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膏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其原料藥包括金銀花、蒲公英、甘草、山麥冬、芡實、山茱萸、茜草、鹿銜草、骨碎補、絞股藍、黨參、白術(shù)、山大黃、云芝、飛揚草、雞骨草、百部、薏苡仁、蘆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該皮炎膏能夠?qū)崿F(xiàn)抗菌、消炎、抗病毒的功效,輔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放射引起的細胞病變,改善福射損傷微循環(huán)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滲出及炎性反應(yīng),促進創(chuàng)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組織生長,實現(xiàn)對放射性皮炎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價格便宜,便于推廣應(yīng)用。
【專利說明】皮炎膏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
【背景技術(shù)】
[0002]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放射線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反應(yīng)是 腫瘤放療的常見副反應(yīng),發(fā)病率在90%以上,電離輻射產(chǎn)生自由基和活性氧損傷基底層細 胞從而發(fā)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包括紅斑反應(yīng)、色素沉著、干性脫皮、濕性脫皮、饋蕩、 壞死及皮膚萎縮等表現(xiàn)。低劑量放療能減慢底層細胞分裂,引起皮膚變薄;增加放療劑量, 則破壞基底層細胞,導(dǎo)致干性脫皮;高劑量的放療會引起濕性脫皮甚至饋場、壞死。汗腺和 皮脂腺的破壞引起皮膚干燥,皮膚萎縮和纖維化造成皮膚彈性喪失。放射性皮炎損傷的生 物效應(yīng)被認為主要是通過福射對細胞DNA分子損傷表現(xiàn)的。
[0003] 面對皮膚福射損害機制的復(fù)雜性和對機體損失的嚴重性,臨床上用于治療藥物有 比亞芬(三乙醇胺)、金因肽(rhEGF)、維生素B2、超氧化物歧化酶(S0D)、金屬元素螯合物 (Cu、Fe、Zn等)、碘化鉀和細胞因子類藥物(G-CSI、IL-6、EPO、KGF等),還不能滿足病患們 的治療需要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部分藥物對健康細胞的遠期效應(yīng)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人們更 趨向于從中醫(yī)藥著手尋找出低毒、有效的藥物對其進行治療。
[0004] 中醫(yī)沒有放射性皮炎的病名,中醫(yī)學(xué)認為放射線是"火熱母邪",由于熱毒過剩,熱 邪傷陰,引起熱蘊肌腠,而致脫屑、紅斑、瘙癢、潰瘍等癥,屬中醫(yī)"火癍瘡"、"丹"、"紫癲風(fēng)" 和"瘡瘍"的范疇。"熱邪致瘡瘍"是放射性皮炎的基本病因,"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是基 本病機,而本虛標實則貫穿整個疾病始終。其病機主要在于:熱毒互結(jié),機體短期內(nèi)接受大 劑量的放射后,火熱之邪循經(jīng)入里,侵犯臟腑經(jīng)絡(luò),致絡(luò)脈不通,瘀血內(nèi)阻,加之火熱內(nèi)盛, 熱毒互結(jié)于內(nèi),可見皮膚紅斑腫痛,甚至肌膚破潰,流膿等癥;陰虛內(nèi)熱,長期連續(xù)的放射治 療,火毒耗傷津液,可致陰液與虧虛,內(nèi)不能濡養(yǎng)五臟六腑,外不能濡養(yǎng)皮膚腠理,故可見肌 膚脫屑、瘙癢等癥;氣陰兩虛,放療日久,熱毒之邪耗氣傷精,致陰精虧虛,氣血不足,加之熱 邪犯里,損傷脾胃功能,致使氣血生化之源受損,氣血生化不足,故見肌膚粗糙,色素沉著, 潰瘍難愈等癥,因此,在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為主,輔以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實現(xiàn)抗菌、消炎、 抗病毒的功效,輔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放射引起的細胞病變,改善福射損傷微循環(huán) 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滲出及炎性反應(yīng),促進創(chuàng)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組織生長,實現(xiàn)對放射 性皮炎良好的治療效果,其價格便宜,療效好。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藥物,其能夠?qū)崿F(xiàn) 抗菌、消炎、抗病毒的功效,輔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放射引起的細胞病變,改善福射 損傷微循環(huán)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滲出及炎性反應(yīng),促進創(chuàng)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組織生長, 實現(xiàn)對放射性皮炎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價格便宜,便于推廣應(yīng)用。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其原料 藥包括金銀花、蒲公英、甘草、山麥冬、芡實、山茱萸、茜草、鹿銜草、骨碎補、絞股藍、黨參、白 術(shù)、山大黃、云芝、飛揚草、雞骨草、百部、薏苡仁、蘆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 木藍、苦菜。
[0007] 其中,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5g?65g、蒲公英35g?45g、 甘草20g?30g、山麥冬25g?35g、突實30g?40g、山茱萸25g?35g、茜草30g?40g、鹿 銜草15g?25g、骨碎補20g?30g、絞股藍25g?35g、黨參15g?25g、白術(shù)IOg?20g、山 大黃25g?35g、云芝20g?30g、飛揚草25g?35g、雞骨草20g?30g、百部25g?35g、 薏該仁20g?30g、蘆薈20g?30g、白花蛇舌草15g?25g、山慈燕25g?35g、黃苳40g? 5〇g、粉萆蘚25g?35g、木藍20g?30g、苦菜25g?35g。
