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末稍血樣采集容器的改進。
背景技術:
:
抽血化驗是醫(yī)院診治患者經(jīng)常采用的醫(yī)療措施,成人抽血時現(xiàn)大部分采用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靜脈抽血,而嬰幼兒和老年人因血管較細或活動不便往往采集末稍血,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院在進行這些工作時有三種方法:1、采用抗凝試管刮取血液法;2、采用重力粗塑料管引流法;3、兩步法采集,先用一次性玻璃微量采血管吸取血液后加入抗凝管或杯中。采用第1種方法時操作繁瑣,操作人員需頻繁打開、關閉試管帽,而且刮取時血液會沾染試管口、壁造成檢驗結果的誤差,且易沾染醫(yī)護人員。采用第二種方法因采用重力法,其對位置的要求較高,采血時儲血管必須置于采血部位的下面5厘米處,對于住院或臥床病人則較難采集,而且如采血時管中有氣泡則無法采集。第3種方法使用兩步法,操作更繁瑣,而且一次性玻璃微量采血管很容易斷裂,易造成采血的失敗和污染。國家衛(wèi)生部也有關于預防院內感染的指示,明確提出末稍采血時要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這里的“一管”就是指每人使用一支采血管或采血容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型負壓末稍 血樣采集容器,它既能方便醫(yī)務人員正常使用,又無菌衛(wèi)生,并且成本極其低廉,給患者創(chuàng)造文明衛(wèi)生的醫(yī)療環(huán)境,達到衛(wèi)生部關于“一管”的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新型負壓末稍血樣采集容器,包括儲血管和膠塞和插入膠塞的毛細管及套在儲血管外面的彈性套管,所述儲血管選用硬質透明聚丙烯塑料制成,且該儲血管內壁根據(jù)用途不同預先噴涂了不同的抗凝劑,下端為錐底設計,便于觀察采血量,儲血管內壁根據(jù)用途預先噴涂上不同的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且該儲血管側壁上開有一微型小孔,該儲血管上端蓋有密封膠塞,且該密封膠塞中間部分較薄便于毛細管的插入,該毛細管選用透明硬質塑料制成,便于采集血液;儲血管外面套有彈性套管,該彈性套管選用軟質透明彈性塑料制成,管壁較薄,且底部開有微型小孔。
采用該方案后,由于套管采用彈性塑料制成、且管壁設計較薄,用手輕輕擠壓后空氣可從彈性套管的微型小孔排出,此時如將微型小孔堵住并同時將手輕輕松開即可形成負壓,此時將毛細管對著病人擠出的血液即可輕松吸入,而吸入的血液很快就和儲血管壁預先噴涂的抗凝劑接觸、反應,保證抗凝的效果和檢驗的結果;而且吸取血液不受仍何體位和方向的限制;將儲血管正立起來可以觀察采血量的多少,如不足可以重復上述操作再次吸取血液,直至采血量達到要求,此時可將毛細管拔出作醫(yī)療垃圾處理,膠塞因彈性回縮作用而將毛細管原先的部位充滿使儲血管內的血液處于一相對密封的狀態(tài),此時將血液和抗凝劑充分混勻后可放置于試管架上編號等待檢驗,檢驗時可直接將血液血析儀的采樣針從原毛細管孔處插入或將膠塞拔出吸取血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有新型的儲血管、膠塞、毛細管、彈性套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儲血管(1)采用硬質透明聚丙烯塑料制成、且該管在上端口部直徑較粗,向下逐漸變細,底部采用錐底設置,便于觀察血液,該儲血管(1)內壁根據(jù)用途預先噴涂上不同的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且該儲血管(1)側壁在直徑剛剛從粗變細處開有一微型小孔(2),該儲血管(1)上端蓋有密封膠塞(3),且該密封膠塞中間部分較薄并插有毛細管(4),該毛細管(4)選用透明硬質塑料制成,便于采集血液,儲血管(1)的外面套有彈性套管(5),該套管采用軟質透明彈性塑料制成,且管壁設計較薄,同時該彈性套管的底部開有微型小孔(6)。
本實施例中,用手輕輕擠壓彈性套管(5),使套管內的空氣通過微型小孔(6)出管外,此時用手指堵住微型小孔(6)輕輕松開擠壓的外力,彈性套管(6)復原而形成負壓,此時可從毛細管(4)輕松吸入血液,而吸入的血液很快就和管壁預先噴涂的抗凝劑接觸、反應;吸取血液不受任何體位和方向的限制;將儲血管直立起來可以觀察采血的量,如不足可以重復上述操作再次吸入血液,直至采血量達到要求。
上述實施方式只是本發(fā)明負壓末稍血樣采集容器較好的實施方式之一,其中儲血管的形狀并不僅僅局限于錐底設計,也可以是錐平底、圓底或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