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應用于關節(jié)中的手術且用于傳遞超聲波振動的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和超聲波探頭單元。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具有超聲波探頭(超聲波變幅桿)的超聲波處置器具。在該超聲波處置器具中,在振動產生部(超聲波振動機構)產生的超聲波振動在超聲波探頭中從基端側向頂端側傳遞。在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作為切削部形成有手術刀部。在使切削部與處置對象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通過向手術刀部傳遞超聲波振動,從而切削處置對象(例如骨等)。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16870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以及肘關節(jié)等關節(jié)中,需要在非常狹窄的空間中切削骨或者軟骨等處置對象。在所述專利文獻1的結構中,由于在關節(jié)等狹窄的空間中例如超聲波探頭的除手術刀部之外的部位與除處置對象之外的組織等相干涉,因此存在作為切削部的手術刀部不會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的可能性。
本發(fā)明即是為了所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關節(jié)等狹窄的空間中切削部也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的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和超聲波探頭單元。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的、應用于關節(jié)中的手術且從基端側向頂端側傳遞超聲波振動的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包括:探頭主體部,其從所述基端側向所述頂端側沿著直線狀的長度軸線延伸設置,產生所述超聲波振動的超聲波振子連接于該探頭主體部的所述基端側;縮窄部,其與所述探頭主體部的所述頂端側連續(xù),該縮窄部的與所述長度軸線垂直的截面積從所述基端側朝向所述頂端側減少;彎曲延伸設置部,其設于相對于所述縮窄部靠所述頂端側的位置,在限定了與所述長度軸線交叉的交叉方向的情況下,該彎曲延伸設置部以相對于所述長度軸線向所述交叉方向彎曲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以及處置部,其設于相對于所述彎曲延伸設置部靠所述頂端側的位置,該處置部在相對于所述長度軸線靠所述交叉方向上與所述彎曲延伸設置部相比遠離的位置具有在所述關節(jié)中利用所述超聲波振動切削骨或者軟骨的切削部,在從所述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所述縮窄部、所述彎曲延伸設置部以及所述處置部配置在比所述超聲波探頭所貫穿的護套的最小內徑靠內側的范圍內。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即使在關節(jié)等狹窄的空間中切削部也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的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置系統(tǒng)的概略圖。
圖2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振動體單元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3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4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5是圖3中的v-v線剖視圖。
圖6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切削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7是從圖6中箭頭vii方向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處置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8是從頂端側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9a是表示使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處置部接近關節(jié)腔的空間內并利用處置部的切削部切削處置對象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9b是表示使參考例的超聲波探頭的處置部接近關節(jié)腔的空間內并利用處置部的切削部切削處置對象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10a是表示使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處置部接近關節(jié)腔的空間內的、比圖9a所示的位置靠里側的位置并利用處置部的切削部切削處置對象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10b是表示使參考例的超聲波探頭的處置部接近關節(jié)腔的空間內的、比圖9b所示的位置靠里側的位置并利用處置部的切削部切削處置對象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11是表示利用第1實施方式的切削部切削的處置對象的概略圖。
圖12是從頂端側觀察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3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4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5是圖13中的xv-xv線剖視圖。
圖16是從圖6中的箭頭vii方向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處置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7是從頂端側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8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19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0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切削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1是從頂端側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2是從頂端側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3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4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5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處置部的切削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6是從頂端側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護套和超聲波探頭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7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5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8是從第2交叉方向側觀察第5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圖29是圖27中的xxix-xxix線剖視圖。
圖30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觀察第5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的頂端部而得到的概略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1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12說明第1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置系統(tǒng)1的圖。圖2是表示由后述的超聲波探頭8和超聲波振子12形成的振動體單元10的結構的圖。如圖1所示,超聲波處置系統(tǒng)1包括超聲波處置器具(手持件)2、能量控制裝置3以及振子單元5。超聲波處置器具2具有大致直線狀的假想的長度軸線c。在此,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的一側是頂端側(箭頭c1側),與頂端側的相反側是基端側(箭頭c2側)。此外,超聲波處置器具2可應用于在關節(jié)鏡觀察下在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以及肘關節(jié)等關節(jié)中切削骨或者軟骨的手術。
超聲波處置器具2包括能夠保持的外殼6、護套7以及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8。護套7和超聲波探頭8形成關節(jié)鏡觀察下手術用的超聲波探頭單元4。外殼6沿著長度軸線c延伸設置,護套7從頂端側連結于外殼6。護套7沿著長度軸線c延伸設置,是將長度軸線c作為大致中心軸線的中空構件。在護套7的內部貫穿有超聲波探頭(振動傳遞構件)8。超聲波探頭8的頂端部從護套7的頂端朝向頂端側突出。此外,在外殼6上安裝有由手術操作者操作的能量操作輸入部即操作按鈕9。
振子單元5包括振子殼11和設于振子殼11的內部的超聲波振子12(參照圖2)。振子殼11從基端側連結于外殼6。此外,在外殼6的內部,超聲波振子12從基端側連接于超聲波探頭8。振子單元5借助線纜13連接于能量控制裝置3。能量控制裝置3包括電源、用于將來自電源的電力轉換為向超聲波振子12供給的電能的轉換電路、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或者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等的處理器等(控制部)、以及存儲器等存儲介質。能量控制裝置3通過檢測利用操作按鈕9的操作的輸入而向超聲波振子12輸出電能。
