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骨折造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骨折造模即制造用于研究動物骨折時愈合的動物模型,傳統(tǒng)動物模型大多采用大鼠或者小鼠為實驗對象,一般采用專用的造模支架進行造模,如圖1為常用的一種造模支架,該支架包括底座102,且底座102的下端設置有高度調節(jié)螺母101,底座102的左右兩側通過立柱105和螺母106安裝有上層鋼板108,且立柱105的外端套接有限位套筒104,且限位套筒104的下端通過限位螺母103進行限位,限位套筒104之間通過連接板安裝,所述連接板的中間安裝有中柱107,且中柱107的下端設置有圓形砝碼111(圓形砝碼111一般為500g砝碼),底座102的上端在對應中柱107處通過鎖緊螺母110安裝有鐵砧109,使用該裝置造模時首先將大鼠固定在鐵砧109上,利用中柱107帶動圓形砝碼111自由落體,從而擊碎擺放在鐵砧109上的大鼠骨頭實現骨折造模,但該裝置實際實用時操作繁瑣,而且實際造模過程中精度不易控制,造模后還需要多工具配合才能夠給予骨折部位注射藥液,因此不利于普及,如果能夠發(fā)明一種精度易于控制,操作簡單,易于使用而且能夠大大降低造模后給予骨折部位注射藥液難度的新型造模工具就能夠解決此類問題,為此我們提供了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及其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環(huán)夾鉗臂一體成型,且第二手 柄與第一環(huán)夾鉗臂一體成型,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過連接軸鉸接安裝,所述第一環(huán)夾鉗臂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一鉗頭,且第二環(huán)夾鉗臂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二鉗頭,所述第一鉗頭的右側設置有V形槽,且第二鉗頭上設置有與V形槽匹配的V形凸起,所述第二鉗頭上設置有穿透V形凸起的注射孔,且第二鉗頭上螺接安裝有穿透第二鉗頭的標度尺。
優(yōu)選的,所述標度尺為全螺紋金屬圓柱體,且標度尺的全螺紋表面上設置有沿軸向固定間隔的刻度點。
優(yōu)選的,所述注射孔的內側開口位于V形凸起的中點處。
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及其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固定:將大鼠固定,根據所需夾持的位置調節(jié)標度尺的長度;
S2:夾持:利用第一環(huán)鉗臂和第二環(huán)鉗臂之間的圓弧結構能夠有效的跨過大鼠四肢肌肉豐厚處的阻擋,并根據標度尺的指示進行精確夾緊;
S3:制造骨折:利用設置在第一鉗頭上的V形槽和設置在第二鉗頭上的V形凸起有效的夾斷大鼠組織,使大鼠出現局部骨折;
S4:注射:調整第二鉗頭的角度,并將注射用針插入注射孔內,向指定部位注射藥液,完成造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設計的骨折造模用鉗使用時利用第一環(huán)鉗臂和第二環(huán)鉗臂之間的圓弧結構能夠有效的跨過大鼠四肢肌肉豐厚處的阻擋,利用開設在第二鉗頭上的注射孔能夠有效的在夾斷骨組織后將注射器內的藥液注射入相應組織中,避免為了注射藥液時需要額外換夾的麻煩,也減少了不必要工具的使用,因此能夠有效的減少大鼠骨折造模過程中的不必要操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骨折造模所使用的造模支架;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手柄、2第一環(huán)夾鉗臂、3第一鉗頭、4第二鉗頭、5標度尺、6注射孔、7第二環(huán)夾鉗臂、8連接軸、9第二手柄、10V形槽、11V形凸起、101高度調節(jié)螺母、102底座、103限位螺母、104限位套筒、105立柱、106螺母、107中柱、108上層鋼板、109鐵砧、110鎖緊螺母、111圓形砝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技術方案:
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包括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9,第一手柄1和第二環(huán)夾鉗臂7一體成型,且第二手柄9與第一環(huán)夾鉗臂2一體成型,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9通過連接軸8鉸接安裝,第一環(huán)夾鉗臂2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一鉗頭3,且第二環(huán)夾鉗臂7的前端一體成型有第二鉗頭4,第一鉗頭3的右側設置有V形槽,且第二鉗頭4上設置有與V形槽10匹配的V形凸起11,第二鉗頭4上設置有穿透V形凸起11的注射孔6,且第二鉗頭4上螺接安裝有穿透第二鉗頭4的標度尺5,標度尺5為全螺紋金屬圓柱體,且標度尺5的全螺紋表面上設置有沿軸向固定間隔的刻度點,注射孔6的內側開口位于V形凸起11的中點處。
一種實驗用骨折造模鉗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固定:將大鼠固定,根據所需夾持的位置調節(jié)標度尺5的長度;
S2:夾持:利用第一環(huán)鉗臂2和第二環(huán)鉗臂7之間的圓弧結構能夠有效的跨過大鼠四肢肌肉豐厚處的阻擋,并根據標度尺5的指示進行精確夾緊;
S3:制造骨折:利用設置在第一鉗頭3上的V形槽10和設置在第二鉗頭4上的V形凸起11有效的夾斷大鼠組織,使大鼠出現局部骨折;
S4:注射:調整第二鉗頭4的角度,并將注射用針插入注射孔6內,向指定部位注射藥液,完成造模。
本發(fā)明設計的實驗用骨折造模鉗使用時利用第一環(huán)鉗臂2和第二環(huán)鉗臂7之間的圓弧結構能夠有效的跨過大鼠四肢肌肉豐厚處的阻擋,使第一鉗頭3和第二鉗頭4能夠準確的夾住大鼠骨頭,全螺紋結構的標度尺5能夠方便對夾緊位置的判斷,減少不必要的夾持誤差和夾緊操作,而開設在第二鉗頭4上的注射孔6能夠有效的在夾斷骨組織后將注射器內的藥液注射入相應組織中,避免為了注射藥液時需要額外換夾的麻煩,也減少了不必要工具的使用,因此能夠有效的減少大鼠骨折造模過程中的不必要操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