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
背景技術:
以往進行開顱手術時,側顱底的去骨往往是根據(jù)術者自身經(jīng)驗,在乳突根部水平向外延伸15mm進行開顱去骨的位點確定。但是,由于患者乙狀竇的變異,經(jīng)驗性的磨骨時常會位于乙狀竇骨質(zhì)附近而造成血管破裂,這樣增加了術中出血、影響手術術野且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若盲目降低去骨位點,則可能因小腦下降距離有限而影響手術術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在避免乙狀竇損傷的前提下盡可能抬高去骨位點,避免小腦的過度下降,提高手術安全性并增加手術術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用于術中覆蓋在側顱底骨質(zhì)表面,以指導開顱手術,所述開顱導板的內(nèi)表面帶有弧度,且該內(nèi)表面的弧度與患者去骨位點的側顱底外形相匹配;所述開顱導板包括第一部、中間部和第二部,所述中間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間,且該中間部延伸至乳突下1/3進行輔助固位,所述第二部形成半圓形。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第二部形成直徑為20mm的半圓形。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第一部、中間部和第二部形成為一體式結構。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開顱導板的厚度為1.5mm。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開顱導板為光敏樹脂導板。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第二部的上邊界沿乙狀竇在側顱底投影下5mm走形。
其中,在上述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中,所述第二部的近中邊界沿乳突氣房在側顱底投影外側5mm。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根據(jù)患者乙狀竇外形和乳突氣房外形在側顱底的投影進行個性化制作,通過導板邊緣的引導,可以在術中充分顯示乙狀竇走形和乳突氣房邊界,并指導術者進行安全去骨,在避免乙狀竇損傷的前提下盡可能抬高去骨位點,避免小腦的過度下降,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并增加了手術術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第一部;2為第二部;3為第三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用于術中覆蓋在側顱底骨質(zhì)表面,以指導開顱手術。開顱導板的內(nèi)表面帶有弧度,且該內(nèi)表面的弧度與患者去骨位點的側顱底外形相匹配,開顱導板包括第一部1、中間部2和第二部3,中間部2位于第一部1和第二部3之間,第一部1、中間部2和第二部3形成為一體式結構的開顱導板,該開顱導板為光敏樹脂導板,厚度為1.5mm。
其中,中間部2延伸至乳突下1/3進行輔助固位,第二部3形成直徑為15mm的半圓形,且第二部3的上邊界沿乙狀竇在側顱底投影下5mm走形,第二部3的近中邊界沿乳突氣房在側顱底投影外側5mm走形。
本身實施例的開顱導板是基于患者頭顱增強CT重建乙狀竇血管后,沿其顱骨外投影的下緣讓開5mm的安全距離確定上邊界外形,其中部延伸至乳突下1/3進行輔助固位,上邊界直徑20mm,術者可以沿導板外邊界進行磨骨,進而磨出直徑20mm的圓形骨板,為開顱手術提供入路并避免乙狀竇損傷和乳突氣房損傷。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導橋小腦角進路開顱手術的開顱導板,根據(jù)患者乙狀竇外形和乳突氣房外形在側顱底的投影進行個性化制作,通過導板邊緣的引導,可以在術中充分顯示乙狀竇走形和乳突氣房外形,并指導術者進行安全去骨,在避免乙狀竇損傷的前提下盡可能抬高去骨位點,避免小腦的過度下降,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并增加了手術術野。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揭示,對于本實用新型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