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還涉及該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燒傷,一般指熱力,包括熱液(水、湯、油等)、蒸氣、高溫氣體、火焰、熾熱金屬液體或固體(如鋼水、鋼錠)等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指皮膚和/或黏膜,嚴重者也可傷及皮下或/和黏膜下組織,如肌肉、骨、關(guān)節(jié)甚至內(nèi)臟。據(jù)統(tǒng)計,我國一般平均每年燒傷發(fā)生率為總?cè)丝诘?.5-1%左右,其中的10%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療,而且每年呈逐漸上升趨勢。由于燒傷治療中存在創(chuàng)面疼痛、進行性壞死、易感染、瘢痕愈合不易等難題,給其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造成患者精神痛苦,增加了患者治療費用。
燒傷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其對患者造成的難忍的疼痛,燒傷創(chuàng)面的易感染及因感染給患者身體帶來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變化和嚴重后果,一直困饒著醫(yī)藥界。由于燒傷治療技術(shù)、治療藥物的差異,目前治療燒傷的中西醫(yī)外用藥物種類頗多,其中的中藥配方多成分復雜,且制備方法繁瑣,例如名稱為“燒傷藥膏及制備方法”、專利號為“CN200510017672”的中國專利,其中藥成分多達25種之多,且制備方法較為復雜;也有一些中藥配方簡單的藥膏,雖然在治療I 度、淺II 度的燒傷取得一定療效,但在減輕燒傷疼痛的及時性和痊愈時間方面還不很理想,對燒傷創(chuàng)面有滲出,特別是深I(lǐng)I 度以上燒傷及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造成感染的燒傷則效果更差,也難于消除燒、燒傷、燙傷留下的疤痕,日后還需要通過植皮、美容等手術(shù)才能康復。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該中藥燒燙傷膏劑由多種中藥組分制備而得,制備成本低,無毒副作用,藥效顯著,適用各種面積和深度燒燙傷患者,快速止痛,抗感染,愈合快。
具體的,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燒燙傷膏劑,由中草藥經(jīng)醇提取、凡士林混合后制備而得;其中,所述中草藥包括以下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
作為本發(fā)明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的進一步說明,所述中草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比的組分:毛草龍10-15份、紅花10-15份、地骨皮8-12份、黃柏8-12份、地榆8-12份、虎杖5-8份、黨參5-8份、大血藤4-6份、佛甲草4-6份、穿心蓮6-10份、田七6-10份、薄荷6-10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中草藥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分別清洗、除雜,干燥、粉碎,過100-200目篩,得中草藥粉碎料;
(2)以重量份數(shù)計,稱取以下中草藥粉碎料:毛草龍10-15份、紅花10-15份、地骨皮8-12份、黃柏8-12份、地榆8-12份、虎杖5-8份、黨參5-8份、大血藤4-6份、佛甲草4-6份、穿心蓮6-10份、田七6-10份、薄荷6-10份,混勻,得中草藥混合料;
(3)加入中草藥混合料總重量8-15倍的乙醇,于30-60℃條件下提取30-60min,過濾分離得提取液和藥渣,藥渣再重復提取2-3次,合并提取液;
(4)將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膏,加入3-8倍重量的凡士林,混勻,即得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
作為本發(fā)明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的進一步說明,所述乙醇的純度為70-80%。
毛草龍,別名:草里金釵、草龍、水丁香、針筒刺、水龍、水秧草、掃鍋草,拉丁文名: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Raven. 柳葉菜科、丁香蓼屬多年生粗壯直立草本,有時基部木質(zhì)化,甚至亞灌木狀,多分枝,稍具縱棱,常被伸展的黃褐色粗毛。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漸狹,側(cè)脈每側(cè)9-17條,在近邊緣處環(huán)結(jié),兩面被黃褐色粗毛,邊緣具毛;葉柄長至5毫米,或無柄;托葉小,三角狀卵形,或近退化。種子每室多列,離生,近球狀或倒卵狀,一側(cè)稍內(nèi)陷,種脊明顯,與種子近等長,表面具橫條紋。花期6-8月,果期8-11月。藥用價值:根、全草:淡,涼。清熱解毒,祛腐生肌。 根:用于臌脹,瘧疾,乳癰。 全草:用于水腫,帶下病,痔瘡,無名腫毒,咽喉腫痛,口瘡,天泡瘡,發(fā)燒。
紅花,(拉丁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別名:紅藍花 、刺紅花,菊科、紅花屬植物,干燥的管狀花,橙紅色,花管狹細,先端5裂,裂片狹線形,花藥黃色,聯(lián)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頭露出。具特異香氣,味微苦。以花片長、色鮮紅、質(zhì)柔軟者為佳。主產(chǎn)河南、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钛ń?jīng),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療效。有活血化瘀,散濕去腫的功效,避免孕婦使用,否則會造成流產(chǎn)。
地骨皮,別名:枸杞皮,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是枸杞的根皮??扇胨?,具有退熱除蒸之效,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鹽堿地、路旁及村邊宅旁,分布于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qū);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
