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草藥劑配制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治療灼傷創(chuàng)瘍的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現(xiàn)有的灼傷創(chuàng)瘍藥物種類較多,但大都為油類產(chǎn)品。如李付勇發(fā)明的“燒燙傷藥膏及其制造方法”(CN1095921A),就是以黃臘和芝麻油為基質組合,再配以熟地、生地、甘草等中草藥加熱而成。這類帶油制品的藥物對創(chuàng)面造成封閉,不能蒸騰散發(fā)創(chuàng)面有毒有害物質,創(chuàng)面不干燥,易造成細菌感染。神經(jīng)末梢增生過快,組織缺血缺氧而使創(chuàng)面發(fā)生奇癢,且因纖維素、纖維細胞在創(chuàng)面的修復愈合過程中生長太慢而造成攣縮痕痕,留下疤痕。為解決這一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中草藥劑,如李宗珊、李發(fā)山發(fā)明的“創(chuàng)瘍灼傷靈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CN1130232A),以生石膏、生黃連、生三七、生地榆、鮮劉寄奴、鮮虎仗、鮮女貞葉、鮮側柏葉、鮮海金沙等中草藥劑經(jīng)二次煎熬過濾而成。該藥劑具有清炎止痛、祛腐生肌作用強等特點,但其抗感染效果不甚理想,特別是不具備止癢功能和不能有效地治療燒燙傷后留有攣縮且組織未完全失活的創(chuàng)面,藥劑不透明,藥效不穩(wěn)定。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初傷迅速止痛、收斂結痂期止癢、創(chuàng)面不感染、無攣縮、無疤痕或少留疤痕,且能治愈燒燙傷后留有攣縮且組織未完全失活的創(chuàng)面的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為本發(fā)明的處方由中草藥和輔藥組成,中草藥包括千里光(生)、虎仗(生)、十大功勞(生)、地輸(干)、黃連(干)、丹參(干)、乳香、沒藥、輔藥為魚石脂膏。中草藥和輔藥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千里光(生)30-35、虎仗(生)30-35、十大功勞(生)5-10、地榆(干)5-10、黃連(干)5-10、丹參(干)5-10、乳香0.3-0.5、沒藥0.3-0.5、魚石脂膏5-10。
其制作方法為取千里光(生)、虎仗(生)、十大功勞(生)、黃連(干)、地榆(干)、丹參(干)按比例混合,加入比混合藥物重近兩倍的水,大火熬煮4.5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一次濾液。藥渣中加入比藥渣重近兩倍的水,大火熬煮3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二次濾液。兩次濾液混合,加入乳香、沒藥、魚石脂膏,文火熬煮4小時, 四層紗布或濾紙過濾,冷卻24小時收取藥膏。將收膏后的靜置液瓶裝(瓶蓋留孔),土法蒸氣消毒。液體冷卻至60℃時,每1千克藥液加入無功蜂蜜或植物油20毫升,搖勻,靜置24小時,瓶裝待用。
在加入乳香、沒藥時,該二味藥最好用布包裹。
收取的藥膏每1千克加入九華粉(湖南中醫(yī)學院附二醫(yī)院生產(chǎn))50克,瓶裝,可得一燒燙傷藥膏。
以上方法制得的藥劑,主要用于燒燙傷初期及丹毒、濕癥等紅腫疼痛的各種創(chuàng)瘍創(chuàng)面,具有較強的止痛、抗感染、生肌等多種功效。藥膏用于燒燙創(chuàng)瘍久治不愈或創(chuàng)面干燥出血者,特別是III度灼傷痂皮已去的潰瘍創(chuàng)面。
為徹底達到止癢、治愈燒燙傷后留有攣縮但組織未完全失活的創(chuàng)面和醒疤痕的目的,本發(fā)明還配有第二種藥劑。該藥劑的處方包括雪姜、丹參、蜜糖、毛芹菜(正名特考),其重量百分比為雪姜40-55、丹參15-20、毛芹菜15-20、蜜糖15-20,其制作方法為取雪姜、丹參加入50℃以上的白酒或酒精浸泡5-10天,濾出藥液,藥渣再加入50℃以上白酒或酒精浸泡5-10天,濾出藥液。兩次藥液混合,用4層紗布或濾紙過濾,加入無菌蜜糖,瓶裝待用。
制備本藥劑的處方及方法中,雪姜采用采至古歷六月地下的老生姜,蜜糖采用采至菜花或茶花的蜂蜜。兩次浸泡時間均為夏季5天、春秋季7天、冬季10天。
本發(fā)明的兩種藥劑可根據(jù)病情配合使用,亦可單獨使用。在燒燙傷初期,使用第一種藥劑。一般燒傷,使用第一種藥劑,即可全愈。對于深II度以上灼傷,在使用第一種藥劑3天后,開始使用第二種藥劑。
本發(fā)明的兩種藥劑亦可各半混合使用。
本發(fā)明的藥劑治療范圍廣泛,對開水、滾油、熱粥、金屬熔液、電灼、有毒氣體、化學物質等所造成的灼燙傷及各種炎性瘡疔潰瘍創(chuàng)面具有特殊療效,并能有效治愈燒燙傷后留有攣縮且組織未完全失活的創(chuàng)面。其具有很強的抗菌殺菌作用,能有效地抑止葡萄球菌、皮膚真菌、綠膿桿菌及沙門氏菌,有止癢、防止攣縮、早期結痂脫痂、降溫、活血、消腫、生肌、表皮再生、汗毛汗腺再生、皮脂腺再生等多種功效。在治療時,不需植皮不需包扎,采用噴霧施藥,創(chuàng)面迅速止痛,細胞組織脫水得到及時糾正,創(chuàng)面收斂時無癢痛,生肌快。創(chuàng)面愈后無攣縮,深II度以下不留疤痕,深II度至III度不留或少留疤痕。本發(fā)明采用中草藥藥源廣泛,治法獨特易行。
現(xiàn)已試用本發(fā)明的藥劑治愈的灼傷創(chuàng)瘍患者幾百人,有詳細記錄的279人。無1例植皮、無1例有功能障礙和留有攣縮疤痕。一般淺II度8天創(chuàng)面愈合,深II度20-30天創(chuàng)面愈合,III度35-60天創(chuàng)面愈合。
