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朱砂5-9;九頭獅子草9-16;膽星3-6;茯苓8-12;石決明6-9;白芍7-14;玄精石3-5;燈心草10-18;鐵精4-6;云母9-12;天名精8-16。本發(fā)明的優(yōu)良效果還表現(xiàn)在:本發(fā)明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dǎo),配伍嚴(yán)密合理,各藥取長補短,兼顧全面,充分發(fā)揮各藥間的協(xié)同作用。經(jīng)藥理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證明本發(fā)明具有解熱祛風(fēng)、鎮(zhèn)驚安神的功能,對小兒常見癥,如脾胃虛弱,驚悸不安,感冒發(fā)熱及驚風(fēng)抽搐等癥有確切的療效。藥源易得,藥材成本低廉,能夠減輕患者負擔(dān)。
【專利說明】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及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中藥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驚風(fēng)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癥,以臨床出現(xiàn)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 "驚厥",俗名"抽風(fēng)"。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 高,其癥情往往比較兇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西醫(yī)學(xué)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fā)熱者, 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發(fā)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癲癇外,還有水及 電解質(zhì)紊亂、低血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
[0003] 驚風(fēng),首見于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以心主驚、肝主風(fēng)的理論對小兒驚風(fēng)進行 了論述?!豆沤襻t(yī)鑒》將驚風(fēng)歸納為搐、搦、掣、顫、反、引、竄、視八侯;和驚、風(fēng)、痰、熱四證。 《嬰童百問》和《證治準(zhǔn)繩》中又將驚風(fēng)分為急、慢驚風(fēng)和慢脾風(fēng)三類。臨床上將病來急驟、 實象畢具,屬陽屬熱者,稱之為急驚風(fēng);病來緩慢,虛證明顯,屬陰屬寒者,稱之為慢驚風(fēng)。若 慢風(fēng)進一步發(fā)展,出現(xiàn)陽氣衰敗,純陰無陽者,則謂之慢脾風(fēng),是慢風(fēng)中的危重證候。在 治療上,急驚以熄風(fēng)清熱鎮(zhèn)痙豁痰為基本法則,慢驚風(fēng)以補虛治本為治療大法。
[0004] 申請公布號CN 103816417 A (申請?zhí)?01410065446. 2)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 一種治療小兒驚風(fēng)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蘆薈5g、膽南星5g、天 竺黃5g、雄黃5g、半夏50g、白術(shù)50g、甘草10g、鉤藤8g、琥珀5g、朱砂5g、淮山藥8g、羚羊 角3克、當(dāng)歸5克、桃仁5克、景天15g、橘紅3g。申請公布號CN 103830669 A (申請 號201410052802. 7)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驚風(fēng)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 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麥冬11-12、山茱萸8-10、萊菔子5-7、金銀花4-6、郁金3-4、甘 草2 -4、遠志4-6、天麻4-6、鉤藤2-4、絲瓜藤10 -12、黃瓜藤10-12、繁縷4-5、過墻風(fēng)2-4、 馬蹄草4-6、水竹葉1-3、苦蒿6-8和小金錢草2-3。申請公布號CN 103860830 A (申請?zhí)?201410142914. 1)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驚風(fēng)的中藥制劑,制成所述中藥制 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shù)為:白馬骨44-69份、牛膽36-66份、水菖蒲39-66份、蚤 休36-64份、蚱蟬34-64份、絲帶蕨34- 59份、臭草31-57份、冬瓜29-54份、女金蘆28-53 份、睡蓮25-53份、酒瓶花25-48份、黃根23-48份、景天24-45份、羊奶19-44份、樺樹皮 15-40份、枇杷10-35份。
[0005]目前,市場上治療小兒驚風(fēng)的藥物很少,中醫(yī)一般采用鎮(zhèn)驚的藥物,西醫(yī)一般以吃 藥輸液治療,見效慢,時間長,副作用大;由于這些治療的缺陷性,對于治療小兒驚風(fēng)的治療 往往得不到最好的治療,使患者病情加重,最終延誤了病情的治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及其制備方法。 該小兒 1驚風(fēng)穴位貼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
[0007]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朱砂5-9 ;九 頭獅子草9-16 ;膽星3-6 ;茯苓8-12 ;石決明6-9 ;白芍7-14 ;玄精石3-5 ;燈心草10-18 ;鐵 精 4-6 ;z?母 9-12 ;天名精 8-16。
[0008] 優(yōu)選的方案中,朱砂6-8 ;九頭獅子草11-14 ;膽星4-5 ;茯苓9-11 ;石決明7-8 ;白 芍9-12 ;玄精石3. 5-4. 5 ;燈心草12-16 ;鐵精4. 5-5. 5 ;云母10-11 ;天名精10-14。
[0009] 更加優(yōu)選的,朱砂7 ;九頭獅子草12. 5 ;膽星4. 5 ;茯苓10 ;石決明7. 5 ;白芍10. 5 ; 玄精石4 ;燈心草14 ;鐵精5 ;云母10. 5 ;天名精12。