[0008] 其中,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8g?62g、蒲公英38g?42g、 甘草23g?27g、山麥冬28g?32g、突實33g?37g、山茱萸28g?32g、茜草33g?37g、鹿 銜草18g?22g、骨碎補23g?27g、絞股藍28g?32g、黨參18g?22g、白術(shù)13g?17g、山 大黃28g?32g、云芝23g?27g、飛揚草28g?32g、雞骨草23g?27g、百部28g?32g、 薏該仁23g?27g、蘆薈23g?27g、白花蛇舌草18g?22g、山慈燕28g?32g、黃苳43g? 47g、粉萆蘚28g?32g、木藍23g?27g、苦菜28g?32g。
[0009] 其中,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60g、蒲公英40g、甘草25g、山 麥冬30g、芡實35g、山茱萸30g、茜草35g、鹿銜草20g、骨碎補25g、絞股藍30g、黨參20g、白 術(shù)15g、山大黃30g、云芝25g、飛揚草30g、雞骨草25g、百部30g、薏該仁25g、蘆薈25g、白花 蛇舌草20g、山慈菇30g、黃芩45g、粉萆蘚30g、木藍25g、苦菜30g。
[0010]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皮炎膏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11] 第一步,中藥提取物的制備,
[0012] 第1步,將金銀花、蒲公英、甘草、鹿銜草、山大黃、云芝、飛揚草、雞骨草、百部、蘆 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 后的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為70?80 %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 材體積的1. 2?1. 5倍,浸泡12?48小時后,再加入浸泡藥材原體積3?10倍的濃度為 70?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
[0013] 第2步,將第1步制備的滲漉液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 至密度為1. 10?I.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 用;
[0014] 第3步,將余下組分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 其質(zhì)量3?5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2?4 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 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1. 10?I.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 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
[0015] 第4步,將第2步和第3步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200?400目的 細粉,即制得中藥提取物;
[0016] 第二步,基質(zhì)的制備,
[0017]第a步,取聚維酮5?8g、純化水40?60g、聚乙烯醇3?5g、甘油40?50g、微 粉硅膠20?40g、殼聚糖10?15g和食用醋5?8g,備用;
[0018] 第b步,將第a中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0?20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60? 70°C,攪拌30?6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
[0019] 第c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到70°C,攪拌 30min,混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
[0020] 第d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0?40g,加入反應(yīng) 釜中,攪拌1?2分鐘,再加入上述第c步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40?70°C,攪拌2?10 分鐘,停止攪拌并靜止2?5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加入上述第 b步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2?10分鐘,制得基質(zhì);
[0021] 第三步,中藥藥膏的制備,
[0022] 取50g第一步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第二步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 中,使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45?55°C,再將中藥提取物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0?40分 鐘,即制得皮炎膏。
[0023]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4] 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藥物,其能夠?qū)崿F(xiàn)抗菌、消炎、抗病毒的功 效,輔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延緩放射引起的細胞病變,改善福射損傷微循環(huán)及毛細血管 通透性,減輕滲出及炎性反應(yīng),促進創(chuàng)面炎性吸收及肉芽組織生長,實現(xiàn)對放射性皮炎良好 的治療效果,且價格便宜,便于推廣應(yīng)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其原料藥包括金銀花、蒲公英、 甘草、山麥冬、芡實、山茱萸、茜草、鹿銜草、骨碎補、絞股藍、黨參、白術(shù)、山大黃、云芝、飛揚 草、雞骨草、百部、薏苡仁、蘆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
[0026] 進一步,所述皮炎膏僅由上述原料藥構(gòu)成。
