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導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導管,所述醫(yī)療導管用于將能夠自膨脹的功能元件(21),特別是能夠自膨脹的植入物或者微創(chuàng)裝置送入體腔器官中。所述醫(yī)療導管具有至少兩個工作通道(10、11)以及被設置在所述工作通道(10、11)遠端區(qū)域中的氣圈(12),其中第一工作通道(10)與所述氣圈(12)流體連接,并且第二工作通道(11)延伸穿過所述氣圈(12),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具有用于所述功能元件(21)的遠端出口(13),并且與在近端設置的、使用時在體外的接頭連接,所述接頭適用于將所述功能元件(21)引入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
【專利說明】醫(yī)療導管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導管。
【背景技術】
[0002] 由EP1 374 801Al已知了一種支架,該支架具有附接到其遠端和近端的錨定件, 其中所述錨定件由不透射線的材料制成。因此現(xiàn)有技術允許在在植入支架期間可通過X射 線系統(tǒng)看到該支架。然而,用戶僅僅能夠看到在支架的軸向端部處的不透射線的標記物,而 不會得到任何關于在其端部之間的支架的方向的信息。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任務在于提出一種醫(yī)療導管,該醫(yī)療導管使得釋放可自膨脹的 功能元件,特別是釋放由形狀記憶材料所制成的可自膨脹的植入物成為可能,其中功能元 件的放置應當快速且簡便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基本任務在于提出一種使用此類導 管的醫(yī)療系統(tǒng)。
[0004] 本實用新型基于以下想法,即提出一種醫(yī)療導管,該醫(yī)療導管用于將功能元件,特 別是植入物或者微創(chuàng)裝置送入體腔器官中,其中所述導管具有至少兩個工作通道和設置在 所述工作通道遠端區(qū)域中的氣圈。第一工作通道與該氣圈流體連接。帶有用于功能元件的 出口的第二工作通道延伸穿過所述氣圈。第二工作通道與在近端設置的、體外的接頭連接, 該接頭適用于將功能元件引入第二工作通道。
[0005] 相比于根據(jù)WO2004/004821的氣圈導管,在本實用新型中,用于功能元件的第二 工作通道與接頭連接,該接頭在導管被使用時設置在體外。這樣的優(yōu)點在于,在身體外部 的導管能夠加載有功能元件,特別是支架,其中,功能元件能夠被移動通過第二工作通道直 至到達狹窄(Stenose)區(qū)域中。根據(jù)WO2004/004821的氣圈導管的體外加載是不可能實 現(xiàn)的,這是因為在使用時引導線進入內(nèi)腔的入口被設置在體內(nèi)。
[0006] 對于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第二工作通道同軸地設置在第一工作通道中。遠端的 氣圈端部能夠與第二工作通道的外周連接,特別是液密連接。這樣的優(yōu)點在于,緊湊地形成 了在遠端區(qū)域中氣圈的密封。近端的氣圈端部能夠與第一工作通道流體連接。
[0007] 第一工作通道能夠與在近端設置的、體外的接頭連接,該接頭能夠與壓力裝置相 連接,或者已經(jīng)與壓力裝置相連接。因此,第一和第二工作通道能夠與多重接頭,特別是魯 爾接口(Luer-Konnektor)連接。
[0008] 第二工作通道能夠具有減少摩擦的內(nèi)部涂層,其用于使功能元件在工作通道中平 移運動,其中在第二工作通道的遠端出口區(qū)域中設置第一X光標記(Rdntgenmarker),和 /或在遠端的氣圈端部的區(qū)域中設置第二X光標記,和/或在近端的氣圈端部的區(qū)域中設置 第三X光標記。
[0009] 關于導管的具體尺寸示例包括I. 5-4. 5mm的氣圈直徑、20-150mm的氣圈長度, 并且氣圈具有達到20bar的壓力穩(wěn)定性。導管直徑能夠小于4Fr,1.32mm。作為導 管鞘直徑(Katheterschaftdurchmesser)的下限,可考慮I. 15mm或者甚至是1.0mm。內(nèi) 腔能夠為〇.5mm或0.7mm。具體地,第二工作通道11或者主腔的內(nèi)直徑為彡I.Omm,特 別是 <〇? 9mm,<0? 8mm,<0? 7mm,<0? 68mm,<0? 65mm,<0? 6mm,<0? 55mm,<0? 5mm, < 0? 45mm,< 0? 4mm,<0? 35mm。