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炙黃芪3~10份、炒白術6~10份、砂仁6~10份、當歸10~15份、三棱4~8份、莪術5~10份、丹參10~15份、烏藥5~10份、何首烏3~8份、高良姜6~10份、蘆薈1~5份、山柰5~10份、廣防己4~10份、紅豆蔻8~13份。還公開了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該中藥組合物為純中藥制劑,對由乳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生冷、感染蟲等引發(fā)的便秘、嘔吐、腹脹等多種小兒疳積具有顯著的療效,無明顯毒副作用;見效快,療效確切,藥源廣泛,成本低廉;有效率為1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小,標本兼治,效果好。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疳積是小兒時期,尤其是1?5歲兒童的一種常見病證。是指由于喂養(yǎng) 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fā)枯等慢性病證。疳積 是疳癥和積滯的總稱。疳癥是指由喂養(yǎng)不當,脾胃受傷,影響生長發(fā)育的病癥,相當于營養(yǎng) 障礙的慢性疾病。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神萎、面黃肌瘦、 毛發(fā)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癥狀。古人有"無積不成疳"、 "積為疳之母"的說法。
[0003] 小兒疳積的病因:1、乳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乳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生冷,傷及脾胃,脾 胃失司,受納運化失職,升降不調,及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2、脾胃虛寒薄 弱。脾胃虛寒薄弱,則乳食難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積,壅聚中州,阻礙氣機,時日漸久,致使營 養(yǎng)失調,患兒贏瘦,氣液虛衰,發(fā)育障礙。乳食不節(jié)與脾胃虛弱互為因果,積滯可傷及脾胃, 脾胃虛弱又能產生積滯,臨床上多互相兼雜為??;3、其他。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蟲癥也常為 本病的原因。中醫(yī)指小兒面黃肌瘦,腹部膨大的病,多由飲食,沒有節(jié)制或腹內有寄生蟲引 起。
【發(fā)明內容】
[0004]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療效好,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小兒疳積的 中藥組合物。
[0005]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0006]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7] -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08] 炙黃芪3?10份、炒白術6?10份、砂仁6?10份、當歸10?15份、三棱4?8 份、莪術5?10份、丹參10?15份、烏藥5?10份、何首烏3?8份、高良姜6?10份、 蘆薈1?5份、山柰5?10份、廣防己4?10份、紅豆蘧8?13份。
[0009] 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優(yōu)選的處方為:
[0010] 炎黃苗6份、炒白術8份、砂仁8份、當歸13份、二棱6份、莪術7份、丹參12份、 烏藥7份、何首烏5份、高良姜8份、蘆薈3份、山柰7份、廣防己7份、紅豆蘧11份。
[0011] 本發(fā)明的配方是依據(jù)祖國中醫(yī)學說,結合發(fā)明人多年的臨床研究,把傳統(tǒng)中醫(yī)學 的宏觀辨證論治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精細診斷技術運用到臨床的實驗研究中得出的經驗方。根據(jù) 中醫(yī)理論,針對小兒疳積的發(fā)病機理,進行辨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0012] 藥物組方中,炙黃芪、炒白術、砂仁、當歸、三棱、丹參、烏藥、何首烏、高良姜、蘆薈、 山柰、莪術、紅豆蘧13味藥材均為《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收載的品種,其質量均符 合各品種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廣防己為《道地藥材圖典》(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收載的 品種,其質量均符合各品種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0013] 其中,
[0014] 炙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 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 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與生黃芪相 t匕,健脾和胃功效增強。
[0015] 炒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 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與生白術相比,炒白術健脾且燥濕力量增加。
[0016]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瘽耖_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 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17]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0018] 三棱:辛、苦,平。歸肝、脾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痛經,瘀血經 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
[0019] 莪術:辛、苦,溫。歸肝、脾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閉,胸 痹心痛,食積脹痛。
