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健康復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尤其適于長期臥床患者使用的保健康復床。
目前,在CN2091098U中公開了一種生理健身床。它是由兩套相同的鍵盤拼接而成的。每套鍵盤由傳動軸、凸輪、小軸帶動各個正方形鍵塊,升降運動,正方形鍵塊梭線與人體背部血管垂直接觸,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且其結構復雜難以普及。
鑒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健康復床,以兩個可變換接觸人體的相間隔棱形支撐塊,作為支撐床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主要包括床頭架、床尾架、兩縱梁及床板,其特征在于床板上開設齒形邊緣的方孔洞,在該方孔洞正下方設有以其頂端連接在兩縱梁下的懸吊式支架,在該支架內設有以其中心樞接的小擺桿,該小擺桿兩端頭分別設有以鉸接舉桿連接作上、下豎直平移的上、下床屜,在上床屜上設有許多間隔的棱形支撐塊,又在下床屜上設有與棱形支撐塊錯開的許多間隔的棱形支撐塊,另外,上、下床屜、上的棱形支撐塊組合的外緣與床板的孔洞齒形邊緣對應配合。
上述支架內設有以其中心樞接的大擺桿且以其一端頭與小擺桿的一端頭鉸接,又該大擺桿上滑配合一偏心軸。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人體不用翻身便能改變與床面接觸的部位,而且相互接觸部位通風良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支架的剖視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
圖1的A-A剖視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側視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俯視示意圖。
圖中1、支架 2、電機 3、蝸輪減速器 4、偏心軸5、大擺桿 6、小擺桿 7、上床屜 8、下床屜9、棱形支撐塊 10、舉桿11、棱形支撐塊12、床頭架13、床尾架14、縱梁15、支架外殼 16、床板17、銷釘本實施例包括床頭架12、床尾架13、兩縱梁14、床板16、兩根擺桿5、四根小擺桿6、上、下床屜7、8及其上的棱形支撐塊9、11,如
圖1~4所示,其中兩縱梁14兩端分別連接在床頭架12和床尾架13上,床板16支撐在該兩縱梁14上,以定位銷釘17確定床板16上方孔洞所在位置,屬現(xiàn)有技術(如圖3所示)。
床板16上開設齒形邊緣的方孔洞,在該方孔洞正下方設有以其頂端連接在兩縱梁14下的懸吊式支架1,另外在該支架上裝有封閉作用的支架外殼15;在支架1上安裝電機2、相連接的蝸輪減速器3及其蝸輪連接的兩外露偏心軸4(如
圖1、3所示)。
兩根大擺桿5以中心部位樞接在支架1上,又以兩大擺桿5偏離中心部位的長槽分別與兩偏心軸4(小軸)滑配合,從而偏心軸4的偏心轉動帶動兩根大擺桿5作同步地上、下擺動(如
圖1所示)。
四根小擺桿6也以中心部位樞接在支架1上、且小擺桿6的一端頭與大擺桿5的一端頭鉸接,從而大擺桿5帶動小擺桿6上、下擺動,而小擺桿6的兩端頭,分別經豎直的舉桿10鉸接地連接平行的上、下床屜7、8上,用導軌限制(圖中未示),使上、下床屜7、8分別作上、下豎直的交替平移運動,在上、下床屜7、8上分別連接許多間隔的棱形支撐塊9、11,并且棱形支撐塊9(35塊)與棱形支撐塊11(24塊)相配合正好形成一完整的實心平面(配合縫隙不計),即棱形支撐塊9能在下床屜8上的空洞(相鄰棱形支撐塊11間的棱形空洞)中,上、下自由穿過,相反,棱形支撐塊11能在上床屜7上的空洞中,上、下自由穿過;從而,棱形支撐塊9、11交替地在不同位置支撐人體在同一高度,另外,棱形支撐塊9、11的組合外緣,與床板16上方孔洞齒形邊緣相應配合,以保證與床板16同高度。
權利要求1.一種保健康復床包括床頭架(12)、床尾架(13)、兩縱梁(14)及床板(16),其特征在于床板(16)上開設齒形邊緣的方孔洞,在該方孔洞正下方設有以其頂端連接在兩縱梁(14)下的懸吊式支架(1),在該支架(1)內設有以其中心樞接的小擺桿(6),該小擺桿(6)兩端頭分別設有以鉸接舉桿(10)連接作上、下豎直平移的上、下床屜(7)、(8),在上床屜(7)上設有許多間隔的棱形支撐塊(9),又在下床屜(8)上設有與棱形支撐塊(9)錯開的許多間隔的棱形支撐塊(11),另外,上、下床屜(7)、(8)上的棱形支撐塊(9)、(11)組合的外緣與床板(16)的孔洞齒形邊緣對應配合。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康復床,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1)內設有以其中心樞接的大擺桿(5)且以其一端頭與小擺桿(6)的一端頭鉸接,又該大擺桿(5)上滑配合一偏心軸(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尤其適于長期臥床患者使用的保健康復床。它主要是在床下懸吊的支架(1)內樞接小擺桿,而小擺桿兩端頭又分別連接作上、下豎直平移的上、下床屜,在上、下床屜上有相互錯開的許多間隔棱形支撐塊。從而,人體不用翻身便能改變與床面接觸的部位,而且接觸通風良好。
文檔編號A61G7/002GK2259885SQ9620774
公開日1997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1996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4月10日
發(fā)明者張國林, 王文義, 孟繁放 申請人:張國林, 王文義, 孟繁放