典型病例田錦輝,男,20歲,張家界市汽車修配廠修理工,因清洗化油器失火,燒成重傷,生命垂危。送張家界市一家醫(yī)院治療,2天傷勢不見好轉,后轉用本發(fā)明藥劑治療,就診時燒傷面積60%以上,淺II度至深II度之間,體溫40℃,用本發(fā)明藥劑治療43天愈,未留攣縮疤痕。
以下給出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實施例1稱取千里光5千克、生虎仗5千克、生十大功勞1千克、干地榆1千克、干黃連1千克、干丹參1千克混合,加水25千克,大火熬煮4.5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一次藥液。藥渣加水20千克,大火熬煮3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二次藥液。兩次藥液混合,加入乳香、沒藥各50克、魚石脂膏900克,文火熬煮4小時,四層紗布過濾,冷卻24小時收取藥膏。將收膏后的靜置藥液裝入窄口瓶(瓶蓋穿一大號針頭),大火10小時蒸氣消毒。冷卻至藥液60℃時,每1千克藥液加蜜糖20毫升,放置24小時,瓶裝即成。
收取的藥膏每500克加九華粉25克瓶裝備用。
實施例2取雪姜2.5千克、丹參1千克、毛芹菜(正名特考)1千克、加入6千克55°白酒浸泡5-10天,濾出藥液。藥查再加入5千克55°白酒浸泡5-10天,濾出藥液,將兩次濾液混合,4層紗布或濾紙過濾,加入1千克無菌蜂蜜,搖勻,瓶裝備用。
實施例3將實施例1和實施例2制備的藥劑各半混合,瓶裝即成。
權利要求
1.一種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由中草藥和輔藥經(jīng)熬制過濾而成,中草藥包括有虎仗(生)、黃連(干)、地榆(干),其特征在于,中草藥中還包括千里光(生)、十大功勞(生)、丹參(干)、乳香、沒藥,輔藥為魚石膏,中草藥和輔藥備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千里光(生)30-35、虎仗(生)30-35、十大功勞(生)5-10、地榆(干)5-10、黃連5-10、丹參5-10、沒藥0.3-0.5、乳香0.3-0.5,魚石脂膏5-10,其制作方法為取千里光、虎仗、十大功勞、黃連、地榆、丹參按比例混合,加入比混合物重近兩倍的水,大火熬煮4.5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一次濾液,藥渣中加入比藥渣重近兩倍的水,大火熬煮3小時,兩層紗布過濾,得第二次濾液,將兩次濾液混合,加入乳香、沒藥、魚石脂膏,文火熬煮4小時,四層紗布或濾紙過濾,冷卻24小時,收取藥膏,將收膏后的靜置液瓶裝,土法蒸氣消毒,液體冷卻至60℃時,每1千克藥液中加入20毫升無菌蜂蜜或植物油,搖勻,靜置24小時,瓶裝即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草藥和輔藥的重量為千里光(生)5千克、虎仗(生)5千克、十大功勞(生)1千克、地榆(干)1千克、黃連(干)1千克、丹參(干)1千克、沒藥50克、乳香50克、魚石脂膏900克,第一次熬煮用水25千克,第二次熬煮用水20千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收取的藥膏每1千克加入50克九華粉,瓶裝,可得一燒傷藥膏。
4.一種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處方包括雪姜、丹參、毛芹菜、蜜糖,各組分重百分比為雪姜40-55、丹參15-20、毛芹菜15-20、蜜糖15-20,制備方法為取雪姜、丹參、毛芹菜混合加入50°以上白酒或酒精浸泡5-10天,用兩層紗布過濾,藥渣加入50°以上白酒或酒精浸泡5-10天,兩層紗布過濾,兩次濾液混合,四層紗布或濾紙過濾,加入無菌蜜糖,瓶裝即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處方中各組分的重量為雪姜2.5千克、丹參1千克、毛芹菜1千克、蜜糖1千克,第一次浸泡用55°白酒6千克,第二次浸泡用55°白酒5千克。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雪姜采用古歷六月地下的老生姜、蜜糖采用采至茶花或菜花的蜂蜜,兩次浸泡時間均為夏季5天,春、秋季7天,冬季10天。
7.一種灼傷創(chuàng)瘍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和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方法所制得的藥劑各半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灼傷創(chuàng)瘍的中草藥劑及其制備方法,將千里光、虎仗、十大功勞、地榆、黃連、丹參按比例混合,經(jīng)2次加水熬煮,加入乳香、沒藥、魚石脂膏、無菌蜂蜜或植物油而成。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由雪姜、丹參蜜糖等配制的藥劑。本發(fā)明的藥劑具有迅速止痛,結痂期止癢、抗感染、生肌快、治愈后無攣縮、無疤痕或少量疤痕、治療期短等特點,且能治療燒燙傷后留有攣縮且組織未完全失活的創(chuàng)面。
文檔編號A61P17/02GK1156620SQ9611845
公開日1997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李銘 申請人: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