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中CT、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非常多,肺內病灶氣胸幾率比較高,占20~30%,影像引導下微創(chuàng)治療氣胸幾率相對更高。目前,臨床操作中胸穿包內常規(guī)配套使用的是斜面金屬硬針,在胸腔抽氣過程中容易隨出現(xiàn)呼吸損傷肺的臟層胸膜;此外,由于沒有側孔,抽氣(液)過程中容易阻塞、會引起抽氣不暢,會引起置管時間延長,影響患者恢復,增加皮下氣腫的機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解決現(xiàn)有技術抽氣過程損傷肺部臟層胸膜、抽氣不暢、影響患者恢復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針管和導管,所述穿刺針管包括穿刺針和注射器,所述穿刺針與所述注射器固定連接,所述導管的前端連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設置有側孔,所述穿刺針貫穿所述引流管的中心,且所述穿刺針的頂端高于所述引流管的頂端面,所述導管的末端連接有導管接頭,所述導管上設置有卡扣,所述卡扣打開時抽出氣體或液體,所述卡扣關閉時防止外界氣體進入。
進一步的,所述穿刺針管選用中心靜脈導管引導針結構,所述穿刺針和注射器密閉連接在一起。
再進一步的,所述穿刺針的長度為8~10 cm。
再進一步的,所述側孔設置在所述引流管的前端1.5cm之內。
再進一步的,所述導管接頭上連接有引流袋或引流瓶
再進一步的,所述卡扣具體采用反向活瓣結構。
再進一步的,所述導管、引流管和導管接頭均采用塑料材料。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針管、導管和導管接頭,其中,穿刺針管包括穿刺針和注射器,導管的前端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設置有側孔;該裝置在抽吸氣體或液體過程中,穿刺針在胸膜腔內,穿刺完成后,穿刺針和注射器全部拔出脫離人體,通過鈍頭的引流管抽出,如果是少量積氣或積液,可以一次抽干凈,不用擔心引導管對肺的損傷;引流管的設置減輕了肺臟損傷,側孔的設置避免了抽氣過程中與胸膜或胸壁接觸抽氣不暢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反向活瓣結構卡扣的增加,操作更加方便,有效預防反向進氣。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避免了金屬硬針對肺的損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普及,主要適用于氣胸處理、胸腔積液處理以及包裹性積液的處理。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管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穿刺針管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穿刺針管;1-1、穿刺針;1-2、注射器;2、導管;2-1、引流管;2-2、側孔;3、卡扣;4、導管接頭;5、肝素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一次性氣胸、液胸穿刺引流管,包括穿刺針管1和導管2,所述穿刺針管1包括穿刺針1-1和注射器1-2,所述穿刺針1-1與所述注射器1-2固定連接,所述導管2的前端連接有引流管2-1,所述引流管2-1的前端設置有側孔2-2,所述穿刺針1-1貫穿所述引流管2-1的中心,且所述穿刺針1-1的頂端高于所述引流管2-1的頂端面,所述導管2的末端連接有導管接頭4,所述導管2上設置有卡扣3,所述卡扣3打開時抽出氣體或液體,所述卡扣3關閉時防止外界氣體進入。
具體來說,所述穿刺針管1選用中心靜脈導管引導針結構,所述穿刺針1-1和注射器1-2密閉連接在一起;所述穿刺針1-1的規(guī)格采用14G,所述穿刺針1-1的長度為8~10 cm。
所述側孔2-2設置在所述引流管2-1的前端1.5cm之內,避免了抽氣過程中與胸膜或胸壁接觸抽氣不暢的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所述導管接頭4上連接有引流袋或引流瓶,用于積液的收集。
所述卡扣3具體采用反向活瓣結構,打開、關閉操作方便快捷。
所述導管2、引流管2-1和導流管4均采用塑料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選取常規(guī)穿刺點(或在影像引導下選取穿刺點)消毒(消毒范圍至少15cm)、鋪巾、局部浸潤麻醉,然后接好穿刺針管1、導管2和導管接頭4,按穿刺點將穿刺針1-1插入,插入時反向活瓣結構的卡扣3處于關閉狀態(tài),通過所述引流管2-1開始抽吸氣體或液體,在負壓吸引的作用下,體內的氣體或液體進入注射器1-2內,提示穿刺針1-1穿刺到位,停止進針,向前推進引流管2-1,拔出穿刺針1-1,同時在所述引流管2-1的末端擰上肝素帽5,再在導管接頭4處連接50ml的注射器進行抽吸,期間間斷關閉卡扣3,防止氣體進入。如果氣體或液體的量在500ml以下時需要一次性抽完,如果超過500ml導管接頭4的末端連接引流袋或引流瓶緩慢引流。該過程中,引流管2-1的前端有設置有側孔2-2,避免了引流管2-1的前端與胸膜、胸壁接觸,消除了抽吸氣體或液體不暢的問題。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