[0020] 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钛铕?,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 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0021]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用于寒凝氣滯,胸腹脹 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疼痛,經寒腹痛。
[0022] 何首烏:苦、甘、潘,微溫。歸肝、心、腎經。解毒,消癰,截痕,潤腸通便。用于瘡癰, 瘰疬,風疹瘙癢,久瘧體虛,腸燥便秘。
[0023] 高良姜:辛,熱。歸脾、胃經。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 吞酸。
[0024] 蘆薈:苦,寒。歸肝、胃、大腸經。瀉下通便,清肝瀉火,殺蟲療疳。用于熱結便秘, 驚癇抽搐,小兒疳積,外治癬瘡。
[0025] 山柰:辛,溫。歸胃經。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 消。
[0026] 廣防己:寒,苦,辛。祛風止痛,清熱利水。用于濕熱身痛,風濕痹痛,下肢水腫,小 便不利。
[0027] 紅豆蘧:辛,溫。歸脾、肺經。散寒燥濕,醒脾消食。用于脘腹冷痛,食積脹滿,嘔吐 泄瀉,飲酒過多。
[0028]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方中,各藥物組分經辨證配伍,在藥效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健脾 溫胃、補中益氣、消食之功效,從根本上對小兒疳積實現(xiàn)標本兼治。
[0029]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備:
[0030] (1)按組方中重量份數(shù)稱取各中藥組分,將炙黃芪、炒白術、何首烏、高良姜、砂仁 5味藥干燥,粉碎,過200-300目篩,得藥材粉末,備用;
[0031] (2)將當歸、三棱、莪術、丹參、烏藥、蘆薈、山柰、廣防己、紅豆蘧9味藥混合,水煎 煮2次,第一次加入3?4倍量的水,煎煮2?3小時;第二次加入2?3倍量的水,煎煮 1?2小時,合并兩次的煎煮液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室溫,測得相對密度為I. 3? 1.4,得浸膏;
[0032] (3)將步驟⑴得到的藥材粉末和步驟⑵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即得。
[0033] 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醫(yī)學上認可的劑型,如膠 囊劑、片劑、丸劑或顆粒劑。
[0034]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0035] (1)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為純中藥制劑,對由乳食不節(jié),過食肥 甘生冷、感染蟲等引發(fā)的便秘、嘔吐、腹脹等多種小兒疳積具有顯著的療效,無明顯毒副作 用;
[0036] (2)見效快,療效確切,藥源廣泛,成本低廉;
[0037] (3)有效率為1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小,標本兼治,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38]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應該說明的是,下述說明僅是為了解 釋本發(fā)明,并非對其內容進行限定。
[0039] 實施例1 : 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
[0040] 炙黃芪3千克、炒白術6千克、砂仁6千克、當歸10千克、三棱4千克、莪術5千克、 丹參10?千克、烏藥5千克、何首烏3千克、高良姜6千克、蘆薈1千克、山柰5千克、廣防 己4千克、紅豆蘧8千克。
[0041] 制備方法:
[0042] (1)按上述組方中重量份數(shù)稱取各中藥組分,將炙黃苗、炒白術、何首烏、高良姜、 砂仁5味藥干燥,粉碎,過200目篩,得藥材粉末,備用;
[0043] (2)將當歸、三棱、莪術、丹參、烏藥、蘆薈、山柰、廣防己、紅豆蘧9味藥混合,水煎 煮2次,第一次加入4倍量的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入3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合并兩 次的煎煮液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室溫,測得相對密度為1. 3,得浸膏;
[0044] (3)將步驟⑴得到的藥材粉末和步驟⑵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即得。
[0045] 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醫(yī)學上認可的片劑,片劑 的規(guī)格為〇.5g/粒,用法用量為:每日3次,每次2片。
[0046] 實施例2 :-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
[0047] 炙黃芪10千克、炒白術10千克、砂仁10千克、當歸15千克、三棱8千克、莪術10 千克、丹參15千克、烏藥10千克、何首烏8千克、高良姜10千克、蘆薈5千克、山柰10千克、 廣防己10千克、紅豆蘧13千克。
[0048] 制備方法:
[0049] (1)按上述組方中重量份數(shù)稱取各中藥組分,將炙黃苗、炒白術、何首烏、高良姜、 砂仁5味藥干燥,粉碎,過300目篩,得藥材粉末,備用;
[0050] (2)將當歸、三棱、莪術、丹參、烏藥、蘆薈、山柰、廣防己、紅豆蘧9味藥混合,水煎 煮2次,第一次加入3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入2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兩 次的煎煮液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室溫,測得相對密度為1.4,得浸膏;
[0051] (3)將步驟⑴得到的藥材粉末和步驟⑵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即得。
[0052] 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醫(yī)學上認可的丸劑,丸劑 的規(guī)格為〇. 3g/粒,用法用量為:每日3次,每次2丸。
