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地說是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及其制備方法,用于治療腹部及盆腔ct檢查時的腸道充盈,屬于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在進行腹部及盆腔ct檢查時,常需要口服及腸道灌注一定劑量的對比劑,以到達充盈腸管,增加腸道與周圍組織及淋巴結(jié)的對比度,增加臟器病變檢出率。
目前臨床應用的對比劑主要有陰性對比劑(以空氣和脂類為代表)、中性對比劑(以水為代表)和陽性對比劑(以泛影葡胺等碘劑溶液為代表)。空氣和水作為對比劑,方便經(jīng)濟,患者易接受,但空氣存在易在ct掃描時產(chǎn)生氣體偽影,水易被腸道吸收,口服量大,下消化道充盈不好;脂類副反應大,且價格昂貴。碘劑溶液具有致敏性,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可導致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胡安忠等,《山東醫(yī)藥》,2010年41期),同時,碘劑主要是通過腎臟代謝排出體外,可導致腎臟功能的損傷(姜文兵,《碘造影劑早期腎毒性腎功能的評價》,2006年12期),甚至發(fā)生腎功能衰竭。
目前也有在先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ct胃腸道造影劑,該專利申請中采用助瀉劑,目的是為盡快排空體內(nèi)造影劑并縮短滯留時間。另一在先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胃腸道造影劑,該專利通過碘劑溶液中添加液體石蠟,加速腸道排空。但均未提出對胃腸道黏膜和腎臟功能的保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理化性能穩(wěn)定,顯像清晰,腸道充盈良好,縮短其在人體的停留時間,且減少胃腸道的刺激,保護胃腸道黏膜,同時還能保護腎臟,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純碘或碘化物50-70份,中藥組合物25-35份,蜂蜜50-80份,水300-500份;中藥組合物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份,川芎12份,紅花12份,黃蜀葵花12份,赤土茯苓12份,大黃6份,干地黃18份,蓽澄茄12份,高良姜3份,黃芪30份,銀杏葉9份,白術(shù)12份,藿香9份,柴胡12份。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丹參、川芎、姜黃、赤土茯苓、大黃、干地黃、蓽澄茄、高良姜、黃芪、白術(shù)、藿香和柴胡粉碎,加入上述藥物總量6-8倍的水,浸泡30-60分鐘,煎煮1-2小時,過濾得藥液;
(2)將紅花、黃蜀葵花、銀杏葉,用黃酒噴勻,置于瓦片上,小火慢烘10-20分鐘,放涼研磨成細末,過80-120目篩;
(3)將步驟1的藥渣加30-40℃的溫水,浸泡20-40分鐘,煎煮30-40分鐘后,降溫60-70℃,加入藿香重量6-8倍的黃酒,在65-70℃超聲處理15-20min,超聲功率800w,離心分離上層液;
(4)將步驟(1)所得藥液和步驟(2)所得細末與步驟(3)所得上層液混勻即得中藥組合物;
(5)將純碘或碘化物、中藥組合物和蜂蜜充分攪拌成稠膏;將稠膏置于容器內(nèi)烘40-60分鐘,得烘干物,在溫度為70-80℃下干燥,加入水,混勻裝瓶即得。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中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如下:
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涼血消癥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丹參不僅能抑制夠迷走神經(jīng),從而降低胃粘膜的損傷程度,還能通過改善粘膜血流供應,減輕細胞內(nèi)鈣超載,降低胃竇運動,促進胃粘膜液分泌和潰瘍邊緣胃粘膜細胞dna的合成起到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保護作用。造影劑腎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腎間質(zhì)損傷。丹參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調(diào)節(jié)多種抗氧化物酶活性,由此推斷,丹參也可能通過其抗氧化作用防止造影劑腎損害。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川芎含川芎嗪、藁本內(nèi)酯等多種有效成分,可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具有輕度利尿效果,并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機制,從而起到保護腎臟的作用。