[0027] 金銀花:拉丁名loniceraejaponicaeflos,味甘、性寒,入心、肺、胃、大腸經(jīng),有 清熱解毒的作用,兼能涼血止痢。主要用于外感風(fēng)熱、溫?zé)岵岫据^盛,或溫病初起熱邪尚 在上焦而未下行時;熱毒下痢、大便下血;暑溫證;熱毒積聚之瘡癰初起、掀熱腫痛者等,金 銀花有較好的退熱作用,能抗炎,控制炎癥的滲出和炎性增生,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 對多種化膿性球菌及腸道致病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 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金銀花對氣血營分之熱毒均有效,而 且有廣譜抗菌作用。
[0028] 蒲公英:拉丁名TaraxaciHerba,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癰 散結(jié)、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瘡瘍腫毒的治療,對乳癰效果尤其顯著,亦可用 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等證。
[0029] 甘草:性平,味甘,入十二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 諸藥的作用,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癰疽瘡瘍、咽喉腫 痛,氣喘咳嗽,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
[0030] 山麥冬:拉丁名liriopesradix,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生 津,潤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證。
[0031]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jīng)。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能,主 治夢遺滑精,脾虛泄瀉,脾虛白濁,帶下等證。
[0032] 山茱萸:拉丁名cornifructus,味酸、潘,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益肝腎,澀精 固脫的功效。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nèi)熱消 渴等證。
[0033] 茜草:性寒,味苦,歸肝經(jīng),功效: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 尿血、便血、崩漏、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黃疸、瘡癰、痔腫等證。
[0034] 鹿銜草:味甘、苦,性溫,入肺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具有補虛、益腎、祛風(fēng)除濕、活血 調(diào)經(jīng)、補腎強骨、止咳、止血的功效,用于腎虛腰痛、風(fēng)濕痹痛、筋骨痿軟、新久咳嗽、吐血、衄 血、崩漏、外傷出血等證。
[0035] 骨碎補:味苦,性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壯骨,續(xù)傷止痛的作用,用于腎虛腰膝酸 痛,下肢痿軟,肝腎陰虛,虛陽上亢而致的耳聾耳鳴,牙齒松動疼痛或牙齦出血,脾腎兩虛而 致久瀉久痢等證。
[0036] 絞股藍:性寒、味甘,歸肺、脾、腎經(jīng),有益氣,安神,降血壓之功效,用于氣虛體弱, 少氣乏力;心煩失眠;高血壓病,頭昏目眩;病毒性肝炎;消化道腫瘤;慢性支氣管炎,絞股 藍富含的多糖能夠提高血清溶血素含量,對體液免疫具有促進作用,絞股藍富含的總皂苷 能促進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提高DNA多聚糖的活性,促進淋巴細胞DNA的合成。
[0037] 黨參:味甘,性平,入肺、脾經(jīng),有補氣益脾,養(yǎng)血生津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或 氣血兩虛之倦怠乏力、氣短,咳嗽自汗等證。
[0038] 白術(shù):拉丁名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苦、甘,性溫,入脾、胃經(jīng),具 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食少便溏,肢軟神疲, 脾虛不運,水濕內(nèi)停所致小便不利,水腫,胸脅支滿,脾胃氣虛,胎動不安等證。
[0039] 山大黃:拉丁名RadixetRhizomeRheiFranzenbachii,為寥科植物波葉大黃 的根及根莖,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瀉熱解毒;涼血行瘀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痢 疾;經(jīng)閉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癰腫疔毒;口舌糜爛;燒燙傷等證。
[0040] 云芝:味甘、淡,性微寒,歸肝、脾、肺經(jīng),具有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的功 效,主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多種腫 瘤;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血病等證。
[0041] 飛揚草:味微苦、微酸,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用于細菌性痢疾,阿 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等 證。
[0042] 雞骨草:味甘、苦,性涼,歸心;肺;肝;胃;腎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散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療黃疸型肝炎,胃痛,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痛,乳痛等證。
[0043] 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jīng),具有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的功效,用于新久咳嗽, 肺癆咳嗽,百日咳,頭虱,體虱,蟯蟲病,陰部騷癢等證。
[0044] 薏苡仁:味甘、性淡,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利水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fēng)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等證。
