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痤瘡俗稱為粉刺,常發(fā)于顏面和胸背部的毛囊性紅色丘疹,或黑頭粉刺,膿皰,結節(jié),囊腫等。常見顏面部有毛囊性丘疹,形如粟米大小,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質,間或有黑頭粉刺,此起彼落,反復不對,丘疹消退后,皮膚表面可能遺留凹陷性小瘢痕。除兒童外,絕大多數(shù)人曾患過本病或患本病,如不及時治療或防止不當,可能遺留終生難愈的瘢痕,而影響容貌,令眾多患者十分苦惱。
痤瘡發(fā)生原因較復雜,中西醫(yī)看法各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千秋,中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火熱濕熏蒸,火熱之性趨上,蒸騰于人體面部或胸背部,復加某些原因引起皮膚腺體口閉塞,滋潤皮膚的油脂或汗液不得宣泄,導致面部胸背部皮膚的腺體郁積,郁而化熱,而致本病。并且根據(jù)患者呈現(xiàn)的具體癥狀,中醫(yī)學將濕疹分為肺熱型、胃熱型、血熱型、肝經(jīng)濕熱型、毒熱型、濕毒型等。
治療痤瘡的方法較多,如局部外敷藥物、口服抗生素、抗雄激素治療、口服糖皮質激素、光動力療法、果酸療法、激光治療等等。但多數(shù)治療方法不能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把病人治愈,容易復發(fā),甚至有的外用藥在病人臉上使用時,留下斑痕。中藥治療痤瘡的藥方也較多,但少有兼顧不同虛證或上火等病因引起的情況,難以實現(xiàn)標本兼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其具有治療效果顯著、療效穩(wěn)定、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石膏12-18份,龍膽草12-18份,黃柏8-12份,知母8-12份,防風8-12份,蒼耳子8-12份,柴胡12-18份,白鮮皮12-18份,苦參12-18份,瓜蔞皮12-18份,佩蘭10-15份,神曲10-15份,蒼術8-12份,草豆蔻8-12份,皂角刺10-15份,牡丹皮10-15份,銀柴胡8-12份,車前子25-35份,梔子12-18份,黃芩12-18份,生地黃12-18份,澤瀉12-18份,川楝子12-18份,茯苓12-18份。
所述的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其優(yōu)選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石膏15份,龍膽草15份,黃柏10份,知母10份,防風10份,蒼耳子10份,柴胡15份,白鮮皮15份,苦參15份,瓜蔞皮15份,佩蘭12份,神曲12份,蒼術10份,草豆蔻10份,皂角刺12份,牡丹皮12份,銀柴胡10份,車前子30份,梔子15份,黃芩15份,生地黃15份,澤瀉15份,川楝子15份,茯苓15份。
所述的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按照常規(guī)的中藥制備方法制成湯劑。
本發(fā)明的中藥中,生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积埬懖萸鍩嵩餄?,瀉肝膽火;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除煩止渴;生石膏、龍膽草、黃柏、知母清肺肝胃之熱,解毒,側屈“濕熱熏蒸”之熱原。防風祛風濕痹痛,祛風卻寒,止痙止瀉;蒼耳子散風除濕,通竅止痛,通鼻竅、散風寒;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防風、蒼耳子、柴胡解表達皮,開啟皮膚腺孔,并可抗痤瘡炎癥。白鮮皮、苦參清熱燥濕,抗炎善于治療濕熱所致的瘡毒。瓜蔞皮清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可散痤瘡之結節(jié),瀉下,及時排除大便中的臭毒之物,防止被人體吸收而發(fā)為痤瘡;佩蘭芳香化濕,解暑發(fā)表,化內(nèi)濕;神曲消食和胃,和中助運;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草豆蔻補腎助陽,溫中行氣開胃,可消除食滯。皂角刺客開啟竅道,有利于排膿消炎,消腫解瘡毒;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虛熱,銀柴胡清虛熱,配合黃柏、知母涼血解毒。車前子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生地黃清熱、涼血、止血,養(yǎng)陰生津;澤瀉利水滲濕,泄熱;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療癬;茯苓性平味甘無毒性,益氣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濕熱,行水止泄。本發(fā)明以解表達皮,清肺胃熱,化瘀散結為治則,諸藥協(xié)同作用,具有清熱解表、除濕解毒、疏肝理氣、活血散瘀之功效,標本兼治,對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效果顯著。
本發(fā)明的中藥臨床觀察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40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1、一般資料:50例患者中,年齡 15-30 歲,病程在 1 個月到 3 年。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癥狀:多發(fā)生于青春期,婦女在月經(jīng)前皮疹常增多,顏面兩頰有散在潮紅色丘疹如米粒大小,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尖紅,苔薄,脈弦數(shù)。2、治療方法:將本發(fā)明的中藥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1次,10天為1個療程。3、療效標準:痊愈 :皮損消退率≥95%,或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癥狀消失。顯效 :皮損大部分消退,消退率70%~95%,癥狀明顯減輕。有效 :皮損部分消退,消退率50%~70%,癥狀改善。無效 :皮損消退不明顯或者加重,消退率<50%,癥狀無明顯改變。4、治療結果:40例患者中,痊愈23例,顯效11例,有效5例,無效1例。治愈的患者隨訪兩年,未見復發(fā)。本研究結果表明本發(fā)明的中藥對治療濕疹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療效穩(wěn)定、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石膏15份,龍膽草15份,黃柏10份,知母10份,防風10份,蒼耳子10份,柴胡15份,白鮮皮15份,苦參15份,瓜蔞皮15份,佩蘭12份,神曲12份,蒼術10份,草豆蔻10份,皂角刺12份,牡丹皮12份,銀柴胡10份,車前子30份,梔子15份,黃芩15份,生地黃15份,澤瀉15份,川楝子15份,茯苓15份。
制備方法:按照常規(guī)的中藥制備方法制成湯劑。
實施例2: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石膏12份,龍膽草12份,黃柏8份,知母8份,防風8份,蒼耳子8份,柴胡12份,白鮮皮12份,苦參12份,瓜蔞皮12份,佩蘭10份,神曲10份,蒼術8份,草豆蔻8份,皂角刺10份,牡丹皮10份,銀柴胡8份,車前子25份,梔子12份,黃芩12份,生地黃12份,澤瀉12份,川楝子12份,茯苓12份。
制備方法:按照常規(guī)的中藥制備方法制成湯劑。
實施例3:一種治療肝經(jīng)濕熱型痤瘡的中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生石膏18份,龍膽草18份,黃柏12份,知母12份,防風12份,蒼耳子12份,柴胡18份,白鮮皮18份,苦參18份,瓜蔞皮18份,佩蘭15份,神曲15份,蒼術12份,草豆蔻12份,皂角刺15份,牡丹皮15份,銀柴胡12份,車前子35份,梔子18份,黃芩18份,生地黃18份,澤瀉18份,川楝子18份,茯苓18份。
制備方法:按照常規(guī)的中藥制備方法制成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