紅花:辛、溫,歸心、肝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之效。紅花中的紅花黃色素能通過降低血管緊張素ⅱ含量,調(diào)節(jié)循環(huán)和局部血管的舒縮平衡,維持腎血流量和水鹽代謝穩(wěn)定,增加egfr,排鈉利尿,保護腎功能。紅花黃色素能夠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糾正腎小球內(nèi)循環(huán)障礙,提高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促進造影劑的排泄,減少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的風險。
黃蜀葵花:辛、甘,歸心、腎、膀胱經(jīng)。通淋、消腫、解毒。缺血、中毒或感染是造成腎小管損害的最常見原因,缺血、缺氧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可直接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黃蜀葵花提取物含有活潑的自由基清除劑,對腎小管具有作用。黃蜀葵花中含有金絲桃苷,金絲桃苷可使小鼠乙醇性胃黏膜損傷過程中血漿、胃組織中升高的mda含量降低,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
赤土茯苓:又名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jīng),可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土茯苓可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尿酸、肌酐、尿素氮、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和血清xod活性,推測土茯苓可能通過抑制xod的活性,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來降低血尿酸,起到對腎臟的保護作用。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jīng)。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淤通經(jīng)。大黃能促進胃腸平滑肌的收縮,增強胃動力,對消化道黏膜具有保護作用。還能使組織營養(yǎng)代謝增強,胃酸分泌降低,胃液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被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增多,從而加強胃粘膜屏障[18]。此外,大黃還可以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降低其分解,減少bun、scr的來源,促進bun、scr從腎臟排出,從而起到保腎的作用。
干地黃:甘、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滋陰清熱,涼血補血。干地黃具有胃粘膜保護的快速保護作用,幾乎在給藥后立即產(chǎn)生,與胃粘膜內(nèi)辣椒素敏感神經(jīng)元介導的神經(jīng)反射過程有關(guān)。此外干地黃還有保腎的作用。
蓽澄茄: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jīng)。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暖腎之功效,善治腎氣膀胱冷。
高良姜:辛、熱,歸脾、胃經(jīng)。溫胃散寒、理氣、消食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高良姜中的總黃酮成分具有抗胃潰瘍和增強胃黏膜保護作用,一方面能夠降低胃黏膜損傷因子的活性,降低胃液和總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活性,另一方面能夠增強胃黏膜保護因子的活性。
黃芪:甘、溫,歸脾、胃經(jīng)。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黃芪對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有明顯的增強作用,調(diào)節(jié)內(nèi)環(huán)境以滅殺hp,促進胃黏膜炎癥修復。
銀杏葉:甘、苦、澀、平,歸心、肺經(jīng)。斂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銀杏葉可通過促進內(nèi)源性pge2合成來預防胃黏膜損傷。另外銀杏葉對腎臟具有明顯保護作用。