[0053] 實施例3 :-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
[0054] 炙黃芪6千克、炒白術8千克、砂仁8千克、當歸13千克、三棱6千克、莪術7千克、 丹參12千克、烏藥7千克、何首烏5千克、高良姜8千克、蘆薈3千克、山柰7千克、廣防己 7千克、紅豆蘧11千克。
[0055] 制備方法:
[0056] (1)按上述組方中重量份數(shù)稱取各中藥組分,將炙黃芪、炒白術、何首烏、高良姜、 砂仁5味藥干燥,粉碎,過200目篩,得藥材粉末,備用;
[0057] (2)將當歸、三棱、莪術、丹參、烏藥、蘆薈、山柰、廣防己、紅豆蘧9味藥混合,水煎 煮2次,第一次加入4倍量的水,煎煮3小時;第二次加入2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兩 次的煎煮液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室溫,測得相對密度為1. 3,得浸膏;
[0058] (3)將步驟⑴得到的藥材粉末和步驟⑵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即得。
[0059] 本發(fā)明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可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醫(yī)學上認可的片劑,片劑 的規(guī)格為〇.5g/粒,用法用量為:每日3次,每次2片。
[0060] 臨床資料
[0061] 一、一般資料:
[0062]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的病例200例,被確診為疳積的兒童,年齡 1_4 歲。
[0063] 二、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
[0064] (一)診斷標準: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中小兒疳積的診斷標準:
[0065] 1.飲食異常,大便干稀不調,或腔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0066] 2.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值的15% -40%,面色不華,毛發(fā)稀疏枯黃,嚴重者干 枯羸瘦,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fā)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晚指磨牙等癥;
[0067] 3.有喂養(yǎng)不當或并受飲食失調及長期消瘦史;
[0068] 4.因蛔蟲引起者,謂之"蛔疳",大便鏡檢可查見蛔蟲卵;
[0069] 5.貧血者,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出現(xiàn)肢體浮腫,屬于營養(yǎng)性水腫者,血清總蛋 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約在20g/L以下)。
[0070] (二)療效判定標準
[0071]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療效評定標準:
[0072] 1.治愈:體重增加,接近正常小兒體重,各種癥狀消失,實驗室檢驗指標恢復正 常;
[0073] 2.好轉:體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癥狀改善;
[0074] 3.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0075] 三、臨床試驗方法:
[0076](一)病例分組
[0077] 將所選病歷隨機分為試驗組100例,對照組100例。
[0078](二)給藥方案
[0079] 試驗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備的片劑,每日3次,每次2片;治療組加用西藥苯 丙酸諾龍,劑量按年齡15mg/次,肌注,每3天1次;15天為一療程,每15天復診一次,觀察 3療程。
[0080] 四、臨床治療結果和典型病例
[0081] (一)臨床治療效果
[0082]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見表1。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臨床治愈率為80%,好轉 率20 %,總有效率100 %,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療效確切。
[0083] 表1試驗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
[0084]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炙黃芪3?10份、炒白術6?10份、砂仁6?10份、當歸10?15份、三棱4?8份、 莪術5?10份、丹參10?15份、烏藥5?10份、何首烏3?8份、高良姜6?10份、蘆薈 1?5份、山柰5?10份、廣防己4?10份、紅豆蘧8?13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藥制成:炙黃芪6份、炒白術8份、砂仁8份、當歸13份、三棱6份、莪術7份、丹參12 份、烏藥7份、何首烏5份、高良姜8份、蘆薈3份、山柰7份、廣防己7份、紅豆蘧11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 物為膠囊劑、片劑、丸劑或顆粒劑。
4.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小兒疳積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驟: (1) 按組方中重量份數(shù)稱取各中藥組分,將炙黃芪、炒白術、何首烏、高良姜、砂仁5味 藥干燥,粉碎,過200-300目篩,得藥材粉末,備用; (2) 將當歸、三棱、莪術、丹參、烏藥、蘆薈、山柰、廣防己、紅豆蘧9味藥混合,水煎煮2 次,第一次加入3?4倍量的水,煎煮2?3小時;第二次加入2?3倍量的水,煎煮1?2 小時,合并兩次的煎煮液并過濾,濾液減壓濃縮,濃縮至室溫,測得相對密度為1. 3?1. 4, 得浸膏; (3) 將步驟⑴得到的藥材粉末和步驟⑵得到的浸膏混合,干燥,即得。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352981SQ201410648487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劉光青, 徐秀杰, 王萍, 徐振喜, 劉立娟, 趙緒元 申請人:劉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