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翻身枕結構。
背景技術:
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為了防止患者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護士每天都要為一些特殊病人翻身。護士在幫助患者執(zhí)行翻身操作時,會在病人身下放置翻身枕,以達到支撐病人舒適、幫助病人翻身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翻身枕一般都比較笨重,形態(tài)、高度固定,不能按病人的體型進行調整。且翻身枕笨重、體積大,為醫(yī)院存放造成困擾。同時,現(xiàn)有的翻身枕在用于翻身或抬高腫脹肢體時,容易使患者的肢體騰空,導致患者不舒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存放且使得患者體驗更加舒服的翻身枕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翻身枕結構,包括若干層充氣氣囊疊加形成的翻身枕本體,各層充氣氣囊上均設有充氣孔,各層充氣氣囊上至少兩相對側面間由下往上傾斜收窄設置,翻身枕本體上至少兩相對側面為由下往上傾斜收窄設置。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翻身枕本體上最上面一層充氣氣囊的中部設有一長條狀且上部開口的凹槽,凹槽的橫截面為弧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翻身枕本體包括四層充氣氣囊,位于下層的充氣氣囊大于位于上層的充氣氣囊的容積。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各充氣孔分別設置在各層充氣氣囊的側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各層充氣氣囊充氣完成后翻身枕本體的縱切面為梯形。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各充氣孔上設有可打開或者關閉充氣孔的氣孔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翻身枕結構通過若干層充氣氣囊疊加組成翻身枕本體,未充氣狀態(tài)下可方便將充氣枕折疊存放,且可根據患者體型對各層充氣氣囊進行充氣,以滿足不同體型患者使用的需求,可為不同體型的患者均提供最舒服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翻身枕結構,包括若干層充氣氣囊1疊加形成的翻身枕本體10,各層充氣氣囊1上均設有充氣孔2,各層充氣氣囊1上至少兩相對側面間由下往上傾斜收窄設置,翻身枕本體10上至少兩相對側面為由下往上傾斜收窄設置。
此翻身枕結構通過若干層充氣氣囊1疊加組成翻身枕本體10,未充氣狀態(tài)下可方便將充氣枕折疊存放,且可根據患者體型對各層充氣氣囊1進行充氣,以滿足不同體型患者使用的需求,可為不同體型的患者均提供最舒服的使用體驗。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翻身枕本體10上最上面一層充氣氣囊1的中部設有一長條狀且上部開口的凹槽3,凹槽3的橫截面為弧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翻身枕本體10包括四層充氣氣囊1,位于下層的充氣氣囊1大于位于上層的充氣氣囊1的容積。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各充氣孔2分別設置在各層充氣氣囊1的側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各層充氣氣囊1充氣完成后翻身枕本體10的縱切面為梯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各充氣孔2上設有可打開或者關閉充氣孔2的氣孔塞。
各層充氣氣囊1疊加形成翻身枕本體10,使用時可根據病人體型或患肢腫脹程度,決定充氣程度,翻身枕本體10上部設置的凹槽3可方便患者肢體的放置。
整個翻身枕結構在充氣完成后呈上窄下寬的梯形結構,可將翻身枕本體10的四個側面均設置為傾斜側面,也可將翻身枕本體10上僅兩個相對的側面設置為傾斜側面以使用更多患者的使用。
當然,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