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chuàng)撐開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創(chuàng)撐開鉗,涉及醫(yī)療手術器械【技術領域】,包括鉗頭、十字交叉的鉗柄和指環(huán),指環(huán)設置在鉗柄末端,鉗柄中部設有鉸軸,兩個鉗頭端部內側包括兩對左右對稱的撐鉤,撐鉤為“┌”鉤型結構,“┌”鉤型結構的一邊端頭與鉗頭端部固定,且該邊與鉗柄所在平面平行,“┌”鉤型結構的另一邊與鉗柄所在平面垂直。倒置的L型結構撐鉤更方便將切口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利用兩對撐鉤的L型短邊與皮膚上表面貼緊,撐鉤的L型長邊同時向外撥開皮膚切口,使組織更清楚地暴露出來,避免在撐開小切口進行電刀操作時損傷切口斷面,使得手術操作更方便、且快捷安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方便撐開切口的優(yōu)點,并可有效避免皮膚損傷。
【專利說明】微創(chuàng)撐開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手術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技術的進步,使通過更小的切口來實施手術成為可能。腔鏡手術即是外科醫(yī)師從小切口插入細小的光源、攝像機后通過監(jiān)視器中傳輸?shù)膱D像引導操作手術器械實施手術,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微創(chuàng)手術,這種新技術對組織的破壞比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小。
[0003]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切口越來越小,特別是有些切口僅1cm。常規(guī)中使用組織鉗靠外力穿透將切口撐開,然后在切口內進出器械,但是由于組織鉗與切口接觸面積較小,如此操作很容易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影響手術視野,并有可能造成難以止血,從而延長手術時間,增加手術風險。手術中常規(guī)應用電刀切開術口,但是因為腔鏡手術切口小并且深,電刀很容易損傷皮膚,使得切口遷延不愈,并且因為小切口難以暴露,使得電凝效果差,仍容易出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撐開切口的微創(chuàng)撐開鉗,提高手術操作速度、質量和安全系數(shù),并可有效避免皮膚損傷,尤其適用于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中。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微創(chuàng)撐開鉗,包括兩個鉗頭、兩個十字交叉的鉗柄和指環(huán),所述指環(huán)設置在鉗柄末端,所述鉗柄中部設有鉸軸,所述兩個鉗頭端部內側包括兩對左右對稱的撐鉤,所述撐鉤為“「”鉤型結構,“「”鉤型結構的一邊端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且該邊與鉗柄所在平面平行,“「”鉤型結構的另一邊與鉗柄所在平面垂直。
[0007]優(yōu)選的,所述“「”鉤型結構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與鉗柄前端垂直
[0008]優(yōu)選的,所述兩對撐鉤間隔設置在鉗柄前端。
[0009]優(yōu)選的,同一鉗柄上相鄰的兩個撐鉤間距為1.5cm,所述撐鉤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為1cm、另一邊為2cm。
[0010]優(yōu)選的,所述鉸軸至鉗柄最前端的距離為6cm,所述鉸軸至指環(huán)連接端的距離為7cm。
[001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鉗柄前端設計由兩對撐鉤組成的鉗頭,撐鉤為倒置的L型結構,更方便將切口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利用兩對撐鉤的L型短邊與皮膚上表面貼緊,撐鉤的L型長邊同時向外撥開皮膚切口,使切口撐開到最大面積的情況下不至于對切口造成二次損害,使組織更清楚地暴露出來,避免在撐開小切口進行電刀操作時損傷切口斷面,使得手術操作更方便、且快捷安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有效保護切口的優(yōu)點,提高了手術操作速度和安全系數(shù),并可有效避免皮膚損傷,尤其適用于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4]圖3是圖1的立體圖;
[0015]圖中:1_撐鉤,2-鉗柄,3-指環(huán),4-鉸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1、2、3所示的一種微創(chuàng)撐開鉗,包括兩個鉗頭、拉桿十字交叉的鉗柄2和指環(huán)3,所述指環(huán)3設置在鉗柄2末端,所述鉗柄2中部設有鉸軸4,所述兩個鉗頭端部內側包括兩對左右對稱的撐鉤1,所述撐鉤I為“「”鉤型結構,“「”鉤型結構的一邊端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且該邊與鉗柄2所在平面平行,“「”鉤型結構的另一邊與鉗柄2所在平面垂直。
[0018]為了方便加工,使撐鉤I的“「”鉤型結構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與鉗柄2前端垂直,所述兩對撐鉤I間隔設置在鉗柄2前端,同一鉗柄2上相鄰的兩個撐鉤I間距為1.5cm,所述撐鉤I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為1cm、另一邊為2cm,所述鉸軸4至鉗柄2最前端的距離為6cm,所述鉸軸4至指環(huán)3連接端的距離為7cm。
[0019]通過在鉗柄2前端設計對稱相背的兩對撐鉤I組成的鉗頭,其中撐鉤I為“「”鉤型結構,兩對撐鉤I間隔設置在鉗柄2前端、且對稱相背,打開指環(huán)3即將兩對撐鉤I打開,利用“「”鉤型結構的撐鉤1,更方便將切口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利用兩對撐鉤I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與皮膚上表面貼緊,撐鉤I的另一邊則同時向外撥開皮膚切口,使切口撐開到最大面積的情況下不至于對切口造成二次損害,使組織更清楚地暴露出來,避免在撐開小切口進行電刀操作時損傷切口斷面,使得手術操作更方便、且快捷安全。
[002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有效保護切口的優(yōu)點,提高了手術操作速度和安全系數(shù),并可有效避免皮膚損傷,尤其適用于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創(chuàng)撐開鉗,包括兩個鉗頭、兩個十字交叉的鉗柄(2)和指環(huán)(3),所述指環(huán)(3)設置在鉗柄(2 )末端,所述鉗柄(2 )中部設有鉸軸(4 ),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鉗頭端部內側包括兩對左右對稱的撐鉤(1),所述撐鉤(I)為“「”鉤型結構,“「”鉤型結構的一邊端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且該邊與鉗柄(2)所在平面平行,“「”鉤型結構的另一邊與鉗柄(2)所在平面垂直。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chuàng)撐開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鉤型結構中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與鉗柄(2)前端垂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chuàng)撐開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對撐鉤(I)間隔設置在鉗柄(2)前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創(chuàng)撐開鉗,其特征在于:同一鉗柄(2)上相鄰的兩個撐鉤Cl)間距為1.5cm,所述撐鉤(I)與鉗頭端部內側固定的一邊為1cm、另一邊為2c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chuàng)撐開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鉸軸(4)至鉗柄(2)最前端的距離為6cm,所述鉸軸(4)至指環(huán)(3)連接端的距離為7cm。
【文檔編號】A61B17/29GK204133510SQ201420567227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李勇, 陳曉云 申請人:李勇, 石家莊曼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