[0010] 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干,置于 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晾冷,研 細,過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取出,研細備用; (3) 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45-55°C清水浸泡(優(yōu)選加50°C清水浸 泡),然后大火煮沸,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45分鐘(優(yōu) 選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鐘),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0-25 分鐘(優(yōu)選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5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 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 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11]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1)中米湯浸泡時間為 20-30小時(優(yōu)選的米湯浸泡時間為22-28小時,更加優(yōu)選的米湯浸泡時間為26小時)。
[0012]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1)中過80-120目篩 (優(yōu)選的過90-110目篩,更加優(yōu)選的過100目篩)。
[0013]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2)中燜制時間為3 - 7天(優(yōu)選的燜制時間為4-6天,更加優(yōu)選的燜制時間為5天)。
[0014]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4)中加45-55°C清水 浸泡0. 5-2. 5小時(優(yōu)選的加45-55°C清水浸泡1-2小時,更加優(yōu)選的加45-55°C清水浸泡 1. 5小時)。
[0015]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5)中所加透皮滲透劑 為氮酮。
[0016]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優(yōu)選的方案是,步驟(5)中所加氮酮的量為 混合膏粉重量的1%_5% (優(yōu)選的所加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2%-4%,更加優(yōu)選的所加氮 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3%)。
[0017] 本發(fā)明組方科學(xué),制備方法簡單,所得產(chǎn)品使用方便、作用迅速。除此之外,本發(fā)明 的優(yōu)良效果還表現(xiàn)在: 八本發(fā)明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dǎo),配伍嚴(yán)密合理,各藥取長補短,兼顧全面,充分發(fā)揮各藥 間的協(xié)同作用。
[0018] 么經(jīng)藥理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證明本發(fā)明具有解熱祛風(fēng)、鎮(zhèn)驚安神的功能,對小 兒常見癥,如脾胃虛弱,驚悸不安,感冒發(fā)熱及驚風(fēng)抽搐等癥有確切的療效。
[0019] J、藥源易得,藥材成本低廉,能夠減輕患者負擔(dān)。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0021] 本發(fā)明所用主要中藥原料的藥理如下: 九頭獅子草:基原:為爵床科九頭獅子草屬植物九頭獅子草的全草。成分:地上部分含 植物淄醇類:羽扇豆醇,豆留醇,谷留醇糖苷,谷留醇葡萄糖苷。藥理:抗菌作用九 頭獅子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銅綠假單細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有較強的抑制 作用。藥性:辛,涼。功用主治:祛風(fēng)清熱,涼肝定驚,解毒消腫。主治感冒發(fā)熱,肺熱咳喘, 肝熱目赤,小兒驚風(fēng),咽喉腫痛,腫毒,痔瘡,蛇蟲咬傷,跌打損傷。
[0022] 白芍:基原: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化學(xué)成份:根含芍藥甙、牡丹酚、芍 藥花甙,苯甲酸約1.07%、揮發(fā)油、脂肪油、樹脂、鞣質(zhì)、糖、淀粉、粘液質(zhì)、蛋白質(zhì)、谷甾 醇和三萜類。性味:苦、酸,微寒。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功效: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 汗。主治 :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
[0023] 石決明:基原:本品為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羊鮑、澳洲鮑、耳鮑或白鮑的貝 殼。性味:咸,寒。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主治 :用于頭痛眩暈,目赤 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
[0024] 茯苓:基原: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化學(xué)成份:菌核含P-茯苓 聚糖約占干重93%和三萜類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 羥基羊毛留三烯酸。此外,尚 含樹膠、甲殼質(zhì)、蛋白質(zhì)、脂肪、留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組氨酸、膽堿、3 _茯苓聚糖分 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性味:甘、淡,平。歸經(jīng):歸心、肺、脾、腎經(jīng)。功效:利水滲濕, 健脾寧心。主治: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25] 膽星:基原:為天南星用牛膽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制法:將生天南星放在清水內(nèi) 反復(fù)漂至無麻辣感后,磨成細粉。另以濾去雜汁、并入銅鍋熬過的等量牛膽汁,與天南星粉 末拌勻。待膽汁完全吸收,曬至半干后,入臼內(nèi)打和,切成小塊,日曬夜露至無腥味為度。一 法取天南星粉1斤,加入牛膽汁1斤,拌勻,日曬夜霹,使干,經(jīng)蒸制后,切成小塊。次年再加 牛膽汁1斤,拌勻,露、曬使干。第三年再加牛膽汁半斤拌勻,露、曬使干。這樣色漸轉(zhuǎn)黑,腥 味亦漸消失。性味:①《本草正》:〃味苦,性涼?!w經(jīng):①《藥品化義》:〃入肝、膽?!üδ?主治:清火化痰,鎮(zhèn)驚定痼。治中風(fēng)痰迷,驚風(fēng)癲癇,痰火喘嗽,頭風(fēng)眩暈。
