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學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
背景技術:
:頸部蜂窩組織炎定義為頭頸部疏松結締組織的急性彌漫性化膿性炎癥。若累及頜下腺、舌下腺、頦下等頸深部間隙則被命名為口底蜂窩織炎或Ludwig頸炎(Ludwig'sAngina)。頭頸部蜂窩織炎進入膿腫形成期后,該病病程進展迅速,易發(fā)生喉梗阻、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等致死性疾病,因而死亡率較高。隨著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于臨床,該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出現(xiàn)降低,但由于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耐藥菌及特殊菌群的出現(xiàn),使該病的發(fā)病率再次有所增加。頸部蜂窩織炎患者多伴有牙源性感染病史,而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罹患該病。傳統(tǒng)治療方案為頸部廣泛切開引流和/或氣管切開。本發(fā)明采用超聲引導下對形成的單個或多個膿腔行多點穿刺置管引流、對流沖洗方案進行治療。我們總結三年內我科收治的頭頸部蜂窩組織炎膿腫形成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對安全性進行分析。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對患者存在放射損傷等技術缺陷,提出一種一種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具有定位準確可靠、損傷輕、痛苦小、安全有效等優(yōu)勢。本發(fā)明具體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本發(fā)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設置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6-12MHz,根據(jù)膿腫的位置選擇不同的穿刺路徑,患者選取相應的體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2)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確定進針深度;3)開啟彩色窗,實時超聲顯示下快速進針,使穿刺針準確進入膿腔;4)穿刺針的位置分別選擇在常見體位的對應兩側,以便于對流沖洗,分別通過各穿刺針向膿腔注入無菌生理鹽水,一方面稀釋膿液易于抽吸,另外一方面可以再次驗證并保證術后能夠順利的對流沖洗;5)根據(jù)形成膿腔數(shù)量后置入2枚或2枚以上引流管,每日行生理鹽水對流沖洗,若沖洗不暢則人工疏通引流管、更換引流管位置或添加引流管,力求對流通暢;6)術后每日行膿腔對流沖洗,沖洗后無膿性分泌物時復查超聲,組織間隙內無積液后拔出引流管,即可拔出多處引流管。本發(fā)明步驟(1)中所述的體位包括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本發(fā)明步驟(2)中針深度為進入膿腔的后2/3。本發(fā)明步驟(4)中所述的常見體位為臥位。本發(fā)明所述的治愈標準為疼痛癥狀消失、頸部超聲未探及炎性腫脹且無組織間隙內液性暗區(qū)。若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案無法控制病情,則立即行氣管切開及傳統(tǒng)切開引流治療方案。本發(fā)明所述的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用于治療頸部蜂窩組織炎。本發(fā)明方法在治療頸部蜂窩組織炎還可以配合膏藥使用,所述的膏藥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皺葉變豆菜13-17、五味子10-14、杜仲4-8、澤瀉1-5、冷毒草4-8、羅漢果6-10、細辛1-5、干姜6-10、點地梅13-17、齒葉報春10-14、連翹13-17、銀線蓮10-14、敦盛草6-10。優(yōu)選的,所述膏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皺葉變豆菜15、五味子12、杜仲6、澤瀉3、冷毒草6、羅漢果8、細辛3、干姜8、點地梅15、齒葉報春12、連翹15、銀線蓮12、敦盛草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案是頸部蜂窩組織炎治療的微創(chuàng)方案之一,具有定位準確可靠、損傷輕、痛苦小、安全有效等優(yōu)勢。與放射影像引導治療相比,不存在放射損傷,并可以在床頭反復進行。并可以完成抽吸膿液、沖洗膿腔、腔內注藥等治療操作,值得廣泛推薦。但適應癥及在病情不能被控制的情況下扔需及時的選擇頸外切開入路手術搶救患者生命。