通過向超聲波振子12供給電能,從而在超聲波振子12中產生超聲波振動。而且,將產生的超聲波振動傳遞到超聲波探頭8,在超聲波探頭8中從基端側向頂端側傳遞超聲波振動。此時,由超聲波振子12和超聲波探頭8形成的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振動(縱向振動)。例如,振動體單元10被設計為通過傳遞超聲波振動而以47khz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實際上是以46khz以上且48khz以下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此外,如圖2所示,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縱向振動的振動波腹a1位于超聲波探頭8的頂端部,縱向振動的振動波腹ak位于超聲波振子12的基端。在此,振動波腹a1在縱向振動的振動波腹ai(i=1,2,…,k)中位于最頂端側,振動波腹ak在振動波腹ai中位于最基端側。
超聲波振子12將大致直線狀的假想的長度軸線c作為大致中心軸線延伸設置。在超聲波振子12的頂端形成有振子抵接面16。超聲波探頭8具有沿著大致直線狀的長度軸線c延伸設置的探頭主體部15。探頭主體部15將長度軸線c作為大致中心軸線延伸設置。在探頭主體部15的基端形成有探頭抵接面17。此外,在超聲波探頭8設有從探頭抵接面17(探頭主體部15的基端)向基端側突出的卡合突起18。通過將卡合突起18與設于超聲波振子12的卡合槽(未圖示)相卡合(例如通過將卡合突起18的外螺紋螺紋接合于卡合槽的內螺紋),從而在超聲波振子12的頂端側連接超聲波探頭8。即,在探頭主體部15的基端側連接產生超聲波振動的超聲波振子12。在超聲波振子12連接有超聲波探頭8的狀態(tài)下,探頭主體部15的探頭抵接面17抵接于超聲波振子12的振子抵接面16,從超聲波振子12經由振子抵接面16和探頭抵接面17向超聲波探頭8(探頭主體部15)傳遞超聲波振動。
探頭主體部15包括變幅桿21、設于比變幅桿21靠頂端側的位置且截面積恒定的截面積恒定部22、設于比截面積恒定部22靠頂端側的位置的截面積增加部23、以及設于比截面積增加部23靠頂端側的位置的被支承部25。在變幅桿21中,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積自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例如46khz以上且48khz以下的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縱向振動中的任一個振動波腹ai均位于自變幅桿21遠離的位置。因此,在變幅桿21中,縱向振動的振幅放大。在截面積增加部23中,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積自基端側朝向頂端側增加。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縱向振動的振動波腹a2位于截面積增加部23。因此,在截面積增加部23中,縱向振動的振幅基本上不減少。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例如在向探頭主體部15的基端(探頭抵接面17)傳遞了振幅為18μm的縱向振動的情況下,在位于截面積增加部23的振動波腹a1中,縱向振動的振幅為80μm。另外,振動波腹a2在縱向振動的振動波腹ai中位于頂端側數(shù)第2個。
被支承部25形成為繞長度軸線c的軸線在整周的范圍內向內周側凹陷的槽狀。在被支承部25的外周面安裝有具有電絕緣性和耐熱性的彈性構件(未圖示)。在被支承部25中,超聲波探頭8隔著該彈性構件支承于護套7。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46khz以上且48khz以下的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縱向振動的振動波節(jié)n1位于被支承部25。在此,振動波節(jié)n1在縱向振動的振動波節(jié)nj(j=1,2,…,k-1)中位于最頂端側。護套7的頂端位于相對于被支承部25靠頂端側的位置。因此,在振動體單元10以規(guī)定的頻率范圍內的任一個頻率進行縱向振動的狀態(tài)下,最頂端側的振動波節(jié)n1位于護套7的內部。
圖3和圖4是表示超聲波探頭8的頂端部的結構的圖。在此,限定作為與長度軸線c交叉的(大致垂直的)某一個方向的第1交叉方向(箭頭p1的方向)以及與第1交叉方向(第1垂直方向)相反的第2交叉方向(箭頭p2的方向)。此外,限定與長度軸線c交叉(大致垂直)且與第1交叉方向(第1垂直方向)和第2交叉方向(第2垂直方向)大致垂直的(交叉的)超聲波探頭8的寬度方向(箭頭w1和箭頭w2的方向)。圖2和圖3分別是從寬度方向的一側(例如圖4所示的箭頭w1側)觀察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圖4是從第2交叉方向p2側觀察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
如圖2~圖4所示,超聲波探頭8包括與探頭主體部15的頂端側連續(xù)的縮窄部31和相對于縮窄部31設于頂端側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頂端側設有用于處置處置對象的處置部33。處置部33具有形成超聲波探頭8的頂端ed的曲面狀的頂端外表面37。處置部33具有在關節(jié)中利用超聲波振動切削骨或者軟骨的切削部34。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形成為銼形。
如圖3和圖4所示,縮窄部31包括朝向第1交叉方向側(箭頭p1側)的第1縮窄外表面41、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箭頭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朝向寬度方向的一側(箭頭w1側)的第3縮窄外表面43、以及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箭頭w2側)的第4縮窄外表面44??s窄外表面41~44分別沿著長度軸線c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靠近長度軸線c。另外,也優(yōu)選為縮窄外表面41~44中的、僅是至少1個或兩個縮窄外表面沿著長度軸線c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靠近長度軸線c的結構。
在此,在取得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時,第1縮窄外表面41和第2縮窄外表面42中的、除后述的交界位置e3、e4的周邊之外的部分處于距長度軸線c互相大致等距離的位置。
縮窄部31包括在第1縮窄外表面41的頂端側朝向第1交叉方向側(箭頭p1側)的第1中繼面51和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側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箭頭p2側)的第2中繼面52。優(yōu)選的是,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互相平行或者大致平行。還優(yōu)選的是,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與長度軸線c平行。特別是,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在交界位置e4、e7之間相對于長度軸線c平行。
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的第1縮窄外表面41和第2縮窄外表面42之間的交界位置e1(即探頭主體部15的頂端和縮窄部31的基端)位于相對于探頭主體部15的被支承部25靠頂端側的位置。在一個實施例中,在交界位置e1(即探頭主體部15的頂端),超聲波探頭8的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形狀成為外徑
圖1所示的護套7的頂端位于相對于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e1、e2靠頂端側的位置。因此,縮窄部31的基端部的外周側被護套7覆蓋。但是,在縮窄部31中除基端部之外的部位和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外周未被護套7覆蓋。因此,在超聲波探頭8中,在縮窄部31中除基端部之外的部位和彎曲延伸設置部32自護套7的頂端向頂端側突出。
在一個實施例中,從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e1為止的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a為30.3mm~32.5mm。此外,在一個實施例中,從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e2為止的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b為20mm~32mm。
圖3和圖4中的交界位置e3由第1縮窄外表面41的頂端和第1中繼面51的基端所限定。第1縮窄外表面41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從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縮窄開始位置)e1到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3為止朝向頂端側延伸設置。因此,第1縮窄外表面41在交界位置e1、e3之間,自縮窄部31的長度軸線c的第1交叉方向p1(即縮窄部3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在一個實施例中,從交界位置e1到交界位置e3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的尺寸lc為18mm。
圖3和圖4中的交界位置e4由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和第1中繼面52的基端所限定。第2縮窄外表面42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從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縮窄開始位置)e1到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4為止朝向頂端側延伸設置。因此,第2縮窄外表面42在交界位置e1、e4之間,自縮窄部31的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即縮窄部3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在一個實施例中,從交界位置e1到交界位置e4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的尺寸ld為17mm~19mm。
