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重要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子宮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長的主要激素,臨床一般表現(xiàn)為子宮出血、腹部包塊、腹痛、不孕及流產(chǎn)等多種癥狀。病位在胞宮胞脈,病機主要責之為氣滯血瘀。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行而不暢,易致全身氣機阻滯,氣滯阻礙血行,久而成瘀,二者惡性循環(huán),瘀血阻礙氣機的運行,從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用西藥治療本病,用藥期間病情會有所好轉(zhuǎn),停藥后易復發(fā),且副作用較大,不能徹底治愈患者;現(xiàn)有的中藥類藥物治療存在針對性不高、療效不明顯,見效慢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性高、治療效果好的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香附、赤芍、三棱、莪術、當歸、茯苓、桃仁、紅花、川牛膝、山慈菇、夏枯草、炙鱉甲和石見穿。
進一步地,所述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香附9-15g、赤芍10-15g、三棱10-15g、莪術10-15g、當歸6-10g、茯苓10-15g、桃仁6-10g、紅花6-10g、川牛膝10-15g、山慈菇10-15g、夏枯草10-15g、炙鱉甲10-15g和石見穿10-15g。
進一步地,所述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香附10g、赤芍13g、三棱14g、莪術13g、當歸8g、茯苓14g、桃仁9g、紅花7g、川牛膝11g、山慈菇13g、夏枯草12g、炙鱉甲13g和石見穿11g。
本發(fā)明提供的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可用于制備治療子宮肌瘤藥物中。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活血化瘀,散結(jié)消癥的功效,又兼以補陰,使活血化瘀又不致傷陰太過。諸藥共舉,活血化瘀、散結(jié)消癥、行氣利水同時又兼以滋陰,使祛瘀不傷正,正存邪自除;針對不同程度的病例較現(xiàn)有同類藥物治療效率高、副作用少,本配方可熬制成中成藥湯,并封裝保存,服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實施例:一種治療子宮肌瘤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香附10g、赤芍13g、三棱14g、莪術13g、當歸8g、茯苓14g、桃仁9g、紅花7g、川牛膝11g、山慈菇13g、夏枯草12g、炙鱉甲13g和石見穿11g。
本方中三棱、莪術破血消癥,善破氣中血,治一切血瘀氣結(jié);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止痛,為婦科活血化瘀之要藥;本病為激素依賴性疾病,其中又以雌激素為主,而雌激素有水鈉儲留的作用,故方中加用川牛膝、茯苓利水,其中川牛膝又有活血通經(jīng)的作用,一舉雙得;氣滯血瘀久而化熱,故方中用以山慈菇、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jié)消腫,癥瘕消而痛自止;本病氣滯血瘀雜而為病,用香附行血中之氣,行氣解郁,氣行則瘀血自消;石見穿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與山慈菇、夏枯草并用,加強散結(jié)消腫之效;赤芍、當歸活血行血祛瘀,行血祛瘀共舉,同時當歸行血同時又可補血,使祛瘀同時又不致傷血太過;炙鱉甲軟堅散結(jié)消瘀,同時又有滋陰之功效,使該方在活血化瘀,散結(jié)消癥的同時又兼以補陰,使活血化瘀又不致傷陰太過,所添加的各組分藥物功效不同,因此,為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需各組分的比例搭配適當。諸藥共舉,活血化瘀、散結(jié)消癥、行氣利水同時又兼以滋陰,使祛瘀不傷正,正存邪自除。
本發(fā)明是將上述藥方浸泡20-60分鐘,水量淹沒藥面3-5cm,先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熬至200-250ml?;穑瑸V去藥渣飲用治療,服用方法是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根據(jù)病情調(diào)節(jié)治療療程,定期復查B超監(jiān)控肌瘤大小的變化,如服藥后覺胃部不適,可飯后40分鐘左右服用,病情穩(wěn)定后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服用。
采用本中藥配方進行臨床治療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類,痊愈是指服用本藥方(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徹底改善,且不再復發(fā);顯效是指服用本藥方(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明顯改善,且服用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徹底改善,且不再復發(fā);有效是指服用本藥方(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有所改善,(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徹底改善,且不再復發(fā);無效是指本方(子宮肌瘤方)內(nèi)子宮肌瘤問題無明顯改善。
為驗證本藥方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程度患者的療效,第一次治療跟蹤記錄選取55例門診病例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50歲,35歲以下13例,36-45歲37例,46-50歲5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長11年,多數(shù)為1-3年,均為已婚婦女。治療前均經(jīng)婦科檢查及B超確診,子宮肌瘤最小1.5*1.0cm,最大6.6*6.4cm,宮頸部肌瘤2例,宮體部肌瘤53例;屬肌壁間肌瘤33例(多發(fā)性9例),粘膜下肌瘤13例,漿膜下肌瘤9例。治療方法為:本藥方熬成濃湯口服,每日1劑,2個月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后復查B超。治療結(jié)果:服藥最短2個療程,最長6個療程,平均服藥時間4個療程。55例中治愈13例,顯效22例,有效1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3.6%;第二次治療跟蹤記錄選取門診患者20例,均已婚,年齡28-52歲,確診為子宮肌瘤,病排除其他惡性腫瘤,其中無癥狀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者為3例;月經(jīng)周期紊亂,或伴月經(jīng)量多,或夾有血塊,經(jīng)血色暗,或經(jīng)行時間長,或漏下不止者12例;伴有月經(jīng)量少或后延,小腹拘急,帶下量多色白質(zhì)稀者3例;伴有月經(jīng)量多色紅,白帶量少伴腰酸脹痛,神疲乏力,失眠者4例。治療方法為口服本藥方熬成的濃湯,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一般2-4個療程。經(jīng)期停服。治療結(jié)果:20例中,治愈8例(占40.0%),顯效9例(占45%),有效2例(占10.0%),無效1例(占5.0%),總有效率為95.0%。
為進一步驗證本藥方在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對門診患者病例進行治療對照跟蹤記錄,入選病例為140例病例,治療組100例,年齡30-50歲,平均38.5歲;對照組40例,年齡30-50歲,平均37.8歲。兩組均為介入術后隨訪患者,病程為介入術后1-3個月,平均60天左右。治療組采用本藥方加減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若經(jīng)治療1個月后如月經(jīng)正常則停止用藥。治療期間停用有關藥物。對照組在子宮肌瘤介入術后出院不予任何藥物治療。觀察指標:①主要觀察治療后月經(jīng)恢復情況;②根據(jù)1979年WHO公布的急性、亞急性毒副反應的表現(xiàn)和分度標準,評價毒副反應。治療結(jié)果:對照組40例中術后第1個月月經(jīng)來潮12例,經(jīng)血量少,色暗有凝血塊,來經(jīng)時腹痛,塊下痛減等癥狀28例,3-6個月后,其中18例,未予用藥,逐漸自愈,月經(jīng)恢復正常;10例6個月后癥狀仍明顯。治療組100例中術后治療1-3個月,月經(jīng)恢復正常98例,另2例分別為48歲和50歲患者,介入術后出現(xiàn)月經(jīng)明顯減少,但未恢復正常。副反應:治療組用藥后僅出現(xiàn)惡心、嘔吐52例,其中Ⅰ度32例、Ⅱ度14例、Ⅲ度6例,無體重明顯增長、肝臟轉(zhuǎn)氨酶升高等副反應,對于出現(xiàn)嘔吐的病例,治愈后嘔吐癥狀消失。
如上所述,盡管參照特定的優(yōu)選實施例已經(jīng)表示和表述了本發(fā)明,但其不得解釋為對本發(fā)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定義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前提下,可對其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