[0045] 蘆薈:味苦,性寒,歸肝、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涼肝,瀉下通便,消疳殺蟲的功效,主治 肝火頭痛,目赤腫痛,煩熱驚風(fēng),熱結(jié)便秘,蟲積腹痛,小兒疳積,濕瘡疥癬,痔瘺等證。
[0046]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脾,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的作 用,用于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 黃疸,癌腫等證。
[0047] 山慈菇:拉丁名PleionesPseudobulbus,甘、微辛,涼。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 化痰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癰腫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蛇蟲咬傷等證。
[0048] 黃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胃、膽、大腸經(jīng),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止血的作 用,主要用于濕熱所致之腹瀉、痢疾、黃疸、熱淋;肺熱咳嗽,口渴咽痛,還可用于胎熱不安, 熱毒火邪侵淫皮膚之瘡癰毒腫之證。
[0049] 粉萆蘚: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經(jīng),具有利濕池,祛風(fēng)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 膏淋,白濁,帶下,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痛,下部瘡瘍腫毒,濕疹等證。
[0050] 木藍:為豆科木藍屬植物木藍的莖葉,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 效,主治乙型腦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結(jié)炎,目赤,口瘡,丹毒,疥癬,蟲蛇咬傷,吐血 等證。
[0051] 苦菜: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苦苣菜的全草,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腸炎,痢疾,黃疸,淋證,咽喉腫痛,口瘡,乳癰,蟲蛇咬傷, 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證。
[0052] 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5g?65g、蒲公英35g?45g、甘草 20g?30g、山麥冬25g?35g、突實30g?40g、山茱萸25g?35g、茜草30g?40g、鹿銜草 15g?25g、骨碎補20g?30g、絞股藍25g?35g、黨參15g?25g、白術(shù)IOg?20g、山大黃 25g?35g、云芝20g?30g、飛揚草25g?35g、雞骨草20g?30g、百部25g?35g、薏該仁 20g?30g、蘆薈20g?30g、白花蛇舌草15g?25g、山慈燕25g?35g、黃苳40g?50g、粉 萆蘚25g?35g、木藍20g?30g、苦菜25g?35g。
[0053]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8g?62g、蒲公英 38g?42g、甘草23g?27g、山麥冬28g?32g、突實33g?37g、山茱萸28g?32g、茜草 33g?37g、鹿銜草18g?22g、骨碎補23g?27g、絞股藍28g?32g、黨參18g?22g、白術(shù) 13g?17g、山大黃28g?32g、云芝23g?27g、飛揚草28g?32g、雞骨草23g?27g、百部 28g?32g、薏該仁23g?27g、蘆薈23g?27g、白花蛇舌草18g?22g、山慈燕28g?32g、 黃苳43g?47g、粉萆蘚28g?32g、木藍23g?27g、苦菜28g?32g。
[0054] 最優(yōu)選,所述皮炎膏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60g、蒲公英40g、甘草25g、 山麥冬30g、芡實35g、山茱萸30g、茜草35g、鹿銜草20g、骨碎補25g、絞股藍30g、黨參20g、 白術(shù)15g、山大黃30g、云芝25g、飛揚草30g、雞骨草25g、百部30g、薏該仁25g、蘆薈25g、白 花蛇舌草20g、山慈菇30g、黃芩45g、粉萆蘚30g、木藍25g、苦菜30g。
[0055]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皮炎膏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56] 第一步,中藥提取物的制備,
[0057] 第1步,將金銀花、蒲公英、甘草、鹿銜草、山大黃、云芝、飛揚草、雞骨草、百部、蘆 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 后的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為70?80 %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 材體積的1. 2?1. 5倍,浸泡12?48小時后,再加入浸泡藥材原體積3?10倍的濃度為 70?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
[0058] 第2步,將第1步制備的滲漉液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 至密度為I. 10?I.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 用;
[0059] 第3步,將余下組分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 其質(zhì)量3?5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2?4 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 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1. 10?I.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 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
[0060] 第4步,將第2步和第3步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200?400目的 細粉,即制得中藥提取物;
[0061] 第二步,基質(zhì)的制備,
[0062] 第a步,取聚維酮5?8g、純化水40?60g、聚乙烯醇3?5g、甘油40?50g、微 粉硅膠20?40g、殼聚糖10?15g和食用醋5?8g,備用;