在此,交界位置e3、e4處于沿著長度軸線c不同的位置。即,交界位置e3、e4處于沿著長度軸線c距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不是相同尺寸的位置。特別是,交界位置e3處于比交界位置e4靠基端側的位置。第1縮窄外表面41的頂端與第1中繼面51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3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a的曲面狀。另外,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與第2中繼面52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4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b的曲面狀。
第3縮窄外表面43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從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縮窄開始位置)e2到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5為止朝向頂端側延伸設置。因此,第3縮窄外表面43在交界位置e2、e5之間,自縮窄部31的長度軸線c的第1寬度方向w1(即縮窄部31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在一個實施例中,從交界位置e2到交界位置e5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的尺寸le為11mm~23mm。
第4縮窄外表面44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從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交界位置(縮窄開始位置)e2到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6為止朝向頂端側延伸設置。因此,第4縮窄外表面44在交界位置e2、e6之間,自縮窄部31的長度軸線c的第2寬度方向w2(即縮窄部31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因而,縮窄部31的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積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在一個實施例中,從交界位置e2到交界位置e6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的尺寸lf為11mm~23mm。
因此,交界位置e5、e6處于沿著長度軸線c距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相等距離(相同尺寸)的位置。因而,縮窄部31的重心在縮窄部31的寬度方向上相對于長度軸線c沒有偏離。另外,交界位置e5、e6既可以處于沿著長度軸線c距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與交界位置e3相等距離(相同尺寸)的位置,也可以處于與交界位置e4相等距離(相同尺寸)的位置。
在此,如上所述,交界位置e3、e4沿著長度軸線c向前后有偏離。特別是,第1縮窄外表面41的交界位置e3處于比第2縮窄外表面42的交界位置e4靠基端側的位置。而且,第1中繼面51與長度軸線c之間的尺寸大于第2中繼面52與長度軸線c之間的尺寸。第1中繼面51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即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厚度t在一個實施例中為1.55mm~1.65mm。在該情況下,長度軸線c與第1中繼面51之間的距離為0.95mm~1.1mm,長度軸線c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為0.45mm~0.7mm。因此,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重心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1交叉方向p1側偏離。
在縮窄部31中,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積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即,在縮窄開始位置(交界位置)e1與縮窄結束位置(交界位置)e3、e4之間以及縮窄開始位置(交界位置)e2與縮窄結束位置(交界位置)e5、e6之間,縮窄部31的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積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減少。
圖5是沿著圖3中的v-v線的剖視圖,但省略了處置部33的描畫。在圖5中表示了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4、e7之間的、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如圖5所示,在縮窄部31的第1中繼面51與第3縮窄外表面43之間形成有半徑rc的曲面(第1曲面)55,并且在第1中繼面51與第4縮窄外表面44之間形成有半徑rd的曲面(第2曲面)56。此外,在縮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與第3縮窄外表面43之間形成有半徑re的曲面(第3曲面)57,并且在第2中繼面52與第4縮窄外表面44之間形成有半徑rf的曲面(第4曲面)58。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c、rd分別為0.75mm,半徑re,rf分別為0.5mm。
曲面55~58不是僅形成在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4、e7之間,而是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在從處置部33到縮窄部31的頂端部之間的范圍內延伸設置。例如,曲面55、56分別在圖3中的虛線b1所示的范圍內延伸設置,曲面57、58分別在圖3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內延伸設置。因而,在縮窄部31的頂端部、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中,在外表面上朝向第1交叉方向p1側的部位與朝向寬度方向的一側(箭頭w1側)的部位之間形成有曲面55,在外表面上朝向第1交叉方向側的部位與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箭頭w2側)的部位之間形成有曲面56。而且,在縮窄部31的頂端部(中繼延伸設置部)、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中,分別在外表面上朝向第2交叉方向p2側的部位與朝向寬度方向的一側(箭頭w1側)的部位之間形成有曲面57,在外表面上朝向第2交叉方向p2側的部位與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箭頭w2側)的部位之間形成有曲面58。
如圖2~圖4所示,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的頂端、第3縮窄外表面43和第4縮窄外表面44的頂端位于彎曲延伸設置部32。彎曲延伸設置部32包括朝向第1交叉方向側的第1伸出面61、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的第2伸出面62、朝向寬度方向的一側(箭頭w1側)的第3伸出面63、以及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箭頭w2側)的第4伸出面64。第1伸出面61隔著交界位置e7與第1中繼面51的頂端側連續(xù)。第2伸出面62隔著交界位置e8與第2中繼面52的頂端側連續(xù)。優(yōu)選的是,第1伸出面61和第2伸出面62互相平行。第1伸出面61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接近長度軸線c或者與該長度軸線c交叉。第2伸出面62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遠離長度軸線c。而且,切削部34設于第2伸出面62的側。
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頂端部的處置部33包括與第1伸出面61連續(xù)的第1連續(xù)面71、與第2伸出面62連續(xù)的第2連續(xù)面72、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箭頭p2側)的切削部34、與第3伸出面63連續(xù)的第1伸出端面73、以及與第4伸出面64連續(xù)的第2伸出端面74。第1連續(xù)面71朝向第1交叉方向側(箭頭p1側)。第2連續(xù)面72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箭頭p2側)。切削部34朝向第2交叉方向側(箭頭p2側)。而且,切削部34設于第2連續(xù)面72的頂端側。第1伸出端面73朝向寬度方向的一側(圖4和圖6所示的箭頭w1側)。第2伸出端面74朝向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圖4和圖6所示的箭頭w2側)。連續(xù)面71、切削部34、第1伸出端面73和第2伸出端面74在其頂端側與頂端外表面37連續(xù)。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伸出端面73和第2伸出端面74之間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w為2.6mm~2.8mm。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縮窄結束位置(交界位置)e5、e6,縮窄部31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w為2.6mm~2.8mm。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該寬度方向上的尺寸w在比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交界位置e5、e6靠頂端側的部位、即彎曲延伸設置部32和處置部33中相同。
