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實現(xiàn)精確定位的脊髓損傷打擊器。
背景技術: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種嚴重的創(chuàng)傷,其致殘率高,但其治療迄今仍是醫(yī)學界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機制非常復雜,研究工作者對其認識還不夠深入、全面。建立標準、可靠的SCI模型是進行SCI研究和治療的前提,對于研究能否取得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有多種脊髓損傷模型,其中重物墜落撞擊模型由于在損傷的生理學反應和繼發(fā)損傷的病理生理學方面更接近于人的脊髓損傷,是當前最常用的急性脊髓損傷動物模型之一。當今國際上最常用的建立脊髓損傷模型的動物脊髓損傷打擊器是NYU(紐約大學)碰撞器和IH打擊器,前者存在二次打擊的問題,而后者裝置復雜,價格昂貴。國內很多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也對脊髓損傷打擊器進行了改進,提出了很多改進裝置,但這些裝置大多存在重復性差,調控性差,或者結構復雜,造價昂貴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實現(xiàn)精確定位的脊髓損傷打擊器,該打擊器不僅打擊的準確度高,重復性強,而且結構簡單,造價低。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實現(xiàn)精確定位的脊髓損傷打擊器,包括底座、支架、撞針和控制系統(tǒng),所述支架的豎向桿上安裝有可沿所述豎向桿上下滑移的限位器連接機構和電磁感應裝置,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上設置有撞針運動限位器,并可帶動所述撞針運動限位器繞豎向桿中心軸旋轉,以及繞與豎向桿垂直的一水平軸旋轉,所述撞針運動限位器具有一用于穿設所述撞針的運動限位軌道,以導向所述撞針的運動軌跡,所述電磁感應裝置設于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上側并可繞豎向桿中心軸旋轉,以在得電時吸住被提起的撞針上端,所述電磁感應裝置由控制系統(tǒng)控制工作。
進一步的,所述撞針下端部設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經設于撞針中部的導線接至所述控制系統(tǒng),以在接觸到被打擊對象時向所述控制系統(tǒng)發(fā)送壓力信號,所述控制系統(tǒng)上連接有警示裝置,以在接收到壓力信號時發(fā)出警示信號。
進一步的,還包括照明裝置,以為定位提供良好視野,看清撞針是否準確觸及覆蓋在脊髓表面的薄膜片。
進一步的,所述撞針上端具有一凸部,所述運動限位軌道卡住所述撞針上端的凸部,從而限制撞針的下落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豎向桿上沿豎直方向設有刻度,以便于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和電磁感應裝置準確調節(jié)移動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包括第一夾套和第二夾套,所述第一夾套套設于所述豎向桿上,所述撞針運動限位器包括一橫向桿,所述橫向桿一端穿設于所述第二夾套內,另一端連接所述運動限位軌道,所述第一夾套和第二夾套上分別設有鎖緊單元;所述電磁感應裝置經設于其上的第三夾套套設于所述豎向桿上,所述第三夾套上也設有鎖緊單元;所述支架上設有一曲柄連桿機構,所述曲柄連桿機構一端由操作柄帶動旋轉,另一端的滑套套設于所述豎向桿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下側,以承載所述限位器連接機構以及帶動其上下運動。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現(xiàn)有脊髓損傷打擊器容易產生偏移,打擊不準確的問題,該打擊器通過設置撞針運動限位結構以及對電磁感應裝置的改進,提高了打擊的準確度,從而提高了脊髓損傷打擊的可重復性,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架,3-撞針,31-撞針的凸部,4-控制系統(tǒng),5-豎向桿,6-限位器連接機構,61-第一夾套,62-第二夾套,63-鎖緊單元,64-鎖緊單元,7-電磁感應裝置,71-第三夾套,72-鎖緊單元,8-撞針運動限位器,81-運動限位軌道,82-橫向桿,9-壓力傳感器,10-警示裝置,11-曲柄連桿機構,12-操作柄,13-滑套,14-照明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實現(xiàn)精確定位的脊髓損傷打擊器,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支架2、撞針3和控制系統(tǒng)4。支架2的豎向桿5上安裝有可沿豎向桿5上下滑移的限位器連接機構6和電磁感應裝置7,限位器連接機構6上設置有撞針運動限位器8,并可帶動撞針運動限位器8繞豎向桿5中心軸旋轉,以及繞與豎向桿5垂直的一水平軸旋轉,撞針3上端具有一凸部31,撞針運動限位器8具有一用于穿設撞針3的運動限位軌道81,以導向撞針3的運動軌跡并卡住其上端凸部31,從而限制撞針3的下落高度。電磁感應裝置7設于限位器連接機構6上側并可繞豎向桿5中心軸旋轉,以在得電時吸住被提起的撞針3的上端凸部31。電磁感應裝置7由控制系統(tǒng)4控制工作。
撞針3下端部設有壓力傳感器9,壓力傳感器9經設于撞針3中部的導線接至控制系統(tǒng)4,以在接觸到被打擊對象時向控制系統(tǒng)4發(fā)送壓力信號,控制系統(tǒng)4上連接有警示裝置10,以在接收到壓力信號時發(fā)出警示信號。在本實施例中,警示裝置10為蜂鳴器,當壓力傳感器9發(fā)出壓力信號時,控制系統(tǒng)4控制蜂鳴器發(fā)出蜂鳴聲。此外,壓力傳感器9還用于在打擊時檢測打擊力的大小,以控制打擊力度以及分析打擊力度與相關實驗結果的關系。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照明裝置14,以為定位提供良好視野,看清撞針是否準確觸及覆蓋在脊髓表面的薄膜片。
在本實施例中,限位器連接機構6包括第一夾套61和第二夾套62,第一夾套61套設于豎向桿5上,撞針運動限位器8包括一橫向桿82,橫向桿82一端穿設于第二夾套62內,另一端連接運動限位軌道81,第一夾套61和第二夾套62上分別設有鎖緊單元63、64,電磁感應裝置7經設于其上的第三夾套71套設于豎向桿5上,第三夾套71上也設有鎖緊單元72。豎向桿5上沿豎直方向設有刻度,以便于限位器連接機構6和電磁感應裝置7準確調節(jié)移動距離。支架2上設有一曲柄連桿機構11,曲柄連桿機構11一端由操作柄12帶動旋轉,另一端的滑套13套設于豎向桿5上并位于限位器連接機構6下側,以承載限位器連接機構6以及帶動其上下運動。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作的改變,所產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時,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