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生物保健品運輸包裝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
背景技術:
目前,普通的用來盛裝藥品的包裝瓶大多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塑料或玻璃制成,通常為橢圓柱瓶,結構簡單,藥瓶的氣密性差,經常會因為封裝不嚴密導致藥物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反應變質,或者是一些藥瓶帶有氣密性裝置,但是該氣密性裝置不能夠根據需要進行控制,經過不斷地開啟和關閉后氣密性變差,使用壽命短,而現(xiàn)有技術中沒有一種氣密性好,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對是否需要氣密進行選擇的藥瓶,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
為了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液體藥瓶[申請?zhí)枺篊N201520742912.6],包括藥瓶本體以及瓶蓋,藥瓶本體包括瓶身、瓶頸以及瓶口,瓶頸包括第一瓶頸以及第二瓶頸,第二瓶頸內壁設有環(huán)狀容置槽,瓶蓋包括第一蓋和第二蓋,第一蓋包括蓋帽和設于蓋帽下的蓋塞,蓋塞外表面對應環(huán)狀容置槽設有擋圈,且蓋帽的底部以及蓋塞側部切割有一L型氣槽,第二蓋包括連接體以及設有連接體頂部朝瓶頸展開的包裹套,包裹套的套口過盈貼合包裹于第二瓶頸上,瓶身底部開口且設有可沿著瓶身內壁滑動的推拉件,推拉件的前端可拆卸式設有軟體活塞;第一瓶頸內腔的下端部固定有隔板,隔板具有一出液孔。
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但是氣密性還不夠好,該液體藥瓶不能夠根據需要進行氣密控制,經過不斷地開啟和關閉后氣密性變差,使用壽命短,即不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對是否需要氣密進行選擇,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對氣密進行控制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一種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包括藥瓶本體和瓶蓋,所述的藥瓶本體的瓶口處設有自鎖機構,所述的自鎖機構與能夠控制自鎖機構的密封控制機構相連接,所述的密封控制機構設置在瓶蓋上。本氣密藥瓶能夠根據情況選擇藥瓶是否氣密,當長時間不使用時,可以通過密封控制機構使得瓶口自鎖,與空氣隔離,氣密性好,能夠防止藥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變質,還能避免藥液在運輸過程中漏出,當需要使用藥液時,則通過密封控制機構將自鎖機構打開,打開瓶蓋后藥瓶即與外界相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靈活性強。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自鎖機構包括相互滑動連接的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所述的第一滑動板的中部開有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所述的第二滑動板的中部開有與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相配合的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且當?shù)谝换瑒影搴偷诙瑒影逑嘞蜻\動至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邊部相接時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圍成圓形總密封接口。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采用滑動連接,利于密封控制機構對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的驅動,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與密封柱表面相貼合形成密封,作為一種改進,密封柱的外圈設置密封層,提高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第一滑動板上開有與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相通的第一半圓口,所述的第一半圓口和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的下部構成第一圓口,所述的第二滑動板上開有與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相通的第二半圓口,所述的第二半圓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的下部構成第二圓口。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第一滑動板的上端面上設有位于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兩側的滑動槽,所述的第二滑動板的下端面上設有位于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兩側且與滑動槽相配合的滑動塊,所述的滑動塊插于滑動槽中且可沿著滑動槽滑動。滑動槽和滑動塊既利于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的相對滑動,也對二者的滑動具有導向作用,避免滑動過程中方向發(fā)生偏離。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密封控制機構包括旋鈕,所述的旋鈕位于瓶蓋上端面且與瓶蓋轉動連接,所述的旋鈕通過轉動桿與位于瓶蓋下的密封柱相連接,所述的密封柱與圓形總密封接口相配合。采用旋鈕作為控制件,利于使用者操作。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密封柱的下端連接有第一推動塊和第二推動塊,所述的第一推動塊位于第一圓口內,所述的第二推動塊位于第二圓口內,且轉動旋鈕時第一推動塊和第二推動塊推動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相向運動或者相離運動。通過第一推動塊推動第一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一滑動板移動,通過第二推動塊推動第二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二滑動板移動,二者結合,使得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相向運動或者相離運動。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第一圓口的內壁上開有呈橢圓形的第一推動槽,所述的第一推動塊插于第一推動槽中,所述的第二圓口的內壁上開有呈橢圓形的第二推動槽,所述的第二推動塊插于第二推動槽中。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密封柱的下部設有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的內壁上設有與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半環(huán),所述的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的內壁上設有與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半環(huán),且當?shù)谝话雸A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圍成圓形總密封接口時第一密封半環(huán)和第二密封半環(huán)構成密封總環(huán),所述的密封圈貼于密封總環(huán)上。密封圈使得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中,所述的藥瓶本體的瓶口處設有滑動板支架,所述的第一滑動板與滑動板支架滑動連接。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的優(yōu)點在于:
