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具,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用于臨床的頜面部彈性套,因結構簡單,不僅與患者頭部固定效果差,極其容易發(fā)生移動、脫落等,給患者使用帶來不利,還因功能單一,當患者傷口部位需要進行液體藥物治療時,便需要非常麻煩的將該裝置取下,使患者傷口露出,再對患者傷口部位進行液體藥物治療,這樣不僅給醫(yī)護人員操作帶來麻煩,還容易對患者傷口造成二次傷害,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來解決目前傳統(tǒng)頜面部彈力套,因結構簡單功能單一,不僅固定效果差還無法方便的對患者傷口進行液體藥物治療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包括第一布片、棉布、第二布片、第一魔術貼、第三布片、第二魔術貼、軟管、噴頭、第一綁帶、第三魔術貼、第二綁帶、第四魔術貼,所述的棉布位于第一布片背面,所述的棉布與第一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布片位于第一布片頂部左側,所述的第二布片與第一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一魔術貼位于第二布片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一魔術貼與第二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布片位于第一布片頂部右側,所述的第三布片與第一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魔術貼位于第三布片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二魔術貼與第三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軟管位于第一布片前端左右兩側,所述的軟管與第一布片膠水相連,所述的噴頭數(shù)量為若干件,所述的噴頭均勻分布于軟管外壁,所述的噴頭與軟管膠水相連,且所述的噴頭與棉布膠水相連,所述的第一綁帶位于第一布片左側,所述的第一綁帶與第一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魔術貼位于第一綁帶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三魔術貼與第一綁帶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綁帶位于第一布片右側,所述的第二綁帶與第一布片縫合相連,所述的第四魔術貼位于第二綁帶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四魔術貼與第二綁帶縫合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二布片中端左側還設有第三綁帶,所述的第三綁帶與第二布片縫合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三綁帶末端端口處還設有第五魔術貼,所述的第五魔術貼與第三綁帶縫合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第三布片中端右側還設有第四綁帶,所述的第四綁帶與第三布片縫合相連。
進一步,第四綁帶末端端口處還設有第六魔術貼,所述的第六魔術貼與第四綁帶縫合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軟管一側還設有密封蓋,所述的密封蓋與軟管緊配相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該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使用時,醫(yī)護人員首先將第一布片放置在患者下顎部位,使得棉布貼合患者下顎創(chuàng)傷部位,再將第二布片與第三布片分別從患者臉頰兩側由下向上至患者頭頂,使其第一魔術貼與第二魔術貼相互貼合,即使得第二布片與第三布片相連固定,然后醫(yī)護人員將第一綁帶與第二綁帶纏繞患者頸部,再將第三魔術貼與第四魔術貼相互貼合,同時,醫(yī)護人員再將第三綁帶與第四綁帶纏繞患者頭部至后腦,使其第五魔術貼與第六魔術貼相互貼合,此時,通過上述三種方式的連接,實現(xiàn)了該裝置整體與患者頭部的相連固定,從而對患者頜面部形成有效的固定以及保護,避免了患者下顎傷口部位暴露,當患者下顎傷口部位需要進行相應藥物治療時,醫(yī)護人員便可將密封蓋從軟管中拔出,再將外部液體藥物注入到軟管,液體藥物通過軟管流入到噴頭,再從噴頭滲透到棉布中,即棉布將液體藥物傳遞到患者下顎傷口部位,對患者進行相應藥物治療,該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結構巧妙,功能強大,不僅能夠對患者頜面部進行有效的固定及保護,避免患者下顎部位傷口暴露,還能通過簡單的操作,在無需取下該裝置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患者下顎傷口的藥物治療,從而在方便了醫(yī)護人員操作的同時,也極大的實現(xiàn)了對患者的保護。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立體圖;
圖2是密封蓋部位放大圖;
圖3是第一布片局部剖視圖。
第一布片1、棉布2、第二布片3、第一魔術貼4、第三布片5、第二魔術貼6、軟管7、噴頭8、第一綁帶9、第三魔術貼10、第二綁帶11、第四魔術貼12、第三綁帶301、第五魔術貼302、第四綁帶501、第六魔術貼502、密封蓋70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jié),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jié)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包括第一布片1、棉布2、第二布片3、第一魔術貼4、第三布片5、第二魔術貼6、軟管7、噴頭8、第一綁帶9、第三魔術貼10、第二綁帶11、第四魔術貼12,所述的棉布2位于第一布片1背面,所述的棉布2與第一布片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布片3位于第一布片1頂部左側,所述的第二布片3與第一布片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一魔術貼4位于第二布片3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一魔術貼4與第二布片3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布片5位于第一布片1頂部右側,所述的第三布片5與第一布片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魔術貼6位于第三布片3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二魔術貼6與第三布片3縫合相連,所述的軟管7位于第一布片1前端左右兩側,所述的軟管7與第一布片1膠水相連,所述的噴頭8數(shù)量為若干件,所述的噴頭8均勻分布于軟管7外壁,所述的噴頭8與軟管7膠水相連,且所述的噴頭8與棉布2膠水相連,所述的第一綁帶9位于第一布片1左側,所述的第一綁帶9與第一布片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魔術貼10位于第一綁帶9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三魔術貼10與第一綁帶9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綁帶11位于第一布片1右側,所述的第二綁帶11與第一布片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四魔術貼12位于第二綁帶11末端端口處,所述的第四魔術貼12與第二綁帶1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二布片3中端左側還設有第三綁帶301,所述的第三綁帶301與第二布片3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綁帶301末端端口處還設有第五魔術貼302,所述的第五魔術貼302與第三綁帶301縫合相連,所述的第三布片5中端右側還設有第四綁帶501,所述的第四綁帶501與第三布片5縫合相連,所述的第四綁帶501末端端口處還設有第六魔術貼502,所述的第六魔術貼502與第四綁帶501縫合相連,所述的軟管7一側還設有密封蓋701,所述的密封蓋701與軟管7緊配相連。
該用于頜面部術后彈力套,使用時,醫(yī)護人員首先將第一布片1放置在患者下顎部位,使得棉布2貼合患者下顎創(chuàng)傷部位,再將第二布片3與第三布片5分別從患者臉頰兩側由下向上至患者頭頂,使其第一魔術貼4與第二魔術貼6相互貼合,即使得第二布片3與第三布片5相連固定,然后醫(yī)護人員將第一綁帶9與第二綁帶11纏繞患者頸部,再將第三魔術貼10與第四魔術貼12相互貼合,同時,醫(yī)護人員再將第三綁帶301與第四綁帶501纏繞患者頭部至后腦,使其第五魔術貼302與第六魔術502貼相互貼合,此時,通過上述三種方式的連接,實現(xiàn)了該裝置整體與患者頭部的相連固定,從而對患者頜面部形成有效的固定以及保護,避免了患者下顎傷口部位暴露,當患者下顎傷口部位需要進行相應藥物治療時,醫(yī)護人員便可將密封蓋701從軟管7中拔出,再將外部液體藥物注入到軟管7,液體藥物通過軟管7流入到噴頭8,再從噴頭8滲透到棉布2中,即棉布2將液體藥物傳遞到患者下顎傷口部位,對患者進行相應藥物治療。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fā),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