圖3和圖4中的交界位置e7由第1中繼面51的頂端和第1伸出面61的基端所限定。第1伸出面61從交界位置e7朝向頂端側靠近長度軸線c。第1伸出面61相對于從頂端側朝向基端側的長度軸線c傾斜角度α。而且,處置部33的與第1伸出面61連續(xù)的第1連續(xù)面71與長度軸線c交叉。圖3和圖4中的交界位置e8由第2中繼面52的頂端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所限定。第2伸出面62從交界位置e8朝向頂端側遠離長度軸線c。第2伸出面62相對于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的長度軸線c傾斜角度β。第1中繼面51的頂端與第1伸出面61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7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g的曲面狀。第2中繼面52的頂端與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8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h的曲面狀。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β分別為7.5°。另外,限定了從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交界位置e7為止的適當?shù)木嚯xlg。在一個實施例中,從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交界位置e8為止的距離lh為7.5mm~8.5mm。
圖3和圖4中的交界位置e5由第3縮窄外表面43的頂端和第3伸出面63的基端所限定。交界位置e6由第4縮窄外表面44的頂端和第4伸出面64的基端所限定。第3縮窄外表面43的頂端與第3伸出面63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5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i的曲面狀。第4縮窄外表面44的頂端與第4伸出面64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6形成為適當?shù)陌霃絩j的曲面狀。
處置部33的頂端外表面37與第1連續(xù)面71之間形成為半徑rk的曲面狀。頂端外表面37與切削部34之間形成為半徑rl的曲面狀。頂端外表面37與第1伸出端面73之間形成為半徑rm的曲面狀。頂端外表面37與第2伸出端面74之間形成為半徑rn的曲面狀。因而,頂端外表面37分別與處置部33的連續(xù)面71、第1伸出端面73、第2伸出端面74以及切削部34連續(xù)。
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k為0.75mm,半徑rl為0.5mm,半徑rm、rn分別為1.25mm。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切削部34形成為球面的一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切削部34的球面半徑sr為15mm。
第2伸出面62的頂端限定其與處置部33的第2連續(xù)面72之間的交界位置e9(參照圖6)。即,處置部33中的、第2交叉方向(箭頭p2的方向)側的部位的基端由交界位置e9所限定。在第2伸出面62的頂端與第2連續(xù)面72的基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9形成有形成為半徑ro的曲面狀的曲面76。曲面76使第2連續(xù)面72相對于第2伸出面62的頂端朝向第2交叉方向(箭頭p2的方向)側而遠離長度軸線c。因此,利用曲面76,與第2伸出面62相比,在第2連續(xù)面72中隨著朝向長度軸線c的頂端側而向第2交叉方向側突出的突出量變大。處置部33中的、第2交叉方向(箭頭p2的方向)側的基端由曲面76所限定。沿著曲面76的長度軸線c在頂端側形成有形成為半徑rp的曲面狀的曲面77。第2連續(xù)面72的頂端由曲面77所限定。曲面77的半徑rp與切削部34的球面狀的半徑sr連續(xù)。曲面77形成切削部34的基端部的邊緣。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o為0.75mm,半徑rp為0.5mm。切削部34中的、有助于切削骨或者軟骨等的作用區(qū)域的長度成為從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切削部34的基端部的邊緣為止的距離li。在一個實施例中,距離li為5mm。
在一個實施例中,處置部33的第1連續(xù)面71的頂端與切削部34之間的厚度t1為1.25mm~1.5mm。在此,厚度t1表示在取得與長度軸線c平行且與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垂直的截面時、在該截面的面內切削部34成為距長度軸線c最遠端的位置的厚度。在一個實施例中,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為1.5mm~1.7mm。與上述的方式同樣,距離lj表示在取得與長度軸線c平行且與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垂直的截面時、在該截面的面內切削部34成為距長度軸線c最遠端的位置的距離。而且,在一個實施例中,處置部33的頂端ed與切削部34成為距長度軸線c最遠端的該位置之間的距離lk為3mm~3.2mm。
圖6和圖7是表示處置部33的結構的圖。圖6是表示從第2交叉方向(箭頭p2)側觀察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的狀態(tài),圖7是表示從圖6中的箭頭vii方向觀察處置部33的狀態(tài)。
如圖6所示,切削部34形成為相對于長度軸線c傾斜的網格狀的網紋圖案。切削部34的多個槽81交叉。在本實施方式中,各槽81形成得筆直。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各槽81中的邊緣相互間的距離ll為0.4mm。而且,各槽81的邊緣有助于切削骨或者軟骨等。在一個實施例中,圖6所示的、各槽81相對于從頂端側朝向基端側的長度軸線c的傾斜角度γ、δ分別為60°。在一個實施例中,各槽81的深度方向的半徑rq為0.2mm。
在切削部34的寬度方向上的第1伸出端面73和第2伸出端面74沿著長度軸線c每隔適當?shù)拈g隔da形成有半徑rr的凹部82。凹部82與槽81連續(xù)。例如,兩個槽81與第1伸出端面73的一個凹部82連續(xù)。同樣,兩個槽81與第2伸出端面74的一個凹部82連續(xù)。
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r例如為0.25mm。在一個實施例中,各凹部82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中心相互間的間隔da為0.9mm。
在上述的頂端外表面37上也形成有凹部82。處置部33的頂端外表面37的頂端ed與頂端外表面37的凹部82之間相對于長度軸線c在寬度方向上分開寬度wa,在軸線方向上分開距離lm。在一個實施例中,寬度wa為1mm,lm為0.3mm。在一個實施例中,頂端外表面37的頂端ed與同頂端外表面37連續(xù)的第1伸出端面73和第2伸出端面74的沿著長度軸線c位于最頂端側的凹部82之間的距離ln為1.2mm。
如圖7所示,槽81的深度t2最大為0.5mm左右。此外,在一個實施例中,從相對于長度軸線c成角度γ、δ的方向觀察時,各槽81之間的間隔db均分開0.8mm。在一個實施例中,頂端外表面37的頂端ed與同從該頂端ed向基端側數(shù)第3個凹部82連續(xù)的槽81之間的距離lo為2.85mm。
圖8是從頂端側觀察護套7和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如圖8所示,護套7具有最小內徑
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和超聲波處置器具2的作用和效果。超聲波處置系統(tǒng)1可應用于在未圖示的關節(jié)鏡觀察下在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以及肘關節(jié)等關節(jié)中切削骨或者軟骨等的處置。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也能夠應用于肩關節(jié),但優(yōu)選應用于膝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等比較狹窄的關節(jié)的處置。
在處置的過程中,穿過利用套管等形成的口(未圖示)將圖1所示的超聲波探頭8的頂端部和護套7的頂端部插入到關節(jié)j的關節(jié)腔中。然后,在關節(jié)腔中使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接觸處置對象(例如形成于骨或者軟骨等的患部)ap。然后,在使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手術操作者利用操作按鈕9進行操作輸入。由此,在圖2所示的超聲波振子12中產生超聲波振動,在振動體單元10中產生的超聲波振動從基端側向頂端側傳遞。在傳遞著超聲波振動的狀態(tài)下,振動體單元10進行振動方向與長度軸線c大致平行的縱向振動。通過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處置部33沿著長度軸線c進行縱向振動,從而切削處置對象(骨或者軟骨等)。
圖9a和圖10a是表示利用切削部34切削關節(jié)j的關節(jié)腔內的處置對象ap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圖。如圖9a和圖10a所示,在關節(jié)腔中尋求在狹窄的空間內切削處置對象ap。例如有時在骨ba與骨bb之間的附圖標記s所示的狹窄的空間中切削處置對象即患部ap。由于需要在狹窄的空間s中使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因此使切削部34接近處置對象ap時的切削部34的進入角度(即切削部34向處置對象ap接近的接近角)的角度范圍被限定在較小的范圍內。