黃柏,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的干燥樹皮。習稱“川黃柏”。剝?nèi)淦ず?,除去粗皮,曬干。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蹙,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濕瘡。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地榆(拉丁學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是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紡錘形粗壯跟,短柄小葉,紫紅色花瓣,果實包藏萼筒內(nèi)。別名“黃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分布在亞洲北溫帶、廣布于歐洲以及中國,生長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區(qū),常生于灌叢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種栽培。地榆也是中草藥。性寒,味苦酸,無毒;歸肝、肺、腎和大腸經(jīng)。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培清養(yǎng)陰,消腫斂瘡等功效。
虎杖,中藥名。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莖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趁鮮切短段或厚片,曬干。分布于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等地。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濕熱黃疸,淋濁,帶下,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經(jīng)閉,癥瘕,趺打損傷,肺熱咳嗽。
黨參(學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桔??泣h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莖基具多數(shù)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cè)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于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于對生,花冠上位,闊鐘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藥長形,種子多數(shù),卵形,7-10月開花結(jié)果。產(chǎn)地中國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tǒng)補益藥,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qū)出產(chǎn)的黨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黨參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對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穿心蓮(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長4~8厘米,寬1~2.5厘米。藥用植物,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
大血藤(拉丁學名: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 Rehd. et Wils.),習稱紅藤,又名血藤、紅皮藤等,大血藤為落葉、木質(zhì)藤本植物;莖紅褐色;復葉三出,互生;花單性異株,輻射對稱,花瓣6,極小,花萼6,花瓣狀;果實為聚合果,由多個肉質(zhì)小漿果組成。生于山坡疏林、溪邊;有栽培。主產(chǎn)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亦產(chǎn)。性味苦,平。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痙的作用。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jīng)不調(diào),疳積,蟲痛,跌撲損傷。
佛甲草(學名:Sedum lineare Thunb.)景天科多年生草本,無毛。莖高10-20厘米。3葉輪生,少有4葉輪或?qū)ι?,葉線形,先端鈍尖,基部無柄,有短距?;ㄐ蚓蹅銧睿斏?,疏生花,中央有一朵有短梗的花;萼片線狀披針形,不具距,有時有短距,先端鈍;花瓣5,黃色,披針形,長4-6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狹;雄蕊10,較花瓣短;鱗片5,寬楔形至近四方形。蓇葖略叉開,花柱短;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產(chǎn)中國云南、四川、貴州、廣東、湖南、湖北、甘肅、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生于低山或平地草坡上。日本也有。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止血之效。
