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壓瘡的枕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壓瘡的枕頭,所述枕體包括枕體外殼、設置于枕體外殼內部的若干個單元墊片及與單元墊片連接的移動裝置;所述的枕體外殼包括外殼底和與外殼底的四個邊垂直連接的邊框,該邊框的上表面為弧形結構,枕體左、右兩側的邊框上設置有F型槽;所述的單元墊片整體為波浪形結構,其厚度為枕體外殼高度的2/3~3/4,長度為枕體外殼的左、右兩側邊框內側壁之間距離的3/4~4/5。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絲杠和與套裝與絲杠上的螺母;該螺母與單元墊片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絲杠兩端穿過枕體外殼兩側的F型槽伸出枕體外,絲杠兩端設置有把手。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能夠通過變換頭部受壓位置,有效避免后腦枕部產生壓瘡。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枕頭,尤其涉及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屬于醫(yī)療輔助設備技 術領域。 一種防壓瘡的枕頭
【背景技術】
[0002] 壓瘡是長期臥床病人常見并發(fā)癥,是由于身體局部皮膚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不能 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的營養(yǎng),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形成潰爛和壞死。壓瘡一 旦產生,則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從 而影響患者的康復。在臨床工作中,人們往往習慣于防范患者軀干及四肢部位壓瘡的發(fā)生, 而忽視對頭部壓瘡的觀察和防范,若有頭發(fā)覆蓋,輔料包扎等更容易忽視。
[0003] 顱腦損傷患者在術后須仰臥病床配合治療,會造成后腦枕部長期受壓,再加上溫 濕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導致枕后壓瘡。
[0004] 中國專利CN 201320142708. 1公開了一種防枕后壓床枕頭,所述枕頭在枕體一側 通過傾斜體連接有一個頭枕,該頭枕中間設有一個凹孔,通過凹孔,可讓病人仰臥康復時, 能將后腦置于凹孔使頭部懸空減壓,避免長時間仰臥制動容易造成枕后壓瘡的現(xiàn)象,該枕 頭的缺點在于,頭枕四周仍然長時間與頭部接觸,還是會造成壓瘡。
[0005] 鑒于此,人們期望能夠提供一種可以改變頭部受壓位置的枕頭來避免頭部壓瘡的 產生。
【發(fā)明內容】
[0006]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變換頭部受壓位置,使之有效避免后 腦枕部產生壓瘡的防壓瘡的枕頭。
[000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包括枕 頭的枕體,枕體的整體為矩形結構,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枕體包括枕體外殼、設置于枕體外 殼內部的若干個單元墊片及與單元墊片連接的移動裝置;
[0008] 所述的枕體外殼包括外殼底和與外殼底的四個邊垂直連接的邊框,該邊框的上表 面為弧形結構,與人體頸椎接觸的一側的邊框為高度自枕體向靠近人體側逐漸減小的坡 形;枕體左、右兩側的邊框上設置有F型槽;
[0009] 所述的單元墊片上表面為波浪形結構,其厚度為枕體外殼高度的2/3?3/4,長度 為枕體外殼的左、右兩側邊框內側壁之間距離的3/4?4/5 ;
[0010] 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絲杠和與套裝與絲杠上的螺母;該螺母與單元墊片底部固定 連接;所述絲杠兩端穿過枕體外殼兩側的F型槽伸出枕體外,絲杠兩端設置有把手。
[0011] 進一步的,所述的枕體外殼的邊框的厚度為3?5cm。
[0012] 進一步的,所述枕頭在枕體的長度方向上平行設置有兩個單元墊片,枕體左、右兩 側的邊框上均設置有一對對稱設置的F型槽。
[0013] 進一步的,所述F型槽中與外殼底平行的兩段槽中均設置一個凹槽。
[0014] 進一步的,所述的枕體內部還設置有活性炭干燥劑藥包。
[001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 1)本實用新型的枕頭為可分離式的,枕體外殼和內部單元墊片可以獨立支撐頭 部,調節(jié)單元墊片的高度,使其低于枕體外殼高度時,枕體外殼支撐頭部,調節(jié)單元墊片的 高度,使其高于枕體外殼高度時,單元墊片支撐頭部,通過枕體外殼和內部單元墊片的變換 調節(jié)頭部受壓位置,有效避免后腦枕部產生壓瘡;