[0026] 玄精石:基原:為年久所結(jié)的小形片狀石膏礦石。化學(xué)成份:主要為含水硫酸鈣, 經(jīng)分析,含有鈣、鐵、硫酸、鈉等離子。尚含少量硅酸鹽。性味:咸,寒。歸經(jīng):①《本草再新》: "入腎經(jīng)。"功能主治:滋陰,降火,軟堅,消痰。治陽盛陰虛,壯熱煩渴,頭風(fēng)腦痛,目赤障翳, 重舌,木舌,咽喉生瘡。
[0027] 燈心草:基原:為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的莖髓或全草?;瘜W(xué)成份:莖髓含纖維、月旨 肪油、蛋白質(zhì)等。莖含多糖類。性味:甘淡,寒。歸經(jīng):入心、肺、小腸經(jīng)。功能主治:清心降 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搏,創(chuàng)傷。
[0028] 朱砂:基原: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王含硫化萊。性狀:本品為粒狀或 塊狀集合體,呈顆粒狀或塊片狀。鮮紅色或暗紅色,條痕紅色至褐紅色,具光澤。性味:甘, 微寒;有毒。歸經(jīng):歸心經(jīng)。功效:清心鎮(zhèn)驚,安神解毒。主治:用于心悸易驚,失眠多夢,癲 癇發(fā)狂,小兒風(fēng),視物昏花,口瘡,喉痹,瘡瘍腫毒。
[0029] 鐵精:基原:為煉鐵爐中的灰燼。多是崩落的赤鐵礦質(zhì)細末。成分為氧化鐵。藥 性:辛、苦,平。歸心、肝經(jīng)。功用主治:鎮(zhèn)驚安神,消腫解毒。主治驚悸癲狂,疔瘡腫毒,脫 肛。宜忌:脾胃虛寒、心腎兩虛者慎服。
[0030] 云母: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白云母。性狀: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大小不一,為多數(shù)薄 片疊成,一般長2?6厘米。無色透明或呈白色,具玻璃樣光澤。質(zhì)韌,不易折斷,但可片片 剝離,薄片表面平滑,透明如玻璃紙,有彈性,能曲折,斷面不平坦。有泥土氣,無味。以易剝 離、片大、透明者為佳。性味:甘,溫。歸經(jīng):入肺,脾、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納氣墜痰,止血斂 瘡。治虛喘,眩暈,驚t季,癲癇,寒痕,久痢,金創(chuàng)出血,癰疽瘡毒。
[0031] 天名精:基原:為菊科天名精屬植物天名精的全草。成分:全草含倍半萜內(nèi)酯:天 名精內(nèi)酯酮,鶴虱內(nèi)酯,大葉土木香內(nèi)酯,依瓦菊素,天名精內(nèi)酯醇,腋生依瓦菊素,特勒內(nèi) 酯等。藥性:苦、辛,寒。歸肝、肺經(jīng)。功用主治:清熱化痰,解毒殺蟲,破瘀止血。主治乳蛾 喉痹,急慢驚風(fēng),牙痛,疔瘡腫痛,痔瘺,皮膚癢疹,毒蛇咬傷,蟲積,血瘕,吐血,衄血,血淋, 創(chuàng)傷出血。
[0032] 實施例1 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300g/份): 朱砂5份;九頭獅子草9份;膽星3份;獲苓8份;石決明6份;白芍7份;玄精石3份;燈 心草10份;鐵精4份;云母9份;天名精8份。
[0033]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20小時,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 干,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 晾冷,研細,過80目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3天,取出,研細備用; (3)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45°C清水浸泡0. 5小時,然后大火煮沸, 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5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分鐘,第二次加2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10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氮酮(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1%),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34]本發(fā)明貼劑的使用方法是: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一次, 5天一個療程。
[0035]實施例2 -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100g/份): 朱砂9份;九頭獅子草16份;膽星6份;獲苓12份;石決明9份;白芍14份;玄精石5份; 燈心草18份;鐵精6份;云母12份;天名精16份。
[0036]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30小時,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 干,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 晾冷,研細,過120目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7天,取出,研細備用; (3)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55°C清水浸泡2. 5小時,然后大火煮沸, 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5分鐘,第二次加4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25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氮酮(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5%),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37] 本發(fā)明所得貼劑的服用方法是: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 一次,5天一個療程。
[0038] 典型病例:陳XX,男,2歲,2009年5月12日來診。其母代述:患兒于昨晚開始發(fā) 熱,體溫為38. 4°C,流鼻涕,咳嗽,有痰不易咯出,大便干燥,曾服用雙黃連口服液等藥物治 療,體溫未將。檢查發(fā)現(xiàn):患兒煩躁不安,體溫為40°C,突發(fā)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 舌紅苔黃,脈浮數(shù)。診斷為急驚風(fēng)。
