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身氣墊。
背景技術:
長期臥床可能導致身體某些部位血液不流通,從而產(chǎn)生悶熱,使得身體長褥瘡;長期保持一種臥姿,也會使得身體某些部位酸痛、不舒服,因此,對于醫(yī)院無法自行翻身的病人來說,就需要護士幫助翻身,從而預防壓瘡,目前,傳統(tǒng)的氣墊床在病人翻身時,能夠減少一定的阻力,然而,仍需耗費護理人員較多的氣力,病人也無法隨進行翻身。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翻身氣墊,通過左右兩個氣囊實現(xiàn)病人的右翻和左翻,從而節(jié)省護理人員的氣力和時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翻身氣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氣囊、三通換向閥和氣泵,所述的氣囊由翻身氣墊的中間向左右兩側逐漸變大,所述三通換向閥的兩個出氣口分別與兩個氣囊相連通,所述三通換向閥的進氣口與一氣泵相連,所述氣囊上設置有一個排氣口,所述的排氣口上安裝有一排氣閥,所述的氣囊內(nèi)由中間向外側設置有至少一個隔墻,將氣囊隔成至少兩個充氣區(qū),所述的隔墻上開設有通氣口,所述的通氣口小于三通換向閥的出氣口。
氣囊在充氣時,由于三通換向閥的出氣口大于隔墻上的通氣口,氣囊內(nèi)由充氣區(qū)的充氣順序由中間向左側或右側,這樣的結構有利于病人順利、穩(wěn)定的翻身。
作為優(yōu)選,所述氣囊在充滿氣時,橫截面為一直角三角形,斜邊與底邊之間的夾角為30°,氣囊內(nèi)的隔墻與氣囊的底面相垂直。
病人躺在氣墊的中部時,當一側氣囊鼓起的角度達到30°時,人體就能夠自然翻身。
作為優(yōu)選,所述氣囊內(nèi)由翻身氣墊的中間向左側或右側設置有兩個隔墻,將氣囊分割成三個充氣區(qū)。
本實用新型通過左右兩個氣囊實現(xiàn)病人的右翻和左翻,從而節(jié)省護理人員的氣力和時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在本實用新型兩側同時鼓起的A-A剖視圖;
圖中:1.氣囊,2.三通換向閥,3.氣泵,4.排氣口,5.隔墻,6.充氣區(qū),7.通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翻身氣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氣囊1、三通換向閥2和氣泵3,所述的氣囊1由翻身氣墊的中間向左右兩側逐漸變大,所述三通換向閥2的兩個出氣口分別與兩個氣囊1相連通,所述三通換向閥2的進氣口與一氣泵3相連,所述氣囊1上設置有一個排氣口4,所述的排氣口4上安裝有一排氣閥,所述的氣囊1內(nèi)由中間向外側設置有至少一個隔墻5,將氣囊1隔成至少兩個充氣區(qū)6,所述的隔墻5上開設有通氣口7,所述的通氣口7小于三通換向閥2的出氣口。
所述氣囊1在充滿氣時,橫截面為一直角三角形,斜邊與底邊之間的夾角為30°,氣囊1內(nèi)的隔墻5與氣囊1的底面相垂直。
所述氣囊1內(nèi)由翻身氣墊的中間向左側或右側設置有兩個隔墻5,將氣囊1分割成三個充氣區(qū)6。
本實用新型在需要左翻時,只需將三通換向閥調(diào)節(jié)至進氣口與右側氣囊相連通,然后啟動氣泵進行充氣,當氣囊充滿時,氣囊上表面與底面的夾角為30°,人體自然翻身;在需要右翻時,只需將三通換向閥調(diào)節(jié)至進氣口與左側氣囊相連通,然后啟動氣泵進行充氣,當氣囊充滿時,氣囊上表面與底面的夾角為30°,人體自然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