在此,對超聲波探頭8中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的范圍(圖3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的形狀進行說明??s窄部31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沿著長度軸線c與頂端側相比越靠基端側,與筆直的長度軸線c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第1距離)d1越大??s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的頂端(交界位置e8)與基端(交界位置e4)之間的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第2距離)d2為小于距離d1的狀態(tài)且為恒定。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d2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交界位置e4)處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交界位置e8)處也恒定。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越靠頂端側,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d3(>d2)越大。并且,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大于任一位置的距離(第3距離)d3。因此,如上所述,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因而,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易于在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和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和圖10a)。該間隙g有助于抑制對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產生的干涉。
圖9a和圖10a表示使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抵接于上下的骨ba、bb之間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患部ap的狀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的探頭8中,像前述那樣,使縮窄部31的頂端側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在彎曲的第2交叉方向p2側具有切削部34。即,在切削部34的基端側形成有由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和縮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形成的間隙(空間)g。因此,在使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從圖9a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患部ap時,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附近的位置不易與第2伸出面62相干涉。此外,如圖10a所示,在使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從圖10a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比圖9a所示的位置靠里側的位置的患部ap時,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附近的位置也不易與縮窄部31和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干涉。
圖9b和圖10b作為參考表示從縮窄部131的頂端部到處置部133為止的形狀與本實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彎曲延伸設置部132從該參考例的探頭108的縮窄部131的頂端部向與本實施方式相反側的第1交叉方向p1側彎曲。因此,在使處置部133的切削部134從圖9b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患部ap時,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作為干涉部i1易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132的第2伸出面162相干涉。此外,如圖10b所示,在使處置部133的切削部134從圖10b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比圖9b所示的位置靠里側的位置的患部ap時,也是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作為干涉部i1易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132的第2伸出面162相干涉,并且切削部134的基端部易于使附圖標記i2所示的位置作為干涉部與患部ap相干涉。即,作為參考,在圖9b和圖10b所示的例子中沒有形成圖9a和圖10a所示的、處置對象之間的間隙g。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設有彎曲延伸設置部32。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而且,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朝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形成有切削部34。由于是前述那樣的結構,因此,在向處置對象ap接近的接近角的角度范圍被限定在較小的范圍內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中,切削部34也能夠率先接觸到患部ap,因此能夠防止超聲波探頭8的除切削部34之外的部位與除處置對象ap之外的組織等(例如骨ba的除患部ap之外的部位)相干涉。因此,處置對象ap中的、除切削部34接觸的部位之外的位置不易與超聲波探頭8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利用超聲波振動進行無意的切削。由此,在狹窄的空間s中,作為刃部的切削部34也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ap,確保切削處置對象ap的處置的處置性能,能夠有效地進行處置。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所示,在從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護套7的最小內徑
在本實施方式中,是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護套7的最小內徑
圖11是表示利用切削部34切削的處置對象的圖。像前述那樣,切削部34形成為半徑sr的大致球面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在骨或者軟骨等中,去除了處置對象而成的去除面cp與同去除面cp相鄰的非去除面u1、u2之間沒有形成銳角的邊緣。此外,由于切削部34形成為球面的一部分,因此,去除了處置對象而成的去除面cp成為截面為大致圓弧狀的凹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縮窄部31中的頂端部附近(利用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第3縮窄外表面43和第4縮窄外表面44形成環(huán)狀的外周面的部位)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1交叉方向p1側偏離。相對于此,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因此,包含縮窄部31中的頂端部附近和處置部33在內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整體的重心不會在第1交叉方向p1和第2交叉方向p2上自長度軸線c較大程度地偏離。因而,在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中,抑制了振動方向與第1交叉方向p1和第2交叉方向p2大致平行的橫向振動(不當振動)。
在該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第2中繼面52作為與長度軸線c平行(距離d2恒定)的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不平行。在該情況下,也優(yōu)選為距離d1>距離d2成立。此外,在交界位置e4,距離d1和距離d2一致。而且,距離d2也可以像距離d1、d3那樣形成為根據沿著長度軸線c的位置而發(fā)生變化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中,寬度方向w1、w2相對于長度軸線c對稱地形成。因此,抑制了振動方向與寬度方向w1、w2大致平行的橫向振動(不當振動)。
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相對于護套7而言并不限定于圖8所示的例子,也優(yōu)選為像圖12所示的變形例那樣形成。
在圖12中表示在從長度軸線c的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超聲波探頭8的交界位置e1處的外徑
(第2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13~圖17說明第2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對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盡量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詳細的說明。
該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相比外徑
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是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超聲波探頭8大致相同的形狀,尺寸適當?shù)赜兴煌?。因此,主要說明兩者不同的部分。
在該實施方式中,如圖13所示,第1伸出面61和第2伸出面62并不互相平行。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為5°,角度β為7.5°。
如圖14所示,縮窄部31中的、第3縮窄外表面43和第4縮窄外表面44互相平行。因此,在第1實施方式中限定的交界位置e2在該實施方式中未被限定。在該實施方式中,在第3縮窄外表面43與第3伸出面63之間不存在交界位置e5。同樣,在第4縮窄外表面44與第4伸出面64之間不存在交界位置e6。因此,第3縮窄外表面43以及第3伸出面63與第4縮窄外表面44和第4伸出面64互相平行。因而,在此,半徑ri、rj(參照圖4)未被限定。
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與處置部33之間的部位,第3伸出面63與其頂端側的第1伸出端面73之間利用曲面78連續(xù)。第4伸出面64與其頂端側的第2伸出端面74之間利用曲面79連續(xù)。因此,寬度方向上的尺寸w在處置部33中是恒定的,但在該實施方式中,在比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交界位置e3、e4靠頂端側的部位、即彎曲延伸設置部32和處置部33中并不相同。
