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燒燙傷是由無火焰的高溫液體(沸水、熱油、鋼水)、高溫固體(燒熱的金屬等)或高溫蒸氣等所致的組織損傷。傳統(tǒng)的針對上述燒燙傷方法,一是用白酒沖洗傷口,只需要普通的白酒就可以(20度~50多度的白酒,不可用酒精),能夠快速吸收燒燙傷處的余熱;或者用涼開水沖洗降溫。二是創(chuàng)面深且嚴重的低溫燙傷,通過局部換藥的方法很難治愈,須采用手術方法把壞死組織切除。但是上述的治療方法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是易出現(xiàn)燒燙傷后引發(fā)的感染、粘連、敗血癥等。第二是不能迅速恢復燒燙傷所引發(fā)的壞死組織;第三是不能將燒燙傷處的皮膚還原,從而導致不美觀。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它具有能夠消除燒燙傷引發(fā)的感染、粘連、敗血癥,以及迅速恢復燒燙傷引發(fā)的壞死組織,且能夠恢復燒燙傷處的皮膚顏色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它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其按質量各組成成分如下:
明礬10-20g、五倍子25-35g、石膏25-35g、寒水石25-35g、鳳骨25-35g、冰片8-12g、薄荷腦10-20g、地龍10-20g、地榆10-20g;輔料為凡士林
其制備工藝采用如下方法步驟:
步驟一:取明礬10-20g、五倍子25-35g、石膏25-35g、寒水石25-35g、鳳骨25-35g、冰片8-12g、薄荷腦10-20g、地龍10-20g、地榆10-20g,置于粉碎罐中打粉,攪拌均勻得原藥粉;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原藥粉,按照10%—15%的比例加入至凡士林中,置至攪拌罐中,攪拌均勻形成復方中藥油膏。
采用上述配方和方法后,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它具有能夠消除燒燙傷引發(fā)的感染、粘連、敗血癥,以及迅速恢復燒燙傷引發(fā)的壞死組織,且能夠恢復燒燙傷處的皮膚顏色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明礬10-20g、五倍子25-35g、石膏25-35g、寒水石25-35g、鳳骨25-35g、冰片8-12g、薄荷腦10-20g、地龍10-20g、地榆10-20g;輔料為凡士林
其制備工藝采用如下方法步驟:
步驟一:取明礬10-20g、五倍子25-35g、石膏25-35g、寒水石25-35g、鳳骨25-35g、冰片8-12g、薄荷腦10-20g、地龍10-20g、地榆10-20g,置于粉碎罐中打粉,攪拌均勻得原藥粉;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的原藥粉,按照10%—15%的比例加入至凡士林中,置至攪拌罐中,攪拌均勻形成復方中藥油膏。
本發(fā)明中的各中藥組成成分的功效如下:
1)明礬:具有抗菌作用、收斂、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
2)五倍子:具有消腫止痛之效,適用于跌打損傷、扭挫傷、閉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腫,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3)石膏:具有解肌清熱;除煩止渴功效;
4)寒水石: 具有清熱降火,利竅,消腫功效;治時行熱病,積熱煩渴,吐瀉,水腫,尿閉,齒衄,丹毒,燙傷。
5)冰片:具有醒腦開竅、清熱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
6)薄荷腦:具有會讓人的皮膚產生清涼的作用,有消炎鎮(zhèn)痛、止癢解毒和疏散風熱功效;
7)地龍:具有清熱、平肝、止喘、通絡功效;
8)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功效。
具體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如下:1)取明礬15g、五倍子30g、石膏30g、寒水石30g、鳳骨30g、冰片10g、薄荷腦15g、地龍15g、地榆15g,置于粉碎罐中打粉形成粉末狀的中藥原料粉末;2)將步驟一中的中藥原料粉末10%—15%、凡士林85%—90%進行攪拌混合,置于攪拌罐中攪拌均勻,形成復方中藥油膏。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本發(fā)明是一種外用藥膏,直接敷于燒燙傷處表面,然后再進行包扎,兩天換一次直至痊愈,還原患者燒燙傷處的原有皮膚的健康和美麗。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復方中藥油膏及其制備方法,它具有能夠消除燒燙傷引發(fā)的感染、粘連、敗血癥,以及迅速恢復燒燙傷引發(fā)的壞死組織,且能夠恢復燒燙傷處的皮膚顏色等優(yōu)點。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