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救護床。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醫(yī)療治療過程中時常會進行轉院治療,一般是通過救護車來進行的,而救護車內配備的擔架車和病房提供的四輪平車原理相似只能提供推運,這就造成了在轉院過程中,對病人的救護往往不夠到位,加重病人的病情情況。當真正遇到危重患者需要進行院內移動時,現(xiàn)有的四輪平車,功能簡單,且配備不全,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搶救。再如,當?shù)蒯t(yī)療水平一般,有高危病人需轉科治療或進行必要檢查時,由于多數(shù)醫(yī)療器械不能攜帶且不易移動使用(如病房內的中心供氧,多數(shù)設備需要持續(xù)220v供電,在此情況下進行危重病人的轉運或移動時便有可能加劇病人病情惡化,帶來意想不到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缺陷和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救護設備完備,且行動方便,同時具有自動上車功能的的救護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救護床,包括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體包括床板以及支撐床板的框架,所述框架下部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能夠驅動所述床板上下移動,所述升降機構底部設置有升降輪,所述床板的床頭端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一號門,所述床板一側側邊靠近頭部位置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二號門,位于二號門一側靠近腿部的位置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三號門,所述一號門、二號門及三號門上分別設置有用于救護的醫(yī)療器械,其中電子類醫(yī)療器械連接設置于床體內的電源以為其供電,所述框架前端底部兩側設置有前部地面行走輪,所述框架底部靠近中部的位置兩側設置有支撐輪,所述框架底部靠近后部的位置兩側設置有后部支撐腿,所述后部支撐腿底部設置有后部支撐腿輪,所述后部支撐腿具有預設的長度且能夠相對于所述框架折疊,以調整后部支撐腿輪的高度,所述框架底部后端設置有后部地面行走輪,所述框架前端底部兩側設置有滑軌,所述滑軌上設置有移動臂,所述前部地面行走輪設置于所述移動臂上,所述移動臂連接第一動力部以驅動所述移動臂向前移動,以使前部地面行走輪能夠向前伸出框架前端底部預設的長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后部折疊腿包括后部支撐臂及后部拉伸臂,所述后部支撐臂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所述后部拉伸臂一端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后部支撐臂,所述后部拉伸臂中部設置有活動節(jié),所述移動臂一側設置有撥叉,所述撥叉通過拉線連接后部拉伸臂,在上車情況下,前部地面行走輪在車內向后回縮時,移動臂觸碰撥叉,撥叉通過拉線拉動后部拉伸臂,以使后部支撐臂折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二號門與三號門之間設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用于救護的醫(yī)療器械,所述一號門上設置有心電監(jiān)護儀和電動吸痰器組合,所述二號門上設置有急救呼吸機、雙終端普通吸氧設備,所述三號門具有存放室、電源插座及可伸縮式輸液架,所述存放室用于搶救藥品的存放,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微量注射泵、電壓電量顯示表,所述框架內設置有空擋用于放置氧氣瓶以連接吸氧設備。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床體床頭設置有推手,所述床尾設置有拉手,所述二號門與三號門相對一側的床板側邊設置有可以移動的人體護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框架底部靠近前部的兩側設置有前部支撐腿,所述前部支撐腿底部設置有前部支撐腿輪,所述前部支撐腿具有預設的長度且能夠相對于所述框架折疊,以調整前部支撐腿輪的高度,所述前部折疊腿包括前部支撐臂及前部拉伸臂,所述前部支撐臂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所述前部拉伸臂一端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前部支撐臂,所述前部拉伸臂中部設置有活動節(jié),靠近床尾位置設置有助力機構,所述助力機構通過拉線控制前部拉伸臂折疊,以驅動前部支撐腿折