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生物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多肽在制備抗II型糖尿病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其中全球已被診斷的糖尿病成人患者中,90%是II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在中國T2D同樣占了總病人的95%。
目前常見的治療II型糖尿病的藥物有以下幾種:1、磺脲類藥物:是II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藥物,是通過與β-細胞表面特異受體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起作用的。2、雙胍類:作用機制為抑制肝糖元異生,減少葡萄糖的來源,增強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釋放。降糖作用肯定,不誘發(fā)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如調(diào)脂、抗小血板凝集等。3、糖苷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小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后血糖。4、噻唑烷二酮:為胰島素增敏劑,通過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與胰島素低抗有關的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5、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
其中一種治療II型糖尿病的方法是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IV,DPP-IV)來增強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GLP-1是一種具有30個氨基酸的腸降血糖素,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和生物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進胰島細胞增殖,抑制胰島細胞凋亡,保存細胞對血糖的敏感性等多種生理功能。DPP-IV是DPP家族的一員(Dipeptidyl peptidases,DPPs),廣泛分布于小腸、肝臟和腎臟等上皮組織的細胞膜中。最初它被定義為絲氨酸水解酶,但是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DPP-IV可以水解許多不同的功能性多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GLP-1。由小腸L-細胞分泌的GLP-1有75%在運輸?shù)礁闻K的過程當中被DPP-IV所降解。故在血糖控制當中,對DPP-IV的抑制可以減少GLP-1的降解,從而達到治療T2D的作用。由于治療T2D常見藥物(西格列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低血糖,體重增加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因此,沒有副作用,但相對低療效的膳食療法已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替代療法之一。
茶樹,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L.)O.Ktze.,山茶科、山茶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茶樹喜歡溫暖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0℃以上時芽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其葉子可以制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消炎、解毒、抗過敏、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效。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表明,各種茶葉茶多糖都有顯著或極顯著的降血糖效果。還有一種認為主要是茶多酚起作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如SEQ ID NO.1所示的茶葉多肽的新用途,即在制備抗II型糖尿病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茶葉多肽或其前體肽在制備治療和/或預防II型糖尿病的藥物中的應用,所述茶葉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發(fā)明從茶葉中分離出的多肽序列在申請?zhí)枮?01310508621.6的專利文獻已有公開,該文獻公開了一種源于油菜花粉的具有抑制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多肽化合物AGFAGDDAPR,其氨基酸序列分別為Ala-Gly-Phe-Ala-Gly-Asp-Asp-Ala-Pro-Arg。多肽AGFAGDDAPR具有ACE抑制活性,作為高血壓、心臟病和心血管病的保健品和藥物先導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雖然該多肽與本發(fā)明從茶葉中分離出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但本發(fā)明涉及的AGFAGDDAPR在治療糖尿病中的用途是首次公開。
本發(fā)明涉及的茶葉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Ala-Gly-Phe-Ala-Gly-Asp-Asp-Ala-Pro-Arg,單鏈線性結(jié)構(gòu),分子量為976.01Da。研究發(fā)現(xiàn),該茶葉多肽對DPP-IV活性具有強的抑制作用,采用底物發(fā)色法對DPP-IV抑制效果進行測定,選用Gly-Pro p-nitroanilide作為底物,其中底物濃度為0.29mmol/L,DPP-IV濃度為1.9U/L,茶葉多肽AGFAGDDAPR的IC50為326.25±1.08umol/L。在單次口服糖耐量實驗中,茶葉多肽能夠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和AUC120min值,達到了顯著差異,顯示出其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潛力。
多肽本身是人體內(nèi)源性物質(zhì),通過參與、介入、促進或抑制人體內(nèi)生理生化過程而發(fā)揮作用,副作用低,藥效高,針對性強,不會蓄積于體內(nèi)而引起中毒。
多肽藥物往往半衰期短,體內(nèi)易破壞而作用時間短。為了提高多肽的水溶性、穩(wěn)定性、生物膜滲透性,對茶葉多肽進行功能修飾制得前體多肽。
由于多肽類藥物在胃腸道極易被蛋白質(zhì)酶水解,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因此優(yōu)選的給藥途徑為注射給藥或經(jīng)皮給藥。
茶葉多肽或其前體肽在制備治療和/或預防II型糖尿病的保健品中的應用,所述茶葉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II型糖尿病的藥物組合物,包括有效量的SEQ ID NO.1所示的茶葉多肽或其前體肽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主要活性成分為此茶葉多肽。