同時結合膏藥的使用具有顯著的療效,本發(fā)明膏藥標本兼治,采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瘀排膿等功效的中藥配方,能快速緩解蜂窩組織炎所引起的紅、腫、熱、痛等不適癥狀,療效好,無毒副作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以下所述,僅是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為同等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方案內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下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或等同變化,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一種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通過設置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6-12MHz,根據(jù)膿腫的位置選擇不同的穿刺路徑,患者選取相應的體位(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確定進針深度(進入膿腔的后2/3);開啟彩色窗,實時超聲顯示下快速進針,使穿刺針準確進入膿腔;穿刺針的位置分別選擇在常見體位(臥位)的對應兩側,以便于對流沖洗,分別通過各穿刺針向膿腔注入無菌生理鹽水,一方面稀釋膿液易于抽吸,另外一方面可以再次驗證并保證術后能夠順利的對流沖洗;根據(jù)形成膿腔數(shù)量后置入2枚或2枚以上引流管,每日行生理鹽水對流沖洗,若沖洗不暢則人工疏通引流管、更換引流管位置或添加引流管,力求對流通暢;術后每日行膿腔對流沖洗,沖洗后無膿性分泌物時復查超聲,組織間隙內無積液后拔出引流管,即可拔出多處引流管。頭頸部深部蜂窩織炎,首先由WilhelmFriedrichvonLudwig命名為Ludwig’sangina,定義為致死性蜂窩組織炎,或結締組織炎癥,可累及口底或頸部,臨床表現(xiàn)為進行性頸部腫脹,可同時伴有舌體上提和后墜??股貞糜谂R床對頭頸部深部蜂窩組織炎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Ludwig’s頸炎死亡率目前已經(jīng)從原來的50%降低到8%。但一旦當進入膿腫形成期,可發(fā)生在下頜骨下、頜下腺及舌下等頸深部間隙的膿腫臨床上常采用切開引流的方案控制感染,并為控制或預防呼吸困難而進行氣管切開。頸深部蜂窩組織炎的臨床診斷依賴于影像學檢查。在不太緊急的情況下,增強CT可以將診斷率增高至95%。隨著臨床影像學的進步,多普勒超聲檢查推動了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早期的超聲特點如下:若膿性分泌物粘稠時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無回聲區(qū),內可見較多的光點,加壓探頭可見點狀回聲浮動;膿汁稀薄時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無回聲區(qū),內可見少許光點;若膿腫液化不全時表現(xiàn)為多個條狀高回聲或團塊狀回聲或蜂窩狀。已有報道采用小的手術切口可以減少傳播感染的風險,而陳恩寬等提出影像學如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引流技術可以對頸深部感染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該團隊采用的方法是在反復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膿腫穿刺抽取膿液的方法,程澤星等則指出對小的頸部膿腫可以采用單次超聲穿刺抽取膿液的治療方法。而本文中我們提出應用多點置管,采取長期對流沖洗的方式治療該病,對較大的單個或多個膿腫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留置引流管的中位時間為10天,并能減輕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治療適應癥:頸部膿腫形成、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滿意、膿液粘稠需稀釋引流。禁忌癥: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出血傾向、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膿腫與皮膚間不存在有效的直線穿刺路徑(實質性器官如頜下腺完全遮蔽膿腔、膿腔未被完全遮蔽但與皮膚間以曲線的形式相通);抗生素治療明顯有效;患者及家屬不能同意理解者,氣性壞疽。有可能存在的并發(fā)癥及操作注意事項:炎癥組織間血管擴張、數(shù)目增多,在操作過程中需避免血管損傷,避免出血;注意沖洗過程的出入量,保證出量大于入量,避免沖洗液外滲到其他頸部間隙,擴大炎癥范圍;保持引流管通暢并同時保證雙向或多向引流通暢。引流管如不通暢,可采取注射器反復抽吸或于超聲引導下更換引流管管口的位置等方法,雙向引流不通暢,可適當?shù)募訅阂允鼓撉环浞块g連通,利于沖洗引流清除。實施例1稱取皺葉變豆菜15g、五味子12g、杜仲6g、澤瀉3g、冷毒草6g、羅漢果8g、細辛3g、干姜8g、點地梅15g、齒葉報春12g、連翹15g、銀線蓮12g、敦盛草8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即可使用。實施例2稱取皺葉變豆菜13g、五味子10g、杜仲4g、澤瀉1g、冷毒草4g、羅漢果6g、細辛1g、干姜6g、點地梅13g、齒葉報春10g、連翹13g、銀線蓮10g、敦盛草6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即可使用。