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居日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熱護腰。
背景技術:
腰、腹部加熱可對人體產生理療效果,如生理期女性,在使用加熱護腰后可緩解生理疼痛,而長時間保持固定坐姿的工作人員使用加熱護腰則可以緩解腰椎損壞、減少腰肌勞損,但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加熱護腰,由于材料限制,造成缺乏安全性,加熱效果不理想,加熱不均勻等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加熱效率高、加熱面積均勻的護腰。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加熱護腰,包括護腰本體,在護腰本體兩側設有接合裝置,護腰本體內側設有網兜,網兜內設有電加熱布,電加熱布連接至溫控器,溫控器放置在護腰本體外部的夾層內,溫控器內設有電源;
其中,電加熱布由耐高溫棉線經紡織工藝編制而成,棉線分為縱絲棉線和橫絲棉線,每隔一定數(shù)量的單根橫絲棉線上附有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該橫絲棉線作為加熱線,在該加熱線下部同時設有橫向感溫線,橫向感溫線連接至溫控器;每隔一定數(shù)量的縱絲棉線設有一根縱向感溫線,縱向感溫線連接至溫控器;在電熱布本體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列縱向銅絲,銅絲搭接在加熱線兩側端部,銅絲底部連接至溫控器,進而連接至電源正負極;在橫絲棉線和縱絲棉線上還附有托瑪琳粉;在電熱布本體布面刷有絕緣防水漆。
進一步的,所述接合裝置為魔術貼。
進一步的,所述護腰本體外部的夾層設有拉鏈。
進一步的,所述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通過印染工藝附在棉線上。
進一步的,所述托瑪琳粉通過浸染或刷的方式附在橫絲棉線和縱絲棉線上。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加熱護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可通過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實現(xiàn)均勻、快速加熱,解決了現(xiàn)有產品加熱效率差、加熱面積不均的問題,在使用過程中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實時進行遠紅外理療。
附圖說明
圖1是護腰內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護腰外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電加熱布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接合裝置,2-護腰本體,3-網兜,4-電加熱布,5-拉鏈,6-溫控器,7-橫絲棉線,8-加熱線,9-縱向感溫線,10-橫向感溫線,11-銅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請參見圖1-圖2。
一種加熱護腰,包括護腰本體2,在護腰本體2兩側設有接合裝置1,護腰本體2內側設有網兜3,網兜3內設有電加熱布4,電加熱布4連接至溫控器6,溫控器6放置在護腰本體2外部的夾層內,溫控器6內設有電源;
請參見圖3,其中,電加熱布4由耐高溫棉線經紡織工藝編制而成,棉線分為縱絲棉線和橫絲棉線7,每隔一定數(shù)量(優(yōu)選5根)的單根橫絲棉線7上附有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該橫絲棉線作為加熱線8,在該加熱線8下部同時設有橫向感溫線10,橫向感溫線10連接至溫控器6;每隔一定數(shù)量(優(yōu)選50根)的縱絲棉線設有一根縱向感溫線9,縱向感溫線9連接至溫控器6;在電熱布本體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列縱向銅絲11,銅絲11搭接在加熱線8兩側端部,銅絲11底部連接至溫控器6,進而連接至電源正負極;在橫絲棉線和縱絲棉線上還附有托瑪琳粉;在電熱布本體布面刷有絕緣防水漆。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所述接合裝置1為魔術貼。本實施例中的其余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保持一致,同時,本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也同樣適用于其余實施例。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所述護腰本體2外部的夾層設有拉鏈5。本實施例中的其余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保持一致,同時,本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也同樣適用于其余實施例。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所述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通過印染工藝附在棉線上。本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數(shù)計的成分:碳晶粉2-4份;石墨烯3-6份;鈦粉3-6份;粘結劑0.5-2份;稀釋劑1份。
其中碳晶粉內包含如下以重量份數(shù)計的成分:單晶碳2-4份;石墨晶3-6份;高碳0.3-1.5份。鈦粉內包含如下以重量份數(shù)計的成分:二氧化鈦2-4份;氫化鈦1-3份。
該納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制備時,包括如下步驟:
S1取上述物料中的碳晶粉2-4份,石墨烯3-6份,鈦粉3-6份,充分攪拌均勻;
S2經過130度高溫鍛燒后冷卻;
S3過濾掉超過納米級以上的顆粒;
S4加入1份粘結劑和1份稀釋劑即可使用。
本實施例中的其余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保持一致,同時,本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也同樣適用于其余實施例。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所述托瑪琳粉通過浸染或刷的方式附在橫絲棉線和縱絲棉線上。本實施例中的其余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保持一致,同時,本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也同樣適用于其余實施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而非對其限制;應當指出,盡管參照上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上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和替換,并不使相應的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