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并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中醫(yī)學認為白血病的發(fā)病多在內在虛損、陰陽失和、臟腑虛弱的基礎上溫熱毒邪等乘虛而人所致。1、精氣內虛是本病發(fā)生的內因,與肝脾腎關系密切。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血失和,陰陽失調。長期偏食而致脾虛,氣血生化無源,在兒童患者中較為明顯。2、溫熱毒邪本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具有起病急,發(fā)展迅速,病情險惡,易于復發(fā)及預后不良等特點,故溫熱毒邪是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外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 該產品是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寶庫的中藥秘方研制成,其運用原則 “外治要求其本” 先辨癥, 次論治, 次用藥” , 不論內治外治, 凡病理可統(tǒng)者, 用藥亦可統(tǒng)之” , “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 ; 虛則補之, 實則瀉之 ; 高者抑之 ; 下者舉之 ; 散者收之, 結者散之 ; 客者除之, 勞者溫之 ; 堅者消之, 留者攻之 ; 郁者以宜, 乘者以協(xié), 泛者以歸, 停者以逐 ; 滿者以泄, 牢者以破, 滑者以留, 阻者以行 ; 逆上者為之降, 陷下者為之提 ; 格于中者為之通, 越于外者為之斂” 以此為綱、 辨正立法、 處方選藥, 選用量少、 藥力強, 藥價低、 效果好,本發(fā)明的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組成:大棗10-15份、茯苓5-10份、熟地黃8-15份、核桃仁10-15份、蕩皮參13-17份、雞血藤13-17份、虎杖8-15份、苦參13-17份、女真子13-17份、天冬13-17份、玄參8-15份、赤芍10—25,大黃10—20、青黛5—10,紫草15—25、阿膠 10—20、干蟾粉 0.1—0.8 份、黃精50—80份、砒霜0.1— 10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治療慢性白血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組成:大棗10-15份、茯苓5-10份、熟地黃8-15份、核桃仁10-15份、蕩皮參13-17份、雞血藤13-17份、虎杖8-15份、苦參13-17份、女真子13-17份、天冬13-17份、玄參8-15份、赤芍10—25,大黃10—20、青黛5—10,紫草15—25、阿膠 10—20、干蟾粉 0.1—0.8 份、黃精50—80份、砒霜0.1—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