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氣管插管,涉及醫(yī)療器械。包括導管(1),導管(1)的前端設有導引頭(2)及出氣孔(3),導管(1)的后端設有進氣孔(4),所述導管(1)的外壁于導引頭(2)后方設有氣囊(5),導管(1)的外壁于后端設有吸引接頭(6),導管(1)壁內(nèi)設有吸氣通道(7),吸氣通道(7)后端與吸引接頭(6)連接,吸氣通道(7)前端于氣囊(5)前方的壁上設有內(nèi)吸氣孔(8)和外吸氣孔(9)分別與導管的內(nèi)外連通。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及可有效清除附著在氣管壁上的痰液及痰痂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氣管插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呼吸科使用的氣管插管。
【背景技術】
[0002]氣管插管術是一種氣管內(nèi)麻醉和搶救病人的技術,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暢的最可靠手段。但在手術時,經(jīng)常會遇到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結痂而堵塞氣管,需要及時進行吸引操作。由于目前插入使用的氣管都是單通道,即呼吸和吸引同采用一條通道,導致較濃的痰液及痰痂附著在氣管壁上很難被吸引出來。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以有效吸除痰痂的清除器。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它包括導管,導管的前端設有導引頭及出氣孔,導管的后端設有進氣孔,所述導管的外壁于導引頭后方設有氣囊,導管的外壁于后端設有吸引接頭,導管壁內(nèi)設有吸氣通道,吸氣通道后端與吸引接頭連接,吸氣通道前端于氣囊前方的壁上設有內(nèi)吸氣孔和外吸氣孔分別與導管的內(nèi)外連通。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及可有效清除附著在氣管壁上的痰液及痰痂的優(yōu)點。呼吸通道與吸引通道各自分離,互不影響,并且,二者在端部交匯,吸引通道與呼吸通道在交匯處形成回路,剛好有利于清除交匯處的濃痰液及痰痂,使呼吸道保持暢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如圖1所示,它包括導管1,導管I的前端設有導引頭2及出氣孔3,導管I的后端設有進氣孔4,所述導管I的外壁于導引頭2后方設有氣囊5,導管I的外壁于后端設有吸引接頭6,導管I壁內(nèi)設有吸氣通道7,吸氣通道7后端與吸引接頭6連接,吸氣通道7前端于氣囊5前方的壁上設有內(nèi)吸氣孔8和外吸氣孔9分別與導管的內(nèi)外連通。
[0008]所述內(nèi)吸氣孔8 口徑小于外吸氣孔9,利于外孔產(chǎn)生較大吸力。
[0009]本實用新型可采用醫(yī)用橡膠制成。呼吸與吸引的通道分開,各自獨立,由于二者在導引頭2處交匯,在強力吸氣時,可直接與呼吸通道構成回路,在清除痰痂時,不會傷及肺。為增大吸氣通道7,可以采用多條通道并行的結構。由于痰液粘稠度較高,在加大吸力的情況下,在交匯處會產(chǎn)生較強吸力,使痰液逐漸被整體吸出。
【權利要求】
1.氣管插管,包括導管(1),導管(I)的前端設有導引頭(2)及出氣孔(3),導管(I)的后端設有進氣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的外壁于導引頭(2)后方設有氣囊(5),導管(I)的外壁于后端設有吸引接頭(6),導管(I)壁內(nèi)設有吸氣通道(7),吸氣通道(7)后端與吸引接頭(6)連接,吸氣通道(7)前端于氣囊(5)前方的壁上設有內(nèi)吸氣孔(8)和外吸氣孔(9)分別與導管的內(nèi)外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吸氣孔(8)口徑小于外吸氣孔(9)。
【文檔編號】A61M25/10GK203763615SQ201420127325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倪薪, 于仁志, 趙麗麗 申請人:牡丹江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