[0063] 第b步,將第a中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0?20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60? 70°C,攪拌30?6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
[0064] 第c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到70°C,攪拌 30min,混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
[0065] 第d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0?40g,加入反應(yīng) 釜中,攪拌1?2分鐘,再加入上述第C步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40?70°C,攪拌2?10 分鐘,停止攪拌并靜止2?5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加入上述第 b步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2?10分鐘,制得基質(zhì);
[0066] 第三步,中藥藥膏的制備,
[0067] 取50g第一步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第二步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 中,使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45?55°C,再將中藥提取物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0?40分 鐘,即制得皮炎膏。
[0068] 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 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69] 實施例1皮炎膏1
[0070] 將金銀花60g、蒲公英40g、甘草25g、鹿銜草20g、山大黃30g、云芝25g、飛揚草 3〇g、雞骨草25g、百部30g、蘆薈25g、白花蛇舌草20g、山慈菇30g、黃芩45g、粉萆蘚30g、木 藍25g、苦菜30g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 為80 %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材體積的1. 5倍,浸泡24小時后,再加入浸 泡藥材原體積5倍的濃度為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將制備的滲漉液送入 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 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山麥冬30g、芡實35g、山茱萸30g、茜草35g、骨 碎補25g、絞股藍30g、黨參20g、白術(shù)15g、薏苡仁25g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 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4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 相對于其質(zhì)量3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 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 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300目的 細粉,即制得中藥提取物;取聚維酮6g、純化水50g、聚乙烯醇4g、甘油45g、微粉硅膠30g、 殼聚糖12g和食用醋6g,備用,將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70°C, 攪拌4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將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 釜中,升溫到70°C,攪拌30min,混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將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 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分鐘,再加入上述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 50°C,攪拌5分鐘,停止攪拌并靜止4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力口 入上述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5分鐘,制得基質(zhì),取50g前面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 前面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中,使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50°C,再將中藥提取物 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30分鐘,即制得皮炎膏1。
[0071] 實施例2皮炎膏2
[0072] 將金銀花58g、蒲公英38g、甘草23g、鹿銜草18g、山大黃28g、云芝23g、飛揚草 28g、雞骨草23g、百部28g、蘆薈23g、白花蛇舌草18g、山慈菇28g、黃芩43g、粉萆蘚28g、木 藍23g、苦菜28g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 為80 %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材體積的1. 