第3伸出面63的頂端與第1伸出端面73的基端之間的曲面78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以適當?shù)陌霃絩i1、rj1連續(xù)。第1伸出端面73利用半徑ri1使距長度軸線c的距離大于第3伸出面63。第1伸出端面73的基端利用半徑rj1被限定。同樣,第4伸出面64的頂端與第2伸出端面74的基端之間的曲面79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以適當?shù)陌霃絩i2、rj2連續(xù)。第2伸出端面74利用半徑ri2使距長度軸線c的距離大于第4伸出面64。第2伸出端面74的基端利用半徑rj2被限定。
在此,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交界位置e1在第1縮窄外表面41和第2縮窄外表面42上并不相同,限定了各自分別的交界位置e11、e12。在一個實施例中,從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第1縮窄外表面41側的交界位置e11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a1為27.8mm。從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第2縮窄外表面42側的交界位置e12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a2為26.8mm。即,交界位置e11、e12也可以在第1縮窄外表面41和第2縮窄外表面42側沿著長度軸線c偏離。
在第1實施方式中限定的尺寸lb在此未被限定。其原因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到朝向相對于長度軸線c而言的寬度方向的外表面為止的距離從被支承部25的頂端到彎曲延伸設置部32都是恒定的。此外,尺寸le、lf也同樣未被限定。
另外,尺寸lc為14mm,尺寸ld為12mm。距離lg、lh為10mm,距離li為6mm,距離lj為2.05mm,距離lk為3.5mm,距離ll為0.5mm。距離ln為2mm,距離lo為3.7mm。
在此,處置部33的頂端外表面37的頂端ed與頂端外表面37的凹部82之間相對于長度軸線c在寬度方向上分開寬度wa、wb,在軸線方向上分開距離lm1、lm2。寬度wa為1.9mm,寬度wb為2.55mm,距離lm1為0.4mm,距離lm2為1.1mm。
圖15是沿著圖13中的xv-xv線的剖視圖。在圖15中表示了在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上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4、e7之間或者交界位置(縮窄結束位置)e4、e8之間的與長度軸線c垂直的截面。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c、rd、re、rf分別為0.75mm。
此外,處置部33的頂端外表面37與第1連續(xù)面71之間形成為半徑rk1、rk2的曲面狀。半徑rk1為0.75mm,半徑rk2為15mm。
半徑rl為0.75mm,半徑rm、rn為2mm,半徑ro為0.3mm,半徑rp為0.75mm,半徑rq為0.25mm,半徑rr為0.25mm,半徑sr為12.5mm。
在一個實施例中,處置部33的第1連續(xù)面71的頂端與切削部34之間的厚度t1為2.2mm。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即厚度t為1.75mm。在該情況下,長度軸線c與第1中繼面51之間的距離為0.9mm,長度軸線c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d2為0.85mm。因此,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重心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1交叉方向p1側偏離。
寬度方向的尺寸w在處置部33中為5.5mm。另一方面,縮窄部31和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與外徑
如圖16所示,各槽81在本實施方式中也優(yōu)選筆直地形成。在一個實施例中,凹部82的半徑rr為0.25mm,凹部82相互間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中心彼此的間隔da為0.9mm。在一個實施例中,各槽81的深度方向上的半徑rq為0.25mm。在一個實施例中,槽81的深度t2為0.6mm。此外,在一個實施例中,從相對于長度軸線c成角度γ、δ的方向觀察時,各槽81之間的間隔db均分開1mm。
在此,對超聲波探頭8中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的范圍(圖13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的形狀進行說明。縮窄部31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沿著長度軸線c與頂端側相比越靠基端側,與筆直的長度軸線c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第1距離)d1越大??s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的頂端(交界位置e8)與基端(交界位置e4)之間的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第2距離)d2為小于距離d1的狀態(tài)且為恒定。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d2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交界位置e4)處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交界位置e8)處也是恒定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越靠頂端側,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d3(>d2)越大。并且,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大于任一位置的距離d3。因此,如上所述,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因而,該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易于在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和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和圖10a)。該間隙g有助于抑制對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產生干涉。
圖17是從頂端側觀察護套7和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圖17所示的護套7的最小內徑
(第3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18~圖21說明第3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對與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盡量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圖18~圖21所示,該實施方式的探頭8的處置部33形成為耙子形(鉤形)。該實施方式的探頭8也與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存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頂端側存在處置部33。
在此,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中繼面51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即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厚度t為1.7mm。在該情況下,長度軸線c與第1中繼面51之間的距離為0.8mm,長度軸線c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d2為0.9mm。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中,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重心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偏離。
在此,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由于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第1伸出面61相對于從頂端側朝向基端側的長度軸線c傾斜角度α,第2伸出面62相對于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的長度軸線c傾斜角度β。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β相同。因此,第1伸出面61和第2伸出面62互相平行。另外,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β分別為7.5°。
該實施方式的與第1伸出面61連續(xù)的處置部33的第1連續(xù)面71也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由于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與長度軸線c交叉。在此,說明第1連續(xù)面71與長度軸線c交叉的例子,但也可以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由于彎曲延伸設置部32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只是靠近長度軸線c。
而且,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與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由于彎曲延伸設置部32配置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而言的第2交叉方向p2側。