其一,能夠根據情況選擇藥瓶是否氣密,當長時間不使用時,可以通過密封控制機構使得瓶口自鎖,與空氣隔離,氣密性好,能夠防止藥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變質,還能避免藥液在運輸過程中漏出,當需要使用藥液時,則通過密封控制機構將自鎖機構打開,打開瓶蓋后藥瓶即與外界相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靈活性強。
其二,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采用滑動連接,利于密封控制機構對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的驅動,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與密封柱表面相貼合形成密封,作為一種改進,密封柱的外圈設置密封層,提高密封效果。
其三,通過第一推動塊推動第一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一滑動板移動,通過第二推動塊推動第二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二滑動板移動,二者結合,使得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相向運動或者相離運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圍成圓形總密封接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一滑動板和第二滑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1藥瓶本體、2瓶蓋、3第一滑動板、4第二滑動板、5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7第一半圓口、8第二半圓口、9旋鈕、10密封柱、11第一推動塊、12第二推動塊、13密封圈、14第一密封半環(huán)、15第二密封半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僅處于說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本能夠防止藥液漏出的氣密性藥瓶包括藥瓶本體1和瓶蓋2,藥瓶本體1的瓶口處設有自鎖機構,自鎖機構與能夠控制自鎖機構的密封控制機構相連接,密封控制機構設置在瓶蓋2上。本氣密藥瓶能夠根據情況選擇藥瓶是否氣密,當長時間不使用時,可以通過密封控制機構使得瓶口自鎖,與空氣隔離,氣密性好,能夠防止藥物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變質,還能避免藥液在運輸過程中漏出,當需要使用藥液時,則通過密封控制機構將自鎖機構打開,打開瓶蓋2后藥瓶即與外界相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靈活性強。
其中,自鎖機構包括相互滑動連接的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第一滑動板3的中部開有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第二滑動板4的中部開有與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相配合的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且當?shù)谝换瑒影?和第二滑動板4相向運動至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邊部相接時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圍成圓形總密封接口。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采用滑動連接,利于密封控制機構對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的驅動,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與密封柱10表面相貼合形成密封,作為一種改進,密封柱10的外圈設置密封層,提高密封效果。
作為一種改進,第一滑動板3上開有與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相通的第一半圓口7,第一半圓口7和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的下部構成第一圓口,第二滑動板4上開有與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相通的第二半圓口8,第二半圓口8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的下部構成第二圓口。第一滑動板3的上端面上設有位于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兩側的滑動槽,第二滑動板4的下端面上設有位于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兩側且與滑動槽相配合的滑動塊,滑動塊插于滑動槽中且可沿著滑動槽滑動?;瑒硬酆突瑒訅K既利于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的相對滑動,也對二者的滑動具有導向作用,避免滑動過程中方向發(fā)生偏離。
其中,密封控制機構包括旋鈕9,旋鈕9位于瓶蓋2上端面且與瓶蓋2轉動連接,旋鈕9通過轉動桿與位于瓶蓋2下的密封柱10相連接,密封柱10與圓形總密封接口相配合。采用旋鈕9作為控制件,利于使用者操作。密封柱10的下端連接有第一推動塊11和第二推動塊12,第一推動塊11位于第一圓口內,第二推動塊12位于第二圓口內,且轉動旋鈕9時第一推動塊11和第二推動塊12推動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相向運動或者相離運動。通過第一推動塊11推動第一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一滑動板3移動,通過第二推動塊12推動第二圓口內壁的方式推動第二滑動板4移動,二者結合,使得第一滑動板3和第二滑動板4相向運動或者相離運動。第一圓口的內壁上開有呈橢圓形的第一推動槽,第一推動塊11插于第一推動槽中,第二圓口的內壁上開有呈橢圓形的第二推動槽,第二推動塊12插于第二推動槽中。
作為一種改進,密封柱10的下部設有密封圈13,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的內壁上設有與密封圈13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半環(huán)14,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的內壁上設有與密封圈13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半環(huán)15,且當?shù)谝话雸A形半密封接口5和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圍成圓形總密封接口時第一密封半環(huán)14和第二密封半環(huán)15構成密封總環(huán),密封圈13貼于密封總環(huán)上。密封圈13使得密封效果更好。藥瓶本體1的瓶口處設有滑動板支架,第一滑動板3與滑動板支架滑動連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藥瓶本體1、瓶蓋2、第一滑動板3、第二滑動板4、第一半圓形半密封接口5、第二半圓形半密封接口6、第一半圓口7、第二半圓口8、旋鈕9、密封柱10、第一推動塊11、第二推動塊12、密封圈13、第一密封半環(huán)14、第二密封半環(huán)15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fā)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fā)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