5倍,浸泡24小時后,再加入浸 泡藥材原體積5倍的濃度為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將制備的滲漉液送入 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 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山麥冬28g、芡實33g、山茱萸28g、茜草33g、骨 碎補23g、絞股藍28g、黨參18g、白術(shù)13g、薏苡仁23g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 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4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 相對于其質(zhì)量3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 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 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300目的 細粉,即制得中藥提取物;取聚維酮6g、純化水50g、聚乙烯醇4g、甘油45g、微粉硅膠30g、 殼聚糖12g和食用醋6g,備用,將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70°C, 攪拌4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將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 釜中,升溫到70°C,攪拌30min,混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將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 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分鐘,再加入上述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 50°C,攪拌5分鐘,停止攪拌并靜止4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力口 入上述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5分鐘,制得基質(zhì),取50g前面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 前面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中,使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50°C,再將中藥提取物 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30分鐘,即制得皮炎膏2。
[0073]實施例3皮炎膏3
[0074]將金銀花62g、蒲公英42g、甘草27g、鹿銜草22g、山大黃32g、云芝27g、飛揚草 32g、雞骨草27g、百部32g、蘆薈27g、白花蛇舌草22g、山慈菇32g、黃芩47g、粉萆蘚32g、木 藍27g、苦菜32g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 為80 %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材體積的1. 5倍,浸泡24小時后,再加入浸 泡藥材原體積5倍的濃度為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將制備的滲漉液送入 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 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山麥冬32g、芡實37g、山茱萸32g、茜草37g、骨 碎補27g、絞股藍32g、黨參22g、白術(shù)17g、薏苡仁27g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 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4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 相對于其質(zhì)量3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 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I. 2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 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300目的 細粉,即制得中藥提取物;取聚維酮6g、純化水50g、聚乙烯醇4g、甘油45g、微粉硅膠30g、 殼聚糖12g和食用醋6g,備用,將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70°C, 攪拌4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將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 釜中,升溫到70°C,攪拌30min,混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將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 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5g,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分鐘,再加入上述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 50°C,攪拌5分鐘,停止攪拌并靜止4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力口 入上述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5分鐘,制得基質(zhì),取50g前面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 前面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中,使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50°C,再將中藥提取物 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30分鐘,即制得皮炎膏1。
[0075] 實施例4毒理學(xué)試驗
[0076] 急性毒性試驗
[0077] 豚鼠20只,200?250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完整皮膚給藥組(動物10只),破損 皮膚給藥組(動物10只)。藥前24小時,將動物背部取毛,去毛面積5X8cm破損皮膚動物 均于去毛區(qū)用手術(shù)刀刮破至滲血為度。兩組動物均于去毛區(qū)涂沫本事實力1制備的皮炎膏 1,并包扎固定。每日給藥1次,連續(xù)14天。每日觀察動物的中毒表現(xiàn)和死亡情況。結(jié)果: 用該皮炎膏1連續(xù)14天皮膚給藥,未見完整皮膚及破損皮膚動物給藥有中毒和死亡。