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床板包括上身位、臀部位與腿部位,所述上身位與腿部分別連接第二動力部以驅動所述上身位與腿部位能夠傾斜預設的角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框架相對于后部支撐腿一側設置有吸盤,所述吸盤能夠使所述后部支撐腿折疊時,固定所述后部支撐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框架相對于前部支撐腿一側設置有吸盤,所述吸盤能夠使所述前部支撐腿折疊時,固定所述前部支撐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二號門與固定部靠近床板位置設置有凹陷,以使二號門關上時,人體躺在床板上時,手臂具有放置空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先,所述床內電源連接逆變器,當救護床在汽車上工作時,所述汽車上的12v輸入插口能夠連接床內固定電源以為其供電。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救護床,移動便捷,縮短搶救時間,節(jié)省人力物力,能夠有效提高病患運送的安全性與高效性。其醫(yī)療器械藥品分布合理化,給搶救危重病患者帶來省時省力高效的搶救;同時,氣電分離式設計,獨立供氧系統(tǒng)在脫離中心供氧的情況下仍可大量提供氧氣使用最高可連續(xù)使用36小時;電路獨立設計,12v逆變?yōu)?20v電源,在脫離病房固定電源的情況下高、低電壓可持續(xù)使用3小時以上,其在上車后可利用點煙器轉接12v電源可為搶救床所有醫(yī)療設備提供連續(xù)供電進行持續(xù)工作,為運送危重病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高效的搶救及治療;再有,當患者需要轉院運輸時,如遇到120資源緊缺時,此床只需找到合適的車型便可輕松實現(xiàn)救護車的功能。即便在現(xiàn)在城市擁的情況下也不受任何影響。本搶救床具有自動上車功能,此功能大大提高了搶救危重病患的有效時間和便捷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救護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救護床升降機構升起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圖2的側視圖;
圖5是圖2的A-A向視圖;
圖6是圖2的B-B向視圖;
圖7是一號門、二號門與固定部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
圖8是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打開狀態(tài)示意圖;
圖9是圖7的側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救護床床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救護床,包括床體1,所述床體包括床板1.1、支撐床板的框架1.2及設置于框架內的電源10,所述床體床頭部設置有推手扶手1.4,所述床尾設置有拉手1.9,所述框架內設置有空擋1.2.1用于放置氧氣瓶1.2.2,所述框架下部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能夠驅動所述床板1.1上下移動,所述升降機構底部設置有升降輪14.1,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架14,所述升降架連接升降缸13。
所述床板包括上身位1.3、臀部位1.7與腿部位1.6、1.8,所述上身位1.3、臀部位1.7與腿部位1.6、1.8之間活動連接,所述上身位與腿部位分別通過轉軸連接框架1.2,所述上身位與腿部位分別連接第二動力部以驅動所述上身位與腿部位能夠傾斜預設的角度,所述第二動力部為與上身位連接的上身升降缸12,及與腿部位連接腿部升降缸17。
所述床板的床頭端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一號門2,所述床板靠近一號門2位置設置有頭部護墊26,所述床板一側側邊靠近頭部位置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二號門3,位于二號門一側靠近腿部的位置設置有可以開合的三號門5,所述一號門、二號門及三號門上分別設置有用于救護的醫(yī)療器械,所述醫(yī)療器械連接電源以為其供電,所述醫(yī)療器械與電源之間設置有高壓電源箱8用于歸置電線及漏電保護器。逆變器27也設置于高壓電源箱8內最高處,以防止患者大出血、嘔吐、尿液、生理鹽水外漏等,給患者帶來危險,所述床內電源連接逆變器,當救護床在汽車上工作時,所述汽車上的12v輸入插口能夠連接床內固定電源以為其供電。當在病房內工作時,220V電源直接與救護床床體高壓輸入端連接以為床體內電子醫(yī)療器械供電。