[0017] 2)本實用新型的枕頭的單元墊片的表面為波浪形結構,通過移動裝置,使單元墊 片在水平方向移動,改變波浪形結構的波谷與頭部接觸的位置,從而調節(jié)頭部受壓位置,有 效避免后腦枕部產生壓瘡;
[0018]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單元墊片與移動裝置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
[0022] 如圖1所示的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包括枕頭的枕體,枕體的整體為矩形結構,所述 枕體包括枕體外殼10、設置于枕體外殼內部的若干個單元墊片20及與單元墊片連接的移 動裝置30。
[0023] 枕體外殼10,包括外殼底11和與外殼底11的四個邊垂直連接的邊框12,邊框12 的厚度為3?5cm,與人體頸椎接觸的一側的邊框12為高度自枕體向靠近人體側逐漸減小 的坡形,該邊框12的上表面為弧形結構,枕體左、右兩側的邊框上設置有F型槽13 ;F型槽 13中與外殼底11平行的兩段槽中均設置一個凹槽14。
[0024] 單元墊片20上表面為波浪形結構,其厚度為枕體外殼10高度的2/3?3/4,長度 為枕體外殼10的左、右兩側邊框12內側壁之間距離的3/4?4/5 ;枕頭在枕體的長度方向 上平行設置有兩個單元墊片20。
[0025] 移動裝置30,包括絲杠31和與套裝與絲杠上31的螺母32 ;該螺母32與單元墊片 20底部固定連接;絲杠31兩端穿過枕體外殼10兩側的F型槽13伸出枕體外,絲杠31兩 端設置有把手33。
[002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枕頭在枕體的長度方向上平行設置有兩個單元墊 片20,枕體左、右兩側的邊框12上均設置有一對對稱設置的F型槽13。
[0027]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枕體內部還設置有活性炭干燥劑藥包40。
[0028] 使用時,用手握住枕體兩側的把手33通過移動裝置30將單元墊片20移至F型槽 13最下端,此時只有枕體外殼10支撐頭部;用手握住枕體兩側的把手33通過移動裝置30 將單元墊片20移至F型槽13上端的凹槽14內,此時只有單元墊片20支撐頭部,將單元墊 片20移至F型槽13下端的凹槽14內,此時,枕體外殼10和單元墊片20同時支撐頭部,當 單元墊片20位于F型槽13最下端時,通過移動裝置30的把手33轉動絲桿31,使得螺母 32帶動單元墊片20水平方向移動,調整單元墊片20波峰與頭部接觸的位置,從而改變頭部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包括枕頭的枕體,枕體的整體為矩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枕 體包括枕體外殼、設置于枕體外殼內部的若干個單元墊片及與單元墊片連接的移動裝置; 所述的枕體外殼包括外殼底和與外殼底的四個邊垂直連接的邊框,該邊框的上表面為 弧形結構,與人體頸椎接觸的一側的邊框為高度自枕體向靠近人體側逐漸減小的坡形;枕 體左、右兩側的邊框上設置有F型槽; 所述的單元墊片上表面為波浪形結構,其厚度為枕體外殼高度的2/3?3/4,長度為枕 體外殼的左、右兩側邊框內側壁之間距離的3/4?4/5 ; 所述的移動裝置包括絲杠和與套裝與絲杠上的螺母;該螺母與單元墊片底部固定連 接;所述絲杠兩端穿過枕體外殼兩側的F型槽伸出枕體外,絲杠兩端設置有把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體外殼的邊框的 厚度為3?5cm。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頭在枕體的 長度方向上平行設置有兩個單元墊片,枕體左、右兩側的邊框上均設置有一對對稱設置的F 型槽。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F型槽中與外殼底平 行的兩段槽中均設置一個凹槽。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壓瘡的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枕體內部還設置有 活性炭干燥劑藥包。
【文檔編號】A61G7/07GK203841946SQ201420146222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許旸暉 申請人: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