[0078] 皮膚刺激試驗
[0079] 家兔10只,2. 0?2. 5kg,隨機分為完整皮膚給藥組(動物3只),完整皮膚對 照(動物2只),破損皮膚對照(動物2只)。藥前24小時,將動物背部去毛,去毛面積 IOX12cm,破損皮膚動物于去毛區(qū)用手術(shù)刀刮破至滲血為度,給藥組動物均于去毛區(qū)涂抹 皮炎膏1,對照組動物均涂抹等量壓敏膠,交包扎固定。每日給藥1次,連續(xù)14天,每日觀察 1次,按《皮膚刺激反應(yīng)評分標準》和《皮膚刺激強度評價標準》對皮炎膏1進行皮膚刺激評 價停藥日處死動物,取皮膚作病理組織學(xué)檢查。
[0080] 表1皮膚刺激反應(yīng)評價標準
[0081]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治療放射性皮炎的皮炎膏,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金銀花、蒲公英、甘 草、山麥冬、芡實、山茱萸、茜草、鹿銜草、骨碎補、絞股藍、黨參、白術(shù)、山大黃、云芝、飛揚草、 雞骨草、百部、薏苡仁、蘆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皮炎膏,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5g? 65g、蒲公英35g?45g、甘草20g?30g、山麥冬25g?35g、突實30g?40g、山茱萸25g? 35g、茜草30g?40g、鹿銜草15g?25g、骨碎補20g?30g、絞股藍25g?35g、黨參15g? 25g、白術(shù)10g?20g、山大黃25g?35g、云芝20g?30g、飛揚草25g?35g、雞骨草20g? 30g、百部25g?35g、薏該仁20g?30g、蘆薈20g?30g、白花蛇舌草15g?25g、山慈燕 25g?35g、黃苳40g?50g、粉萆蘚25g?35g、木藍20g?30g、苦菜25g?35g。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炎膏,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58g? 62g、蒲公英38g?42g、甘草23g?27g、山麥冬28g?32g、突實33g?37g、山茱萸28g? 32g、茜草33g?37g、鹿銜草18g?22g、骨碎補23g?27g、絞股藍28g?32g、黨參18g? 22g、白術(shù)13g?17g、山大黃28g?32g、云芝23g?27g、飛揚草28g?32g、雞骨草23g? 27g、百部28g?32g、薏該仁23g?27g、蘆薈23g?27g、白花蛇舌草18g?22g、山慈燕 28g?32g、黃芩43g?47g、粉萆蘚28g?32g、木藍23g?27g、苦菜28g?32g。
4.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所述的皮炎膏,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金銀花60g、 蒲公英40g、甘草25g、山麥冬30g、芡實35g、山茱萸30g、茜草35g、鹿銜草20g、骨碎補25g、 絞股藍30g、黨參20g、白術(shù)15g、山大黃30g、云芝25g、飛揚草30g、雞骨草25g、百部30g、薏 苡仁25g、蘆薈25g、白花蛇舌草20g、山慈菇30g、黃芩45g、粉萆蘚30g、木藍25g、苦菜30g。
5. 權(quán)利要求1至4所述皮炎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中藥提取物的制備, 第1步,將金銀花、蒲公英、甘草、鹿銜草、山大黃、云芝、飛揚草、雞骨草、百部、蘆薈、白 花蛇舌草、山慈菇、黃芩、粉萆蘚、木藍、苦菜混合均勻,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 藥材置入滲漉筒中,加入濃度為70?80%的乙醇進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為浸泡藥材體積 的1. 2?1. 5倍,浸泡12?48小時后,再加入浸泡藥材原體積3?10倍的濃度為70? 80%的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備用; 第2步,將第1步制備的滲漉液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 度為1. 10?1.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 第3步,將余下組分均勻混合,粉碎后過10目篩,然后將過篩后的藥材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 量3?5倍的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加入相對于其質(zhì)量2?4倍的 水中,加熱煮沸2?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過濾液混合,送入真空減壓濃縮罐中,進行 減壓濃縮,減壓濃縮至密度為1. 10?1. 30g/cm3的稠膏,密度測定在50°C時進行,同時回收 乙醇,制得的稠膏備用; 第4步,將第2步和第3步獲得的稠膏混合均勻,烘干,再粉碎成200?400目的細粉, 即制得中藥提取物; 第二步,基質(zhì)的制備, 第a步,取聚維酮5?8g、純化水40?60g、聚乙烯醇3?5g、甘油40?50g、微粉娃 膠20?40g、殼聚糖10?15g和食用醋5?8g,備用; 第b步,將第a中取出的聚維酮和純化水10?20g加入反應(yīng)釜中,升溫至60?70°C, 攪拌30?60分鐘,使之充分溶脹,得到聚維酮溶脹液,備用; 第c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應(yīng)荃中,升溫到70°C,攪拌30min,混 合均勻,得到醇油溶液,備用; 第d步,將第a步中取出的微粉硅膠、殼聚糖、食用醋和純化水30?40g,加入反應(yīng)釜 中,攪拌1?2分鐘,再加入上述第c步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溫到40?70°C,攪拌2?10分 鐘,停止攪拌并靜止2?5分鐘;之后再將反應(yīng)釜內(nèi)的混合溶液升溫至50°C,加入上述第b 步制得的聚維酮溶脹液,攪拌2?10分鐘,制得基質(zhì); 第三步,中藥藥膏的制備, 取50g第一步制備的中藥提取物和50g第二步制備的基質(zhì),先將基質(zhì)加入反應(yīng)釜中,使 反應(yīng)釜內(nèi)的基質(zhì)升溫至45?55°C,再將中藥提取物加入反應(yīng)釜中,攪拌20?40分鐘,即制 得皮炎膏。
【文檔編號】A61P17/16GK104398936SQ20141061597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青島華仁技術(shù)孵化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