在第2伸出面62的頂端側形成有第2連續(xù)面72。在第2伸出面62的頂端與第2連續(xù)面72之間形成有交界位置e9。在此,第2連續(xù)面72是使第1平面部72a、曲面部72b以及第2平面部72c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連續(xù)。
第1平面部72在第2伸出面62的頂端之間的交界位置e9形成有邊緣。第1平面部72a使頂端側比交界位置e9靠近長度軸線c。曲面部72b使第1平面部72a的頂端側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而遠離長度軸線c。曲面部72b形成為半徑rp。在曲面部72b的頂端側與曲面部72b連續(xù)而形成有第2平面部72c。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徑rp為0.5mm。
在第2平面部72c的頂端側形成有隨著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而接近長度軸線c的平面部75。第2平面部72c與平面部75之間形成邊緣狀的切削部34。即,在該實施方式中,不使用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球面狀的切削部34(參照圖3)。
優(yōu)選的是,第2平面部72c與平面部75之間的角度ζ小于90°。優(yōu)選的是,切削部34沿與長度軸線c正交的方向伸出,且與寬度方向平行地伸出。
另外,在此,在形成使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時,切削部34處于相切的位置。即,切削部34的至少一部分處于使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上。
切削部34相對于第1平面部72a的高度h1例如為0.7mm。切削部34相對于處置部33的頂端ed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高度h2(尺寸lk)例如為1mm。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平面部72a與第2平面部72c之間所成的角度ε為90°。在一個實施例中,第2平面部72c與第1連續(xù)面71之間所成的角度δ為72.5°。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連續(xù)面71與平面部75之間所成的角度ε為30°。
另外,在一個實施例中,從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探頭主體部15與縮窄部31之間的第1縮窄外表面41側和第2縮窄外表面42側的交界位置e1為止的沿著長度軸線c的方向(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a為32mm。尺寸lb為25mm,尺寸lc為18.5mm,尺寸ld為17.5mm。尺寸le、lf為15mm。在此,距離lh為7mm,該距離lh小于距離lg。從處置部33的頂端ed到切削部34的基端部的邊緣為止的距離li未被限定。距離lj為1.7mm。
雖未圖示,但是與圖5同樣地形成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橫截面的曲面55、56、57、58的半徑rc、rd、re、rf分別為0.5mm。半徑rk、rl分別為0.5mm。
在此,對超聲波探頭8中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的范圍(圖18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的形狀進行說明??s窄部31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沿著長度軸線c與頂端側相比越靠基端側,與筆直的長度軸線c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第1距離)d1越大。縮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的頂端(交界位置e8)與基端(交界位置e4)之間的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第2距離)d2為小于距離d1的狀態(tài)且為恒定。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d2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交界位置e4)處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交界位置e8)處也是恒定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越靠頂端側,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d3(>d2)越大。并且,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大于任一個位置的距離d3。因此,如上所述,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因而,該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易于在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和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和圖10a)。該間隙g有助于抑制對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產生干涉。
該實施方式的探頭8在處置時特別是在第2中繼面52與除處置對象之外的組織等之間易于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以及圖10a)。因此,通過與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使用該實施方式的探頭8,從而抑制對除處置對象之外的組織等產生的干涉。因此,由于處置對象ap中的、除切削部34所接觸的部位之外的位置不易與超聲波探頭8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利用超聲波振動無意地進行切削。由此,即使在狹窄的空間s中,作為刃部的切削部34也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ap,確保切削處置對象ap的處置的處置性能。
在該實施方式中,也與第1實施方式和第2實施方式同樣,在切削部34的基端側形成有由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和縮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形成的間隙(空間)g。因此,在使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從圖9a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患部ap時,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附近的位置不易與第2伸出面62相干涉。此外,如圖10a所示,在使處置部33的切削部34從圖10a中的左側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抵接于比圖9a所示的位置靠里側的位置的患部ap時,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的開口so附近的位置也不易與縮窄部31相干涉。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縮窄部31的頂端側設有彎曲延伸設置部32。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彎曲的狀態(tài)延伸設置。而且,在彎曲延伸設置部32朝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形成有切削部34。由于是前述那樣的結構,因此,即使在向處置對象ap接近的接近角的角度范圍被限定在較小的范圍內的關節(jié)腔的狹窄的空間s中,也防止超聲波探頭8的除切削部34之外的部位與除處置對象ap之外的組織等(例如骨ba的除患部ap之外的部位)相干涉。因此,由于處置對象ap中的、除切削部34所接觸的部位之外的位置不易與超聲波探頭8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利用超聲波振動無意地進行切削。由此,即使在狹窄的空間s中,作為刃部的切削部34也適當?shù)亟佑|處置對象ap,確保切削處置對象ap的處置的處置性能。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1所示,在從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護套7的最小內徑
在本實施方式中,是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護套7的最小內徑
圖21是從頂端側觀察護套7和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圖21所示的護套7的最小內徑
超聲波探頭8的處置部33并不限度于圖21所示的例子,也優(yōu)選像圖22所示的變形例那樣形成。
在圖22中表示在從長度軸線c的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縮窄部31、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處置部33配置在比超聲波探頭8的交界位置e1處的外徑
(第4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23~圖26說明第4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對與第1實施方式~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盡量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詳細的說明。該實施方式特別是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如圖25所示,第3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平面部75由于半徑rp的曲面72b具有與切削部34相鄰的第1平面部75a和相對于第1平面部75a與靠近處置部33的頂端ed的一側相鄰的第2平面部75b。
