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預防鴨瘟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shù):
鴨瘟(Duck plape0)又名鴨病毒性腸炎(Duck virusenteritis, DVE),是鴨、鵝和其他雁形目禽類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
該病的特征是流行廣泛,傳播迅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病原為鴨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屬于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皰疹病毒屬(Herpesvirus)中的濾過性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徑為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為DNA。病毒在病鴨體內(nèi)分散于各種內(nèi)臟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腦含毒量最高。
鴨瘟的傳染源主要是病鴨和帶毒鴨,其次是其它帶毒的水禽、飛鳥之類。消化道是主要傳染途徑,交配以及通過呼吸道也可以傳染,某些吸血昆蟲也可能是傳播媒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為嚴重。尚無特效藥物可用于治療,故應以防為主。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預防鴨瘟的中藥配方,可以有效預防鴨瘟的發(fā)生。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一種預防鴨瘟的中藥配方,由下列組份按質(zhì)量配比制成:
馬鞭草150-200份,苦子果150-200份,雞眼草250-300份;
將馬鞭草、苦子果、雞眼草搗爛,用500份的淘米水浸泡20—30分鐘,然后拌入鴨飼料中喂食鴨子,每只鴨子每天喂食200-300克。
本發(fā)明中藥藥理如下:
馬鞭草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
苦子果
野生苦子果,屬茄科,多年生草質(zhì)灌木,別名:山茄子;野生苦子果性涼,味苦,有清熱解毒、消炎利喉等功能。
雞眼草
別名:人字草、三葉人字草、掐不齊、老鴉須、鋪地錦、白斑鳩窩;
性味: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利濕止瀉,用于胃腸炎,痢疾,肝炎,夜盲癥,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該中藥配方能有效預防鴨瘟,對鴨沒有其他副作用,可以有效增加鴨群抗病能力,不生病,健康生長,有效率93%以上;配方中的組分藥材也易采集,在西南地區(qū)農(nóng)村比較適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馬鞭草1500克,苦子果1500克,雞眼草2500克;
將馬鞭草、苦子果、雞眼草、克搗爛,用5000克的淘米水浸泡30分鐘,然后拌入鴨飼料中喂食鴨子,每只鴨子每天喂食200-300克。
典型病例
1黃平縣陳某養(yǎng)殖戶,共養(yǎng)殖鴨100多只,在養(yǎng)鴨場創(chuàng)辦初期,每年都有部分鴨感染鴨瘟或者其他疾病死亡。自從兩年前采用上述中藥配方喂食鴨群,三年來鴨群中無鴨感染疾病現(xiàn)象,整個鴨群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