某某,女,48歲,于2009開始出現(xiàn)胃脘部疼痛,2011年到醫(yī)院被診為慢性胃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I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后癥狀消失,繼續(xù)鞏固治療I個療程后停藥,至今未復發(fā)。
[0035]通過大量的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涉及的藥物不僅能夠根治胃脘痛,而且對其他胃病癥狀也有很好地療效。并且,大量試驗研究顯示,絕大部分胃脘痛患者服用本發(fā)明藥物I個療程即出現(xiàn)明顯療效,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繼續(xù)服用治愈率較高。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8份、木香1-6份、姜半夏1-4份、陳皮2-8份、白術(shù)6_10份、甘草1.5-5份、茯苓10-15份、白芍12-18份、生姜3-9份、肉桂1-4份、延胡索3-9份、胡椒0.5-1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7份、木香2-6份、姜半夏1-3份、陳皮3-8份、白術(shù)7_10份、甘草1.5-4份、茯苓11-15份、白芍13-18份、生姜4-9份、肉桂1_3份、延胡索3_8份、胡椒0.6-1份。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9-16份、木香3-6份、姜半夏1-2份、陳皮4-8份、白術(shù)8_10份、甘草2_4份、茯苓12-15份、白芍14-18份、生姜5-9份、肉桂1_2份、延胡索4_8份、胡椒0.8-1份。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中藥材制備而成:黃芪10份、木香4份、姜半夏I份、陳皮5份、白術(shù)9份、甘草3份、茯苓13份、白芍15份、生姜6份、肉桂I份、延胡索5份、胡椒0.9份。
5.如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療胃脘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為顆粒劑、片劑、膠囊劑或湯劑。
6.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胃脘痛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258369SQ20141059972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崔銀方 申請人:崔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