所述框架前端底部兩側設置有前部地面行走輪11.1,所述框架底部靠近中部的位置兩側設置有支撐輪19,所述框架底部靠近后部的位置兩側設置有后部支撐腿15,所述后部支撐腿底部設置有后部支撐腿輪15.1,所述后部支撐腿具有預設的長度且能夠相對于所述框架折疊,以調整后部支撐腿輪15.1的高度,所述框架底部后端設置有后部地面行走輪7。所述框架前端底部兩側設置有滑軌,所述滑軌上設置有移動臂,所述前部地面行走輪11.1設置于所述移動臂上,所述移動臂連接第一動力部11以驅動所述移動臂向前移動,上車時以使前部地面行走輪能夠向前伸出框架1.2前端底部預設的長度。所述床體二號門與三號門相對一側側邊設置有可以移動的護攔1.5。
所述后部折疊腿包括后部支撐臂15及后部拉伸臂16,所述后部支撐臂通過轉軸與框架1.2連接,所述后部拉伸臂一端通過轉軸與框架1.2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后部支撐臂15,所述后部拉伸臂中部設置有活動節(jié),所述移動臂一側設置有撥叉,所述撥叉通過拉線16.1連接后部拉伸臂16,當前部地面行走輪11.1向后回縮時,移動臂觸碰撥叉,撥叉拉動后部拉伸臂,以使后部支撐臂15折疊。所述框架相對于后部支撐腿一側設置有吸盤6,所述吸盤能夠使所述后部支撐腿折疊時,固定所述部支撐腿折疊。
所述一號門上設置有心電監(jiān)護儀2.1和電動吸痰器組合2.3,用于遇到危重患者痰多咳不出來會窒息死亡,吸痰操作更便捷,按下電源按鈕即可工作。
所述二號門上設置有急救呼吸機、雙終端普通吸氧設備,所述雙終端普通吸氧設備可通過導管連接病床墻壁的吸氧終端及氧氣瓶,當與病床墻壁連接時,關閉氧氣瓶閥門,實現(xiàn)給床內供氧的雙系統(tǒng)互聯(lián)。
所述三號門具有存放室5.2、5.3,用于搶救藥品的存放以及設置可伸縮式輸液架5.1、電源插座。
所述二號門3與三號門5之間設置有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上設置用于救護的醫(yī)療器械。所述固定部上設置有微量注射泵、電壓電量顯示,用于顯示電源參數(shù)。
所述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及固定部頂部分別設置有置物凹槽2.4、5.5。所述置物凹槽用于將來搶救病人時加放除顫儀、心電圖、輸液泵、氣管插管,搶救針劑,輸液器,注射器,輸液加熱棒,搶救藥品等。
所述框架前部兩側設置有前部支撐腿,所述前部支撐腿底部設置有前部支撐腿輪20.1,所述前部支撐腿具有預設的長度且能夠相對于所述框架折疊,以調整前部支撐腿輪的高度,所述前部折疊腿包括前部支撐臂20及前部拉伸臂21,所述前部支撐臂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所述前部拉伸臂一端通過轉軸與框架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連接前部支撐臂,所述前部拉伸臂中部設置有活動節(jié),靠近床尾位置設置有助力機構20.4,所述助力機構通過拉線20.3抻拉控制前部拉伸臂折疊,以驅動前部支撐臂20折疊。所述框架相對于前部支撐腿一側設置有吸盤20.2,所述吸盤能夠使所述前部支撐腿折疊時,固定所述前部支撐腿,其可以與后部支撐腿的固定形式一致。所述后部支撐腿與前部支撐腿能夠自身調整其長度,以保證當前部地面行走輪11.1與汽車地面接觸時,后部支撐腿與前部支撐腿同時與地面接觸,以適應不同車型的地面高度。
所述二號門與固定部靠近床板位置設置有凹陷22、23,以使二號門與固定部關上時,人體躺在床板上時,手臂具有活動空間。
所述床體一號門、二號門、固定部,三號門及床體框架下面設有12V安全照明。
當需要轉送病人時,升降機構將床體向上升起,與病房病床一致高度,同時打開可承接病人的一號門、二號門、三號門,病人從相對一側接到救護床上,此時一號門至三號門及固定部上的醫(yī)療器械可對病人進行全方位救護。當救護床移動至適合的車型或救護車跟前時,升降機構升起其底部地面行走輪,首先保證救護床框架高于汽車地板平面,其后,前部地面行走輪通過移動臂的驅動向前移動,升降機構升降架向下移動,使前部地面行走輪與汽車地板面平行接觸,此時前部支撐腿與后部支撐腿展開與地面接觸,同時收回升降架,幫護人員隨之推送救護床,當前部支撐腿靠近汽車地板時,按壓助力機構使前部拉伸臂驅動前部支撐腿折疊,隨之中心支撐輪與汽車地面接觸,此時前部地面行走輪在車內回收,驅動后面支撐腿折疊,后面地面行走輪與汽車地面接觸,完成上車。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救護床,移動便捷,縮短搶救時間,節(jié)省人力物力,能夠有效提高病患運送的安全性與高效性。其醫(yī)療器械藥品分布合理化,給搶救危重病患者帶來省時省力高效的搶救;同時,氣電分離式設計,獨立供氧系統(tǒng)在脫離中心供氧的情況下仍可大量提供氧氣使用最高可連續(xù)使用36小時;電路獨立設計,12v逆變?yōu)?20v電源,在脫離病房固定電源的情況下高、低電壓可持續(xù)使用3小時以上,其在上車后可利用點煙器轉接12v電源可為搶救床所有醫(yī)療設備提供連續(xù)供電進行持續(xù)工作,為運送危重病患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高效的搶救及治療;再有,本搶救床具有自動上車功能,此功能大大提高了搶救危重病患的有效時間和便捷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