[0039]使用本實施例所得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治療一個療程后,患者癥狀緩解或減輕, 繼續(xù)使用一個療程,患者癥狀解除。半年后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0] 實施例3 -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250g/份): 朱砂6份;九頭獅子草11份;膽星4份;獲苓9份;石決明7份;白芍9份;玄精石3. 5份; 燈心草12份;鐵精4. 5份;云母10份;天名精10份。
[0041]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22小時,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 干,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 晾冷,研細,過90目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4天,取出,研細備用; (3) 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48°C清水浸泡1小時,然后大火煮沸,轉(zhuǎn) 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5分鐘,第二次加2. 5倍原料量的清 水煎煮12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氮酮(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2%),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42] 本發(fā)明貼劑的服用方法是: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一次, 5天一個療程。
[0043] 實施例4 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150g/份): 朱砂8份;九頭獅子草14份;膽星5份;茯苓11份;石決明8份;白芍12份;玄精石4. 5 份;燈心草16份;鐵精5. 5份;云母11份;天名精14份。
[0044] 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28小時,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 干,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 晾冷,研細,過110目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6天,取出,研細備用; (3) 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55°C清水浸泡2小時,然后大火煮沸,轉(zhuǎn) 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2分鐘,第二次加3. 5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20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氮酮(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4%),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45] 本發(fā)明貼劑的服用方法是: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一次, 5天一個療程。
[0046] 典型病例:劉XX,女,5歲,2010年10月7日來我處診治。其母代述:三天前的夜晚, 鄰居家突發(fā)大火,收到驚嚇,次日夜晚患兒多次從睡夢中濡染驚起狂叫,兩目直視,肢顫。檢 查:患兒體質(zhì)消瘦,無發(fā)燒,心肺無異常,舌體白苔,舌尖紅,診斷為驚風(fēng)。
[0047] 使用本實施例所得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治療一個療程后,患者癥狀緩解或減輕, 繼續(xù)使用一個療程,患者癥狀解除。半年后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0048] 實施例5 -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200g/份): 朱砂7份;九頭獅子草12. 5份;膽星4. 5份;茯苓10份;石決明7. 5份;白芍10. 5份;玄精 石4份;燈心草14份;鐵精5份;云母10. 5份;天名精12份。
[0049]上述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26小時,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mm厚的片,曬 干,置于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 晾冷,研細,過100目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5天,取出,研細備用; (3)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50°C清水浸泡1. 5小時,然后大火煮沸, 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7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鐘,第二次加3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15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氮酮(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3%),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0050]本發(fā)明貼劑的使用方法是: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一次, 5天一個療程。
[0051] 試驗例1實施例5所得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臨床應(yīng)用: 1、資料和方法 1. 1 一般資料:2010年3月-2012年9月,篩選125例來我院診治的患有小兒驚風(fēng)的患 兒,其中男性73例,占58. 4%,女性52例,占41. 6%。最小年齡6個月,最大年齡12歲。