為了提高多肽類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需要根據(jù)具體的給藥方式,選擇相應的藥物載體。藥物載體能夠有效地控制藥物在體內(nèi)的釋放。
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藥物載體為脂質(zhì)體,脂質(zhì)體是一種類似微型膠囊的劑型,可被生物降解且免疫原性小。將活性成分茶葉多肽或其前體肽包埋于磷脂雙分子層的脂質(zhì)體中,對藥物起到保護作用。
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藥物載體為傳遞體,傳遞體具有高變形能力,能夠高效穿透皮膚進入體循環(huán)。
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制劑形式為微球,將上述的茶葉多肽或其前體肽包裹在高分子材料中,制成微球。作為優(yōu)選,高分子材料為PLGA共聚高分子。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茶葉多肽作為DPP-IV抑制劑的用途,所述茶葉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發(fā)明具備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的如SEQ ID NO.1所示的茶葉多肽被證明具有明顯抑制DPP-IV活性的效果,其在制備抗II型糖尿病藥物或保健品和制備DPP-IV抑制劑的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潛力。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小鼠口服糖耐量實驗各實驗組血糖水平的對比圖,圖中*表示與空白對照組顯著不同(P<0.05),**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極顯著不同(P<0.01)。
圖2為實施例1中小鼠口服糖耐量實驗不同處理下藥時曲線下面積比較圖,圖中*表示與空白對照組顯著不同(P<0.05),**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極顯著不同(P<0.0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不同茶類水提取物的效果測定:
將收集起來的龍井茶,湯記高山茶,云南紅茶,正山小種,大紅袍,鐵觀音,莫干黃芽,霍山黃芽以及普洱茶充分研磨成粉狀。準確稱取1g(±0.01g)茶粉溶解于75mL沸騰的超純水,沸水浴提取45min后抽濾,然后用超純水定容到100mL,使用前,凍存于-20℃。
對DPP-IV抑制效果的測定采用底物發(fā)色法,選取Gly-Pro p-nitroanilide作為底物,100mmol/L的HCl-Tris溶液作為緩沖液,定義一分鐘內(nèi)催化1umol底物所需要的DPP-IV量為一個酶的活力單位。反應在96孔板內(nèi)進行,反應體系為100uL,其中底物濃度為0.29mmol/L,DPP-IV濃度為1.9U/L,茶葉提取物濃度為10mg/mL。同時設置無茶葉提取的空白對照和500ug/mL西格列汀的陰性對照。加樣順序為緩沖液、DPP-IV、茶葉提取物、底物。加完底物后立即用酶標儀在405nm波長下讀出A0,37℃放置1h后,再用相同波長讀出A1。計算抑制率。
實驗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茶葉水浸出物對DPP-IV的抑制效果
除龍井茶稍低以外,其余茶類之間的抑制效果無顯著差異,且紅茶,黑茶等發(fā)酵茶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此外,有報道稱一些來自天然食品的肽鏈對DPP-IV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故對發(fā)酵程度最高且抑制效果最好的紅茶正山小種進行了肽鏈的分離。
2、肽鏈分離
首先,用50kDa、10kDa、5kDa、1kDa的超濾膜對肽鏈進行粗分離并測定抑制率,測定體系如上所述,結(jié)果如表2所示。根據(jù)結(jié)果進行SDS-PAGE電泳細分,切膠回收后用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分析其氨基酸序列。
表2不同孔徑超濾膜分離后正山小種的肽鏈濃度及其抑制效果
從表中可看出經(jīng)過4種孔徑的膜分離后,其肽鏈濃度顯著減少,但是抑制率并無明顯下降,故對1kDa分離后的肽鏈進行細分,并對其肽鏈順序進行了測序分析。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從1kDa中分離出的肽鏈序列及其基本信息
3、茶葉中具體成分的抑制效果測定
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zhì)的總稱,是茶葉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其中又以兒茶素為主,兒茶素中又以EGCG的效果最佳,故對兒茶素EGCG以及95%茶多酚進行了抑制率的測定IC50的篩選,反應體系為100uL,其中底物濃度為0.29mmol/L,DPP-IV濃度為1.9U/L,兒茶素EGCG和茶多酚的濃度從0-500ug/mL。同時設置西格列汀作為陰性對照。
從茶葉提取物中獲得4條肽鏈后,人工合成四條多肽,其純度為92%。對人工合成多肽與95%茶多酚等一起進行IC50篩選,結(jié)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物質(zhì)純化后的IC50篩選
從表中可以看出肽鏈AGFAGDDAPR具有較低的IC50值,其余三條多肽效果相對低一些。因此可以認為此目標多肽在抵抗II型糖尿病中會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
4、正常小鼠口服糖耐量實驗
選取健康雄性ICR小鼠,體重20g左右,在12小時光暗交替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保證足夠的食物和水供給,自由進食。將小鼠分成三組,保證每組體重相近,每組10只。在口服糖耐量實驗前30分鐘,對三組小鼠分別灌胃超純水、多肽AGFAGDDAPR(500mg/kg),西格列汀(5mg/kg),超純水組為空白對照組,西格列汀組為陽性對照組。糖耐量實驗開始時每只小鼠灌胃5g/kg體重比的葡萄糖,在0,30,60,90,120min用OneTouch Ultra(LifeScan,Inc.Milpitas,USA)測定血糖值,計算曲線下面積。
結(jié)果如圖1和圖2所示:對照組小鼠的初始血糖水平為7.41mmol/L,在30min快速增加,隨后快速下降,在最后60min緩慢下降,120min時趨于穩(wěn)定。西他列汀組在前30min的血糖水平極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1),60min時顯著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多肽組在30min時的血糖水平為13.53mmol/L低于空白對照組,達到顯著水平??诜嚯慕档土薃UC120min的值,從1238mmol/L·min降低到1146mmol/L·min。在單次口服糖耐量實驗中多肽能夠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和AUC120min值,達到了顯著差異,顯示出其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潛力,在長期實驗中可能有更優(yōu)秀的表現(xiàn)。
SEQUENCE LISTING
<110> 浙江大學
<120> 一種茶葉多肽在制備抗II型糖尿病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130>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10
<212> PRT
<213> 茶葉
<400> 1
Ala Gly Phe Ala Gly Asp Asp Ala Pro Arg
1 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