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薰香產(chǎn)品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中藥薰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畜舍是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養(yǎng)殖的重要設施,畜舍環(huán)境對牲畜飼養(yǎng)十分重要。有資料表明,畜禽生產(chǎn)力10~20%取決于品種,40~50%取決于飼料,30~40%取決于環(huán)境。可見環(huán)境對牲畜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中,畜禽活力旺盛,免疫抵抗能力很強;若處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畜禽抵抗力很差,容易感染疾病,還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刺激,甚至死亡。
在畜舍內(nèi)活動的對象是飼養(yǎng)密度大的動物,這些動物不僅在舍內(nèi)飲水、采食、生產(chǎn),而且還在舍內(nèi)排泄,畜舍內(nèi)環(huán)境非常惡劣。
目前常用的畜舍的空氣消毒方法,是用乳酸、過氧乙酸、甲醛和84消毒液等化學藥品,進行噴灑、薰蒸、消毒或紫外線等物理方法進行消毒,但有缺點,對禽畜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可造成皮膚、呼吸道、眼睛的刺激損傷,消毒時人們不能在場,操作時又需專業(yè)人員,普及不方便,同時對提神醒腦、提高抗病能力無其作用,也難除蚊蠅庫蠓等昆蟲。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中藥薰香及其制備方法,解決現(xiàn)有的畜舍空氣消毒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
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350~450份,木粉150~250份,榆皮粉80~120份,羧甲基纖維素8~12份,野菊花30~70份,川楝15~25份,薄荷15~25份,丁香15~25份,花椒15~25份,八角15~25份,茴香15~25份,桉葉25~35份,香茅25~35份,薰衣草25~35份,迷迭香25~35份,苦參25~35份。
其中,優(yōu)選地,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400份,木粉200份,榆皮粉100份,羧甲基纖維素10份,野菊花50份,川楝20份,薄荷20份,丁香20份,花椒20份,八角20份,茴香20份,桉葉30份,香茅30份,薰衣草30份,迷迭香30份,苦參30份。
一種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
其中,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制香的壓力為50t,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本發(fā)明中藥薰香的用法:每根香點燃大約四小時,1000m3室內(nèi)空間。
本發(fā)明中,所用的原料中,艾葉、野菊花、桉葉、香茅、薰衣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流感桿菌等有殺滅抑制作用;配方中的川楝、花椒、迷迭香、苦參具有殺蟲作用;配方中丁香和八角還具有芳香健胃、化濕開竅、避穢清陽、醒神益的作用;配方中的茴香具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同時,配方中的艾葉、野菊花、丁香、茴香含有辛味,辛能行能散,能潤能溫,具有袪邪扶正的作用,有關(guān)藥理研究表明:辛味藥的發(fā)散解表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解熱、抗菌、抗病毒及協(xié)助發(fā)汗等方面;辛味藥行氣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對消化功能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既抑制胃腸運動,有興奮胃腸運動;辛味藥的活血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方面;辛味藥開竅作用與其能興奮與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guān),再者,辛入肺,走氣,開通玄府,調(diào)節(jié)氣機升降通道,以利解表驅(qū)邪。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的中藥薰香對多種病毒、細菌、真菌等多種病源體有連續(xù)的、安全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2.本發(fā)明的中藥薰香氣味芬芳、對于舍內(nèi)氨氣、硫化氫等異味有凈化作用。
3.本發(fā)明的中藥薰香具有止咳平喘、安神醒腦、止漏安胎的作用,用于日常保健。
4.本發(fā)明的中藥薰香無毒無害,能除蚊蠅庫蠓等昆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實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制成:艾葉400份,木粉200份,榆皮粉100份,羧甲基纖維素10份,野菊花50份,川楝20份,薄荷20份,丁香20份,花椒20份,八角20份,茴香20份,桉葉30份,香茅30份,薰衣草30份,迷迭香30份,苦參30份。
上述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壓力為50t,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350份,木粉250份,榆皮粉80份,羧甲基纖維素12份,野菊花30份,川楝25份,薄荷15份,丁香25份,花椒15份,八角25份,茴香15份,桉葉25份,香茅35份,薰衣草25份,迷迭香35份,苦參25份。
上述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壓力為50t,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450份,木粉150份,榆皮粉120份,羧甲基纖維素8份,野菊花70份,川楝15份,薄荷25份,丁香15份,花椒25份,八角15份,茴香25份,桉葉25份,香茅35份,薰衣草25份,迷迭香35份,苦參25份。
上述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壓力為50t,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380份,木粉220份,榆皮粉90份,羧甲基纖維素11份,野菊花40份,川楝22份,薄荷18份,丁香22份,花椒18份,八角22份,茴香18份,桉葉30份,香茅32份,薰衣草28份,迷迭香32份,苦參28份。
上述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壓力為50t,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中藥薰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艾葉430份,木粉170份,榆皮粉115份,羧甲基纖維素9份,野菊花35份,川楝24份,薄荷16份,丁香24份,花椒17份,八角21份,茴香22份,桉葉28份,香茅31份,薰衣草29份,迷迭香32份,苦參32份。
上述中藥薰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少量乙醇分散榆皮粉、羧甲基纖維素后投入加熱至80℃的40份純化水中攪拌完全溶解至粘稠狀,冷卻至常溫,得混合物料一;
(2)取艾葉、木粉、野菊花、川楝、薄荷、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桉葉、香茅、薰衣草、迷迭香、苦參粉碎全部通過80目篩,投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混合物一,混合攪拌2小時,得混合物料二;
(3)用柱式油壓制香機制香,壓力為50t,攤開在烘盤上送入烘房40℃烘48小時,即得,制出的香棒為10g/支。
應用實施例
按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方法制得中藥薰香的藥效學試驗表明,中藥薰香分別在四個畜舍中進行實驗,每個畜舍都將2只培養(yǎng)皿分別放置在教室任意位置,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后蓋上蓋子。將中藥薰香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兩小時進行熏蒸后,將另2只培養(yǎng)皿分別放置在與前2只培養(yǎng)皿相同的位置,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后未蓋上裝蓋子。將四個教室中的16只培養(yǎng)皿放置于37度培養(yǎng)24小時,取出后分別計數(shù)菌落。結(jié)果顯示為以實施例1的薰香薰蒸的畜舍,中藥薰蒸前后菌落數(shù)分別為140個、89個;以實施例2的薰香薰蒸的畜舍,中藥薰蒸前后菌落數(shù)分別為145個、55個;以實施例1的薰香薰蒸的畜舍,中藥薰蒸前后菌落數(shù)分別為142個、55個;以實施例1的薰香薰蒸的畜舍,中藥薰蒸前后菌落數(shù)分別為149個、66個。表明中藥薰香有明顯抑菌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