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動物實驗夾持活體操作臺,屬于動物實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動物實驗是指在實驗室內根據(jù)研究目的,為獲得有關醫(yī)學等方面的新知識或解決具體問題,適當選取標準實驗動物品種、品系,用于各種科學實驗,同時觀察并記錄動物反應過程、結果,以探討或檢驗生命科學中未知因素的專門活動。機能學實驗以動物實驗為主,通常由經過培訓的、具備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或具備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實驗員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在進行動物實驗時,部分學生未能掌握合理的動物抓取固定方法,在限制其活動過程中,引起動物不適,進而被動物咬、抓傷。錯誤的抓取固定動物亦可造成動物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組織損傷甚至死亡,最終導致其體內生理、生化指標的改變,干擾諸如活體解剖動物綜合實驗的順利進行。恰當?shù)淖ト『凸潭ǚ椒ㄊ莿游飳嶒灣晒εc否的最基本要素。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物實驗夾持活體操作臺,以便更好地用于動物實驗夾持活體,便于更好地開展動物實驗操作。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動物實驗夾持活體操作臺,包括操作臺板、夾持臺、導流槽、刮板、基座站板、基座梁、限位板、X軸軌條、手動滑塊、L狀工件、滑桿A、Y軸軌條、電動滑塊、夾持腳、滑桿B、套環(huán)腳片,所述操作臺板側邊通過螺栓固定有基座站板,基座站板頂部底下固定有基座梁,所述基座梁下固定有X軸軌條,X軸軌條與L狀工件之間通過手動滑塊相軌接固定,L狀工件頂部底下貫通有滑桿A,滑桿A固定于限位板的底端;所述L狀工件內側固定有Y軸軌條,Y軸軌條與夾持腳背面通過電動滑塊相軌接固定;夾持腳上端固定有滑桿B,滑桿B貫通于L狀工件頂部與之匹配的孔槽位置;夾持腳下端延伸末端固定有套環(huán)腳片;所述操作臺板上設有夾持臺,操作臺板與夾持臺之間開有導流槽;所述夾持臺外扣有刮板;所述限位板、X軸軌條、手動滑塊、L狀工件、滑桿A、Y軸軌條、電動滑塊、夾持腳、滑桿B、套環(huán)腳片構成一套夾持裝置,所述基座梁下固定有兩套夾持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夾持臺比操作臺板水平位置低2-3.5cm。
進一步地,所述手動滑塊前設有阻尼環(huán)。
該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發(fā)明裝置操作簡單、實驗上手容易;適用于動物實驗諸如小白鼠、牛蛙等小型實驗活體的科學研究;設備采用了XY軸縱橫兩個方位可自由移動的設計,因此可以在任何的角度上固定并夾持住動物活動,便于科學實驗的展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操作臺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操作臺左側部件整體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操作臺左側部件爆炸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
實施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動物實驗夾持活體操作臺,包括操作臺板1、夾持臺2、導流槽3、刮板4、基座站板5、基座梁6、限位板7、X軸軌條8、手動滑塊9、L狀工件10、滑桿A11、Y軸軌條12、電動滑塊13、夾持腳14、滑桿B15、套環(huán)腳片16,所述操作臺板1側邊通過螺栓固定有基座站板5,基座站板5頂部底下固定有基座梁6,所述基座梁6下固定有X軸軌條8,X軸軌條8與L狀工件10之間通過手動滑塊9相軌接固定,L狀工件10頂部底下貫通有滑桿A11,滑桿A11固定于限位板7的底端;所述L狀工件10內側固定有Y軸軌條12,Y軸軌條12與夾持腳14背面通過電動滑塊13相軌接固定;夾持腳14上端固定有滑桿B15,滑桿B15貫通于L狀工件10頂部與之匹配的孔槽位置;夾持腳14下端延伸末端固定有套環(huán)腳片16;所述操作臺板1上設有夾持臺2,操作臺板1與夾持臺2之間開有導流槽3;所述夾持臺2外扣有刮板4;所述限位板7、X軸軌條8、手動滑塊9、L狀工件10、滑桿A11、Y軸軌條12、電動滑塊13、夾持腳14、滑桿B15、套環(huán)腳片16構成一套夾持裝置,所述基座梁6下固定有兩套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臺2比操作臺板1水平位置低2-3.5cm。所述手動滑塊9前設有阻尼環(huán)。
該發(fā)明中,通過X軸軌條8、Y軸軌條12縱橫兩個方位可自由控制夾持腳14在夾持臺2上任意位置,實現(xiàn)了諸如小白鼠、牛蛙四肢的夾持,便于動物活體實驗的展開。具體的實施過程是,取兩套操作臺將其鏡像對拼,通過手工移動手動滑塊9確定實驗活體的四肢的水平位置,并將其四肢套入套環(huán)腳片16內,確定好后啟動電動滑塊13,將實驗活體的四肢按壓于夾持臺2上,完成上述步驟,可以展開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動物活體流出的組織液、血液可以通過導流槽3將其排除,不影響實驗;當完成實驗活體研究后,再次啟動電動滑塊13,將實驗活體的四肢松開,釋放夾持。在完成實驗活體研究后,可以移動刮板4,清除遺留的組織液、血液、毛發(fā)等,為下一次實驗準備。
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