[0052] 1. 2臨床表現(xiàn):患兒面色蒼白或青紫,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呼吸急促或不整,口 吐白沫,牙關(guān)緊閉,面、四肢局部或全身肌群呈陣發(fā)性或強直性收縮與抽動。嚴(yán)重者呈角弓 反張狀,可伴呼吸暫停、大小便失禁等。驚厥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秒、數(shù)分或更長時間。驚厥后轉(zhuǎn)入 嗜睡或昏迷狀態(tài)。
[0053]1.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實施例5所得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使用方法:將貼劑貼于肚臍、天庭、 印堂等穴位處,一天更換一次,5天一個療程。共觀察治療三個療程。
[0054] 1. 4、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治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客觀指標(biāo)正常。顯效:臨床癥狀 明顯改善,輕微、局部抽動癥狀減輕,體質(zhì)逐步恢復(fù),客觀指標(biāo)有所改善。有效:治療后臨床 癥狀部分減輕或好轉(zhuǎn)。無效: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0055]1.5、治療結(jié)果 治療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實施例5產(chǎn)品6個月-12歲小兒驚風(fēng)患者治療結(jié)果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朱砂5-9 ; 九頭獅子草9-16 ;膽星3-6 ;茯苓8-12 ;石決明6-9 ;白芍7-14 ;玄精石3-5 ;燈心草10-18 ; 鐵精4-6 ;云母9-12 ;天名精8-16。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 為重量份:朱砂6-8 ;九頭獅子草11-14 ;膽星4-5 ;茯苓9-11 ;石決明7-8 ;白芍9-12 ;玄精 石 3. 5-4. 5 ;燈心草 12-16 ;鐵精 4. 5-5. 5 ;云母 10-11 ;天名精 10-14。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 為重量份:朱砂7 ;九頭獅子草12. 5 ;膽星4. 5 ;茯苓10 ;石決明7. 5 ;白芍10. 5 ;玄精石4 ; 燈心草14 ;鐵精5 ;云母10. 5 ;天名精12。
4. 如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 下: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湯浸泡,然后放入蒸鍋中蒸透,趁熱切成3_厚的片,曬干,置于 粉碎機中粉碎,備用;取玄精石,裝入鐵罐中,置武火上煅燒,至玄精石紅透,取出,晾冷,研 細,過篩,得細粉備用; (2) 將粗糠平鋪約5cm厚,然后將石決明覆蓋并堆于粗糠上,點燃粗糠,使其緩緩煅燒, 煅至微紅,取出,放涼,研末;取青竹節(jié)鋸斷,一端留節(jié),一端留空,將燈心草塞入竹節(jié)中,保 證塞緊,用酒缸泥調(diào)水封口,置于帶洞的破鍋內(nèi),用火燒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則竹炭自 動脫下,取燈心炭裝入缸內(nèi),蓋上鐵鍋,邊沿用酒缸泥封嚴(yán),燜制,取出,研細備用; (3) 將朱砂、膽星、云母和鐵精研末,與步驟(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決明粉 和燈心炭混合,拌勻,得混合細粉; (4) 白芍、九頭獅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藥罐中,加45-55°C清水浸泡(優(yōu)選加50°C清水浸 泡),然后大火煮沸,轉(zhuǎn)文火煎煮兩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45分鐘(優(yōu) 選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鐘),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0-25 分鐘(優(yōu)選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5分鐘),過濾,合并兩次煎液,減壓濃縮至 80°C相對密度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驟(3)所得混合細粉,攪拌均勻,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滲 透劑,混合均勻成藥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背襯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藥膏 20-30g,切片上覆蓋保護膜,即得。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米湯 浸泡時間為20-30小時(優(yōu)選的米湯浸泡時間為22-28小時,更加優(yōu)選的米湯浸泡時間為26 小時)。
6.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過 80-120目篩(優(yōu)選的過90-110目篩,更加優(yōu)選的過100目篩)。
7.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燜制 時間為3 - 7天(優(yōu)選的燜制時間為4-6天,更加優(yōu)選的燜制時間為5天)。
8.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 加45-55°C清水浸泡0. 5-2. 5小時(優(yōu)選的加45-55°C清水浸泡1-2小時,更加優(yōu)選的加 45-55°C清水浸泡1. 5小時)。
9.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加 透皮滲透劑為氮酮。
10.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小兒驚風(fēng)穴位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 加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1%_5% (優(yōu)選的所加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2%-4%,更加 優(yōu)選的所加氮酮的量為混合膏粉重量的3%)。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4383179SQ20141078334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劉慧 , 叢茜, 侯文靜 申請人:郝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