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輸入人體的外科手術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臨床上適用于長管狀骨骨折的帶有鈦纜的接骨板及輔助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長管狀骨(如肱骨、股骨、脛骨等)骨折是骨科臨床工作中的常見骨折類型,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是此類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髓內(nèi)釘和接骨板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但是此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并不能提供可靠的內(nèi)固定強度,所以有術者選擇將鈦纜配合接骨板捆扎固定。傳統(tǒng)接骨板無匹配鈦纜的結構,因此鈦纜固定后可能在接骨板表面移動,影響固定效果;在此基礎上,有些器械廠家研發(fā)了具有匹配鈦纜結構的接骨板但現(xiàn)有的器械在提供鈦纜固定結構的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接骨板需配合專門設計的鈦纜使用,且在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中,將鈦纜穿入接骨板預留孔中的操作非常困難,此外,接骨板上的獨立鈦纜預留孔導致釘孔間距變大,從而使得釘孔數(shù)量減少;還可以通過獨立設計的鈦纜固定組件配合接骨板使用,但使用該固定組件需占用接骨板相應釘孔,使其無法再用于螺釘固定,且鈦纜需使用專門器械進行鎖緊,在應用固定組件后,其鎖緊器械需置于接骨板側面,這使得鎖緊操作在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中非常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鈦纜的接骨板及輔助定位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鈦纜的接骨板及輔助定位裝置,包括長條形的接骨板本體,在接骨板本體上設有沿軸線方向排布的通透的接骨板螺釘孔,所述接骨板本體與輔助定位裝置垂直交叉設置且手術完成后用螺釘固定并移除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在所述接骨板螺釘孔下部的內(nèi)壁上設有螺紋,螺釘孔的上部膨大,在所述螺釘孔兩側分別預留鈦纜定位孔,可在固定螺釘?shù)耐瑫r,將鈦纜固定,無需采用其他鈦纜固定器械,縮短手術時間,所述鈦纜定位孔橫向貫穿接骨板并于接骨板的兩側壁開口且局部穿過釘孔上部,不單獨占用接骨板空間,保證螺釘孔密度沒有因此減小。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包括上部組件、下部組件和固定桿,所述下部組件有兩個,并且平行固定在接骨板的螺釘孔兩側,上部組件設置在下部組件上,固定桿將上部組件和下部組件固定在接骨板上。
所述螺釘尾部膨大,與接骨板螺釘孔上部外形匹配;中部表面有螺紋,與接骨板螺釘孔下部匹配;下部表面有螺紋,其長度能夠多變,可以依據(jù)實際情況制作多種規(guī)格,分別用于雙側皮質(zhì)固定、單側皮質(zhì)固定,也可將其取消,此時即單純用于固定鈦纜。
所述輔助定位裝置下部與接骨板外型匹配,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內(nèi)側壁有四處開口分別對應于接骨板側壁四處開口,中間有局部突起安置于螺釘孔上部。
所述上部組件下部有四處柱狀突起,其兩側有四個半圓形定位管,管壁有凹槽,在所述上部組件下部的中間設有局部突起,在所述局部突起上有局部凹陷分別與鈦纜定位孔組成封閉管道用于鈦纜穿過。
在所述下部組件上留有貫穿其全層的用于定位及固定的圓形孔徑,在所述下部組件兩側設有兩個半圓形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管壁有突起,并與上部組件半圓形定位管配合組成圓形管道,在下部組件中間設有以其為中心進行開合動作的轉軸,由于接骨板兩側鈦纜將定位器下部組件卡住,無法直接移除,可將下部組件兩側沿轉軸轉動,使其上部靠近,下部張開,此時可順利將其從接骨板移除,再將下部組件兩部分分開,完全移除。
所述固定桿包括固定桿上部、中部突起、中部和下部,在所述固定桿下部設有與接骨板釘孔下部螺紋固定的螺紋。
所述接骨板及輔助定位裝置的材料是鈦合金,鈦合金的彈性模量與人體骨骼更接近,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具有更高的抗疲勞性能,更優(yōu)秀的抗腐蝕性能,對骨組織的生長影響更小,術后能進行mri.ct檢查,含ni元素極低,故人體過敏反應更小。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1.每個釘孔預留鈦纜定位孔,可在固定螺釘?shù)耐瑫r,將鈦纜固定,無需采用其他鈦纜固定器械,縮短手術時間;
2.螺釘沿順時針方向擰緊時,鈦纜在螺釘尾部摩擦力作用下被進一步拉緊,保證固定效果確切可靠;
3.鈦纜定位孔位于釘孔兩側,不單獨占用接骨板空間,保證釘孔密度沒有因此減小;
4.通過配合不同長度的螺釘及是否使用鈦纜,每個釘孔均可以實現(xiàn):雙層皮質(zhì)+鈦纜、單層皮質(zhì)+鈦纜、僅雙層皮質(zhì)、僅單層皮質(zhì)、僅鈦纜等多種固定方式,可供手術醫(yī)師靈活選擇;