白術(shù)、藿香:白術(shù)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藿香辛,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祛暑解表;化濕和胃。
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柴胡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促進胃排空,試對兔離體腸管有增強蠕動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的造影劑在各原料的協(xié)同作用下,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理化性能穩(wěn)定,對比明顯,影像清晰,同時合理搭配中藥組方,避免了常規(guī)造影劑對腸道的損傷,適用于常規(guī)胃腸道準備和專項檢查的口服造影劑。本發(fā)明理化性能穩(wěn)定,顯像清晰,腸道充盈良好,還能夠促進造影對比劑的排出,縮短其在人體的停留時間,且減少胃腸道的刺激,保護胃腸道黏膜,同時還能保護腎臟,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ct掃描后腸道很快就沒有對比劑顯示,說明已被腸道吸收,然后進入血液經(jīng)腎臟過濾排泄。
附圖說明
圖1為口服碘劑溶液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2為口服本發(fā)明對比劑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3為口服對比例1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4為口服對比例2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5為口服水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6為細胞在不同溶液接觸后增殖情況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和實驗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碘化鈉50份,中藥組合物35份,蜂蜜65份,水300份;中藥組合物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份,川芎12份,紅花12份,黃蜀葵花12份,赤土茯苓12份,大黃6份,干地黃18份,蓽澄茄12份,高良姜3份,黃芪30份,銀杏葉9份,白術(shù)12份,藿香9份,柴胡12份。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丹參、川芎、姜黃、赤土茯苓、大黃、干地黃、蓽澄茄、高良姜、黃芪、白術(shù)、藿香和柴胡粉碎,加入上述藥物總量6-8倍的水,浸泡30-60分鐘,煎煮1-2小時,過濾得藥液;
(2)將紅花、黃蜀葵花、銀杏葉,用黃酒噴勻,置于瓦片上,小火慢烘10-20分鐘,放涼研磨成細末,過80-120目篩;
(3)將步驟1的藥渣加30-40℃的溫水,浸泡20-40分鐘,煎煮30-40分鐘后,降溫60-70℃,加入藿香重量6-8倍的黃酒,在65-70℃超聲處理15-20min,超聲功率800w,離心分離上層液;
(4)將步驟(1)所得藥液和步驟(2)所得細末與步驟(3)所得上層液混勻即得中藥組合物;
(5)將純碘或碘化物、中藥組合物和蜂蜜充分攪拌成稠膏;將稠膏置于容器內(nèi)烘40-60分鐘,得烘干物,在溫度為70-80℃下干燥,加入水,混勻裝瓶即得。
實施例2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碘化鈉65份,中藥組合物25份,蜂蜜80份,水450份;中藥組合物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份,川芎12份,紅花12份,黃蜀葵花12份,赤土茯苓12份,大黃6份,干地黃18份,蓽澄茄12份,高良姜3份,黃芪30份,銀杏葉9份,白術(shù)12份,藿香9份,柴胡12份。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丹參、川芎、姜黃、赤土茯苓、大黃、干地黃、蓽澄茄、高良姜、黃芪、白術(shù)、藿香和柴胡粉碎,加入上述藥物總量6-8倍的水,浸泡30-60分鐘,煎煮1-2小時,過濾得藥液;
(2)將紅花、黃蜀葵花、銀杏葉,用黃酒噴勻,置于瓦片上,小火慢烘10-20分鐘,放涼研磨成細末,過80-120目篩;
(3)將步驟1的藥渣加30-40℃的溫水,浸泡20-40分鐘,煎煮30-40分鐘后,降溫60-70℃,加入藿香重量6-8倍的黃酒,在65-70℃超聲處理15-20min,超聲功率800w,離心分離上層液;
(4)將步驟(1)所得藥液和步驟(2)所得細末與步驟(3)所得上層液混勻即得中藥組合物;