實施例3稱取皺葉變豆菜17g、五味子14g、杜仲8g、澤瀉5g、冷毒草8g、羅漢果10g、細辛5g、干姜10g、點地梅17g、齒葉報春14g、連翹17g、銀線蓮14g、敦盛草10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即可使用。實施例4療效實驗一、一般資料連續(xù)完整收集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2012-2015年頸部蜂窩織炎膿腫形成患者臨床資料14例,記錄完整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血常規(guī)、肝功、腎功、離子、血糖、血脂、尿常規(guī)、常規(guī)免疫、凝血功能及深部膿性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部分行CT和或MRI放射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均行頸部超聲檢查。所有患者均予以廣譜抗生素治療,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必要時更換抗生素。所有病例完成半年期的隨訪。記錄臨床資料內容包括:性別、發(fā)病年齡、罹患糖尿病的情況、治愈率、死亡率、氣管切開率、置管數(shù)量、置管留置時間等。本研究獲得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二、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案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6-12MHz。根據(jù)膿腫的位置選擇不同的穿刺路徑,患者選取相應的體位(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確定進針深度(進入膿腔的后2/3);開啟彩色窗,實時超聲顯示下快速進針,使穿刺針準確進入膿腔;穿刺針的位置分別選擇在常見體位(多選擇臥位)的對應兩側,以便于對流沖洗,分別通過各穿刺針向膿腔注入無菌生理鹽水,一方面稀釋膿液易于抽吸,另外一方面可以再次驗證并保證術后能夠順利的對流沖洗。根據(jù)形成膿腔數(shù)量后置入2枚或2枚以上引流管,每日行生理鹽水對流沖洗,若沖洗不暢則人工疏通引流管、更換引流管位置或添加引流管,力求對流通暢。術后每日行膿腔對流沖洗,沖洗后無膿性分泌物時復查超聲。組織間隙內無積液后拔出引流管,即可拔出多處引流管。治愈標準:疼痛癥狀消失、頸部超聲未探及炎性腫脹且無組織間隙內液性暗區(qū)。若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案無法控制病情,則立即行氣管切開及傳統(tǒng)切開引流治療方案。三、膏藥使用方案稱取原料組分,按照膏藥的常規(guī)制制成膏藥。使用時,先將患處清洗干凈,再貼上膏藥,2-3天更換一次。三、結果:2012-2015年我院共收治頭頸部蜂窩組織炎膿腫形成期患者14例,均為漢族,發(fā)病中位年齡54[48.25,65.25]歲,男女比例1:1(7:7),其中1例7.14%(1/14)需行進一步切開引流手術,92.86%(13/14)患者可通過置管引流獲得治愈,無死亡病例。71.43%(10/14)罹患糖尿病比例。13例治療成功患者置管時間為10天,引流管拔出后觀察2日后無病情反復則準予出院。隨訪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頸痛、呼吸困難、吞咽疼痛、張口受限及凝血功能異常。臨床病例基本情況見表1。表1臨床病例基本情況實施例51)2012-2015年我院共收治頭頸部蜂窩組織炎膿腫形成期患者50例,均為漢族,發(fā)病中位年齡54歲(24-74歲),男女比例2:3(10:15),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頸痛、呼吸困難、吞咽疼痛、張口受限及凝血功能異常。隨機分為:治療組25例,對照組25例。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2)實驗方法實驗組采用實施例3超聲引導下多點置管引流方法配合藥膏使用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切開引流治療方案:頸部多處橫行切口,切開頸闊肌及深筋膜,逐層分離分離頸深部肌肉,根據(jù)頸部感染波及的范圍,充分擴腔引流至舌下間隙等頸深部間隙,并曠置切口留置引流,長期切口換藥至感染完全控制。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半年內未見復發(fā)。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無明顯好轉或加重。4)治療統(tǒng)計結果見表2。表2實驗結果分組痊愈好轉無效有限率%治療組2320100%對照組2140100%由表2可知,本發(fā)明方法與傳統(tǒng)治療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本發(fā)明方法具有定位準確可靠、損傷輕、痛苦小、安全有效等優(yōu)勢,并可以在床頭反復進行,同時配合本發(fā)明膏藥使用,對于治療頭頸部蜂窩組織炎具有顯著療效。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