如圖23和圖25所示,在該實施方式中,切削部34的至少一部分處于與使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相比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遠端的位置。因此,就切削部34而言,在使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時,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同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第2平面部72c交叉,并且第2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同與切削部34的頂端側相鄰的第1平面部75a和第2平面部75b中的至少一者交叉。即,切削部34相對于使第1伸出面62假想地伸出而成的面向第2交叉方向p2側突出。這樣,與第3實施方式的例子相比較,也可以調整切削部34相對于第2伸出面62突出的突出長度。
另外,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中繼面51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即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厚度t為1.7mm。在該情況下,長度軸線c與第1中繼面51之間的距離為0.75mm,長度軸線c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d2為0.95mm。因此,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重心與第3實施方式同樣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偏離。
另外,半徑rc、rd、re、rf為0.5mm,半徑rk、rl1、rl2、rm、rn為0.5mm,半徑rp為0.5mm。
此外,作為一例,尺寸la為32mm,尺寸lb為25mm,尺寸lc為18mm,尺寸ld為19mm,尺寸le、lf為15mm。距離lh為7mm。高度h1為0.9mm,距離lk(=高度h2)為1mm,高度h3為1.4mm。此外,處置部33的第1連續(xù)面71的頂端與切削部34之間的厚度t1為1.6mm,寬度w為2.8mm。
角度ε1由朝向第1交叉方向p1側的第1伸出面61以及第1連續(xù)面71與同切削部34的頂端側相鄰的第1平面部75a所限定。角度ε2由第1伸出面61以及第1連續(xù)面71與同第1平面部75a的頂端側相鄰的第2平面部75b所限定。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ε1為25°,角度ε2為45°。另外,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β為5°,角度ε為80°,角度δ為85°。這樣,與第3實施方式相比較,也可以調整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角度。能夠調整上述的突出長度和角度α、β并形成適合處置對象的關節(jié)的處置部33。
在此,對超聲波探頭8中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的范圍(圖23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的形狀進行說明。縮窄部31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沿著長度軸線c與頂端側相比越靠基端側,與筆直的長度軸線c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第1距離)d1越大??s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的頂端(交界位置e8)與基端(交界位置e4)之間的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第2距離)d2為小于距離d1的狀態(tài)且為恒定。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d2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交界位置e4)處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交界位置e8)處也是恒定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越靠頂端側,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d3(>d2)越大。并且,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雖省略了詳細的數(shù)值的例子,但是大于任一位置的距離d3。因此,如上所述,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因而,該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易于在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和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和圖10a)。該間隙g有助于抑制對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產生的干涉。
圖26是從頂端側觀察護套7和超聲波探頭8而得到的圖。圖26所示的護套7的最小內徑
雖未圖示,但也優(yōu)選的是,在從頂端側觀察到的投影中,處置部33、彎曲延伸設置部32以及縮窄部31配置在比超聲波探頭8的交界位置e1處的外徑
即使這樣形成,也能夠與第3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地使用超聲波探頭8。
(第5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圖27~圖30說明第5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第4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對與第1實施方式~第4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構件相同的構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盡量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詳細的說明。該實施方式特別是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在此,縮窄部31的頂端部附近的位置偏離。即,尺寸ld長于尺寸lc。在一個實施例中,尺寸lc為13mm,尺寸ld為14.5mm。因此,交界位置e3、e4沿著長度軸線c向前后有偏離。特別是,第1縮窄外表面41的交界位置e3處于比第2縮窄外表面42的交界位置e4靠基端側的位置。而且,第1中繼面51與長度軸線c之間的尺寸大于第2中繼面52與長度軸線c之間的尺寸d2。在一個實施例中,第1中繼面51和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即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厚度t為1.75mm。在該情況下,長度軸線c與第1中繼面51之間的距離為1.25mm,長度軸線c與第2中繼面52之間的距離d2為0.5mm。因此,縮窄部31的頂端部的重心相對于長度軸線c向第1交叉方向p1側偏離。
如圖29所示,處置部33向第2交叉方向p2側偏離。因此,通過使縮窄部31的頂端部向第1交叉方向p1側偏離,從而取得彎曲延伸設置部32與處置部33的第1交叉方向p1和第2交叉方向p2上的平衡。因而,在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中,抑制了振動方向與第1交叉方向p1和第2交叉方向p2大致平行的橫向振動(不當振動)。
在此,對超聲波探頭8中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第2縮窄外表面42、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的范圍(圖27中的虛線b2所示的范圍)的形狀進行說明??s窄部31的第2縮窄外表面42沿著長度軸線c與頂端側相比越靠基端側,與筆直的長度軸線c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第1距離)d1越大。縮窄部31的第2中繼面52的頂端(交界位置e8)與基端(交界位置e4)之間的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第2距離)d2為小于距離d1的狀態(tài)且為恒定。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距離d2在第2縮窄外表面42的頂端(交界位置e4)處和第2伸出面62的基端(交界位置e8)處也是恒定的。彎曲延伸設置部32的第2伸出面62越靠頂端側,相對于長度軸線c的第2交叉方向p2側的距離d3(>d2)越大。并且,長度軸線c與切削部34之間的距離lj雖省略了詳細的數(shù)值的例子,但是大于任一位置的距離d3。因此,如上所述,切削部34在相對于長度軸線c靠第2交叉方向p2上設于與彎曲延伸設置部32相比遠離長度軸線c的位置。因而,該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探頭8在切削部34與處置對象ap接觸的狀態(tài)下易于在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和第2中繼面52以及第2伸出面62之間形成間隙(空間)g(參照圖9a和圖10a)。該間隙g有助于抑制對與切削部34的基端側相鄰的組織等產生的干涉。
另外,作為一例,半徑rc、rd、re、rf為0.5mm。在此,與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方式同樣限定了適當?shù)陌霃絩i1、ri2、rj1、rj2。此外,半徑rk為0.5mm,半徑rl1為1mm,半徑rl2為0.4mm,半徑rm、rn為1mm,半徑rp為0.5mm。
在第3實施方式和第4實施方式中限定的尺寸lb在此未被限定。其原因在于,在本實施方式中,到朝向相對于長度軸線c而言的寬度方向w的外表面為止的距離從被支承部25的頂端朝向彎曲延伸設置部32是恒定的。此外,尺寸le、lf也同樣未被限定。作為一例,尺寸la為29.2mm,尺寸lc為13mm,尺寸ld為14.5mm。距離lg、lh為8.5mm,距離li為5.5.mm。高度h1為0.7mm,距離lk(=高度h2)為1mm。處置部33的第1連續(xù)面71的頂端與切削部34之間的厚度t1為1.7mm,處置部33的寬度w為5.5mm。
在一個實施例中,角度α、β為10°,角度ε為90°,角度ε1為30°,角度ε2為50°。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等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實施方式等,能夠不脫離發(fā)明主旨地進行各種變形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