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鼻炎的藥物,同時還涉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yīng)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鼻炎的癥狀:(1)鼻塞,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cè)臥時,居下側(cè)之鼻腔阻塞,上側(cè)鼻腔通氣良好。由于鼻塞,間或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癥狀。(2)多涕,常為黏液性或黏膿性,偶成膿性。膿性多于季發(fā)性感染后出現(xiàn)。(3)嗅覺下降 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qū)域;二為嗅區(qū)黏膜受慢性炎癥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4)頭痛、頭昏 慢性鼻竇炎多表現(xiàn)為頭沉重感。(5)多數(shù)人有頭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及失眠等。
現(xiàn)有的鼻炎治療藥物多以化學(xué)藥物為主,但是這些藥物往往只能暫時緩解癥狀,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鼻炎。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好、無副作用、制備方法簡單的治療鼻炎的藥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治療鼻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
黃苓15-20份,辛夷花10-15份,蒼耳子10-15份,川芎10-15份,白芷8-12份,防風(fēng)8-12份,藁本8-12份,桂枝8-12份,麻黃5-7份,皂刺10-15份,石菖蒲8-12份,細辛4-6份,鵝不食草8-12份,白僵蠶8-12份,蜈蚣3-5條,川貝母10-15份,魚腥草8-12份,連翹8-12份,薄荷8-12份,蔓荊子8-12份,甘草5-7份。
上述的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優(yōu)選各原料重量份如下:
黃苓17.5份,辛夷花12.5份,蒼耳子12.5份,川芎12.5份,白芷10份,防風(fēng)10份,藁本10份,桂枝10份,麻黃6份,皂刺12.5份,石菖蒲10份,細辛5份,鵝不食草10份,白僵蠶10份,蜈蚣4條,川貝母12.5份,魚腥草10份,連翹10份,薄荷10份,蔓荊子10份,甘草6份。
本發(fā)明的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篩選原料藥,清洗、烘干,粉碎過120-200目篩;
(2)按重量配比取樣,混合均勻,即得。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明顯的有益效果,從以上技術(shù)方案可知:本發(fā)明選用黃苓,辛夷花,蒼耳子,川芎份,白芷,防風(fēng),藁本,桂枝,麻黃,皂刺,石菖蒲,細辛,鵝不食草,白僵蠶,蜈蚣,川貝母,魚腥草,連翹,薄荷,蔓荊子,甘草為原料藥,通過各味藥的協(xié)同作用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功效。其制備方法簡單,費用低、起效快、療效好、副作用小。臨床共300例使用,總有效率為9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
試驗例: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
治療病例300例,其中:年齡8-50周歲,男150例,女150例。
2、診斷標(biāo)準(zhǔn):
《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biāo)準(zhǔn)》。
3、治療方法:
口服本發(fā)明實施例所得藥物,每次3g,每日3次。
4、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癥狀消失;
有效:癥狀明顯緩解;
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5、治療結(jié)果:
患者使用本發(fā)明藥物,顯效200例,有效70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90%。
通過以下實施例來闡明本藥物的制備方法。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篩選原料藥,清洗、烘干,粉碎過120目篩;
(2)稱取黃苓15g,辛夷花15g,蒼耳子10g,川芎15g,白芷8g,防風(fēng)12g,藁本8g,桂枝12g,麻黃5g,皂刺15g,石菖蒲8g,細辛6g,鵝不食草8g,白僵蠶12g,蜈蚣3條,川貝母15g,魚腥草8g,連翹12g,薄荷8g,蔓荊子12g,甘草5g,混合均勻,即得。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篩選原料藥,清洗、烘干,粉碎過150目篩;
(2)稱取黃苓17.5g,辛夷花12.5g,蒼耳子12.5g,川芎12.5g,白芷10g,防風(fēng)10g,藁本10g,桂枝10g,麻黃6g,皂刺12.5g,石菖蒲10g,細辛5g,鵝不食草10g,白僵蠶10g,蜈蚣4條,川貝母12.5g,魚腥草10g,連翹10g,薄荷10g,蔓荊子10g,甘草6g,混合均勻,即得。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篩選原料藥,清洗、烘干,粉碎過200目篩;
(2)稱取黃苓20g,辛夷花10g,蒼耳子15g,川芎10g,白芷12g,防風(fēng)8g,藁本12g,桂枝8g,麻黃7g,皂刺10g,石菖蒲12g,細辛4g,鵝不食草12g,白僵蠶8g,蜈蚣5條,川貝母10g,魚腥草12g,連翹8g,薄荷12g,蔓荊子8g,甘草7g,混合均勻,即得。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內(nèi)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