(5)將純碘或碘化物、中藥組合物和蜂蜜充分攪拌成稠膏;將稠膏置于容器內(nèi)烘40-60分鐘,得烘干物,在溫度為70-80℃下干燥,加入水,混勻裝瓶即得。
實施例3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碘化鈉70份,中藥組合物30份,蜂蜜50份,水500份;中藥組合物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丹參15份,川芎12份,紅花12份,黃蜀葵花12份,赤土茯苓12份,大黃6份,干地黃18份,蓽澄茄12份,高良姜3份,黃芪30份,銀杏葉9份,白術(shù)12份,藿香9份,柴胡12份。
一種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丹參、川芎、姜黃、赤土茯苓、大黃、干地黃、蓽澄茄、高良姜、黃芪、白術(shù)、藿香和柴胡粉碎,加入上述藥物總量6-8倍的水,浸泡30-60分鐘,煎煮1-2小時,過濾得藥液;
(2)將紅花、黃蜀葵花、銀杏葉,用黃酒噴勻,置于瓦片上,小火慢烘10-20分鐘,放涼研磨成細末,過80-120目篩;
(3)將步驟1的藥渣加30-40℃的溫水,浸泡20-40分鐘,煎煮30-40分鐘后,降溫60-70℃,加入藿香重量6-8倍的黃酒,在65-70℃超聲處理15-20min,超聲功率800w,離心分離上層液;
(4)將步驟(1)所得藥液和步驟(2)所得細末與步驟(3)所得上層液混勻即得中藥組合物;
(5)將純碘或碘化物、中藥組合物和蜂蜜充分攪拌成稠膏;將稠膏置于容器內(nèi)烘40-60分鐘,得烘干物,在溫度為70-80℃下干燥,加入水,混勻裝瓶即得。
對比例1
與本發(fā)明對比劑區(qū)別在于:ct檢查用腸道對比劑的制備方法中中藥組合物制備時采用傳統(tǒng)煎煮方式,將中藥煎煮兩次,將兩次濾液混合過濾得中藥組合物,其他同各個實施例。
對比例2
與本發(fā)明對比劑區(qū)別在于:中藥組合物由以下中藥原料組成:三七15份、川芎12份、紅花12份,大黃30份、芒硝20份、桂枝20份、茯苓20份、銀杏葉9份、山雞椒12份、黃芪30份,銀杏葉9份白術(shù)12份、鮮生地12份、蒲公英9份。
本發(fā)明的臨床應用觀察如下:
(一)一般資料
患者180例,男性97例,女性83例?;颊邿o明顯腹水、腹腔巨塊型占位及胃腸道癥狀。
(二)方法
患者隨機分為五組,各40例。對照組分別應用對比例1、對比例2、溫開水、市售的碘劑口服液??诜Ρ葎┖?,進行腹部ct平掃或增強掃描。同時與服用對比劑前及服用后至3d時間內(nèi)觀察胃腸道癥狀及并進行血尿素氮、肌酐的測定。
(三)評定標準
通過小腸腸管充盈、結(jié)構(gòu)顯示程度、腸管管壁與對比劑ct值評定對比劑的對比效果;通過胃腸道癥狀評定對比劑對腸道有無刺激;通過血尿素氮、肌酐的評定對比劑對腎臟有無損傷。
其中,腸管充盈、結(jié)構(gòu)顯示程度、腸管管壁與對比劑ct值的鑒別評定:通過ct圖像進行測量對照。胃腸道癥狀評定:通過臨床有無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對照。腎臟損傷的評定:通過血尿素氮、肌酐的改變確定腎臟有無損傷。
(四)結(jié)果
1、腸道充盈顯示程度
2、小腸充盈后ct掃描圖像
圖2與圖1及圖5相比可以看出,服用本發(fā)明對比劑比其他兩組,腸腔充盈好,可清晰顯示腸道粘膜細微結(jié)構(gòu);圖2與圖3及圖4相比可以看出,服用本發(fā)明對比劑比對比例1及對比例2,顯像更清晰,腸道充盈更好,但是圖3及圖4相比圖1及圖5顯像相對清晰,腸道充盈比較好。
上述結(jié)果表明:服用本發(fā)明對比劑后腸道充盈效果理想,腸道內(nèi)對比劑分布均勻,對比密度值理想,顯像清晰,無偽影。對比例1及對比例2相比實驗組效果略差,說明本發(fā)明制備方法及藥物組合用量關(guān)系,是各藥物原料協(xié)同起效的,不是簡單替換效果能達到的。
3、胃腸道反應例數(shù)
上述結(jié)果表明:服用本發(fā)明對比劑無惡心、嘔吐、腹瀉出現(xiàn),無副作用。
4、腎臟損傷情況
服用對比劑后,碘劑組出現(xiàn)3例24小時內(nèi)血肌酐(scr)升高,1例第二天出現(xiàn)無尿癥狀癥狀,行透析治療后緩解;實驗組沒有出現(xiàn)內(nèi)血肌酐(scr)升高的情況。
5、無毒性試驗說明
依據(jù)國家標準gb/t16886.5-2003進行細胞毒性試驗,參考圖4,結(jié)果表明在細胞培養(yǎng)7d時,對比劑稀釋溶液(a)內(nèi)的細胞數(shù)量和形態(tài)已經(jīng)優(yōu)于碘劑同濃度溶液(b)。
上述臨床試驗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的對比劑口感較好,易于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減少造影劑對胃腸道的刺激,保護胃腸道黏膜;增強胃腸蠕動,促進對比劑的排出,縮短其在人體的停留時間;保護腎臟,預防造影劑腎病的發(fā)生。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