5.配合使用輔助定位器,可在小切口條件下使鈦纜順利穿過接骨板,便于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接骨板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輔助定位裝置的上部組件和下部組件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輔助定位裝置的上部組件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輔助定位裝置的下部組件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輔助定位裝置的固定桿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輔助定位裝置的螺釘示意圖。
其中:1.釘孔下部內(nèi)壁,2.螺釘孔上部,3、4、5、6.接骨板兩側壁開口,7、8.釘孔上部的鋼絲定位孔,9、10、11、12.輔助定位器上部組件內(nèi)側壁開口,13.輔助定位器上部組件局部突起,14、15.輔助定位器上部組件局部凹陷,16、17、18、19.輔助定位器上部組件柱狀突起,20、21.圓形孔徑,22.轉軸,23.螺釘尾部,24.螺釘中部,25.螺釘下部,26.固定桿上部,27固定桿中部突起,28固定桿中部,29.固定桿下部,30、31、32、33.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圖1-6給出了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一種帶有鈦纜的接骨板及輔助定位裝置,包括長條形的接骨板本體,在接骨板本體上設有沿軸線方向排布的通透的接骨板螺釘孔,所述接骨板主體與輔助定位裝置垂直交叉設置且手術完成后用螺釘固定并移除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在所述接骨板螺釘孔下部的內(nèi)壁1上設有螺紋,螺釘孔的上部2膨大,在所述螺釘孔兩側分別預留鈦纜定位孔7、8,可在固定螺釘?shù)耐瑫r,將鈦纜固定,無需采用其他鈦纜固定器械,縮短手術時間,所述鈦纜定位孔7、8橫向貫穿接骨板并于接骨板的兩側壁開口3、4、5、6且局部穿過螺釘孔上部2,不單獨占用接骨板空間,保證螺釘孔密度沒有因此減小。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包括上部組件、下部組件和固定桿,所述下部組件有兩個,并且平行固定在接骨板的螺釘孔兩側,上部組件設置在下部組件上,固定桿將上部組件和下部組件固定在接骨板上。
所述螺釘尾部23膨大,與接骨板螺釘孔上部2外形匹配;螺釘中部24表面有螺紋,與接骨板螺釘孔下部匹配;螺釘下部25表面有螺紋,其長度能夠多變,可以依據(jù)實際情況制作多種規(guī)格,分別用于雙側皮質(zhì)固定、單側皮質(zhì)固定,也可將其取消,此時即單純用于固定鈦纜。
所述輔助定位裝置下部與接骨板外型匹配,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內(nèi)側壁有四處開口9、10、11、12分別對應于接骨板側壁四處開口3、4、5、6,中間有局部突起13安置于螺釘孔上部2。
所述上部組件下部有四處柱狀突起16、17、18、19,其兩側有四個半圓形定位管,管壁有凹槽,在所述上部組件下部的中間設有局部突起13,在所述局部突起13上有局部凹陷14、15分別與鈦纜定位孔7、8組成封閉管道用于鈦纜穿過。
在所述下部組件上留有貫穿其全層的用于定位及固定的圓形孔徑20、21,在所述下部組件兩側設有兩個半圓形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管壁有突起,并與上部組件半圓形定位管配合組成圓形管道30、31、32、33,在下部組件中間設有以其為中心進行開合動作的轉軸22,由于接骨板兩側鈦纜將定位器下部組件卡住,無法直接移除,可將下部組件兩側沿轉軸22轉動,使其上部靠近,下部張開,此時可順利將其從接骨板移除,再將下部組件兩部分分開,完全移除。
所述固定桿包括固定桿上部26、中部突起27、中部28和下部29,在所述固定桿下部29設有與接骨板釘孔下部螺紋固定的螺紋。
所述接骨板及輔助定位器材料是鈦合金,鈦合金的彈性模量與人體骨骼更接近,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更好,具有更高的抗疲勞性能,更優(yōu)秀的抗腐蝕性能,對骨組織的生長影響更小,術后能進行mri.ct檢查,含ni元素極低,故人體過敏反應更小。
所述鈦纜也可以用鋼絲代替。
使用說明:常規(guī)切口手術:(一)將接骨板置于骨骼一側,并將鈦纜從對側繞過;(二)將鈦纜兩端分別從接骨板上預留的定位孔中穿過,一端自5進入,經(jīng)7,再由3導出,另一端自4進入,經(jīng)8,再由6導出;(三)按照常規(guī)手術步驟,經(jīng)釘孔在骨組織上鉆孔并測量長度;(四)選擇合適長度螺釘植入,在螺釘尾部23即將接觸接骨板時,將鈦纜兩端拉緊,然后繼續(xù)擰緊螺釘,此時螺釘尾部順時針轉動,在其摩擦力作用下,鈦纜被進一步拉緊。
微創(chuàng)切口手術:在微創(chuàng)切口條件下,無法在直視下將鈦纜導入接骨板上的預留孔,因此改操作需借助輔助定位器完成。(一)將接骨板置于骨骼一側,并將鈦纜從對側繞過,將輔助定位裝置固定于接骨板;(二)將鈦纜一端從導管30導入,從導管32導出,另一端從導管31導入,從導管33導出;(四)將輔助定位器固定桿及定位器上部組件移除;(五)此時由于接骨板兩側鈦纜將定位器下部組件卡住,無法直接移除,可將下部組件兩側沿轉軸22轉動,使其上部靠近,下部張開,此時可順利將其從接骨板移除,再將下部組件兩部分分開,完全移除;(六)按照常規(guī)手術步驟,經(jīng)釘孔在骨組織上鉆孔并測量長度;(七)選擇合適長度螺釘植入,在螺釘尾部23即將接觸接骨板時,將鈦纜兩端拉緊,然后繼續(xù)擰緊螺釘,此時螺釘尾部順時針轉動,在其摩擦力作用下,鈦纜被進一步拉緊。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做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對其作出種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