田七是三七的別稱,為第三紀古熱帶孑遺植物,全世界僅有我國云南等省區(qū)部分縣種植, 以產(chǎn)于云南文山州各個縣,海拔1600米以上高山坡地為佳。田七是一種名貴藥材,是具有獨特功能的人參屬中的優(yōu)異品種。據(j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田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有“金不換”之稱。 生用有止血強心,散瘀生津,消腫定痛的顯著功能,熟用有活血、補血、強壯補虛之功效。清朝的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道:“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彬懵曋型獾摹疤锲哐栏唷薄ⅰ霸颇习姿帯焙汀捌旭ァ奔匆蕴锲邽橹饕现瞥?。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多生于2100米海拔高度,但也可在3500米海拔上生長,是一種有特種經(jīng)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結(jié)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fā)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jīng)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凡士林為一種石化制膠狀物,叫石油脂,凡士林能夠使藥物的有效成分與皮膚接觸良好的同時,不會產(chǎn)生摩擦,避免因與皮膚摩擦導致皮膚細胞的壞死、產(chǎn)生結(jié)疤現(xiàn)象,增加了藥物的藥效。
本發(fā)明中藥燒燙傷膏劑以現(xiàn)代醫(yī)學、藥理學、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篩選出了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氣血、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等功效的中藥組分,并采用科學配伍,各中藥組分協(xié)調(diào)作用,發(fā)揮的效果倍增,經(jīng)患者的應用試驗,具有膏療程短、抗感染能力強、活血止痛,快速生肌、愈合不留疤的特點,且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僅是對本發(fā)明作更清楚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實施例1
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中草藥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分別清洗、除雜,干燥、粉碎,過100目篩,得中草藥粉碎料;
(2)以重量份數(shù)計,稱取以下中草藥粉碎料:毛草龍12kg、紅花15kg、地骨皮8 kg、黃柏10 kg、地榆12 kg、虎杖5kg、黨參7 kg、大血藤6 kg、佛甲草4 kg、穿心蓮8kg、田七10kg、薄荷6 kg,混勻,得中草藥混合料;
(3)加入中草藥混合料總重量10倍的75%乙醇,于50℃條件下提取45min,過濾分離得提取液和藥渣,藥渣再重復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
(4)將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膏,加入8倍重量的凡士林,混勻,即得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
實施例2
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中草藥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分別清洗、除雜,干燥、粉碎,過200目篩,得中草藥粉碎料;
(2)以重量份數(shù)計,稱取以下中草藥粉碎料:毛草龍10kg、紅花12kg、地骨皮12 kg、黃柏8 kg、地榆10 kg、虎杖8kg、黨參5kg、大血藤5kg、佛甲草6kg、穿心蓮6 kg、田七8 kg、薄荷10 kg,混勻,得中草藥混合料;
(3)加入中草藥混合料總重量15倍的80%乙醇,于60℃條件下提取30min,過濾分離得提取液和藥渣,藥渣再重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4)將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膏,加入6倍重量的凡士林,混勻,即得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
實施例3
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中草藥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分別清洗、除雜,干燥、粉碎,過140目篩,得中草藥粉碎料;
(2)以重量份數(shù)計,稱取以下中草藥粉碎料:毛草龍15kg、紅花10kg、地骨皮10 kg、黃柏12 kg、地榆8 kg、虎杖7 kg、黨參8 kg、大血藤4 kg、佛甲草5kg、穿心蓮10 kg、田七6 kg、薄荷8kg,混勻,得中草藥混合料;
(3)加入中草藥混合料總重量12倍的70%乙醇,于40℃條件下提取50min,過濾分離得提取液和藥渣,藥渣再重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
(4)將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膏,加入5倍重量的凡士林,混勻,即得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
實施例4
一種中藥燒燙傷膏劑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中草藥組分毛草龍、紅花、地骨皮、黃柏、地榆、虎杖、黨參、穿心蓮、大血藤、佛甲草、田七、薄荷分別清洗、除雜,干燥、粉碎,過160目篩,得中草藥粉碎料;
(2)以重量份數(shù)計,稱取以下中草藥粉碎料:毛草龍12kg、紅花13kg、地骨皮10kg、黃柏10 kg、地榆10 kg、虎杖6 kg、黨參7 kg、大血藤5 kg、佛甲草5kg、穿心蓮8 kg、田七8kg、薄荷8 kg,混勻,得中草藥混合料;
(3)加入中草藥混合料總重量8倍的75%乙醇,于35℃條件下提取60min,過濾分離得提取液和藥渣,藥渣再重復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
(4)將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稠膏,加入3倍重量的凡士林,混勻,即得所述中藥燒燙傷膏劑。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