氣圈長度能夠為< 210mm,特別是< 150mm,< 125mm, < 100mm, < 80mm,< 40mm,< 30mm。氣圈直徑能夠為< 6. 0mm,特別是< 5. 5mm,< 5. 0mm, < 4. 5mm,< 4. 0mm,< 3. 5mm,< 3. 0mm,< 2. 5mm,< 2. 0mm,<I. 5mm。導管銷的外直徑能夠 為< 2. 0mm,特別是I. 75mm,<I. 5mm,<I. 4mm,<I. 3mm,<I. 25mm,<I. 20mm,<I. 15mm, <1. 10mm,<I. 05mm,<I. 00mm,< 0? 85mm,< 0? 90mm,< 0? 85mm,< 0? 80mm。第一工作通 道的直徑或氣圈12的控制器腔的直徑能夠為<I. 0_,特別是< 0. 75mm,特別是< 0. 5mm, <0. 4mm,< 0. 3mm,< 0. 25mm,< 0. 20mm,< 0. 15mm,< 0. 125mm,< 0. 10mm,< 0. 09mm, < 0. 08mm,< 0. 07, < 0. 06mm,< 0. 05mm。
[0010] 導管尖端能夠被設計成無創(chuàng)的和/或柔性的。作為導管材料適用的有:塑料、金 屬、形狀記憶材料、以及X光可見的材料。優(yōu)選地,第二工作通道或內(nèi)管道通過三層(英語: Tri-Layer)管道來構(gòu)成。內(nèi)層(與植入物的接觸面)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中間的 連接層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成,而外層則由尼龍彈性體(Pebax)制成。HDPE的摩擦系 數(shù)介于特氟龍(PTFE)的彈性系數(shù)與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的彈性系數(shù)之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設計方案通過附圖示出,其中圖1、4和5分別示出了通過具有 同軸工作通道的導管的縱截面圖,而圖2和3分別示出了通過具有同軸設置的工作通道 (圖2)或者相鄰設置的工作通道(圖3)的橫截面圖。在附圖中,參考標記分別表示以下組 件:
[0012] 10 第一工作通道
[0013] 11 第二工作通道
[0014] 12 氣圈
[0015] 13 出口
[0016] 14 導管
[0017] 15 遠端的氣圈端部
[0018] 16 外周
[0019] 17 近端的氣圈端部
[0020] 18 第一X光標記
[0021] 19 第二X光標記
[0022] 20 第三X光標記
[0023] 21 環(huán)狀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在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醫(yī)療導管包括以下特征:
[0025] 第一工作通道10能夠通過內(nèi)部的導管管道(內(nèi)管)構(gòu)成。第二工作通道11能夠 通過外部的導管管道(外管)構(gòu)成。外部的導管管道能夠在近端端部處具有與遠端端部不 同的,特別是較大的橫截面面積。
[0026]內(nèi)部的導管管道和外部的導管管道分別具有內(nèi)直徑ID和外直徑OD,其中優(yōu)選為 以下值: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醫(yī)療導管,其用于將能夠自膨脹的功能元件(21)送入體腔器官中, 其特征在于, 至少兩個工作通道(1〇、11)以及被設置在所述工作通道(1〇、11)的遠端區(qū)域中的氣 圈(12),其中第一工作通道(10)與所述氣圈(12)流體連接,并且第二工作通道(11)延 伸穿過所述氣圈(12),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具有用于所述功能元件(21)的遠端出 口(13),并且與在近端設置的、使用時在體外的接頭連接,所述接頭適用于將所述功能元件 (21)引入所述第二工作通道(11)。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療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夠自膨脹的功能元件(21)是能 夠自膨脹的植入物或者微創(chuàng)裝置。
【文檔編號】A61F2/958GK204233249SQ20142038607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6月4日
【發(fā)明者】邁克爾·布埃歇爾特 申請人:阿坎迪斯有限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